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矛盾论论文 正文

矛盾论论文

2017-04-11 05:39:1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矛盾论论文

读《矛盾论》有感

从写作背景上看,《矛盾论》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党内出现的严重的妨害革命发展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全文思辨性极强,融入了很多的著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不仅有马列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哲学理论,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写出了《矛盾论》这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在他的《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整篇文章读起来,我不得不感慨于毛泽东的文学功底和强大的逻辑思维,通篇文章都非常地连贯,观点也很明确,到处都闪耀出一种思辨的哲学光芒,当然,在文学气息浓厚的文章下,更是毛泽东犀利而又富含科学的理论。

这篇文章给我感觉最深的就是毛泽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对于当时时局的精准到位的分析,不可谓不精彩,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对“矛盾”准确的分析定位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巨大的作用,体现了哲学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意义。 读完《矛盾论》,我的收获大概分为如下几点:

一事物的发展源于其内部矛盾性,内因第一位,外因第二位

首先应区分两种宇宙观的定义:① 形而上学的宇宙观;② 辩证的宇宙观。形而上学。即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源于外部的原因;而辩证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著和互相影响著。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并不排除。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矛盾论》里的这两段话很好地阐释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本源问题和条件问题,解决的是发展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的问题,这个问题《矛盾论》已经做了足够的论证,也经历了实践的验证,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认识到其科学性与

正确性,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举个例子,

二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首先还是搞清楚定义的问题: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指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都带有特殊性,每一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中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发展阶段上矛盾双方各有特殊性。

㈠首先我先说一下我对于矛盾普遍性的一些认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也就是说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举个例子,在我们人类发展历史上便充满了矛盾。在原始社会,矛盾可以是人与大自然中的野兽的生存问题,人们总是要想怎么去避免被野兽伤害;而到了农业社会,矛盾可以是农民与地主存在的冲突,地主千方百计想要赚更多农民的钱,农民生活疾苦,这就是社会矛盾;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会存在一定的社会矛盾。

所以,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承认矛盾普遍性,在工作生活中使用矛盾分析法,有助于我们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结合我们的工作,当着手一项全新的工作或者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局面时,我们不能盲目的用主观思想去判断,或者用轻易的以往经验拍脑袋办事情。在工作和目标达成的不同阶段都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及周围的变化产生新的问题即矛盾,多考虑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或者目标的实施过程相对立的一面,尽可能的考虑到不同的细节,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使得我们的工作在进展过程中不被动,对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问题有解决预案,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能够有效、高效的开展,得到预期的效果。

㈡ 在承认矛盾普遍性存在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矛盾的特殊性:

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

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譬如就中美军事发展的问题来说,对于两国来说,发展军事的目的都在于保卫自己国家的领土主权、增加参与国际事务时的筹码与信心,这个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其军事重点是着眼于全球战略,而对于中国,其主要的军事重点是着眼于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的体现,既然存在这种特殊性,当然也要求我们在发展军事的时候不能什么都要求与美国看齐,美国搞十几艘航空母舰,我们没必要,一两艘就能达到我们需要的战略目的,美国军费好几千亿,我们不用,这就现实中应用的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

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通过对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论述,《矛盾论》系统阐明了关于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即关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转化,使事物发生性质的变化;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转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别。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

通过学习《矛盾论》,我们了解到,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毛泽东还特别强调,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但不是矛盾斗争的唯一形式。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和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斗争的形式,则应该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为了达到和解决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阶段需要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在不同的阶段,各种不同的次要矛盾又会上升为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我们而言,刚进大学,找到自己的目标,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是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问题。随着自己的不断摸索,现在自己已经大二,就要思考大学毕业是自己的选择: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等等。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要为自己的出路做抉择。当决定了之后,一些小问题有出现了,假如决定考研,你又要想自己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好多问题接憧而来。此刻我们

要找到关键问题,即主要矛盾,一一化解。

四 总结

毛泽东的《矛盾论》使我在很多问题上豁然开郎,深感茅塞顿开,它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读《矛盾论》让我认识到:哲学是帮助你怎样去认识客观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帮助你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发展事业——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学问。每个人都有他的哲学。毛泽东号召哲学走出课堂,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

篇二:矛盾论读后感论文(2500百字左右)

