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初中说明文阅读指导《鸟巢》有答案 正文

初中说明文阅读指导《鸟巢》有答案

2017-03-21 05:42:1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鸟巢的建筑阅读答案

篇一:鸟巢的建筑阅读答案

篇二:鸟巢的建筑阅读答案

二、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知识小品文)。

三、根据说明文的体系不同,还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如《》)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

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①总——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②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 ③分——总。

2.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如《》。

3.分清说明文结构的方法

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的不同:

1.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语文课本上的《》《》等等。

2.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同程序说明文一样,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遁三个原则:①了解事理。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②安排写作顺序。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顺序(事物的、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

说明文阅读步骤及技巧: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掌握为说明对象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和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还需要掌握文章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以及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另外说明文阅读中也会考察说明文的结构形式,如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说”的。“三读”:(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方法主要有三点:

1.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2.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二)、读精细——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说明文阅读结构思路:(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 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

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为什么?③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2、分析、体味语言。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②“ⅹⅹⅹⅹ”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3.答题时语言要规范: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答题三步走:a.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b.结合语境结实该词;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答题格式:不能,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不能,删掉“ⅹⅹⅹⅹ”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ⅹⅹⅹⅹ”词,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文写作: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2.要选好说明角度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与“阅读《鸟的建筑》一文完成下列各题。①鸟巢是鸟的建筑。和我们盖房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篇三:鸟巢的建筑阅读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分类复习: 建筑类说明文阅读

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悉尼歌剧院、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 静止的建筑以其流动的旋律向人们展示着艺术的大美。阅读建筑类说明文时,如果你熟练掌握了说明文体常识的 规矩方圆 ,就一定能在解题时做到游刃有余。

鸟 巢

鸟巢 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鸟巢 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鸟巢 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 鸟巢 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它不但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 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

许多看过 鸟巢 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 巢 ,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高、更快、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第1题:内容的理解与归纳 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命题意图】无论哪种文体,阅读后都需要在整体上对文章内容有所感知,说明文的内容概括也不例外。以整体感知为出发点,命题者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大家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从说明文的角度来看,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因此,读懂文章并了解相关知识就显得极其重要,而内容归纳类试题正是建立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之上的。

【解题秘诀】要解决这类问题,你需要分以下两步走:

一是读懂材料。一般来说,供命题的说明文材料并不难懂,只要你在解题前能够认真阅读,就一定能清楚感知文章说明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你可以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标示出来,这些信息一般有两大类:(1)出现在文章开头或结尾的重要信息,可能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只要直接提取出来即可。(2)出现在每一自然段的重要信息,一般按以下几步阅读理解:先看看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再运用 同类合并 的方法看看哪些内容说明的是同一对象(内容);最后根据题目中是否有 主要 之类的字眼,如果有,还要分辨出作者说明哪一内容(对象)时所用的文字最多。

而是学会表述。说明内容的表述有两部分组成: 说明对象+主要特点 ,掌握这一表述规律,就能避免概括时的不完整性,使答题获取理所当然的满分。

《鸟巢》一文第一段在简介鸟巢总体特点(名称、功用、位置、外观)之后有一句总述性质的话: 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这里的 造型独特,简洁典雅 显然是极富概括性的关键语,而文章的说明对象(鸟巢)也极易确定,按

照表述规律,我们可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表述如下:本文说明了国家体育场 鸟巢 简洁典雅而独特的造型。

【同类变式】文章从四个方面对 鸟巢 作了介绍,请在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①整体情况、②特殊材料和结构、③、④

【参考答案】外形结构 人文意义(答 人文内涵、文化内涵、象征意义 均可)

第2题:内容分析与信息提取题 第三自然段 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 一句中的 此 指的是什么?

【命题意图】信息提取是说明文常见的考查形式,它要求你在解题时能够通过上下文提取与建筑物相关的有效信息来阐释相关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联系文中具体文字辨识对象或概念的能力。通过回答这类问题,以明确你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了解了文中介绍的相关知识。

【解题秘诀】回答这类问题一般分两步走:

(1)注意研读上下文,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在 具体指什么 的题型中,常常考到的内容包括指示代词 这 此 其 其中 等等;也有的是具有指示意义的词语如: 旧的问题 新的问题 综上所述 凡此种种 等等。回答这一类型的题目时,要认真阅读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文,通过前后的相关内容,找到对应的词语或句子。如果 这 这些 此类 之类的代词,它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应该在词语前面不远处;如果是 那 那些 彼 之类的代词,就要认真琢磨,因为它所在的位置可能距离它指代的内容较远。

(2)学会用具体内容 替换 相关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以检验答案的正误。找到了自认为是正确答案的相关词句以后,要把自己找到的指代内容和指代的词语替换一下,如果替换后仍然切合文意,,说明所找到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很显然,第三自然段中的 此 所指代的内容应是文中画线的整个句子,因为句子比较长,因此在答问时一方面要对句子作精简概括,另一方面还要与 由 形成的漫射光 组合成一个表达顺畅的句子(即通过 替换 检验答案的正误),如果我们将答案写成 网架结构外表那层半透明的膜形成的漫反射 ,就显得十分妥帖了。添加公众号(魅影空间:meiyingtp)查看更多精彩大图

