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公共政策论文题目 正文

公共政策论文题目

2017-03-21 05:34:4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公共政策论文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结 课 论 文

题目: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效果分析及建议

班级:事管11-1

姓名:

学号:

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效果分析及建议

2003 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们居住条件的同时,也带来房价上涨过快、住房投资性需求挤占基本需求、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市场依赖加大等问题。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多次调控。

一、2003 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调控历程回顾

根据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要目标,我国的房地产调控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2003-2004 年,政策目标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2003 年 6 月 13 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房地产信贷作了更严格的规定,并取消了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商品房贷款优惠住房利率,拉开了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的序幕。2003 年 8 月 12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肯定了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确了通过规范发展来解决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的调控思路。随后,针对市场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从“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入手,陆续出台了加强经济适用房的管理、严控拆迁规模,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措施,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房价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趋势。

(二)2005-2008 年,政策目标强调“稳定住房价格”。

2005 年 3 月 26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5 月 9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本次政策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首次提出了“稳定房地产价格”政策目标,明确了地方政府在稳定房价上的责任、二是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着重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供应量;三是首次运用税收政策调节投资性需求,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2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

2006 年 5 月 24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从六个方面细化了十五条措施。本次政策调控有三个特点:一是从注重对房地产总量调控转向更重视结构调整,要求新开工的

商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90 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 70%以上;二是进一步加大运用税收和信贷杠杆调节住房需求的力度,将对出售持有时间 2 年以内的二手房全额征收营业税,改为持有时间 5 年内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三是提出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此后,有关部门又陆续出台配套政策,如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扩大物业税“空转”试点范围、规范房地产期房预售制度、清理整顿闲置土地等,初步控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三)2008 年 12 月至 2009 年,政策目标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2008 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增速下滑,有效需求不足。2008 年 12 月 20 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本次调控政策有三个特点:一是自 2005 年以来,调控重心又重新回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上,政策意图通过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促进投资规模;二是放松了对购房的信贷和税收约束。对已贷款购买一套住房但人均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申请购买第二套住房用于改善居住条件的普通自住住房的居民,享受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优惠政策,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暂定一年实行减免政策;三是对前几轮调控较严的房地产企业融资有所松动,提出要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拓宽其直接融资渠道。随后相应配套的信贷、利率、税收、土地等措施也陆续出台。在各方面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市场又开始活跃。

(四)2010 年以来,政策目标强调“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2010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在肯定 2009 年房地产市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作用同时,提出了需要高度重视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同年 4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了五方面十项措施。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首次将限购政策引入调控措施;二是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 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 1.1 倍,并首次提出在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地区,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三是提出确保完成

2010年建设保障性住房 300 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 万套的工作任务,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

2011 年 1 月 26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了八项政策措施。本次政策有三个特点:一是首次提出地方政府要确定本地区新建住房调控目标 ;二是住房税收信贷政策进一步从严,个人转让购买不足5 年的住房,按销售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并提出从严执行个人转让住房征收所得税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由不低于 50%提高到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 1.1 倍;三是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原则上对已有 1 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 1套住房。对已拥有 2 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 1 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

2013 年 2 月 26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从五个方面细化了措施。本次政策有三个特点 :一是扩大了房价控制目标的城市范围,不仅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除拉萨外)要制定本地区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而且对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也要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二是继续强化商品住房限购措施,限购区域应覆盖城市全部行政区域,限购住房类型应包括所有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三是进一步强化信贷和税收杠杆作用,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可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除对出售自有住房全额征收营业税外,还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 20%计征所得税,并提出加快推进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城市范围。

2003 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历程,呈现四个主要特点:一是调控目标逐步清晰,从较为宽泛的“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明确向“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转变 ;二是调控由最初从供给端着力转为向供需两端同时着力 ;三是调控工具不断增加,从运用经济手段扩展到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 ;四是在调控中逐步形成保障性住房政策框架体系。

二、效果分析

总体而论,自2003年我国开始的房屋价格调控政策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整体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没有将房价调节到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合理程度,为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

据国土资源部《2013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数据显示, 2013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349元/平方米,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6306元/平方米、5033元/平方米和700元/平方米。

