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财政税收 正文

财政税收

2016-10-27 15:04:58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2014年中级财政税收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真题及答案解析

学易网校整理

一、单选题

1、某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相应的成本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这种情况称为( )。

A. 竞争障碍

B. 外部效应

C. 不完全竞争

D. 效率缺失

【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外部效应的概念。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其关键是指某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参见教材P2.

2、国际收支平衡是指( )。

A. 经常项目收支合计大体平衡

B. 经常项目和外汇储备收支合计大体平衡

C.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合计大体平衡

D. 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外汇储备收支合计大体平衡

【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国际收支平衡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参见教材P10.

3、关于购买性支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

B. 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就业

C. 购买性支出间接影响生产

D. 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

【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影响的比较。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对政府的效益约束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都是硬的,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见P16。

4、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阶段导致

B. 政府活动扩张导致

C. 公共收入增长导致

D.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

【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分析理论,包括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见P18。

5、政府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所执行的投资决策标准是( )。

A. 就业创造标准

B. 资本一产出比率最大化标准

C. 资本一劳动力最大化标准

D. 资本一劳动力最小化标注

【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包括:(1)资本-产出比率最大化标准,强调应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比最优的项目;(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强调政府应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3)就业创造标准,要求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项目。参见教材P31

6、政策性银行资本金的主要来源是( )。

A. 商业银行的存款

B. 中央银行的贷款

C. 政府财政投资

D. 大型国有企业存款

【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财政投融资的特征。一般来说,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主要应由政府预算投资形成。为此,需要在预算上单列一笔政策性投资基金,并把它与经常性预算分开。参见教材P33。

7、财政投融资的管理机构是( )。

A. 财政部门

B. 中央银行

C. 商业银行

D. 政策性金融机构

【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财政投融资的特征。政策性金融机构既不是商业银行,也不是制定政策的机关,而是执行有关长期性投融资政策的机构,是政府投资的代理人。参见教材P33。

8、关于社会保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B. 社会保障支出是弹性的核心内容

C. 社会保障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D.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商业保险的局限

【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转移性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根据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划分,财政支出可分为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支出。不可控制支出是根据现行大了、法规说必须进行的支出,也就是说,在法律和法规的有效期内,必须按照规定准时如数支付,不得随意停付或逾期支付,也不得任意削减其数额,即表现为刚性很强的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二而可控制性支出可由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的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的支出,即弹性较大的支出。参见教材P13.

9、普遍津贴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资金来源是( )。

A. 受保人和雇主缴纳的保险费

B. 受保人和雇主缴纳的保险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

C. 完全由财政拨款

D. 财政拨款为主,受保人和雇主缴纳的保险费为辅

【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普遍津贴型是政府安置“人有份”的福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其资金完全由政府预算拨款。参见教材P39。

10、检验税收经济效率原则的标准是( )。

A. 征税成本最小化

B. 税收额外负担最小化

C. 税收额外收益最小化

D. 税收收入最大化

【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税收的经济原则——效率原则。检验税收经济效率原则的标准,是税收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参见教材P53。

11、关于税法解释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税收的立法解释是指税收立法机关对所设立税法的正式解释

B. 税收立法解释与被解释的税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C. 税收司法解释的主体是国家税务总局

D. 税收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税法的效力与解释。税法的司法解释是指最高司法机关对如何具体办理税务刑事案件和税务行政诉讼案件所作的具体解释或正式规定。在我国司法解释的主体只能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参见教材P56.

12、关于减免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减免税有针对纳税人的,也有针对征税对象的

B. 任何单位与部门都不得擅自减税免税

C. 征税对象超过起征点的只对超过部分征税

D. 征税对象没有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减免税。参见教材P59-60.

13、关于税负转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商品需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

B. 商品供给弹性越小,税负前转的程度越大

C. 竞争性商品的转嫁能力较强

D. 征税范围广的税种较易转嫁

【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1)供给弹性较在、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征税较易转嫁,其中商品需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前转的程度成反比,与税负后转的程度成正比;商品供给弹性大小与税负前转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后转的程度成反比;(2)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较易转嫁;(3)流转税较易转嫁;(4)征税范围广的税种较易转嫁。参见教材P65-66。

14、L公司是甲国居民纳税人,2013年度的所得为100万元,其中来自甲国所得80万元,来自乙国所得20万元。甲国实行居民管辖权,所得税税率为30%,对境外所得实行扣除法;乙国实行地域管辖权,所得税税率为20%。L公司2013年度在甲国应纳所得税税额为( )万元。

A. 4.0

B. 20.0

C. 26.0

D. 28?

【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扣除法。L公司在乙国缴纳所得税税额=20×20%=4(万元)。甲国应纳税所得额=100-4=96(万元)。在甲国应纳所得税税额=96×30%=28.8(万元)。参见教材P68.

