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品德与社会 正文

品德与社会

2016-10-30 18:27:2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品德与社会

第二单元 缩短时空的通信

第一课 通信的种类和发展

教学目标

1. 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形式。学会合理选择通信。

2. 体会现代通信的迅猛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 通过调查访问、链接生活、尝试选择等活动,体验通信的发展,了解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解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通信的种类和发展》。一起来大声的读一遍课题。

二、新授

1. 归纳通信种类(古代、现代)

现代的通信方式真是五花八门,可古时候人们没有这些通信,他们又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 师2:古代的人可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通信方法,那我们现代的通信方式又有哪些呢? 我知道古代的通信方式有烽火台、信鸽、风筝、漂流瓶、灯塔、驿站、马拉邮车、马拉松、还有鸡毛信(若学生只说出通信名称,适当挖掘一下通信方式。

2. 生活中通信的使用

我们打一些公益性电话时,一定要和对方说清地点。你们还知道哪些公益性电话号码呢?(110匪警、114电话查询、112电话故障保修、12121天气预报、12315消费者投诉、119火警、122交通报警)

一封信要想准确、安全的寄到目的地,寄信时一定要注意在信封上写清收信人邮编、收信人地址、收信人姓名、寄信人地址,最后贴上邮票。

若学生一味地问爸爸病了吗?病了怎么办?应告诉学生: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可一打电话就问爸爸病了吗,不太合适吧,好像希望爸爸生病时的,这样爸爸听了会怎么样?不高兴,应该说什么?吉利话

3. 创设情景,熟悉通信(小剧本)

刚才,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通信方式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通信方式这么多,又各具特点,大家会就某一件事选择使用吗?

①你会怎样联系远在山区的小朋友?

②外国的小朋友你会怎样联系?

③爷爷奶奶你又会怎样联系?

④你会怎样联系在外地上大学的表姐?

三、总结

1. 通信分类

邮政通信、电信通信、

2. 德育渗透

其实不管是电信通信还是邮政通信,都是通过信息的传递将千家万户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在这些通信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就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3. 畅想未来、概括感受

总结:是啊!在他们身上有着忠诚、敬业、勤奋、奉献、乐观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调控:有的同学已经被这种精神感染了做的是那么的端正

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通信将不再有速度慢、费用高、不安全等等的问题,那么你们理想中的未来通信会是什么样的呢! 谁能告诉老师?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第二课 天涯若比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调查自己家乡通信事业的变化。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的通信方式的特点,了解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家乡通信事业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祖国的发展,激发热爱科学、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代通信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了解现代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对人们交往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主要是老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有:

1.互动教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建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交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同桌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

2.创设情景教学: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媒体

音频:发电报的声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建议老师和学生共同收集有关现代通信的有关信息。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一首古诗。

板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讲授新课】

板书 一、现代通信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师 天涯若比邻是我们这一课的题目,为什么说天涯若比邻呢?这得从头讲起。

讲述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村落”,因此可以称作“天涯若比邻。”

提问 同学们知道电报吗?(出示电报机图片)知道它发电报是什么声音吗?(播放电报机发报声音)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结合前2个主题我们所学的知识,你都知道现代有哪些通信手段吗?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目前,传统的寄信、发电报和电传,正部分地被E-mail、手机等现代通信手段代替。 提问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通信手段,你还知道其他哪些通信手段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阅读 教材P.38主要内容,了解“微波接力通信”。

讲述 “微波接力通信”,就是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中继站,自动把前一站发来的信号收下来,放大后发给下一站,一站一站地把电报、电话、电视传真等信号,发送给各个用户。 提问 你的家乡有没有类似的变化?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对于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小结 “建立微波站”、“电话通到农家院”,这些都是在党的开放政策下,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已经在很多农村实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党的富民政策也给家乡农民带来的很大的实惠。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互联网,如果用一句古诗为互联网作广告,你觉得最好的是哪一句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我有一句,大家听一听,这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讲授新课】

