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清朝爵位 正文

清朝爵位

2017-04-24 05:46:5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清朝异姓封爵及世职

清朝异姓封爵及世职

清代除宗室、外藩两套爵位制度外,还有一套适用范围更广,包括满洲、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汉人在内的爵位制度,统称为异姓封爵及世职,由此形成地位仅次于宗室而更庞大的贵族阶层。

我国古代早已建立公、侯、伯、子、男的封建等级爵位制度,但到清代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满洲入关前,清异姓封爵已开始萌芽,皇太极天聪八年(1634年)四月设一等公,一、二、三等昂邦章京、梅勒章京。在此之前的满洲沿用了明朝总兵、副将、游击、备御等武官名称,皇太极下令将汉文官名易以满洲之名,五备御之总兵官为一等公,一等总兵官为一等昂邦章京,二等总兵官为二等昂邦章京,三等总兵官为三等昂邦章京,一等副将为一等梅勒章京,二等副将为二等梅勒章京,三等副将为三等梅勒章京。可见,清代异姓爵位并没完全因袭古代传统的异姓爵位制度,而是先从武职演变而来,这就逐渐形成了清代一套有特色的首崇满洲,重在军功的异姓封爵及世职制度。

清入关后,顺治四年(1647年)改昂邦章京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为阿思哈尼哈番,结合传统爵位和入关前世职,建立公、侯、伯三等世爵和精奇尼哈番、阿思哈尼哈番、阿达哈哈番、拜他喇布勒哈、他沙勒哈番五等世职制度。雍正八年(1730年),为了使异姓贵族更加死心塌地效忠于爱新觉罗王朝,一改以往“公爵但分等,未有封号”的习惯,采用汉唐以来公、侯、伯、子、男爵前加信武、建忠、定远等封号美字的做法,“锡以嘉名”,“使勋劳之臣显功丕绩常赫在人耳目,而其子孙承袭封号亦皆顾名思义,共知奋勉,世为国家效忠抒力”。乾隆元年(1735年)根据大学士鄂尔泰、监察御史舒赫德的建议,改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改世职阿达哈哈番(旧甲喇)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旧牛录)为骑都尉,他沙勒哈番(旧为半个前程)为云骑尉,增加恩骑尉。乾隆十三年,钦定五等封爵、四等世职二十五级承袭表:一等公,袭二十六次;二等公,袭二十五次;三等公,袭二十四次;一等侯兼一云骑尉,袭二十三次;一等侯,袭二十二次;二等侯,袭二十一次;三等侯,袭二十次;一等伯兼一云骑尉,袭十九次;一等伯,袭十八次;二等伯,袭十七次;三等伯,袭十六次;一等子兼一云骑尉,袭十五次;一等子,袭十四次;二等子,袭十三次;三等子,袭十二次;一等男兼一云骑尉,袭十一次;一等男,袭十次;二等男,袭九次;三等男,袭八次;一等轻车都尉、二等轻车都尉、三等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自一等轻车都尉至云骑尉各袭三次,以恩骑尉世袭罔替。授封同等爵位及世职又以满洲、蒙古八旗、汉军人旗、汉人为序,地位递减。于是,清代异姓封爵及世职制度遂告完备。

清代异姓爵位没有王爵,但开国之初追封或授封了为数不多的异姓王爵:天聪二年追封战功显赫、以身殉国的满洲正黄旗人扬古利武勋王;康熙十五年(1675年)福建总兵黄芳度拒耿精忠叛乱之招,困守漳州达两年之久,城陷全家殉节,被追封为忠勇多罗郡王;嘉庆二年(1796年)六月,乾隆时宠臣、名将,满洲镶黄旗人福康

安,在平定贵州苗民起义的战争中病死,被追封为嘉勇多罗郡王;顺治元年,为了更快统一中原,清还分别晋封明降将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为平西王、定南王、靖南王、平南王;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大西农民军将领、原张献忠的养子孙可望,在继续坚持抗清斗争中滋长了称王称帝的个人野心,不惜同室操戈,内部斗争失败后投降清廷,被封义王,但不久又在一次狩猎中被清军射死。以上这些异姓都是因一时之需或格外“加恩”,而非定例。

