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唐山大地震,影评 正文

唐山大地震,影评

2016-10-30 20:58:08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唐山大地震影评

负疚与感恩的人性心灵史诗

《唐山大地震》

片名:《唐山大地震》

又名《余震》

英文名:Aftershocks、 Tangshan-Earthquake

导演:冯小刚(贺岁剧之父)

主要演员:徐帆、张静初、李晨、陈瑾、陈道明、

张子枫、张家俊、王子文、陆毅、

张国强

类型:灾难

片长:139分钟

上映时间:2010年7月22日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剧情简介:

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区爆发7.8级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灾民无数。面对即将坍塌的危楼,丈夫方大强(张国强 饰)和妻子李元妮(徐帆 饰)都要去救被困的龙凤胎儿女方登(张子枫 饰)、方达(张家骏 饰)。危急时刻,方大强拦住了妻子,冲进去营救时不幸罹难。李元妮在震后发现,一双儿女被困在一块水泥板两端,若要营救,必然牺牲一方。情急之下,她做出了艰难选择——救弟弟。此事成为方登心中难以磨灭的隐痛。后来,她被军人王德清(陈道明 饰)夫妇收养。高考后,方登(张静初 饰)进入杭州医学院学习,并与研究生师兄杨志(陆毅 饰)产生了感情……方达被救却断了胳膊,李元妮以无私的母爱抚养他成人。成年后的方达(李晨 饰)去杭州闯荡,娶了媳妇小河(王子文 饰),并干出了一番事业。32年后,这家人的命运却因为5·12汶川地震再次发生了交叠……

主演简介:

徐帆

徐帆,1967年8月16日出生,中国电影演员,现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特殊津贴者,北京市人大代表。

张静初

张静初,女,演员,凭借电影《花腰新娘》荣获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出演《唐伯虎点秋香2》等影片。

李晨

李晨,曾出演过《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和《生死线》等多部热播电视剧。

电影背景简介:

1976年7月28日 凌晨3点42分,中国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唐山被夷成废墟,656100多间民用建筑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已经在一场没有预报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废墟。本世纪世界最惨痛的地震灾难发生了??

有人说《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悸动灵魂的史诗,感人至深,几无瑕疵!也有人说《唐山大地震》让我们再次触摸到集体记忆与真实情感。一个母亲的本能,两个孩子的眷念,几个家庭的真切。向这部充满人性悲悯的好电影致敬。红着眼看完《唐山大地震》,让我感受很深,灾难是可以收割人们的生命,造成人力不可抗拒的惨剧,但打不到人与人之间的爱,那种发自内心的让人感动的情。它已不仅仅是一部中国地震灾难历史的见证电影,更是一部饱含深情的鸿篇巨制。感人至深!

我觉得《唐山大地震》是一部现实又生活化的电影,我看到许多同学拿着纸抹眼泪。影片的剧情相当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例如当时很少见的电风扇再比如家里的西红柿总是先给方达吃,就很符合当时终南轻女的思想,再比如当三十年后母女重逢的时候就很顺其自然的有了一盆西红柿,很符合现实生活中就像父母亲觉得以前在哪方面亏欠了你,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在这方面给予你特别的多!就像这一盆西红柿,在平时的电影中是大多数人都不会关注的就剧情,但是如果在开头和结尾都出现,而且这中间蕴含着三十多年的生离死别的苦情悲剧,就会很感人,就相当的符合观众的心理诉求,就我个人而言我就想到了从小到大哥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因为我的存在而没有得到本来属于他应有的那份!