15、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是( )。

A. 将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

B. 将购买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C. 将自产的货物无偿赠送给他人

D. 将自产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

【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增值税征收范围。将购买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不是视同销售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参见教材P74。

16、某生产企业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4年2月对部分资产盘点后进行处理:销售边角废料,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含税收入60000元;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小汽车1辆,小汽车原值为130000元,销售后取得含税收入36000元。该企业上述业务应缴纳增值税为( )元。

A. 1800.00

B. 2499.03

C. 3400.00

D. 4200.00

【参考答案】 B。本题考查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销售边角废料应纳增值税=60000×3%=1800(元)。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小汽车应纳增值税=36000÷(1+3%)×

2%=699.03(元)。应纳增值税合计=1800+699.03=2499.03(万元)。参见教材P80.

17、根据“营改增”试点办法,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使用免税、减税规定的,可以放弃免税、减税、依照规定缴纳增值税。放弃免税、减税后,( )个月内不得再申请免税、减税。

A. 6

B. 12

C. 24

D. 36

【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营改增”的税收减免。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免税、减税规定的,可以放弃免税、减税,依照规定缴纳增值税。放弃免税、减税后,3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免税、减税。参见教材P90,新考点。

18、关于消费税计税依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卷烟由于接装过滤嘴、改变包装或其他原因提高销售价格后,应按照新的销售价格确定征税类别和使用税率

B. 用于抵债的应税消费品应做销售处理,发出货物的一方按应税消费品的最高价计征增值税、消费税

C. 纳税人将自产的应税消费品与外购或自产的非应税消费品组成套装销售的,以套装产品的销售额(不含增值税)为计税依据

D. 对酒类产品生产企业销售酒类产品(黄酒、啤酒除外)而收取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押金是否返还及会计上如何核算,均需并入酒类产品销售额中,依酒类产品的使用税率征收消费税

【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消费税的计税依据。用于抵债的应税消费品应做销售处理,发出货物的一方按应税消费品的最高价计征消费税,增值税仍按平均销售价格。参见教材P96。

19、2014年2月某化妆品厂将一批自产高档护肤类化妆品用于集体福利,生产成本35000元;将新研制的香水用于广告样品,生产成本20000元。上述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为5%,消费税税率为30%。上述货物已全部发出,均无同类产品售价。2014年2月该化妆品厂上述业务应纳消费税为( )元。

A. 22392.60

B. 24750.00

C. 35150.00

D. 50214.60

【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依据和消费税的计算。将自产产品用于集体福利和广告样品,均视同销售征消费税。由于无同类产品售价,应以组成计税价

格作为计税依据。组成计税价格=(35000+20000)×(1+5%)÷(1-30%)=82500(元),应纳消费税=82500×30%=24750(元)。参见教材P96。

20、某商业银行2014年第一季度向企业发放贷款取得利息收入400万元,逾期贷款罚息收入5万元;将上年第三季度购进的有价证券转让,卖出价860万元,该证券买入价780万元;代收水电费取得手续费等收入14万元(其中包括工本费2万元)。则该商业银行2014年第一季度应纳营业税为( )万元。

A. 63.95

B. 63.70

C. 24.95

D. 24.85

【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金融保险业的计税依据和营业税的计算。应纳营业税=[(400+5)+(860-780)+14] ×5%=24.95(万元)。参见教材P102,新考点。

21、某企业2014年6月销售厂房,取得收入14000万元,该厂房建造后最初入账原值8000万元,已提折4000万元。该企业上述业务应纳营业税为( )万元。

A. 200

B. 300

C. 325

D. 700

【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销售不动产的计税依据和营业税的计算。应纳营业税=14000×5%=700(万元)。参见教材P103.

22、某企业2014年4月将一台账面原值80万元、已提折38万元的进口设备运往境外修理,当月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内复运入境。经海关审定的境外修理费4万元、料件费12万元、运费1万元。假定设备的进口关税税率为20%。则该企业应缴纳关税为( )万元。

A. 3.2

B. 3.4

C. 8.4

D. 12.0

【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运往境外修理的机械器具、运输工具或其他货物,出境时已向海关,并且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内复运进境的,应当以境外修理费和料件费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应纳关税=应纳营业税=(4+12)×20%=3.2(万元)。参见教材P107,新考点。

23、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该鼓励类产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应占到其收入总额的( )以上。

A. 50%

B. 60%

C. 70%

D. 80%

【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税率。参见教材P114,新考点。

24、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企业受托加工制造船舶,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按照( )确认收入的实现。

A. 实际收款日期

B. 纳税年度内完成的工作量

C. 船舶交付日期

D. 船舶完工日期

篇二:中级 财政税收 重点汇总

是:受益的非排他性与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主要是就消费该产品的不同特征来加以区别的,并不是指产品的所有制性质。

3.掌握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产品缺失、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的范围是以“市场失灵”为标准,以纠正和解决“市场失灵”这一问题来界定的。4.