以军功立国的清朝,有汉文臣不封公、侯、伯之例,有封者均属破格加恩,并且屈指可数:孔子的后裔照传统封爵为衍圣公;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郑成功的后人郑克塽降清,清廷授郑克塽公爵,其大将刘国轩、冯锡范伯爵,俱隶上三旗;康熙时进士、雍正时重臣张廷玉,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晋封为三等勤宣伯;两广总督孙士毅,乾隆五十三年以平安南(越南)功封一等谋勇公,次年兵败辞公爵,嘉庆元年在四川总督任内以“征苗功”封三等男,卒于军中,追赠三等公,其孙均降袭伯爵;1864年因攻下江宁(南京),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功”,清廷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曾国荃一等毅成伯;道光时,封陕甘总督、四川崇庆人杨遇春一等昭信侯;1878年,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收复新疆,以一等恪靖伯晋封恪靖侯;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1868年以镇压捻军之“功”,被封为一等肃毅伯,1901年死后,追晋一等侯。真实,除衍圣公和张廷玉外,以上汉族文臣封爵亦均因军功。

最初,汉族文臣亦无世职。雍正年间,因大学士朱轼、张廷玉、蒋廷锡勤劳辅弼、忠诚治事,特扩成例,给予一等阿达哈哈番,即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汉世职自此而始授。乾隆末年,八旗、绿营已不堪用,不得不逐渐更多地依靠汉族地主阶级,并发出“国家满、汉视为一体。同为殉节之士,岂可功赏之间有所异也?”的上谕,命汉文、武之臣与满臣同授世职。从嘉庆年间。特别是鸦片战争后,汉人文、武之臣受封世职才逐渐多起来。八旗世职袭次完时,有赏恩骑尉承袭罔替之例,汉世爵与世职则不然,无承袭罔替例。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帝诏令:黄芳度子孙于袭次完时,照八旗例给恩骑尉世袭罔替;王进宝以三等子爵世袭罔替;赵良栋以一等子爵世袭罔替。同时如将军张勇等皆缘此推恩。又有殉节阵亡之张国彦等十七员,军功较著元惠应昭等十四人,亦一体加恩。从此,汉人才有了爵位、世职世袭罔替之倒。

《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91载:“成同中兴之际,汉人以文臣建殊功膺上赏者,项背相望,武臣彪炳尤极一时之盛,然事定以后有加封者,有追封者,往往于世职之外再兼世职”。子孙承袭,一人不能兼二,但两较大世职可合并升爵,两小世职合并升一大世职。如湖南益阳人湖北巡抚胡林翼,咸丰十一年八月以攻克安庆功赏骑都尉,即月卒,谥文忠。同治三年以克复江宁(南京)推恩死事诸臣,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旋并为三等男。又如湖南湘乡人黄翼升,同治六年以平捻军功由骑都尉世职加予一等轻车都尉,并为三等男。如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可并为三等轻车都尉。并爵只及本身而止,不再承袭。

有爵位和世职的异姓之人,比相应的一般官员享有更多的特权和更丰厚的俸禄。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百四十八记载,受封世爵、世职并任相应职官的异姓人,凡一等公岁给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一等侯兼一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2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一等伯兼一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5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一等子兼一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一等男兼一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骑都尉兼一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不任职官的闲散公岁给俸银255两,侯230两,伯205两,子180两,男155两,轻车都尉130两,骑都尉105两,云骑尉80两,以上每银一两给禄一斛(半石)。可见,文武职官一、二品俸禄180两、155两,只及任职官的一等公俸禄的四分之一左右,相当于闲散子、男爵的俸禄。清王朝在利用法律的形式,把宗室奉为高等的同时,又发展传统的封建爵位等级制度,授予满、蒙、汉八旗及汉人的有功之臣以世爵、世职,使其享受比一般官员更多的政治特权和更高的经济待遇,形成比宗室族更为庞大的民爵贵族阶层,并一再鼓励一般官员尽忠报效,建功立业,进入这一贵族阶层,以此来加强和巩固爱新觉罗氏家族统治。清后期,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为了苟延残喘,更加广泛地实施这一笼络之策。然而,政治制度的落后,各级政府、军队的腐败无能,这种以军功为基础的异姓民爵世职制度也失去了原有的机制,挽救不了清王朝灭亡的必然历史进程。

篇二: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应表

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应表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 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

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

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 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

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

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 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

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

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部级】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

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

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

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

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

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

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

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副部级减】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厅级加】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

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

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

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

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

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厅级】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

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

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

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厅级减】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

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副厅级加】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

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副厅级减】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县处级加】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县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

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

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副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科级】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副科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股级】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副股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篇三:清代满族爵位

宗室男子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分别是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Hoso i Cin Wang