2013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的综合地价环比增速稳中有升,地价上涨的城市由上一季度的101个减少至本季度的93个。综合地价环比涨幅大于3%的城市增至13个,比上一季度多3个城市;增长率为负的城市增至7个;其余85个城市的涨幅集中在0~3%之间,46个城市的涨幅稳定在-1%~1%。与去年同期相比,城市综合地价整体持续上升,上涨的城市有100个,涨幅超过7%的城市由上一季度的31个增至本季度的36个,其中,太原、南昌、深圳、安阳、广州、上海、呼和浩特、厦门、宁波等17个城市的地价涨幅超过10%;涨幅为负的城市增至5个,温州和鸡西地价下降的幅度超过-1%。

住宅地价与综合地价变化趋势保持一致,继续呈上升态势。环比上涨的城市由上一季度的96个减少至93个;涨幅超过3%的城市由上一季度的14个增至本季度的17个,其中,太原、南昌、平顶山、上海、宁波、广州等6个城市的涨幅超过5%;另外,40个城市的涨幅稳定在-1%~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上涨的城市达到99个;涨幅超过7%的城市由上一季度的38个增至本季度的39个,其中,24个城市涨幅超过10%,比上一季度多8个城市,太原、广州、深圳、南昌、上海、安阳等6个城市的涨幅超过了15%;增幅为负的城市有5个,温州和鸡西地价下降的幅度超过-1%。

从我国房地产市场近20年的运行情况来看,供需严重失衡是推动房价上涨的根本基础,而现行房地产开发经营体制为房地产开发商确立的垄断地位以及政府在房屋供给管理与成本管理方面的不当行为,为房价高进一步提供了条件。

1、房价调控政策目标模糊且不彻底严重影响到政策的执行力度与深度 自2003年我国开始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均以稳定房价或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作为政策目标,但无论在政策表述中还是在实际执行中,这一目标都是模糊的,对将房价调控到何种程度没有明确的宣告。在我国房价持续累积性上涨、房价收

篇二:公共政策毕业论文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 论文题目:公共政策执行障碍及其对策

学 生王燕红

指导教师

专 业公共管理学

层 次高起专

批 次101

学 号w460101101024

学习中心海南省农业学校

工作单位海南望海国际广场

2012年 3月

公共政策执行障碍及其对策

摘要: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监督,形成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理论体系,解决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困境问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些这些困境:一从政治文化、行政体制方面看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困境;二从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主体方面看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困境;三从监督制度—“问责制”建设的缺失方面看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障碍。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监督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主体障碍问责制

目录

1前言.................................................................................................1

1.1公共政策研究背景...................................................................1

1.2 公共政策研究现状................................................................................11.3 公共政策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

2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监督障碍的原因.............................................1

2.1公共政策缺乏监督权力..........................................................2

2.2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主体功能不全.........................................2

2.3 公共政策执行目的不明确...................................................................3

3公共政策执行的对策 ...................................................................3 3.1政策实验................................................................................3

3.2全面实施..................................................................................43.3法律手段..................................................................................4

3.4经济手段 .................................................................................4

4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44.1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相结合...............................................................5

4.2迅速果断与注重效益相结...........................................6

4.3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合...............................6

5 谢词...............................................................................................7 6 参考文献..........................................................................................7

一,公共政策执行前言

1.1 公共政策研究背景

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是公共政策正确贯彻执行,达到预期公共政策目标的重要保障。许多制定十分周密、科学的方案,在执行时偏离了既定的公共政策目标方向,最终导致政策失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不严格,不到位。为此,必须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监督,形成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理论体系,解决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困境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些这些困境:一从政治文化、行政体制方面看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困境;二从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主体方面看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困境;三从监督制度—“问责制”建设的缺失方面看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困境。

1.2 公共政策研究现状

公共政策执行监督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政治文化、公共政策自身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国际环境等等。本部分主要从政治文化和公共政策自身特点的角度来对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影响进行分析。

1.3 公共政策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公共政策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 将公共政策的内容转化为现实, 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 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对此,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 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 , 而其余9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1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 公共目标不能预期实现。在国内外的政策实践中, 政策执行出现偏误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误, 不但会直接影响政策问题的解决, 导致预定政策目标落空, 而且会损害政府形象,削弱政府权威和公信力。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研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 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 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监督障碍的原因