5.掌握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注意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

(1)熟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财政资源配置的主要原因。

(2)掌握财政资源配置方式:财政资源配置方式是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决定方式和资金供应方式。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程序。公共产品的效率由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组成。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质上是。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实质上涉及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问题。

(3)掌握解决公共产品效率问题的基本途径①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体制;

②实现公共产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确保公共部门的行为不偏离政府的意图。

(4)掌握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包括直接满足消费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以及天然垄断行业的产品等。

(5)掌握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6.掌握收入分配职能

(1)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2)掌握社会公平的准则:保证生存权准则; 4(5)掌握财政的收入分配方式①在组织财政收入时要考虑社会公平;②在安排财政支出时要考虑社会公平; ③要实行社会保障,以利于社会公平的切实实现。(6)财政的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7.掌握经济稳定职能

(1)经济稳定的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2 ①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逆经济风向行事; ②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 "内在稳定器"作用; ③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的调节。

第二章 财政支出理论

1.掌握财政支出的分类,熟悉每类支出的具体内容。 2.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生产、流通、分配和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

3.掌握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比较。 4.财政支出规模可以用绝对量和相对量来衡量。常用财政支出的相对量作为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我国选用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国民收入。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选用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 5.掌握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熟悉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界对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分析: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6.熟悉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从1978年至1996年,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掌握原因:政策性调整;管理水平的原因;管理体制上的原因——预算外资金的问题;统计原因。7.财政支出必须讲究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限性。

8.掌握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

9.掌握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法、公共劳务收费法、公共定价法;掌握其适用的领域。 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内容

1.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类别

的绝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张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3.掌握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内容: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按费用要素分类,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

从世界各国的一般情况看,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

4.熟悉国防费支出的内容: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5.

教育支出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产品。但其中义务教育:纯公共产品;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混合产品。6.科学研究支出

用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支出(主要是基础科学的经费)应由政府承担,而那些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弥补成本的科学研究支出(主要是应用性研究经费),则可由微观主体来承担。

我国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有所提高。7.卫生支出

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因此应由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此外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公平的收入分配。熟悉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

8.加强管理,提高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效益。9.财政投资性支出

(1)掌握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

(2)熟悉影响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的因素:经济体制的差异;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需要通过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进行。了解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概念。

(4)掌握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就业创造标准。10.基础设施投资

(1)熟悉基础设施的特点:决定了应该由政府支持基础设施投资。

(2)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了解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3)掌握财政投融资制度

财政投融资是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的。政熟悉财政投融资的五个基本特征。

11.了解财政农业投资的必要性,掌握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12.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注意社会保障制度由德国的俾斯麦政府于1980年代首创。

13.掌握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14.社会保险型、社会救济型、节俭基金型。集、运行模式、待遇等。

16.掌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1)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式、基金式(包括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

(2)掌握辽宁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的内容;(3)熟悉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17.掌握财政补贴的性质

(1)财政补贴的主体是国家;(2)补贴的;

(3)补贴的是为了贯彻一定的政策,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4)补贴的性质是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

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同属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18.掌握财政补贴的分类,注意企业亏损补贴与价格补贴的区别。

19.掌握税收支出的概念: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放弃一些税收。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掌握税收支出的分类: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熟悉税收支出的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等。

了解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第四章 税收理论

1.掌握税收的概念及税收的三点含义

税收由国家征收,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最佳、最有效形式。

2.掌握税收的本质:作为权力主体的国家,在取

3.掌握税收的职能:财政职能(收入职能)、经济职能(调节职能)、监督职能,其中税收的财政职能是税收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4.熟悉制定税收原则的依据:(1)政府公共职能;(2)社会生产力水平;(3)生产关系状况。5.熟悉古典税收原则

7.熟悉税法的概念和渊源 对象和税率;熟悉税收制度的其他要素。

11. 熟悉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法律级次分类、税种分类

12.掌握税收负担的概念

13.熟悉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分为宏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和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14.掌握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与税制因素。

15.掌握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的概念,掌握税负转嫁(税收辗转)的方式:前转、后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四种。

16.熟悉税负转嫁的条件

商品经济的存在;自由的价格体制。17.熟悉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18.熟悉国际税收的概念

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国际税收主要研究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方面的问题。

19.掌握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及其确定原则

属地主义原则和属人主义原则,其中属地主义原则是各国行使税收管辖权的最基本原则。20.

熟悉税收管辖权的种类

(1)收入来源地管辖权,也称为地域管辖权——按属地主义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

(2)居民管辖权——按属人主义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

多数国家,同时实行属人和属地两类税收管辖权。21.国际重复征税是国际税收的基本理论问题和核心内容。熟悉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

22.掌握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低税法、扣除法、免税法、抵免法,尤其是抵免法。掌握其作用,掌握抵免限额的计算方法——分国抵免限额、综合抵免限额、分项抵免限额。在综合抵免法下,纳税人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抵免。

23.掌握税收饶让的概念24.了解国际避税与反避税25.了解国际税收协定 第五章 商品课税制度(一)增值税

1.掌握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基本规定: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其中货物指的是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气体在内。(2)掌握8种视同销售货物的规定

