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正文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2016-10-27 13:07:49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摘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关键词:审美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写作能力;应用性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nception of transferring knowledge into capability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process of specialist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To adjust curriculum system is to transfer the original teaching mode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which is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knowledgeable wits into focusing on the capabilities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Key Words: the capability of appreciation; the capabili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 capability of writing; applicability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 汉语言文学的传统模式

2O世纪8O年代中期以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按照适应计划经济时代对汉语人才的需要制定的,比较切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场的实际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文学作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通史、西方哲学概论、高等数学、英美文选、科学概论、史学专题、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共19门。

课程的设置基于培养目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目标极不明确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涉及新闻、广告、出版、广播、影视、戏剧、

文秘、教育、行政(文化宣传、各级政府)等部门,专业的设置较为宽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对象无法做到精确的定位,课程的安排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课程观念上,重语言文学轻文章。第二,在课程结构上,重学术轻实践。第三,在课程内容上,重学科专业轻文化基础。传统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要内容,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严重。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本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普遍困难。

学生专业不专,特色不突出,就业竞争能力较差,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学生知识构架能力与素质不相适应,教师素质能力与人才培养定位不相适应等系列问题。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方向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优化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迫在眉睫,我们应当探索出一种既能有效解决目前的各种矛盾,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的培养模式

[1]。

二. 汉语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古汉语的尴尬境地

在今天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很多人的生活目标就是追求利益,因此大部分人认为实用性学科的学习更为重要,比如医学、计算机、会计和外语等有“钱”途的专业变得炙手可热,而提高人们文化修养的国语却无人问津,实在是令人悲哀。古汉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是靠古汉语承载的。然而,今天很少有人重新拿起四书五经或者古籍来学习。即便就是学习,恐怕也不会花费很大功夫去斟酌每一句话、每一个句读的的内涵。

2. 现代汉语的现状

如今的求学者更看重实际,因此从中学开始,就不得不面对数理化和英语等多个实用学科的重担,承担升学的巨大压力。为了将实用性学科学好,学生们必须有所选择,那就是放弃国语的学习。上了大学以后,又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需要学习专业课、找个好工作等等,这都占用了学生们大量时间,便根本没有时间钻研汉文学。同时,在一些著名高校的校长竟然在重要场合发言时读错字,甚至

将典故用错。这都使人不得不为国语的未来而担忧[2]。

3. 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方向错位,缺乏科学性

理工科的实践教学有明确的技能目标、相关实体企业的实训支撑相比,而与之相比,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则往往对本专业实践能力的目标认识不清,导致内容空泛、形式单调。具体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放羊式”的分散实习。由于一家企事业单位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只能是一两个,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社会实践难以批量组织。缺乏统一的指导,与课内学习脱节,与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不能学以致用,形式上局限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文化采风等,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打通行业实践与专业研究,“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从谈起;另一种则是就业导向的技能教学,盲目引入职业资格认证,如北京印刷学院、金陵科技学院以岗位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将获得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秘书资格证书、驾驶证书等作为实践能力的标志,显然是将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实践能力简化为操作技能,使人才的发展潜力严重不足。上述两种教学实践将专业本位与岗位本位对立起来,缺乏立足专业本身[3]。

三.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建设思路

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和本专业的教学规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建设思路可以拟定为:

(一)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知识点传授,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使本专业课程体系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语言类、写作类课程具体落实本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可以通过以下手段:1.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改变文学观念,提升人文素质、塑造完美的人生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艺术感悟、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文学的把握从侧重理解抽象的、概念化的社会历史转变为侧重理解生动形象的人; 2.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重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协调发展;3.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迫切

需要学生们能说会写,而这也是毕业生最好的就业标签。开设写作课将以培养学生实践写作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相应的文学写作、公文写作、新闻写作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本质上改变原有写作课程侧重于理论的性质,使写作课程的实践本质落到实处。

(二)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根据三种能力培养的设计,运用新的史识、史观,筛选、解读文章,调整确立新的课程内容。调整后,文学、语言、写作等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内容,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在文学史课程中,精选真正的文学经典作为教学内容,删除那些用陈旧的文学和文学史观念遴选出来的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三)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改变传统的讲课方式,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艺术感悟能力、对事物敏感力和口头表达、临机应变的能力等。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和人才个体差异确定本专业人才三种能力的结构形态和培养这三种能力的方式方法、具体措施,是形成本专业办学特色的关键。平衡处理:三种能力之间的综合协调发展,以培养人的文学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建立在扎实的人文素养基础上;三种能力各自的层次划分。如写作能力层次中,观察能力是首要的,其次是语言运用能力层次,再次是形象思维的能力,最高层次是创新思维能力。