板书 二、通信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师 王勃的送别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确实很贴切,也反映了古人对人类交往的美好向往。大家告诉我,在一千多年前,人们主要是怎样联系的?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从古人对难以逾越的地理空间距离的恐惧,到今日的互联网,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天涯若比邻”的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资料:2002年4月6日上午,在北京海军总医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基地远程会诊中心”,我军首次进行海事卫星实施海上远程医疗会诊试验。10时,海军后勤部周汉荣部长宣布试验开始。专家组发出第一条信息,通过太空的海事卫星发向北海一艘军舰。七分钟后,从军舰上传来了第一份医学病历。患者是一名叫张本东的士兵,会诊申请表上写着:“两小时前不慎摔伤,左小腿中下段肿胀、压痛,经X片检查左胫腓骨下段螺旋形粉碎性骨折。”随后,一份清晰的光学射线扫描片呈现在荧屏上。海军总医院领导立即通知医务部值班员,迅速调

出《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库》,召集专家会诊。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海军骨科专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景云、海军医学摄影中心副主任胡向红、海军呼吸内科中心副主任医师聂舟山等五名专家赶到会诊中心现场,对卫星传来的病历进行诊断,写出处理意见,输入计算机,通过卫星传输给舰上医生,并通过语音指导治疗。复杂的医嘱传送时间仅用了约一分钟,舰上医生随即开始对小张进行治疗,患者的反应又被传输回来,整个远程医疗会诊仅用了30 分钟。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是什么使这位士兵转危为安的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 卫星传病历,天涯若比邻,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网络的神奇。

教师 网络既然这么神奇,它对我们的生活也肯定有很多影响了,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畅谈网络对你或你身边的亲朋好友的学习、交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并纪录,纪录员代表本组汇报。

活动 阅读教材P.39~42的主要内容,观察在爷爷、爸爸和我所处的不同时代通信形式的变化。讨论通信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板书 三、我们的“地球村”

教师 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精彩,让我们尽情畅想未来的“地球村”生活。要知道,科技的魅力在于“人有多大胆,技有多少高”。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新的发明创造。下面,请同学们畅想一下未来的生活。

学生活动: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教师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让我们来评出本次畅想活动的最佳创意奖。

小结 这堂课所学的内容都已经浓缩在同学们的畅想中,但愿地球人的生活越来越精彩。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这堂课所学知识,或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在这堂课的最深体会与收获。

【课堂小结】

调查家乡通信方式的变化,要注重在教学中学习的外化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写出来、画出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感受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和祖国通信事业的高速发展。 板书设计

主题二 天涯若比邻

一、现代通信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通信改变我们的生活

三、我们的“地球村”

第三课 感谢你们的服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邮电局为人们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通信行业劳动者的辛苦工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或观察邮电局,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事物、与人平等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参观或观察邮电局,让他们感受通信行业的劳动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要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通信行业的劳动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要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观察社会事物、与人平等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课外参观、小品表演。

教学媒体

音频:《邮政飞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老师制作PowerPoint课件

2.组织好学生到邮电局的观察活动。

3.收集有关通信行业优秀人物的事迹。

4.教师准备相关的音频资料。

5.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小故事、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宣传和交流。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过怎样写信吗?谁能说说写信、寄信都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 略。

过渡 那么信写出去以后会经过一个怎样的过程才到了收信人的手里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信是如何寄到的。

【讲授新课】

板书 一、众人托起一封信

提问 同学们,我们知道的通信方式多种多样,你经常使用什么通信方式呢?

学生回答 略。

板书 1.常用的通信方法

提问 例如:守卫边防的战士要问候家人,出差在外的爸爸要向单位汇报工作,留学生要联系回国后的工作,你要和手拉手的小朋友交流学习体会。在这些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方法通信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小结 对了,写信依然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通信方法。

过渡 大家想一想一封信是怎样从遥远的外地送到收信人手里的呢?这中间要经过哪些环节呢?

板书 2.一封信投递的步骤

活动 阅读教材P.43~44的主要内容,讨论小小的一封信从寄信人寄出到收信人收到,中间经历了哪些步骤。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 一封信从寄信人寄出到收信人收到,中间经历了:盖戳——分拣——装袋——运送——盖戳——分拣——投递。

承接 好,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些步骤,那么我请大家说一说这些步骤的作用,好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品,小品的名字就叫做“一封信的旅程”。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情节,自编自导,道具也可自由选择。之后,评选出最佳小品表演小组。