(3)掌握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行为的税务处理,注意建筑业的混合销售行为(4 2. 3.13% 4.税收政策

5.掌握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1)掌握销售额的范围: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掌握不包括的内容。(2)销售额范围的特殊规定:折扣折让、以旧换新、还本销售、以物易物、包装物押金、租金、视同销售

(3)掌握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一般纳税人: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4)掌握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熟悉申报抵扣时间①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②海关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③收购免税农产品可抵扣的增值税额,按照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

进项税额 =买价×扣除率(13%)

买价包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和按规定缴纳的烟叶税。④支付运费可抵扣的扣税额

进项税额 =运输费用金额×扣除率(7%)运输费用金额:包括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和建设基金,不包括装卸费、保险费等其它杂费。

邮寄费不得扣除进项税额。(5)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①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②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③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④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⑤上述第1项至第4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8.熟悉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

(二)消费税

1.掌握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

2.熟悉消费税的税率形式——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

(1)一般情况下,对于同一个纳税人的同一项经济行为而言,如果既征增值税,又征消费税,其增值税与消费税的计税销售额相同。

(2)白酒生产企业随应税白酒的销售而向购货方收取的“品牌使用费”应缴纳消费税。

(3)自设非独立核算门市部:按门市部对外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计税。

(4)纳税人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应按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5)纳税人将自产应税消费品自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用于其它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纳税。注意计税价格的确定。

(6)掌握委托加工的定义和税务处理委托加工计税价格的确定。

(7)掌握外购、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税款的扣除

①按生产领用数量抵扣已纳消费税

②除石脑油外,其他的要求必须是同类消费品抵税; ③酒及酒精、成品油(除石脑油、润滑油外)、小汽车,高档手表,游艇,不抵税。

4.熟悉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

(三)营业税

1. 熟悉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掌握“境内”的含义2.熟悉税率

3掌握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尤其是差额计税的规定,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

4.熟悉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

2.熟悉所得来源地的确定原则3.熟悉税率

4.掌握应纳税所得额

(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2)亏损弥补

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5.熟悉清算所得

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资产净值-清算费用-相关税费6.熟悉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

纳税所得额。

7.掌握收入确认

(1)区分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2)企业一般收入项目的确认,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

(3)熟悉特殊收入项目的确认8.掌握税前扣除

(1)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相关性和合理性原则;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不征税收入形成支出不得扣除原则;不得重复扣除原则。

(2)掌握税前扣除的主要项目

工资、薪金;补充保险;利息;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境内机构、场所分摊境外总机构费用;公益性捐赠支出。注意: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职工教育经费属于会计与税法的时间性差异。

(3)掌握禁止税前扣除的项目

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企业所得税税款;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超标的捐赠支出以及非公益性捐赠支出;赞助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商业保险费;企业依法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持有的投资资产成本;企业与其关联方分摊成本时违反税法规定自行分摊的成本;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9.熟悉资产的税务处理

(1)企业的各项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2)了解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熟悉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熟悉最短折旧年限。

(3)了解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计税基础,熟悉其最短折旧年限。

(4)了解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不得计算摊销扣除的无形资产。

(5)熟悉长期待摊费用的范围及其最短摊销年限。(6)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

(3)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条件及其税务处理的规定。

(1)股权支付部分: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

(2)非股权支付部分: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并调整相应资产的计税基础。11.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12.掌握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抵免:(1)直接抵免+间接抵免

(2)我国实行限额抵免,抵免限额应当分国(地

境外所得税税款抵免限额=

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3.掌握征税范围

契税的征税对象是发生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权属转移的土地和房屋。

具体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房屋赠与、房屋交换等。

4.熟悉契税的税率—幅度比例税率:3~5%5.掌握契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6.熟悉契税的减免(三)车船税

1.熟悉纳税人: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2.掌握征税范围: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等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船,其中车辆为机动车,船舶为机动船和非机动驳船。

3.熟悉税率——定额税率

票监制章,发票防伪专用品的生产和发票防伪措施的采用,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管理。

普通发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统一设计式样,套印全国统一的发票监制章,指定企业印制。2.发票印制审批

自用发票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到指定印刷厂印制3.发票的设计、防伪管理、真伪鉴定由税务机关负责,发票禁止在境外印制。4.熟悉发票领购管理

(1)增值税专用发票只限一般纳税人领用。(2)临时经营领购发票手续

(3)发票领购方式:交旧领新、验旧领新、批量供应

5.一般情况下,由收款方向付款方开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收购单位和扣缴义务人支付款项。

6.熟悉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形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填开的时间规定;销货退回、销售折让的处理

7.发票的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保存5年8.了解发票检查的方法:(1)对照检查法;(2) (三)消费税的检查1.一般销售方式的检查

与增值税不同的是,消费税实行价内税,其计提税金的会计账务处理不同。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消费税和营业税的账务处理一样,因为消费税和营业税都是价内税。