负疚与感恩的剧情贯穿整个电影。一对龙凤胎,在大地震的时候,被压在一块石板的两端,他们的妈妈只能在两个中选择救一个,十指连心都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到底如何选择?这是老天给元妮出的难题!灾难来临,其实人性总是在脆弱时能够突发最坚强的一面,没有人能预料到,苦难或灾难会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最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在唐山正当四口之家在感受这天伦之乐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他们的幸福丈夫死了儿子和女儿被同时压在了一水泥板下 “救了左边的男孩,右边的女孩就可能死去,救了女孩,男孩又可能……”如何选择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无疑是人生中最大的难题。当母亲无助而绝望地吐出“救弟弟”三字时,石板下的姐姐,也在黑暗中陷入了同样的无助和绝望。可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选择的背后母亲又面临者长达三十多年的心理折磨她要为自己的选择赎罪

特别是李元妮

(徐帆)送儿子走的

那场戏。儿子上车之

后,她没有哭叫一声,

却在儿子下车之后大

叫一声。把母亲的隐

忍,母亲心里对儿子

的爱,对丈夫的愧疚,

对这个家和婆婆的愧

疚表现的淋漓尽致。

也表现了当时社

会背景下的李元妮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男根主义”的影响之深,在当下的社会里,或者说在我一个90后的眼中自己有经济能力养活儿子,明明不舍却眼睁睁看着儿子被婆婆带走是不可思议的,但却很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切合实际。包括在剧中为丈夫她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她拒绝电工师傅的示爱,为了让死去的家人能找到回家的路为了坚守对故人的依恋她拒绝儿子为她买房让她搬家,这些看是顽固可笑的做法的背后却隐藏着元妮自己对人性的救赎她希望的到亲人的宽恕。人性中的真善美在这些剧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撬动了了大部分人的心!赢得的很多人的眼泪。

还有就是姐弟俩不约而同的赶赴汶川救援的场面就是人性中感恩的升华,上升民族高度的情节是影片的亮点,也为最后一家人重逢做了感情铺垫,是经典的中国式的建大欢喜的情节!

所以一部经典的电影的特性,在看完《唐山大地震》后,我就有了答案那就是真情。一部电影如果能真正的到达你的心,感动你的心,必是用真心真情拍出来的好电影。就是利用一些生活中情节让我们找到共同的心理诉求,让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心灵得到一丝升华。利用几个人的人生轨迹的变化向我们讲诉天灾中,人的脆弱,人性的坚强!

引文出处: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悸动灵魂的史,感人至深,几无瑕疵!

——《时装》程敏

《唐山大地震》让我们再次触摸到集体记忆与真实情感。一个母亲的本能,两个孩子的眷念,几个家庭的真切。向这部充满人性悲悯的好电影致敬。

——现代传播集团雷迦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456298/

篇二:唐山大地震影评

《唐山大地震》影评

学号 0943909 姓名 李娜 摘要本文介绍了影片的故事情节,说的是一个经历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家庭在母亲做出艰难选择造成家人的分离,32年后分离的家人重聚的感人故事,以唐山大地震时期为时代背景,勾起人对灾难时期的回忆。电影的描述主线清晰,情感真切,做了多次对比来烘托气氛。演员的生动的表演也将任务角色形象塑造的非常立体。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 人物塑造 细节与悬念 画面声音与语言 叙事结构正文:

一、电影介绍

电影《唐山大地震》是根据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属于灾难情感片。由冯小刚导演,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等主演,在2010年7月12日上映。故事描述1976年发生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的7.8级大地震中,以为母亲只能选择就姐弟二人之一,母亲最终选择了救弟弟,姐姐确奇迹般生还,后被解放军领养,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最终母亲用自己的真情换回了女儿的原谅。

二、电影评价

1、时代背景

1976年7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7.8级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唐山,造成242769人死亡,击碎了每个唐山家庭。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在顷刻内化为乌有。影片上映时三十四年过去了,其他人也许对那场地震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但是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尤其是那些倍受创伤的孩子们来说,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余震远没有停止。

2、人物塑造

《唐山大地震》的演员中,徐帆的表演最为称道,她在影片中扮演母亲的跨度长达32年,对演技要求很高,有追求幸福的机会确坚定的拒绝,32年中一直未再嫁,一直惦记丈夫和女儿,将丧夫以及丧女的悲痛表现的淋漓尽致。张静初扮演的女儿方登,虽然也有亮点之处,但与原著中方登的形象还是有些差距。李晨饰演的儿子方达演绎得就相对较好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到经过自己奋斗成为了公司老板,演绎得很到位。陈道明扮演的养父是一名军人,参加了唐山大地震的救援,认领了起死回生的方登作为养女,演绎了一个慈祥的形象,将养父和养女间从互相不接受的尴尬道和乐融融的过程演绎得很好。

