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古代文学 正文

古代文学

2016-10-27 15:05:34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诗三百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

1、 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 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

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 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

的境界和形象。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

《盘庚》

1、 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 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

奥难懂。

3、 《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

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金文

1、 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 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 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如《散氏盘铭》

等。

4、 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

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片断记录。

《春秋内传》

1、 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

哀公二十七年。

2、 《左传》一书,丰富多彩。主要内容不外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和

有关言论。其次则天道、鬼神、灾祥、占筮、占梦之事。

《春秋外传》

1、 即《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而主要在记

言,故名《国语》。

2、 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战国策》

1、 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 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

3、 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后来刘

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沿用至今。

4、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极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论语

1、 论语是记孔子言行的书,主要是其弟子所记。

2、 孔子在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今通行的《论语》

是《鲁论语》,是鲁国学者所传,凡二十篇。

3、 《论语》所记的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

差别的爱。

4、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其主要的特点则是语

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兼爱”和“非攻”

1、 是战国时代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中心思想和主张。

2、 墨子的“兼爱”、“非攻”的主张,在“强劫弱”、“众暴寡”的春秋战国时期,反应了人

民的要求和渴望。

3、 《墨子》一书中有《兼爱》《非攻》篇,逻辑性强,运用具体的事物进行说理,层层推

演,有小及大,由此及彼,语言质而不华,明白易懂。

《孟子》

1、《孟子》是记孟子言行的书。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2、《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

3、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

《庄子》

1、 是先秦道家学派庄周所作。

2、 《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书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后人以《逍遥游》至《应帝

王》七篇为内篇,《骈拇》至《知北游》十五篇为外篇,《庚桑楚》至《天下》十一篇为杂篇。

3、 庄子是一个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反抗,因此不得不走隐居

遗世的道路。他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甘贫贱而肆其志;另一方面追求内心的调和、

精神的胜利而自我麻醉。这一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深远影响。

荀卿

1、 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一个代表人物。

2、 荀子的政治主张与孟子有同有不同,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

孟子异。

3、 荀子著有《议兵篇》、《劝学篇》《成相》等。《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

譬喻重叠构成,通篇用排偶句法,具有荀子散文的特点。《成相篇》是韵文,以六句为一章,头二句三言,第三句七言,第四、五句四言,第六句三言。采用民间说唱的形式。

韩非子

1、 是战国后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2、 主张任法术而尚功利,信赏必罚,排斥仁爱。

3、 法家为了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所以提倡君权神圣,连尧舜汤武一起反对。自秦以

后,历代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统治的建立,韩非的学说颇有影响。

、“楚辞”、 《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

2、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称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汉代,辞和赋的概念混淆。

3、《楚辞》的主要形式是楚国民间的巫歌。

骚体

汉代辞与赋的概念混淆,后人为了把楚辞和汉赋区别开来,以《离骚》代表《楚辞》而称之为“骚”,如《文心雕龙》有《辨骚》篇,文选有“骚”类等。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一样。

《九歌》

1、《九歌》本来是古代乐歌,《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祀典所创作的祭歌,并取古代乐歌为名。

2、《九歌》共十一篇,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之曲,为各篇所通用,其余每篇各主祀一神。其中有写祭祀中歌舞娱神的热闹场面和人们对神的礼赞,如《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有写神与神、神与人相爱的描写,如《湘君》、《湘夫人》、《山鬼》;《大司命》、《少司命》、《河伯》或写离愁别绪或写同游九河的快乐,是很好的抒情诗;《国殇》是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充满爱国主义精神,风格独特。

3、《九歌》充满浪漫气息,想象优美而丰富,和民歌有血缘的关系。

(补:《山鬼》写神女去同爱人相会,但爱人没有来。诗中极写女主人公相思、怨恨、怀疑、忧伤的情绪。)

《九章》

1、《九章》是包括九篇诗歌的总题,主要是屈原两次放逐中的经历、处境和苦闷悲愤心情的反映,表现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群小的无比痛恨。

2、《九章》中包括《惜诵》《抽思》《哀郢》《涉江》《橘颂》《怀沙》《惜往日》《思美人》《悲

回风》。(《橘颂》表面咏物,实际是诗人的自赞。《哀郢》是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被攻破后作,诗人久放的痛苦和对祖国危亡的忧虑,在诗中有深刻反映。)