2.视同销售方式的检查

视同销售行为应计算的消费税应计入相应的账户中。

注意其计税依据的规定:视同销售没有销售额

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的检查——售价、组价

4.了解销售数量的检查

以盘挤销倒挤法适用于产成品管理制度不够健

抵免限额实际上是来源于境外的所得按我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

(3)境外所得纳税时:遵循“多不退,少要补”的原则

13.掌握税收优惠

14.熟悉源泉扣缴的规定,注意扣缴义务人每次代扣的税款,应当自代扣之日起7日内缴入国库。15.掌握特别纳税调整(1)转让定价调整(2)成本分摊协议(3)预约定价安排(4)提供相关资料

(5)核定应纳税所得额(6)受控外国企业规则(7)防范资本弱化规定

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以下规定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9)加收利息

币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利息。(10)追溯调整

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者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的,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内,进行纳税调整。

16.熟悉纳税地点、纳税方式、纳税年度、预缴申报、汇算清缴、跨地区经营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1.

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3.熟悉税率: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

4.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1)工资、薪金所得:每月工资、薪金收入额减除2000元费用后,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附加减除费用的规定:2800元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个体工商户业主每月可以扣除2000元的生计费用(3)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投资者每月可以扣除2000元的生计费用

(4)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必要费用

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2000元。

(5)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①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②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6)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的收入额-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8)公益事业捐赠扣除

一般公益、救济性捐赠额的扣除以不超过纳税人申报应纳税所得额的30%为限;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5.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收抵免规定

6.掌握税收优惠

7.熟悉自行纳税申报、代扣代缴的规定 第七章 其他税收制度

(一)房产税

1.熟悉纳税人:以在征税范围内的房屋产权所有人为纳税人。

2.征税范围: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不包括农村。

3.掌握房产税的税率:1.2%,12%,4% (四)城镇土地使用税1.掌握征税对象

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不包括农村。 注意:公园、名胜古迹内索道公司的经营用地应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内单独建造的地下建筑用地,按规定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2. 熟悉纳税人

3.熟悉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率——实行分级幅度税额

4.掌握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计量标准为每平方米。5.掌握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注意自用的规定(五)印花税

1.熟悉纳税人:立合同人(不包括保人、证人和鉴定人)、立账簿人、立据人、领受人和使用人2. 掌握征税范围(1)经济合同(2)产权转移书据

(3)营业账薄;包括资金账簿和其他营业账簿(4)权利许可证照:包括房屋产权证、工商营等。(5)经财政部门确认征税的其他凭证3.印花税的税率

4.掌握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1)从价计征——以凭证所载金额为计税依据注意:对记载资金的营业账簿:以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两项合计金额为计税依据。

(2)从量计征——以应税凭证“件数”计税依据。“权利、许可证照”和“营业账簿”税目中的其他账簿,以“件数”为计税依据5.熟悉印花税的减免(六)资源税

1.2.

4.

(非生产用)数量为课税数量。

准予抵扣。

5.加热、修井的原油免税。(七)城市维护建设税

1. 丛2010年12月1业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2.掌握征税范围:与“三税”一致

3.别比例税率

地适用税率执行。

4.的计算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消费税 税税额之和,不包括滞纳金和罚款税”同时征收,如果要免征或者减征“三税”,也要同时免征或者减征城建税。进口不征,出口不退。

5.了解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减免(八)教育费附加

1.负有缴纳“三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教育费附加。

2.征收率——3% 第八章 税务管理

(一)税务登记

1.熟悉税务登记的范围

2.掌握税务登记的种类:设立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停业、复业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3.设立税务登记——先工商,后税务;30日4.变更税务登记——先工商,后税务;30日5.注销税务登记——先税务,后工商;特殊情况下:15日

6.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而涉及改变税务

7.掌握停业、复业登记8.熟悉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9.熟悉税务登记证的管理,熟悉纳税人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办理的事项

要定期验换。一年一验证,三年一换证。10.熟悉税务登记的法律责任(二)账簿凭证管理

1.掌握账簿的范围: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2.掌握账簿的设置要求3.掌握账簿的使用要求

账簿、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等资料,除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不得销毁。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应编造销毁清册,报主管部门和税务机关批准,然后在其监督下销毁。4.了解凭证管理

票面逻辑推理法;(3)顺向检查法;(4)逆向检查法;(5)增值税专用发票检查的一般方法:①鉴别真伪;②逻辑审核;③就地调查;④交叉传递;⑤双重稽核(四)纳税申报

1. 熟悉纳税申报的对象:(1)纳税人(注意:享有减税、免税待遇的纳税人,在减税免税期间也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2)扣缴义务人2.了解纳税申报的内容

3.掌握纳税申报的方式:直接申报(上门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委托代理申报4.熟悉纳税申报的期限5.掌握延期申报的规定

(1)延期的具体期限一般是一个申报期限内,最长不超过3个月。

(2)经核准延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在纳税期限内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纳税结算6.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注意处罚数额的规定