注意 对于落选的小组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活动。

篇二: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几种形式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想揭开未知世界的奥秘,倘若他们对某一话题或某一观点发生了兴趣,就会专心致志且饶有兴趣地去领会、探索和研究。可以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构成学生品德的基础心理因素有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意识、能动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充分发挥。我们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的道德兴趣、道德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从提问、故事、实践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乐趣,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地学习、讨论,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等。一般说来,《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有这样几种形式。

一、新课导入务求生动

良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不是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吗?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好“新课导入”这一关,如果能以言简意赅、精练生动的语言开讲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实,《品德与社会》课的开头是比较容易让学生进入

情境的,这本身就是这一学科的特点所在。

例如,在教学“我也会当家”一课时,可以把准备好的电饭煲、米、一桶水等直接摆在讲桌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立刻就会对老师的举动产生好奇。这时,教师以神秘的口气提问:今天老师把自家的电饭煲拿来与同学们共享当家快乐,有谁为家人烧过饭,帮老师烧一次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跃跃欲试。这时,教师便从中挑选一位同学,把自己家里的人数,大约吃的饭量等告诉他,让其估量烧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提问,如:为何只煮这么些米?为何只放这么点水?淘米水还可以作啥用等等。并对学生的不当操作进行纠正。这种生动的新课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勤俭节约意识。

二、用好精美生动的课件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特色,它拓展了教学的外延,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感知性,可以说是教学的革命性变化。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选取针对性较强,短小精悍的故事,采用童话、史实、歌曲等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兴趣,产生共鸣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时,可以利用“乌鸦反哺”、“小羊跪乳”和“黄香温席”的课件,激起

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然后教师把“乌鸦反哺” 、“小羊跪乳”的故事进行总结,并以“乌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以板书形式写出,说明是儿女孝敬母亲的典故。再用板书写出“黄香温席”,说明是儿女孝敬父母的典故。充分利用有关孝敬长辈的课件,这些精美生动的课件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时,也增加了他们的知识。更让他们了解父母工作的辛劳,懂得父母对家庭操劳的艰辛,对家庭的付出,对家庭的热爱。让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操心,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产生强烈的共鸣,可谓一箭三雕。

三、提问要富于启发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也是教师教学的一门艺术。提问应当讲究一个“巧”字,要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要注意避免满堂问,处处问,又要避免该问而不问,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一定要巧设悬念,引导学生质疑、会质疑。质疑要围绕本课所讲的内容进行,不能偏离主题进行没有价值的质疑。同时也不是教师事先预设问题,而是以鼓励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

为核心。质疑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讨论与协作,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让气氛严肃激烈活泼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产生共鸣,让学生持续处于兴奋探索与和谐紧张的状态之中。总之,提问要真正问在学生的心坎上,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诚实是金”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1、在“诚实是金”这句话中,“金”指的是金子,财富是?2、一个人只要诚实就能得到金子,拥有财富,是这样吗?3、“金”字在这里不是指真的金子和财富,那么还能指什么呢? 这样进行启发性的提问,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诚实是金”指的是“诚实”是一个人最优秀,最受人崇敬的品质,它是人的精神财富,是一个人立足于人生的根基等。

提问其实是交给学生学习的一个任务,让他去克服困难,寻找完成任务的办法与途径,只有具有吸引力的提问,才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启迪他们积极思考,也只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激发学生探知的兴趣。

在提问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变通的法则,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同桌互议”、“分组讨论”及“全班争论”等,以达到“解决问题,弄通弄懂”的目的。

四、注重实践,让学生与社会亲密接触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

当让学生与生活、社会等亲密接触,让他们走出学校,去感受生活的多彩,人间的真情,社会的温暖等等。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进步,崇尚荣誉的品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感悟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等。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注重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例如:在教学《孝心献老人》一课后,把他们带到敬老院,了解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老年人做一件好事,可以用节省的零花钱买点东西孝敬老人,或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洗一次衣物,打扫一次卫生,或唱一首歌给老人们听听等。总之,以自己的行动让老年人开心,在行

篇三:品德与社会与社会

义务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我的徤康成长

二、我的家庭生活

三、我们的学校生活

四、我们的社区生活

五、我们的国家

六、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四部分 实施意见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 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综合性 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实践性 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开放性 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本课程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

(三)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5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品德与社会
相关文章
  •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缩短时空的通信第一课通信的种类和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形式。学会合理选择通信。2 体会现代通信的迅猛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