3、《九章》具有强烈的政治抒情性,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厚的抒情成分完美的结合,是 《九章》的主要特色。

《天问》

1、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奇文。

2、 是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事物所发生的疑问,从中可以看到诗人思想的博大和探索真理

的精神。

3、 《天问》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

4、 基本上是四言诗,通篇用诘问的语气,灵活多变。

《招魂》

1、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奇文。是屈原放于江南时根据民间招魂词的写法而创作的。

2、 招魂词最突出的特点是每隔一句用一个“些”字作语尾。

3、 屈原采用民间招魂的形式,激励描写四方上下的险恶和故乡居室、饮食、音乐之美,不

仅赖以坚定自己不肯离开祖国的意志,寄托他对故乡的热爱,甚至流露了重返故都再得进用的愿望。

4、 《招魂》在艺术上的特色是铺叙丰富,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它的铺写方法对

后来汉赋的创作有直接影响。

“香草美人”

1、 屈原在创作时对比兴手法的运用。

2、 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花鸟鱼虫都赋予生命,让他们活动,甚至有人的意志,

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

3、 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对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有极大影响。

如曹植《美女篇》杜甫《佳人》等。

宋玉

1、 是屈原以后著名的楚辞作家。

2、 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九辩》一篇,主要是作者抒发自己落拓不遇的悲愁和不平,在

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3、 《九辩》是一首抒情长诗,作者借自然景物抒发自己浓厚的感情,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

境界。首创了诗歌中常用的“悲秋”的主题。

《吕览》

1、 即秦统一前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

2、 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吕览”。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

书·艺文志》列为“杂家”。

3、 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逸闻轶事,是系统化、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往往以

寓言故事为譬喻,增加文章的说理性。

《七发》

1、 汉初辞赋家枚乘所作。

2、 《七发》假设楚太子有疾,吴客往问的谈话。作者借此表达安逸享乐的病最好是从思想

上来治疗的观点,有深刻的意义。

3、 《七发》艺术上的特色是铺张。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得

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4、 《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引起了后人的模仿,在赋中形成了

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七林”。如张衡《七辩》曹植《七启》等。

(新体赋:1、是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2、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讽一;形式上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3、其根本特色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

《淮南子》

1、 今存《淮南子》二十一篇是刘安群臣和宾客的集体著作。

2、 它包含各派思想,被列为“杂家”。主要是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

3、 惯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说理,因而保存了许多古代历史和文学的片断。文章铺排,受

辞赋的影响。

互见法

1、 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

2、 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

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

3、 《史记》注意人物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把一些

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的别的篇章中。通过互见法,使《史记》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文学材料的可读性。

《汉书》

1、 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

2、 先后经四人之手完成,分别是班彪、班固、班昭、马续,主要作者是班固。

3、 体制上承袭《史记》,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分本纪十二、

表八、志十、传十七,共一百篇。

乐府

1、 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乐府便由机关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诗体,但还是着眼于音乐上。

至唐,则撇开音乐,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等,所以乐府变成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这是单从入乐这一点出发的。)

2、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武帝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作为一个供统治者点缀生平、

纵情声色的音乐机关,汉乐府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采集民歌。

3、 乐府民歌最早见于记录的是沈约《宋书·乐志》,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将

自汗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

五言诗

篇二:中国古代文学书目大全

1.中国古代文学(附主要书目简介)

篇三: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

上古神话和歌谣是最早的口头文学创作,先秦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诗三百零五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并灵活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它奠定了后世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南方则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新体诗—— 楚辞,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运用这一形式创作了《九歌》和《九章》。他的代表作《离骚》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春秋战国时代,在百家争鸣的氛围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其中《论语》为语录体,《盂子》为对话体,《庄子》则擅长论辩,而且文学性最强,晚出的《荀子》和《韩非子》则已似专题论文集。历史散文与之辉映,其中《左传》为编年体,《国语》和《战国策》为国别体,《战国策》的人物描写十分高明,言辞也铺张犀利,颇具文学价值。秦朝几无文学可言,李斯《谏逐客书》是仅存的散文名篇。 两汉文学中极有活力的是乐府民歌,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着力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它长干叙事铺陈,语言富于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推动了诗歌艺术的发展,《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其中的传世名篇。汉代文人五言诗也逐渐走向成熟,到东汉后期出现了抒情组诗《古诗十九首》,被后人称为“五言之冠冕”。