(五)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形式:行业管理(条条管理);区域管理(块块管理、分片管理);按经济性质管理;巡回管理;驻厂管理(六)税款征收的管理

1.熟悉税款征收的方式及其适用范围: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

2.了解税款征收的内容,注意核定应纳税额的适用对象及核定方法;关联企业的税收调整制度

税务机关自该业务往来发生的纳税年度起3年内进行调整;有特殊情况的,可以自该业务往来发生的纳税年度起10年内进行调整。

3.熟悉纳税担保的适用对象,掌握纳税担保的具体形式:纳税担保人担保;纳税保证金担保;纳税担保物担保

(七)熟悉减免税管理1.减免税种类的一般划分:法定减免;特案减免;临时减免

2.熟悉减免税管理规程

(1)减免税分为报批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2)熟悉减免税的申请、申报和审批实施(八)了解出口退税管理

1. 熟悉具备货物出口条件,给予退税的货物2.出口退税的形式(1)不征不退的形式

(2)免、抵、退形式(熟悉):适用于具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出口的自产货物(3)先征后退的形式(熟悉):适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

(九)了解税收控制管理 第九章 纳税检查

(一)纳税检查概述1. 熟悉纳税检查的概念2.熟悉纳税检查的范围

3.熟悉各种纳税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4.了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检查外来原始凭证包括进货发票、进账单、汇款单、运费发票等。

自制原始凭证包括各种报销和支付款项的凭证,其中对外自制凭证包括现金收据、实物收据等;对内自制凭证有收料单、领料单、支出证明单、差旅费报销单、成本计算单等。

5.掌握帐务调整的基本方法:红字冲销法、补充登记法、综合账务调整法(二)增值税的检查

1.掌握一般销售方式的检查:缴款提货销售方式、预收货款结算方式、分期收款结算方式三种情况。注意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账务处理

2.掌握视同销售方式的检查:包括委托代销销售方式的检查、自产自用产品的检查。3.包装物销售的检查(重要考点)

全的企业。

以耗核产,以产核销测定法适用于产品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

(四)营业税的检查

1.熟悉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的检查:计税依据和营业收入实现时间

施工企业实行分包或者转包工程的,以工程的全部价款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2.了解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检查

(1)注意税率的适用是否正确——土地使用权转让、开发产品销售、租金收入,应按5%的税率申报纳税,而不应该按3%申报纳税。

(2)营业收入实现时间的检查:3. 熟悉对旅游、饮食服务企业的检查4.掌握转让无形资产的检查(1)转让无形资产的使用权时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其他业务收入

(2)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时借:银行存款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营业外收入

5.掌握销售不动产的检查

销售不动产的营业额为纳税人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单位或个人销售或转让其购置、抵债所得的不动产或受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全部收入减去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的购置或受让

定资产清理”帐户核算。 1.(1 借:材料采购(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材料采购成本的范围2.掌握出库材料成本的检查

(1)对按实际成本发料的检查: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2)掌握对按计划价格发料的检查

这种核算方法,关键在于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同一时间发出材料和结存材料据以分配的成本差异率应是一致的。

3.掌握工资检查中的人员组成、工资总额组成、工资分配

4.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准予在税前扣除。

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准予在税前扣除。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准予在税前扣除。

5.熟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检查,注意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计提折旧方法

6.熟悉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的检查

外购材料、工资和福利费、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检查7.掌握在产品成本的检查(1)原材料成本法的检查

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即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适用于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

(2) “约当产量法”的检查

根据期末在产品盘点数量,按完工程度折合成约当完工产品的数量,然后将该种产品应负担的生产成本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品数量的比例进行分配,来计算在产品成本。如果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在计算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时,就不需要折合完工产品的约当产量。(3)定额成本法

先计算在产品定额成本,用该种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期生产费用),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就是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节约或超支全部计入当期完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

8.了解期间费用的检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9.熟悉弥补亏损的检查、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税前扣除 第十章 国债

1.掌握国债的概念

国债是有偿筹集财政资金的方式。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一种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

2.掌握国债与公债的关系。国债是公债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差别在于发行的依据或者担保物不同。国债的担保物是政府的信誉。在一般情况下,国债比私债要可靠得多,通常称为“金边债券”。3.掌握国债的特征:有偿性、自愿性和灵活性4.掌握国债的功能5.熟悉国债的分类

6.熟悉国债的结构:应债主体结构;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国债期限结构7.熟悉国债规模的含义

8.掌握国债的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国债的负担: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纳税人的负担;代际负担。

9.熟悉国债绝对规模的衡量指标,掌握国债相对

和与现金等价的短期金融资产。国库现金管理的操作方式包括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买回国债、国债回购和逆回购等。在国库现金管理初期,主要实施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两种操作方式。2006年8月,财政部实施了首次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买回国债操作。10.政府收支分类制度

(1)我国将政府收入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

(2)政府支出分类体系将政府支出按职能和经济性质分设了两层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支出分类体系。