3、细节与悬念 电影中还多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而这些大多是对姐姐与弟弟生活的对比。如地震刚过后,弟弟依旧由母亲扶养,而姐姐则由抗震英雄一家抚养。这便造成了姐姐弟弟生活条件的不同以及生活态度的不同。另一处比较明显的对比在于在弟弟已经当上老板时又发生的一次地震,弟弟由于地震的阴影并不大,而面对他时显得非常淡定,而姐姐在面对多年后的汶川地震确是失声崩溃,说明地震对姐姐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除了对比还有前后呼应,前文最开始时出现的仅剩一个的番茄,母亲给了弟弟吃,这已经有些显现出母亲重男轻女的思想,而最后地震中母亲最终决定救弟弟则是印证了前面的想法。结尾再次出现了番茄,寄托了母亲的思念即愧疚之情,算本片的亮点之一。

4、画面声音及语言

《唐山大地震》的特效制作以及场景搭建还是值得称道的。为本片负责特效的是韩国的特效团队,而唐山市的建筑模型则由著名的新西兰威塔公司负责制作,可以说是品质有保证。

本片的地震的特效场面我认为还是比较真实可信的,比如地裂、房屋的摇晃及倒塌等,但相比外国大片来说,场面有些小家子气,不够壮观。在渲染地震来临前的气氛时,也不够紧张,地震来的有些太快,地震预兆仅仅只有数万只蜻蜓飞过和从鱼缸里跳出的金鱼,和天边的一道红云,显得不够大气。

本片还有一处很用心的地方在于电影的背景音乐,在地震结束时,只有背景音乐而没有任何其他声音,是因为在生命的消逝前,一切哭喊都是无意义的,这样反而更能烘托悲伤地气氛。另外影片背景音乐的变化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最后是本片的主题曲《23秒,32年》,直观的数字让人感受到地震的余波。

本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几句台词有:“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哪个男的能用命对我好啊”。很巧的是这两句都是徐帆扮演的母亲说得话,显示出了她对孩子的愧疚和想念,以及对丈夫的忠贞,让母亲这个人物塑造的更加立体,也是本片的亮点之一。

5、叙事结构

本片分为三部分,震前、震中和震后。在地震来临前,一切都很平静、安详,人们幸福的生活,可视为在为地震的来临作铺垫。等到了地震来临时,整个唐山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安静祥和的景象不复存在,而等到地震过后,重建成为主题,又再一次恢复了平静,但此时的祥和却与开篇的祥和不同,因为此时人们心里都是带着地震带来的伤痛的。

本片同时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事的。影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由1976年至2008年,这种方式很容易让观众理解剧情,但是影片的时间分布并不均衡。影片的大场面只有五分钟,而这五分钟出现在了影片刚刚开始之时,这不免使本片有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原著小说《余震》以姐姐的故事为主线,完成了一个跨度三十年的故事;而电影《唐山大地震》则将故事主线分散为三条,分别是母亲、姐姐和弟弟,而且母亲的故事线索明显是支撑起整个电影故事的主线。

6、与原著比较

原著小说《余震》作者张翎表示,与小说相比,改编后的电影基调更温暖。电影对小说的改动比较大,她的小说更着力表现那场灾难在经历者内心深处造成的强烈余震,强调的是“疼”,但在电影里,疼痛感被温暖所取代。她说:“《余震》写于2006年,那时灾后儿童心理干预还是相对陌生的话题。我想通过对疼痛的描述,引起人们对灾后心理创伤的关注。小说结尾,接受专业心理辅导后,小灯有了?推开心灵之窗?的可能性。电影把这个可能性拓展成了现实,把小说的留白补实了。”(1)

