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国内外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综述 正文

国内外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综述

2016-10-27 15:06:2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农村金融研究综述

农村金融研究综述

农村金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学术界对此作了大量研究,积累了大量文献,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此作一综述

一、关于农村金融抑制的研究

金融抑制(Shaw,1973;Mckinnon,1973)是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状况时被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理论上看,农村金融抑制既可能是供给型的,即正规金融部门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也可能是需求型的,即农户对金融服务需求不足。那么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状况到底属于那一类呢?

观点一: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属于供给型金融抑制,导致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是正规金融部门对农户贷款的资金有限(叶兴庆,1998;乔海曙,2001)。谢平(2001)认为,即便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农村居民缺乏畅通的对外沟通渠道,对现代金融服务缺乏感性认识,也不能就此认为需求不足。比如对高寒草原地区的畜牧业而言,自然灾害保险的潜在需求必然存在。另一方面,某些金融服务只有在提供的过程中才能让居民和企业发现其方便快捷的好处,才能激活潜在需求。按照谢平的观点,“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在农村金融中会发挥作用。

观点二: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供给型与需求性共存(房德东、王坚等,2004)。高帆(2002)认为,我国农村当前所面临的一个特征性事实是,在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同时农户对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需求却相对有限,故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也有需求型金融抑制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农业较高的自然风险、农产品较明显的市场风险、土地制度的制约、较低的农村市场化程度、不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抑制了农户的生产性借贷资金需求,同时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对正规金融组织具有挤出效应,这些都使得农户对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需求相对有限。曹立群(2000)认为,一方面正规金融部门对农户贷款的资金有限,另一方面农户也存在融资需求约束:(1)在改革初期,一些农用生产资料不仅缺少,而且流通渠道单一,市场环境恶劣,农民即使有钱也难买到合适的投入品;(2)近几年由于农产品市场低迷,农民不愿借钱做不盈利甚至赔本的经营;(3)在非农生产领域,需求约束体现在自身技能上;(4)在生活消费领域,由于农村没有开展消费信贷,农民迫不得已会借高利贷。

观点三: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需求型金融抑制是从属现象。马晓河、蓝海涛(2003)认为,农户的融资需求不足,一方面是自然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农村商品化程度低,农户自给自足消费高,货币化程

篇二:关于农村金融的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徐恒晔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农村金融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因为它不仅对农民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基于国外关于 农村金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国外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主要阐述了我国有关学者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有关问题的看法。文章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字: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金融正逐步朝着合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们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因而研究农村金融问题,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改观现阶段“三农”资金短缺的现状、稳定农村金融秩序、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问题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农村金融的研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许多专家和

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总结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退化和不科学的管理制度等。

第一,农村金融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部分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金融抑制的政策(麦金龙,1973) ,同时也放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的正式贷款只能用于田地农业生产用途,并且贷款使用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长度基本吻合,所以,其他的非正式贷款大部分应对突发、大额或者现实的非一般消费,如亲人丧葬婚嫁或者在建造家庭新房舍中使用等??因此,非正式贷款总是用于农户各自的目的,并在道义上给了农户信贷人以权威,通常情况下,农户正式贷款只用于农户个人预定的目的,而非正式贷款也不会使农业田地生产中的净流动资金增加。这是在农户信贷市场中,我国农村长时间存在的农户贷款供需结构(张杰,2000)。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能否建立的关键是政府能否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资金供给能否切实满足农村微观金融的资金需求,能否培育现代农民(王芳,2005) 。从金融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结构单一,金融供给与需求总量仍然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当前农村金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张笑尘,2007) 。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迟缓的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体制问题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他们认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机构

的设置不符合实际需求以及相关的制度实施不到位。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所存在的体制性缺陷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组织规划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素质不髙,而且服务理念有误。从博弃论的角度看,现行的农村金融市场制度体系是中央、地方政府两大利益相关者主体相互博弈的衍生品,而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农户却只能在这场博弃之外,这种缺乏了农户利益相关者的不完整利益博弈肯定会引起农村金融市场制度体系的缺陷(杜彪,2007) 。针对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失衡的现状,需要健全农村组织体系,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创新,扩大服务面,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和农村信用环境完善(于辉、荣宏庆,2007) 。实践调研方面,学者通过对四川省的好、中和差三个县作为调研研究对象,认为只有通过政府公共财政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才能形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农村金融市 场组织体制(谢平,徐忠,2006)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必须调整涉农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整合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拓宽融资渠道,并结合相关的农村金融政策解决农村金融发展瓶颈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第二,金融市场监管的内涵。

金融市场监管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其内涵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李长健,2008) ,而金融监管必须调整涉农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整合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拓宽融资渠道(刘金顺,2010);从认识论的角度审视发现,界定农村金融监管的内涵,其核心之意是在于保障市场作用得到充分、高效率的发挥,市