11.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这种预算管理模式要求政府每笔支出必须符合绩、预算、效三要素的要求。

12.掌握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前提:构建绩效评价框架体系;赋予部门管理者充分的自主权;强化部门管理者的责任;以权责发生制计量政府成本;建立绩效预算管理的制度和组织保障。13.我国政府预算的绩效评价制度

(1)中央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绩效考评工作,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统一领导。

(2)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包括形式审查;现场和非现场考评)、撰写和提交绩效考评报告

(3)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四条原则: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经济性。

(4)绩效评价的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第十三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1.熟悉财政分权理论:公共产品和服务理论(沃伦斯·欧茨和查尔斯·提布特);集权分权理论;财政联邦主义;俱乐部理论。

2.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主要通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具体体现,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正确处理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确定各级预算收支范围和管理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占有核心的地位

3.政府间的事权划分是财政分权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制度保障。

(1)掌握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原则:受益范围原则、效率原则和法律规范原则。效率原则包括收入划分效率、支出划分效率和转移支付效率三个方面。(2)熟悉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具体做法4.政府间的财政支出划分

(1)掌握财政支出划分的原则:与事权相对称原则;公平性原则;考虑支出性质特点的原则;权责结合原则

(2)了解我国财政支出划分的具体做法5. 掌握政府间收入的划分

(1)税收收入划分的原则:效率原则;适应原则;恰当原则;经济利益原则。掌握其具体含义(2)熟悉税收收入划分的方式:分割税额(收入分享);分割税率;分割税种;分割税制;混合型(3)熟悉税收收入划分的具体做法

6. 熟悉政府间收支的调节制度——纵向调节和横向调节

7.熟悉政府间财政管理权的划分

(1)政府预算管理级次:一级政权一级预算,我国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2

8.分税制主要包括“分事、分税、分权、分管”

(1)完全按税种划分

按税种划分还有完全形式和不完全形式两种:①完全形式:只设中央税和地方税。 ②不完全形式:设中央税和地方税之外,还设置共享税。(2)按税源实行分率分征,即对同一税源各级预算同时按不同税率征收,如美国。

9.掌握我国分税制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尤其是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熟悉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10.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掌握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含义与特点。

11. 掌握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能力均等化模式;支出均衡模式;收支均衡模式;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力-支出需求均衡模式

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体制创新。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1.掌握财政平衡的含义: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 2.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坚持财政收支平衡能防止从财政渠道引发通货膨胀。3.财政赤字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掌握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硬赤字和软赤字

5.掌握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增收减支;动用结余;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发行公债——称为债务融资或赤字债务化,一般认为是最为理想的弥补财政

3 / 3

赤字的办法。

6.熟悉不同财政赤字弥补方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和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一般来讲,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是否明显主要受货币需求和投资对利率的弹性大小的制约。7.熟悉通货膨胀税

8.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直接性和强制性。

掌握财政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

9.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10.财政政策作为一种期望值,其取值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公众的偏好和政府的行为。

掌握我国财政政策目标为: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收入合理分配、经济适度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1.掌握财政政策工具——政府预算、税收、公债、政府投资、公共支出和财政补贴等,政府预算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掌握其运用。12.熟悉财政政策的类型与效应13.熟悉货币政策概述

14.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相同点和不同点

15.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16.熟悉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11.国债发行的核心是确定国债发行的方式12.掌握国债的发行机构:中央政府或者中央财政部门。

13.掌握国债的推销机构包括:金融机构;邮政储蓄系统;中央银行;财政部或国债局

14.掌握国债的发行价格:平价发行;折价发行;溢价发行

15.掌握国债的发行方式:公募法、承受法、出卖法、支付发行法、强制摊派法

16.掌握国债利率的确定:主要是参照金融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状况和社会资金供给量等因素来确定的。我国国债利率主要以银行利率为基准,一般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水平。17.熟悉单利计息和复利计息的计算方式

18.掌握国债的偿还方式:分期逐步偿还法;抽签轮次偿还法;到期一次偿还法;市场购销偿还法;以新替旧偿还法

19.掌握国债的付息方式:按期分次支付法;到期一次支付法

20.掌握偿债的资金来源:设立偿债基金;依靠财政盈余;编制预算列支;举借新债

21.国债市场按构成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22.熟悉国债市场的功能:实现国债的顺利发行和偿还;合理有效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提高社会资金效率

第十一章 政府预算管理理论

一、本章重点、难点

4.熟悉政府预算管理中的共同治理

(1)政府预算相关利益主体:预算资金需求方;预算资金供给方;预算资金监督制衡方

(2)所谓政府预算利益相关方的共同治理结构就是要将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融合于一个彼此衔接、相互制衡、权责明确、激励兼容的框架之下,以期从机制设计上减少政府预算管理中的资金浪费,提升有限预算资源的使用效率

5.掌握政府预算的主要预算模式

6.掌握中国政府预算模式的选择: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的改革目标是逐步建立起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构成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掌握其具体内容