篇四:鸟巢的建筑阅读答案

篇五:鸟巢的建筑阅读答案

篇二: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大全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大全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何祚庥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列出两条。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陇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_________的艺术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内涵。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遵义、延安、红岩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⑤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11.第①段从______________、行政区域、______________、人口数量等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西部”的概念。

2.第②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元谋人、蓝田人与北京猿人的年代作比较,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下列词语,将序号分别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处。

A.精美绝伦 B.博大精深 C.兼收并蓄

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___________的艺术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内涵。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部文化的主要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段中写道:“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

石’??”这段文字中的“贫困”意味着失去,“保留”意味着得到。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着这种“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得”与“失”往往是相伴相随的。请写200字左右议论性文字,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

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元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根据2001·4《知识窗》有关资料改编)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罪魁祸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休养生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用原文语句)

4.第三自然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阅读选文,具体说说“策”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三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一般”一词有何表意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和答案

. 语言的运用(40分)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0分)

盘曲línxún( ) lòu空(

休qì( ) yí和园(

wéi幕( )丘hè( ) 鸣钟击qìng()) ) jiǒng然不同( ) ) zhuó磨(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4分)

a. 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 )

b. 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3. 填空题(10分)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

②乡泪客中问,。③坐观垂钓者, 。

④《苏州园林》的作者是 ,原名是,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讲究近景远景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 的。(a映衬 b布局 c层次 d配合)

4.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8分) ①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

肖。()

②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③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④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5. 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重峦叠嶂

诸如此类 因地治宜巧妙绝论俯仰生姿 珠光宝气 自出心裁陡劳无益

6. 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请你依照示例,以形象化的语言介绍一下“书”、“家”、“黑板”。(4

分)

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块板凳放大,“跨”过一

条河,或是一个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二. 阅读题 〈一〉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早的石桥。这座

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

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

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

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

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

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

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知识和

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7. 赵州桥第二个特点中的“不但……而且”能否删去?为什么?(3)

8. 文中画线句表现了石拱桥的特点是:(3)

9. 选段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时,前后的顺序是否能颠倒,为什么?(3)

10. 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作用。(6)

① 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②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③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11. 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同时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又引用唐朝的张

鷟的话,说“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但其说明的角度不同:(3)

作者是从 说的;张嘉贞的话是从说的;张鷟的话是从 方面说的。

12. 本文段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举例列举三种。(3)

〈二〉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是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

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

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

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13. 选段介绍了屏的作用是

14. 找出选段的中心句

15. 选段的结构方式是 (3) ,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4) (3)

16. 选段写小时候躲在屏后及古时男女借助屏风相望,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17. 屏的作用除了文章所说的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吗?你试着说一说。

〈三〉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

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 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

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

前壁画和岩画得到证明。大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曾有过充沛的

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③这片一度丰yú( )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3)

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

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

存,江河湖泊日益干hé( )。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④当然,撒哈拉的变迁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

过了一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

变成沙漠。

⑤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8.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丰yú 干hé(2)

19. 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不毛之地” (2)

20. 第1段末尾的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 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 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3)

C. 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 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21. 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3)

( )→( )→( )→(沙漠)

22. 第四段开头加点的“当然”“也”“无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加以解说。(3)

23.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撒哈拉沙漠的变迁的: (3)

24. 第3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在文中具体含义是什么?

(3)

25. 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4)

① 撒哈拉草原变成沙漠的原因是:

② 撒哈拉草原变成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

试题答案

1. 嶙峋 镂

2. 粗俗鄙陋 壑 磬憩 颐 迥 帷 琢 形容雕刻得惟妙惟肖。

3. 轻罗小扇扑流萤。

孤帆天际看 徒有羡鱼情

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作比较 举例子叶圣陶,叶绍钧 4. 摹状貌 打比方、举例子

5. 因地制宜巧妙绝伦徒劳无益

6. 略

7. 不能。表达递进的意思,强调这样设计的巧妙,可以减轻桥洞的过水量,也更加美观。

8. 历史悠久

9. 不能,这样安排是遵循着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10. ①从时间上限制说明赵州桥与同时代的其他桥相比是最长的。

②两肩是从位置上进行限定,确认了小拱的位置,各强调了每个肩上都有两个小拱。

③突出他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他不是唯一的设计者。

11. 作者是从规模上说,张嘉贞是从施工技术来说,张鷟是从造型设计来说的。

12. 打比方、列数字、引用

13. 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

14. 首句

15. 总分举例子

16. 说明室内室外放置屏风的作用,避免乏味的介绍,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17. 略

18. 腴涸

19. 泛指荒凉或贫瘠的土地。

20. D

21. 绿荫时代——稀树草原——干旷草原——沙漠

22. “当然”与上文衔接,“也”引出了撒哈拉沙漠化的人为因素;“无不”双重否定,加强语气,突出了人为因素。

23. 时间顺序

24. 降雨量与蒸发量的比例失调,降雨量少于蒸发量的趋势不可改变。

25. ①自然原因:季风雨的变化使它在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人为原因:对其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快了它的沙漠化。

②人类应当加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空间,也就是保护人类本身。


初中说明文阅读指导《鸟巢》有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302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初中说明文阅读指导《鸟巢》有

    鸟巢的建筑阅读答案篇一:鸟巢的建筑阅读答案篇二:鸟巢的建筑阅读答案二、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