场于失灵时又能够得到及时矫正或者市场作用得到弥补。金融本身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但金融监管却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综合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课题。基于此,界定农村金融市场监管的内涵要考量经济的标准,又要顾及非经济的标准(马德功、臧敦刚等,2010)。

三、农村金融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相关文献研究与分析,国内关于问题和产生原因的探讨一般分布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市场监管主体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发展主体中的重要部分,民间金融游离于监管之外,尚未纳入统一的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中(张燕,邹维,2009)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李红光,2005) ,不能很好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需要。缺乏配套的风险防控机制和相关担保抵押制度,导致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供给不足(陈爱仙,2006) 。这种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主体分离的情形不利于形成各主体协调统一、合力监管(郭风云,2009) 。第二,金融市场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制度层面,现有的监管体制抑制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李红光、米文通,2005)、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的设置,不能很好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需要(陈爱仙,2006),同时由于缺乏配套的风险防控机制和相关担保抵押制度,导致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李萍,2010)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分散性、零碎化,我国监管部门没有对农村金融机构与城市金融机构

做区别对待,而是适用统一的监管纠正模式(孟飞,2009) 。监管机构的内部纠错机制不足,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每一个行政处罚都要对银监会法律部门审查之后再做出最后决定,这种纠错制度存在严重的不足(郭风云,2008) ,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信息和风险状况无法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传递,非现场监管的人才缺乏,缺乏统一的纠错制度的问题(张成翠、韩颖慧,2008) ,成熟完善的金融市场监管法律体系尚未形成。 第三,金融市场监管生态存在的问题。金融监管制度作为法律制度的一部分,其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是金融市场监管顺利实施不可或缺的前提(周小川,2005) 。我国监管部门没有对农村金融机构与城市金融机构做区别对待,而是适用统一的监管纠正模式(郭风云,2008) ,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法制环境迫切需要改善。导致落后的原因主要有没有适用统一的监管纠正模式,农村金融监管机构的内部机制需要改善(徐诺金,2005) ,同时,实践情况中金融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制度缺乏,导致农民在实际金融消费中容易受到损害,法律救济手段的缺乏使纠纷解决不及时(姚亮,2009) 。所有这些问题,完善金融市场监管法律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四、农村金融市场监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的研究现状

首先,建立适合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退出机制。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对于农村问處金融机构的退出,我们要借鉴欧美的先进经验积极创造条件来完善以市场为基础的农村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部维,2009) ,弱化行政干预,强化市场手段,要力争实现行政干预和农村金融机构主动性良性互动,积极引导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以并购为主

篇三: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对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即农村金融发展理论。西方经济学的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是在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起来的,具体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农业、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消除贫困等方面的关系,是金融发展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具体运用。传统上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有两种,即农业信贷补贴论和农村金融市场论,他们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理论。虽然农村金融补贴论和农村金融市场论各有偏颇,但是两者对以后的研究很有借鉴意义。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在这两种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农村金融理论。如哈耶克的局部知识论和斯蒂格利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等,他们的理念对指导现代农村金融发展十分重要。

一、农业信贷补贴论(又称为农业融资论)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业信贷补贴论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农村金融理论。该理论支持信贷供给先行的农村金融战略,其理论前提是: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阶层没有储蓄能力,故农村面临的是资金不足问题。并且,由于农业的产业特性,如收入的不确定性、投资的长期性和低收益性等,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融资利率必须比其他产业的低,故农业也不可能成为以利润为目标的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该理论因此得出结论:为增加农业生产投入、缓解农村贫困、缩小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结构性收入差距,并促使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消亡,有必要从农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并建立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来进行资金分配。

根据这一理论,发展中国家广泛实行了相应的农村金融政策,扩大了向农村部门的融资,在当时取得了一些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但是其弊端也很快显露出来。例如,由于可以持续得到便宜的资金和利率上限的存在,使得专门的农业信贷机构和正规的贷款者无法动员农村储蓄以建立自己的资金来源,进而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并且,当低的利率上限使得农村贷款机构无法补偿由于贷款给小农户而造成的高交易成本时,官方信贷的分配就会偏向于照顾大农户,于是大量低息贷款补贴被集中并转移到了使用大笔贷款的较富有的农民身上,农村穷人反而得不到资金支持。另外,政府支持的农村信贷机构缺少有效监督借款者投资和偿债行为的动力,加上管理低效问题严重,造成了借款的高拖欠率。总之,就构建一个有效率且独立的金融体系来说,这个理论本身及其施行效果是失败

的。


国内外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综述》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6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国内外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综述

    农村金融研究综述农村金融研究综述农村金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学术界对此作了大量研究,积累了大量文献,本文将从以下六个...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