2、多罗郡王Doro i Giyūn Wang

3、多罗贝勒Doro i Beile

4、固山贝子Gūsa i Beise

(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有个别皇子只封得镇国将军..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

5、奉恩镇国公Kesi be Tuwakiyara Gurun be Dalire Gung

6、奉恩辅国公Kesi be Tuwakiyara Gurun de Aisilara Gung

7、不入八分镇国公Jakūn Ubu de Dosimbuhakū Gurun be Dalire Gung

8、不入八分辅国公Jakūn Ubu de Dosimbuhakū Gurun de Aisilara Gung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Gurun be Dalire Janggin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Gurun de Aisilara Janggin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Gurun be Tuwakiyara Janggin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Kesi be Tuwakiyara Janggin

(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

宗室封爵一般每传一代就要自动降低一级,如亲王死了,其子降爵位为郡王,其孙降爵位为贝勒等。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但因开国军功或特别受宠等原因授封的王爷可以世袭罔替,世代保有王爷爵位的称作铁帽子王,有清一代共有12家铁帽子王,分别是礼、睿、豫、郑、庄、肃、怡、恭、醇、庆10个亲王和顺承、克勤2个郡王。 宗室女子爵位

宗室女子的爵位分别是:

1、固伦公主:居京师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俸银1000两、俸缎30匹

2、和硕公主:居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俸银400两、俸缎15匹

3、郡主:居京师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俸银160两、俸缎12匹

4、县主:居京师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俸银110两、俸缎10匹

5、郡君:居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俸银60两、俸缎8匹

6、县君:居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俸银50两、俸缎6匹

7、乡君:居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俸银40两、俸缎5匹

8、六品格格:居京师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俸银30两、俸缎3匹

宗室女子额驸待遇:

1、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俸银300两、俸缎10匹

2、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俸银255两、俸缎9匹

3、郡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俸银100两、俸缎8匹

4、县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俸银60两、俸缎6

缎5

缎4匹 5、郡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俸银50两、俸匹 6、县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俸银40两、俸匹

编辑本段异姓功臣爵位

异姓功臣9等爵:

1、公爵

2、侯爵

3、伯爵(上三者超品) 4、子爵(正一品) 5、男爵(正二品) 6、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 7、骑都尉(正四品) 8、云骑尉(正五品) 9、恩骑尉(正七品) 世爵俸禄为: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

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我们比较耳熟的清代异姓功臣中,如和珅原袭三等轻车都尉,后晋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国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授封一等肃毅伯;左宗棠授封一等恪靖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赐号骠勇巴图鲁,授封一等男爵。而且在中华民国初年的军阀、内阁重臣、封疆大吏、社会名流等人中,我们还经常见到这些人的姓名前加有爵号,这是因为他们或世袭、或实封有各种爵号,虽然已改朝换代,但历史的印记或遗老遗少的秉性不能改变的缘故

清代的公、侯、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雍正以前,爵位没有名字,雍正之后,开始赐予封号,公爵封号最多四个字,整个清朝只有4人,而且全部都是在乾隆年间,他们是:

1、一等诚嘉毅勇公,姓富察氏,名明瑞,字筠亭,满洲镶黄旗人,属于乾隆皇后富察氏外戚集团?

2、一等诚谋英勇公,姓章佳氏,名阿桂,字广庭,满洲正蓝旗人,后改隶正白旗,其父是大学士阿克敦,阿桂本人是乾隆末年的领班军机大臣,与和珅关系不睦,但都是乾隆宠幸之臣?

3、一等嘉勇忠锐公,姓富察氏,名富康安,字瑶林,满洲镶黄旗人,其父是大学士傅恒,傅恒本人是乾隆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孝贤皇后)的弟弟,被封为一等忠勇公,保和殿大学士(此职为三殿三阁大学士的最高等级,傅恒死后,就再无人取得过此大学士级别,原为第二的文华殿大学士就相当于最高的大学士)。傅恒有四子:富灵安(仅获云骑尉世职,当过总兵、副都统)、富隆安(是乾隆女儿和嘉公主的丈夫,父死后,承袭一等忠勇公)、富长安(乾隆死后,与和珅一起获罪,嘉庆帝让其监督和珅

恭仁皇后(雍正帝母亲吴雅氏)


清朝爵位》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67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清朝爵位
相关文章
  • 清朝爵位

    清朝异姓封爵及世职清朝异姓封爵及世职清代除宗室、外藩两套爵位制度外,还有一套适用范围更广,包括满洲、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汉人在内的爵位制度,统称为异姓封爵及世职,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