汉代早期散文以政论文为主,贾谊《过秦论》最为著名,西汉是大一统帝国,辞赋应运而生,至武帝前后兴盛,产生了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等大赋。两汉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它既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新体例,又是传记文学精品,精于叙述事件和刻画人物,语言也富于表现力,为后世散文创作提供了典则。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在诗歌、散文、辞赋、小说、骈文等方面都有可喜收获。汉末建安年间,产生了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以王粲等“建安七子”为羽翼的邺下文学集团,其诗歌创作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的时代风格;而后,魏晋时代的阮籍、稽康、左思等人,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秀传统,陶渊明是东晋时超拔流俗的大诗人,其诗多写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风格自然冲淡,是中国田园诗之宗。南朝的谢灵运和谢朓,是出色的山水诗人,而鲍照擅以七言新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怀,由南入北的庾信则是六朝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乐府民歌在这一时期又显光彩,南朝民歌如 《西洲曲》等,明丽清婉,北朝民歌如《木兰辞》等,刚健亢爽,可谓各极其妙。王粲、庾信等人的抒情小赋

和骈文,骈文中的书简和山水小品,意境清新,文字优美,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轶事小说,则开了后世笔记小说的先河。

在唐代,诗歌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初、盛、中、晚各期名家辈出,如星驰云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建安风骨,力扫齐梁余风,发为清新的歌唱,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写隐逸情怀,意境幽美;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擅长描绘苍凉奇丽的边塞风光和艰苦卓绝的军旅生活,格调雄壮,意境阔大。李白和杜甫先后崛起,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千古的"双子星座"。李白诗歌热情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感情奔放激烈,风格豪放飘逸;杜甫诗歌集中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切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故有“诗史”之誉,其诗感情内在深厚,风格沉郁顿挫。李杜之诗,分别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卓越成就,泽被后世,成为诗歌创作的光辉典范。安史之乱以后,元和年间以白居易、元稹为首,倡导了“新乐府”。他们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直接反映现实生活和百姓疾苦的新乐府诗。白居易的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他著名诗人,尚有以险怪著称的韩愈,以苦吟著称的孟郊、贾岛,以及自具特色的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杜牧长于七绝,多伤春借别和咏史怀古之作,风格或绣艳、或俊爽;李商隐的七律沉博绝丽,以咏史诗和爱情诗独擅胜场,“无题诗”意蕴深永,工于比兴,但有些作品流于晦涩。

中唐时,韩愈、柳宗元以复兴儒道、反对骈文相号召,致力于恢复古文的主导地位,掀起了一场古文运动。其文内容充实,积极反映中唐时期各种社会弊端,感情真切,手法多样,语言也能推陈出新。其中,议论文、人物传记、寓言和山水游记成就最高。晚唐的小品文和文赋,也值得重视。

唐代还有两种新出现的文体。传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曲折离奇,标志着古代小说艺术的成熟;曲子词最早起于民间,中唐以后文人染指渐多,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收录了晚唐温庭筠和西蜀词人的词作。五代南唐后主李煜,以词抒写亡国之痛,多上乘之作。

宋代的词,向与唐诗并称。宋初晏殊、欧阳修、张先等人多娱宾遣兴、流连光景之作。范仲淹写出了境界开阔、格调苍凉的豪放词。柳永从都市下层人氏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以写都市繁华和相思旅愁见长,大量创制慢词,语言俚俗,在市民中广为流传。苏轼打破诗、词界限,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境界,丰富词的表现手法,摆脱音律的过多束缚,开创了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此外,北

宋的秦观、贺铸、黄庭坚、周邦彦等人,共同创造了宋词多种风格争胜的繁荣局面。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其词婉约清新,后期作品写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尤其感人。靖康之变后,感时伤乱、抗金爱国成为词创作的重大主题,著名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等,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方面也多新的突破和创造。辛派词人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南宋后期,风雅派词人姜夔、史达祖、高观国,吴文英等,崇尚雅正,讲究格律;其中遗民词人张炎、周密、王沂孙等哀怨衰飒的歌唱,成了宋词的尾声余韵。