《矛盾论》读后感想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这次又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在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的同时,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毛泽东这位令人钦佩的伟人。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20世纪的历史巨人。他不但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实践,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的创造,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毛泽东最重视哲学。他在哲学这个领域花了很多功夫,读了很多哲学著作,不仅有马列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些著作。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写出《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毛泽东和马克思一样,特别重视历史和哲学,在他的《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演讲。毛泽东的《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指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都带有特殊性,每一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中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发展阶段上矛盾双方各有特殊性。 通过对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论述,毛泽东系统阐明了关于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即关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转化,使事物发生性质的变化;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转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别。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

毛泽东明确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对的东

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他特别强调,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但不是矛盾斗争的唯一形式。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和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斗争的形式,则应该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毛泽东在文章最后以精辟的笔调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事物矛盾的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矛盾论》从辩证法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以从《矛盾论》为主要影响的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促使我世界观转变的催化剂。

在以前,我的正义感使我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能够分辨。追求前者而厌弃后者。但我从没有想到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只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作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读了《矛盾论》,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升华了。我感到,要改造现实,不能光靠个人的努力,还要团结周围的人,所有的中国人一起来努力。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我必须掌握矛盾普遍性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在实践中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各种具体矛盾,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身发展进而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矛盾论》一直是我反复阅读的经典。在此基础上我还读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感到自己认识客观规律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以后,很多问题豁然开郎,让我深感茅塞顿开。读《矛盾论》让我认识到:哲学是帮助你怎样去认识客观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帮助你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发展事业——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学问。每个人都有他的哲学。毛泽东号召哲学走出课堂,让每个人都受益无穷。

篇三:近现代史论文——毛泽东矛盾论

2012-2013年第二学期《中国近代史纲要》科目考

查卷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闫亚平

学号:姓名:成 绩: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的经典著作,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它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矛盾论》是毛泽东继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演讲。毛泽东的《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20世纪的历史巨人。他不但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实践,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的创造,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

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毛泽东最重视哲学。他在哲学这个领域花了很多功夫,读了很多哲学著作,不仅有马列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些著作。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写出《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毛泽东和马克思一样,特别重视历史和哲学,在他的《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两者

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特殊性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要用发展、全面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既要分析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和与之相联系的矛盾。

针对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针对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毛泽东指出:“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种矛盾是现实的矛盾,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依赖、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同时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 “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往性是

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客观事物中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一切矛盾都以一定的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矛盾论》深刻剖析个人主义对公众责任、社会利益漠视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动机。这种动机表现在交换领域,交换双方都是以个人的自我利益为中心,而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并不兼容,因此,这就诱发了以损害社会利益、他人利益来实现自我利益的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欲望和行为得以最大限度的扩张,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在市场经济中,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存在着差异,竞争压力的存在使人首先竭力保护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和自己的利益,从而容易排斥竞争对手和忽视整体利益。从经济学上看,人们总是从自己利益出发,引发出外部不经济问题。从哲学上看,这种外部不经济就是代价转移或替代的问题,从企业内部看是有利的,从企业外部或从社会整体利益看是有害的。如环境污染,企业为节约自己的成本,将废水、废气、废渣排放于本企业之外,使人的生活空间质量下降,社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外部不经济的另一种情况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陛开采和浪费。此外,市场经济还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由此容易形成

一种只重视自己和轻视公益事业、公共责任的倾向。

学习《矛盾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用什么方法去看世界,用什么方法去分析问题,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在现阶段,要提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和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就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每一个大学生的头脑。要学会用这个规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工作、学习中要从纷繁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要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看到矛盾的发展变化,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实事求是地对特殊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唯物主义矛盾论的重大发展。社会和谐是与社会矛盾相对应而存在的。没有社会矛盾的存在,就不会有具体明确的社会和谐目标;没有社会和谐的目标,社会矛盾就不会有正确的发展方向。社会矛盾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社会和谐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新水平的标志,也是促进和保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对应而存在,相互作用而发展,相互转化而推动社会的前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会有层出不穷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这个过程不是也不可能消灭所有矛盾,而是以矛盾论和实践论为指导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就能早日实现和谐社会。


矛盾论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485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矛盾论论文
相关文章
  • 矛盾论论文

    矛盾论论文读《矛盾论》有感从写作背景上看,《矛盾论》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党内出现的严重的妨害革命发展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全文思辨性极强,融入了很多的著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