这是京华日报对原著作者的一篇采访。除了影片与小说叙事结构的不同,以下场景也有很大差别,如:1、方大强的死,原著中他是在跑车的途中死的,而电影中是为了救自己的妻儿而被压死,这么做事为了赞美他并未后面元妮的忠贞做铺垫。2、养父养母,原著中养父母也是灾民,并且方登的父亲强奸过小登,小登在国外赚钱后寄了一笔钱给养父从此一笔勾销。而电影中养父是军人,养母是军医,与小登后来的关系很是融洽。这样一改,顿时将亲情的感觉最大化,同时赞美了中国军人的美好形象。4、方登在怀孕后的胜过,小说中方登与师兄并不是一开始就分手的,而是共同去国外打拼后,最终师兄无法忍受小登的心理疾病而选择与生意伙伴结婚,以小登在加拿大的心理治疗为背景,穿插了许多痛苦的回忆,比较合理。而电影中剧情有些是在为了电影而改编,小登在受到如此大伤害时还能如此平静的生活有些不合理。并且在看到汶川地震发生时,她应当是避之不及的,即使决定去参加抗震救灾也应当是经过了一番复杂的心理斗争的,而不是那么果断。因为这会让她看到更多的人情冷暖,有可能再次让她经历有人被抛弃的事情,从而引起自己的痛苦回忆。5、最后结局的不同,小说中方达的两个孩子分别叫纪登和念登,对姐姐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方登在看

到这对龙凤胎及母亲是,眼泪刷的流了下来。而电影中母亲向小登下跪祈求原谅显得更加真实也更加人性化,触动观众的心理。

三、观后感

这部电影光看名字会以为是一部灾难片,但其实着重讲得是地震之后的事情,两个多小时里,从地震发生到灾民的营救过程,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大部分时间都在叙述者幸存下来的一家人如何生活,而且时间跨度长达32年之久,仅仅以一个家庭来影射整个唐山地震中发生的悲剧,所以说这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也不为过。地震的背景并不是很必要,因为即使换上另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背景,这个故事也同样行得通。

总体来看,本片叫《唐山大地震》不如其英文名《余震》更加贴合,一语双关,一个是真正的余震,另一个则是地震给人们心里带来的余震。而若为了配合《唐山大地震》的片名,完全可以把表现的重点放在地震和解救灾民的场景上,这样会显得更加震撼心灵,更加感人,灾后重建也同样可以塑造大团圆的结局,反而在前面长久的地震场面的铺垫下会显得更加温馨感人。

观看本片,最大的感觉就是地震带给我们的,是令我们感受到在危急关头生命的渺小和在大爱之中的人情的伟大,地震中涌现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1)选摘自《京华时报》2010年7月21日 第037版

(2)选摘自电影发狂网

(3)参考书《余震》 张翎 (2)