宋诗与唐诗相比,自有特色。宋初著名诗人有王禹称和“西昆体”诗人杨亿。自梅尧巨、苏舜钦、欧阳修始,宋诗方自具面目,北宋影响最大的诗人是苏轼和黄庭坚,苏诗抒情议论,自由奔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宗主,诗风瘦硬生新。南宋诗人有陆游、杨万里和范成大等,其中陆游是宋代最杰出的爱国诗人,留下诗作近万首,唱出了抗金复国的时代强音。南宋后期有“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至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和遗民诗人汪元量等人的诗篇,浩气磅礴,为宋代诗坛增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宋代散文创作足与唐文媲美。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坚持文道合一的创作主张,提倡平易畅达的文风,所作散文富于情韵,欧阳修之外,还有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加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被后人尊崇为"唐宋八大家",其中苏轼散文成就最著,诸体兼备,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末代通俗文学样式有话本、诸宫调和南戏。

元代是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南戏则有高明的《琵琶记》。元代还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体,即散曲。前期散曲作家以关汉卿和马致远为代表,作品通俗平易,诙谐泼辣;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风格趋于雅正典丽。其他重要的曲家还有贯云石、张养浩和睢景臣等。金、元时期诗文创作相对逊色,元好问是较杰出的诗人。

明代都市经济高度发展,适应市民需要的通俗文学样式如小说、戏曲特别昌盛。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明初罗贯中据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整理加工而成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施耐庵的《水游传》艺术地再现了北宋末年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明中叶以后,小说创作出现高潮,其中如吴承恩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世情小说《金瓶梅》直接取材于明代社会生活,长于摹写世态人情。明代短篇小说的主要形式是拟话本,着重描绘"市民阶层中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妓女的生活及心态,代表作有冯梦龙辑集加工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凌蒙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

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在戏曲方面,明传奇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爱情剧 《牡丹亭》,揭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该剧艺术想像奇丽,心理描写细腻,曲辞优美动人,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

明初刘基、宋濂、高启的诗文能反映社会现实,内容较为充实,明中叶以后的“前七子”和“后七子”,以复古为宗旨,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反对复古倾向的散文流派有“唐宋派”,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此外还有以袁宏道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晚明小品文特盛,成为明末散文中颇见光彩的品种,代表作家是张岱,明末陈子龙、夏完淳的诗文,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

清代文学成就最大的当数小说,长篇小说中,曹雪芹的《红楼梦》堪称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高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矛头直指以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是文学史上少有的讽刺杰作。文言短篇小说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用众多花妖狐魅故事,歌颂爱情、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情节曲折离奇,引人人胜。清代戏曲的杰作当推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做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统一。

清代的、词、散文,总体成就虽未能超过唐宋两代,但名家迭出,流派众多,也不乏优秀作品。清初遗民人成就较高,后来各种诗说、流派蜂起,大都主张复古,袁枚所代表的“性灵派”和郑燮、黄景仁等,其诗能不染时风,较有特色。词至清代,号称“中兴”,有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以朱彝尊为首的浙曲词派,以张惠言为首的常州词派,纳兰性德词则自成一家。散文方面有桐城派及其支派阳湖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姚鼐、 刘大魁、恽敬等,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文学,显现出强列的政治性和战斗性。在诗文创作方面,启蒙思想家龚自珍首开风气,接着,魏源、林则徐、张维屏等也写出丁许多富于时代色彩和历史意义的作品。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的散文打破了传统古文的格局,平易畅达,有鼓动性,号为“新文体”。辛亥革命时期,南社诗人柳亚子等的作品洋溢着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近代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和《老残游记》,被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近代戏曲的成就,主要反映在许多地方剧种趋于定型成熟,其中京剧影响最广,话剧也开始在我国兴起,各种话剧团体在宣传革命、开启民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文学史从此掀开了全新的一页。


古代文学》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5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古代文学
相关文章
  • 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诗三百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