这种特色建设思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与时俱进:人才能力的培养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了与时俱进、因势变通、开拓进取的精神;2.综合性、系统性:系统的综合改革可以提高对人才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本专业所有课程教学之中,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3.新:从重知识型的教学转变为重能力型的教学,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心发生了转移;4.实: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具体化为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以而可以确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子课题和建立切实有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测评体系[4]。

四.提高汉语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1. 培养应用人才

应用人才,是指培养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

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既注重智育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型人材,是指培养的人才比技能型应用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在行政、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从事编辑评论、文秘及文化宣传工作的汉语言文学创新型应用人才,是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首要任务。

市场经济社会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中,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够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由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文学的认知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在增强。社会要求通过文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在人文素养的教学中,培养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审美品位。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社会对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母语交流沟通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2. 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实用性

在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的精简力度,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能够得以强化,核心的内容能够得以展示出来。并且,应当避免学科之间的交叉,要能够很明确的展示出学科的特色知识要点。这样,是学生在学习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使学生能够不受某专业知识的限制,加深对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了解,从而对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给予指导。例如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中新闻类的知识相对感兴趣.就可以选择新闻方面的知识,进行着重的研究和学习,这样,使自己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得以深化的学习,不仅仅有利于学生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能从中收获更多,不是泛泛的去学习,而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种学习方法,不失为汉语言学学的学习方法的创新[5]。

篇二: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汉语言文学现象和文学发展规律的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历史悠久,地位突出,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启蒙民众思想、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多年来从事语言文学的人也是不计其数,各专业基础扎实,办师资力量雄厚的公、民办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行政管理部门、各层次中文教学及新闻传媒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全球各地都相继办立起了“孔子学院”(目前全世界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人,并且估计于2011年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超过一亿人口。据估计,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500多所大学正在教授汉语。);各大院校,低到中小学都开设汉语课程等等,无一不显示着汉语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它所展现出来的魅力也是让我们所震惊的。但在看到专业辉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正视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要正确的把握其发展的方向。

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及能力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新的职业岗位对相关职业人群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不能满足新的职业岗位提出的能力要求,因而就业遇到了很大困难。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当前的处境,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积极关注学生就业市场变化,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寻求应用型专业发展之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地方高校汉语言文

学专业发展方向的上佳选择。目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职领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媒体从业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包括文秘;文案策划人员;政府公务员)。

1.中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行业的投入不断加大,而地方上对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长,教师待遇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薪酬方面,在一般城市,教师收入水平已经处于该城市收入水平的中上层。在大中城市,教师的收人水平许多已超过普通白领,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更高,一些名牌中小学及私立学校,教师月收入更是超过5000元。中小学教师收入不菲,且就业稳定,成为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去向。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许多都需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深入教学第一线。但是,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能力缺陷和不足,阻碍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汉语言专业毕业生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以下几项能力缺陷:(1)缺乏口才 (2)教育心理学应用能力不强 (3)教材教法知识的缺乏(4)缺乏教学创新能力.

2.媒体从业人员。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网站,编辑职位的需求大量增加。同时,将近三分之一的编辑写作职位都来自各类媒体包括报纸、书籍出版商、期刊杂志等。但是现在的媒体从业人员除应具有文章编辑能力以外,又有了新的要求和提高。首先要求有较强的独立采访能力。新闻事件每天层出不穷,这要求媒体工作者要有深入采访能力,在拥有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完成受到读者欢迎的新闻报道。其次,是选题策划能力。从选题开始,采访、

稿源组织、内外部联系、统稿、版面设计等都要求同一个人必须了解和全程参与。第三,熟练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知识的渴求,来源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媒体从业人员从网上获取信息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手段和联系方式。不会网络和不懂新媒体技术信息和咨询,就无法在现代媒体生存。

3.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作为一个传统就职方向,利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面广的优势,可在激烈竞争的企事业行政管理人员职位应聘中取得先机。首先,应加强应用文和公文写作能力。由于多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偏重于文学和语言教育,对公文写作能力有所忽视。现实中,一些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新大学生却无力承担本部门的公文写作任务。其次,应加强沟通能力和公关礼仪知识的培训。由于行政管理是一个对内对外联系协调的工作,强调与人沟通交流,及接人待物能力。沟通能力和公关知识,都可以在大学校园里打下良好基础。还有,文案策划、文化创意、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也是不错的岗位选择,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培训课程及修课程来弥补知识结构的不足。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时代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远离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传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题内容。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就出现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市场经济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

写作等活动中,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古人有三寸不烂之舌而战胜雄狮百万的光辉历史,恰恰就是语言所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在当今社会,通过语言能够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由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的作用更是巨大的。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与此同时,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而这些就是汉语文学专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情况。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中文教育观念,只有通过能力教育,才能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实用价值是决定一切事物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立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全方位的培养,紧密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思考,我们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造,更好的去设计新型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完成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转变,是这次改变的目的,更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思路

(一)调整课程结构 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时代要求和目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应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为了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我们设计了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改正教学内容