7.掌握政府预算的原则:公开性;可靠性;完整

性;统一性;年度性

8.政府预算政策是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掌握政府预算的政策:健全财政政策;功能财政预算政策;周期平衡预算政策;充分就业预算平衡政策;预算平衡政策

第十二章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1.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掌握部门预算的基本含义。

2.掌握部门预算的原则: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妥性原则;重点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绩效性原则

3.熟悉部门预算的基本内容——部门收入预算、部门支出预算,我国政府预算支出按支出的管理要求划分: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熟悉其具体内容4.掌握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政府采购制度最早由英国创建。

5.掌握我国《政府采购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公开透明的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6.掌握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按是否具备招标性质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掌握其具体内容。7.掌握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的主要内容:完善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的财政资金收付程序和方式;对财政收支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

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国债发行、兑付、交易等一系列管理活动,长期以最小的成本满足财政筹资需要,同时促进国债市场发展。熟悉我国国债管理的发展。注意: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06年开始实施国债余额管理。

9.掌握国库现金管理:在确保国库现金支付需要的前提下,以实现国库闲置现金最小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系列财政管理活动。

国库现金管理对象主要包括库存现金、活期存款

篇三:对财政税收的认识

对财政税收的认识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在与财政打交道,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国计民生都离不开财政的影子。我想这一点在税收上体现的作为深刻,从小在家里就听到父母说交了什么税,当时感觉很好奇,问了父母“税是什么”,他们也只说是交给国家的钱。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财政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第一个阶段,即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一定的权力,将一部分社会产品集中起来所形成的各种货币或实物资产收入。作为一个过程,它组织收入、筹集资金;作为一定量的货币资金,它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其中,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收入逐年大幅度上升,我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财政收入,通过预算安排,支持农村发展,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进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市的公共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用于政府的行政管理,开展外交活动,保证国家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税收来源的广泛性。税收不仅可以对流转额征税,还可以对各种收益、资源、财产、行为征税;不仅可以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征税,还可以对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征税;等等。税收保证财政收入来源的广泛性,是其他任何一种财政收入形式不能比拟的。二是税收收入的及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因此税收就把财政收入建立在及时、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成为国家满足公共需要的主要财力保障。

提高财政收入,即增加税收,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发展经济。影响财政收入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财政收入才能增加。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基础。

具体的措施有:

一、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可以适当的提高某些税种的税率。比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对于那些所得超过一定数额的企业和个人适当提高征收税率。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能阻止贫富分化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遏制偷税、漏税行为。对于偷税漏税的行为,企业及个人严惩不贷。完善相关法律,让偷税漏税行为无机可乘。

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合理的收入分配方式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效率提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所以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把财政这块“蛋糕”既要做大,又要分好。同时要遏制灰色收入的滋生。

三、增加就业

目前我过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国家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同样促进经济发展,间接也会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四、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是指政府在处理国民收入再分配、并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财政收入获取的多少,还应将必要的财力留给企业和个人,以调动、发挥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五、促进技术进步

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因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相适应,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和保障。由此看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但是,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就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将吸干经济发展成果,这种对经济发展竭泽而渔式的攫取将大大影响经济发展后劲。高税收、高收费直接削弱经济实体的发展后劲,使其没有技术创新、设备升级改造、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并且直接导致实体经济链条利润率过低甚至保本经营,扼杀其生产积极性。从劳动要素来说,在一次分配环节对劳动所得税收过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把经济增长拉动转变到以内需消费为主,财政收入过多导致的高税收将大大阻碍启动居民消费大计的实施。它的结果是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背离财政收入增加的初衷,反而导致财政收入增加困难。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其直接后果则是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所以,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应该看到,同其他国家相比,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国家掌握的财政收入偏少,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我觉得国家应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处理调整工资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上,既不能单纯地为了保证财政收入而使工资长期冻结,影响职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不能脱离国家财力的制约而任意提高工资,而是必须把财政收支的安排同工资增长的幅度密切结合起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处理好调整工资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保证工资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这就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采用高科技生产手段,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开展市场竞争,以达到财政收入的增长。

除此之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同样影响财政的收入。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他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

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产业也是我国国民收入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长就会受到制约;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是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由工业创造的;第三产业主要指除农业和工业之外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服务业等,是沟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第三产业对其他产业财政收入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为第一和第二产业提供科技服务与咨询、信息、购销存储、交通运输以及融资服务等。

总之,财政学的学习是充实的,它所囊括的知识让我对国家的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财政学的重要性,在今后的道路上,我还应该加强财政理论的学习和及时跟踪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从财政学的课程定位这个角度来看待问题,立足于中国实际国情,努力反映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不断将前沿科学的发展引入到生活实际中来,充分的做到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去分析和解释财政问题和现象,提出有益的对策。


财政税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5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财政税收
相关文章
  • 财政税收

    2014年中级财政税收真题及答案解析2014年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真题及答案解析学易网校整理一、单选题1、某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相应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