篇三:唐山大地震影评

“23秒,32年”,成为影片最刺痛人心的代名词。这部改编自张翎小说《余震》的电影,在冯小刚的演绎下,用最具情感人性的表达完美诠释了原著的深厚底蕴,成就了一部民族不朽的心灵史。下面不妨从以下角度初探电影《唐山大地震》的魅力。 深厚的文学底蕴。影片在汲取原著小说营养的基础上,借电影这种独具特色的第七艺术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地震灾难中关于灾难、亲情和忏悔的故事。沉婉哀痛的情绪基调,经由电影视听艺术手段的传达,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唐山大地震》中,恰到好处的细节俯拾皆是: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元妮对弟弟的偏爱,地震中元妮的情绪变化,方登被抛弃时的绝望……这些极富真实感的细节表现为情节的再续发展制造了故事悬念,渲染了地震及余震后惊心动魄的环境氛围,从而塑造了可触可感的人物性格,将人性的抒发上升到国家民族创伤与救赎的高度。电影与文学水乳交融,挖掘了故事深度,升华了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调。 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这是一个听起来似乎略显俗套的故事,短暂的23秒地震造成了原本幸福的一家32年无法愈合的伤痛。然而或许正是这种最贴近生活的平淡无奇,才赚尽了无数观众的热泪。与其他炫技电影不同,冯小刚追求的是一种内容大于形式,建立在以超脱吸引大众眼球冲击观众视觉极限为目的电影技术基础之上的情感高度契合。影片恰到好处地攫取了亲情这一契合点,亲情成为贯穿全片的线索。在灾难面前亲情如同救命草挽救了弟弟,也如同一把锐利无比的匕首扼杀了姐姐求生的欲望。无疑,面对生死抉择,元妮是痛苦的,也就是这种灾难中无奈的遗弃,改变了方登的人生轨迹,也让元妮背负了32年的疼痛。准确地把握中国老百姓的观影心理。抓住了亲情,抓住了人性,把故事用最简单朴素的笔触不加渲染地勾勒出来,情节细腻真实,演员表演到位,催人泪下。 特定时代背景下的题材的选择。随着各种题材电影的日臻成熟,任何一种电影的题材形式都不再像其诞生之初带给人无尽的新奇感。1976年的那场举世震惊的地震似乎离我们稍显久远,之所以选取这样的题材,首先是对那场灾难的哀悼和纪念,再次就是从08年开始,汶川地震、台湾水灾、舟曲泥石流……一系列自然灾害的陆续发生,让人们对灾难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尽管灾难渐远,余震留下的心理创伤依然存在,并可能从本质上微妙地改变某些东西。影片选材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从这一层面上看,影片便被赋予了强烈的时代感,有了特殊的意义,很容易引起有相同民族情结的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 跨越时空的情节建构。影片在时空安排上选取了一个三十二年的时间跨度。从1976年的唐山地震到08年的汶川地震,两次空前的地震灾害很自然地被联系到了一起,丝毫不影响影片风格的极致简约。在方登自愿去汶川救灾的时候,出现了几乎是戏剧性的一幕,32年前母亲艰难抉择的一幕再次重演,这种首位相连,相互呼应的环形结构模式,是回忆也是升华。一场灾难,四口人的分分合合,不仅仅是个体家庭的磨难,也是整个国家民族32年在灾难中挣扎成长历史的缩影。元妮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对女儿的忏悔之中,从失去到重逢,跨时空情节的建构将人性情感的变迁嬗变毫无保留地清晰展现在观众面前,完全抛弃了电影惯用的陌生化效果,给人以细腻贴切的生活气息,发自肺腑的疼痛之感。在32年的时间跨度中,在事件选取上并不显得随意,所选用的都是最能表现这段特殊时期历史特征的情节,最典型的是毛主席的逝世,两种痛苦纠结交织在一起延伸悲剧的深度。从这些人们熟悉的事件入手,有利于更加直观的了解唐山地震后的历史变迁,加深对余震后痛的理解。 影片出色的电影配乐。电影音乐作为影片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地震刚过,曾经的家园化为一片废墟,哀婉凄凉的音乐首次响起,哀鸿遍野的灾难场景触目惊心;当被抛弃的方登从尸体堆中站起来的时候,如泣如诉的音乐传达出女孩深深的绝望。这时,音乐已脱离了其本身的形式,而是化为一种绝望的情绪弥漫到电影的故事情节中,导演借助音乐婉转表达出怀念哀悼的意念,对人物命运的同情,更浸染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出影片的艺术构思。至于影片末处,汶川地震时的音乐则明显多了希望的元素,表现了在灾难面前永不言败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传达出笃定的人生信念,让沉浸在悲痛中的人们获得新生。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是影片主人公元妮面对这场灾难意味深长的慨叹。幸福、爱情、亲情,也许,只有经历才更懂得珍惜。悲伤中带着欣慰,在哀悼过去的同时,教会我们懂得生活依然在继续……


唐山大地震,影评》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7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唐山大地震,影评
相关文章
  • 唐山大地震,影评

    唐山大地震影评负疚与感恩的人性心灵史诗《唐山大地震》片名:《唐山大地震》又名《余震》英文名:Aftershocks、Tangshan-Earthquake导演:冯小刚(贺岁剧之父)主要演员:徐帆、...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