等,而配置相关教学资源。在经过调整以后后,本专业课程体系将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语言类、写作类课程具体落实本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具体操作方式是: 改变文学观念,以提升人文素质、塑造完美的人为目标,调整改造原有文学课程陈旧的文学和文学史观念,以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人品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艺术感悟、艺术欣赏和审美判断能力;在语言课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重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协调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是我们在调整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问题。由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迫切需要会说会写的人,因此能说会写也是毕业生就业最好的标签,这也是那些口才非常好的毕业生就业的一条好方法。就像现在社会中普遍且又非常热门的作家、记者、编辑、秘书等都需要真正的“笔杆子”,那样才可以写出让我们所感悟的好词句。其他专业课本着实用原则适当开设,围绕三种能力增设哲学、历史、宗教、音乐、美术、影视等相关专题选修课。尤其像当今的多媒体制作领域更是前景广阔,所以这也是我们所要好好把握的重点。

(二) 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三种能力培养的设计,运用新的史识、史观,观照、筛选、解读文本,调整确立新的课程内容。调整后,文学、语言、写作等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内容,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在汉语课程中,应当着眼于实际生活中思想交流的需要,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了。

篇三: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问题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专门研究中国语言中的词语和句法,赏析古今的诗歌、散文、小说以及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较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语言功底,拥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人文修养。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当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可以运用专业知识直接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对于编辑出版等相关工作也会应对自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承载着我国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载体,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我们很难对其进行较为职业的定位。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同感不强

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面较广,但是却没有涉及到一些专业性强的领域,相对于工程、医药、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来说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所以造成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都会存在被逼无奈而不得不学的状态,常抱怨选错了专业,在他们看来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种错误,他们并不认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机遇和未来的发展空间。所以对本专业不关注、不学习,最后造成这些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强,对本学科不热爱甚至厌恶,缺乏对传承伟大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二)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在设置存在较大缺失

相对于其它学科,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性要求更强,要求对文学知识的挖掘要更广、更深。但是现在个别学校却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究其原因是由于很多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专修课时减少。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在授课方式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学生能够上到的实践课极少,由于课堂内容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汉语言课堂兴趣缺乏,所以开始淡漠汉语言课堂,使得文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严重不足。

(三)部分学校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现在很多学校用一张试卷就能够决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毕业,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合理。现在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本没上过几堂课,可是最后他们也可以顺利毕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试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专业考卷所考的内容都是一些现成的而且较为概念性的基础知识,很多学生在最后考试阶段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即便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研究根本就没有广度和深度,也可以顺利的毕业。由于这一不良现象,使得现在的很多学生完全忽视整个教学过程,只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

二、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走的发展道路

(一)调整汉语言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时代的要求,培养真正具有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以及文学写作能力的专业型人才。为了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进行改变,要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发展上的优势和重要性,这样也才会引得学生的共鸣。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一直趋于主导地位,整个课堂上就只能听着老师在讲台前面进行滔滔不绝的演讲。授课老师沉浸在那一段古代、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可是却没有对学生造成任何影响,课堂睡觉随处可见。所以想要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于文学作品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讲解,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分析-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回答这一教学课堂模式,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还会影响学生对于艺术的感染能力。

(三)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现在汉语言的传播速度很广,学习汉语言的人也越来越多,想要汉语真正走向世界,应用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调整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运用新的历史知识、价值观进行文学解读。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涉及到的文学、写作以及语言等相关课程在相互联系中更有主要的侧重点。对于当代人员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的培养,这样可以保证新时期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四)改变教育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想要形成办学特色就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我们都明白事物的实用价值是决定它发展的关键因素,很多学生对汉语言专业的概念都较为模糊,主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观念不强、专业混乱。所以为了保证汉语言专业在社会上的立足点,我们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去转变,通过对学生的能力教育,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加强对学生兴趣方面的教育培养,使汉语言专业人才更符合能力型人才的要求。

(五)培养汉语言专业人员的就业能力

随着国家的发展,市场对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现在很多汉语言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岗位提出的职业能力要求。现在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能力要求。汉语言专业毕业生会从事语文教师、文秘、公务员、营销人员、媒体从业人员以及文案编辑人员等相关工作,这就要求汉语言专业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口才,较广且扎实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等等。所以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语言类、写作类、实践类课程都得到具体落实。这样才能解决他们就业面临的困境,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其铺垫一条专业发展道路。

(六)汉语言文学专业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涵盖知识面较广的专业,有较强的文化特征,这就要求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创新,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在授课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习惯思考、喜欢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抛砖引玉,激励学生发现探究意识,让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言论,在专业课上真正拥有自信,更有学习的动力。

结语

汉语言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巨大,也为汉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它被社会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想要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不断向外发展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就必须不断学习汉语言文学,在实践中探索和改变。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3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摘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