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必然受到一定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是指通过政治社会化而形成的一整套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政治认知等。政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方式和程度。民主、现代的政治文化为有效的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提供了文化背景,而封建社会专制的政治文化,则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效率的提高,一般表现为官本位思想、臣民意识等。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封建历史相当的悠久,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思想、为民做主思想等传统政治文化残余还是不能彻底清除,它的影响有时还是相当的深刻,造成了现代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主体之一的人民群众往往没有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渠道,造成了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冷漠,普遍认为“在其位谋其政”,国家大事是那些当权者的事,于己无关,长期以往,就逐渐地失去了参与政策执行监督地热情。而民主社会要求社会公众能意识到自己是国家地主人,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既是自己的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所以这种封建社会政治文化残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公众参与公共政策

执行监督。

2.1 公共政策执行缺乏监督权力

要监督,就必须由监督权力。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体现着监督权对执行权的制约。监督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主体的地位、权能。但从目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主体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监督主体由于自身的依附性而缺乏制约力度,导致监督乏力。在行政系统内部,行使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权的监察机构和审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受同级政府人事、财政制约。虽然199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监察机关对本级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但是,由于受同级政府人事、财政等的制约,在实际监督中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独立性。在行政系统外部,行使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权的各级人大实际上是法律地位高而实际地位低,突出体现在监督方面的法规不健全,力度不够;机构不健全,强度不够;手段不配套,深度不够;尚未真正体现人大的监督作用。[2] 2.2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主体功能不全

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主体以不同的方式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发挥着监督功能。但是监督功能不全,导致它们没有有机结合、密切配合,没有能够整合监督资源和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充分发挥监督实效,体现多元监督的优势:⑴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在监督的多元主体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广大党员同志,尤其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着领导和约束的作用,对公共利益的促进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共产党发挥监督作用的范围和空间是有限的,它只能通过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来实行监督,并不能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的动态跟踪监督。⑵立法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在理论上应该是最有效地、最权威的。但实际上,权力机关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主要是监督方式单一,程序不完善,通常仅限于执法检查、质询等。”[3] 因为人大既不同于行政机关行又不同于司法机关,它既没有调查取证的权力,也无直接处理案件的权力,这样就很明显地削弱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效能,也无法显示出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权力机关的权威性。⑶司法监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目前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只限于违法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公共政策执行,关乎的是公共利益,而不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利益,按照《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则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监督申诉对象,因为只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害其合法权益才能提起诉讼。这样显然不利于行政诉讼的完善,不利于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监督。⑷其他各种社会监督。在我国主要包括政协、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人民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等。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他们享有各种形式的监督权力,诸如举报、信访、舆论批评等。并且舆论媒体的最大优点是社会影响力大、效果显著,但是无论怎样,他们改不了“民间”的性质和定位,没有“官方”的权威和地位,并且供他们发挥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效用的空间也很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效率。

还是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在发挥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效能过程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相互之间不能有机的融合,出现“弱监”、“虚监”则是必然表现了。

2.3 公共政策执行目的不明确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1] 公共政策的首要特征在于“公共”,是对全社会的利益调配,而不是针对个人的利益。正是因为公共政策影响的不是一个人的利益,因而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也存在着较强的外部效应。笔者认为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是一种群体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如果一个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游说政府,希望减轻他的农业税,或者提高他的福利水平,他会遵循一种什么样的准则呢?首先,我们不说这个农民是否具有这种游说的能力,即使有这种能力,他也不可能采取行动。奥尔森认为,在一个群体范围内,集体受益是公共性的,即集体中的每一个

篇三:公共事业毕业论文题目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基于知识经济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2、国水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4、当前我国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从××看公共服务民营化

16、现阶段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推进战略

17、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18、大学生创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因素分析

3、高校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作用

4、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5、地方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6、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角色

7、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相关分析

8、当前我国土地流转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9、土地流转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为例

10、农村养老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1、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政策分析

12、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以××为例

13、当前我业的困境和出路

19、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20、政策引导对创业的鼓励的利弊分析

21、城市社区物业管理探讨

22、住宅物业的社区化自治管理模式

23、社区文化建设的产业化前提探析

24、网络媒体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5、强拆带来的社会性问题研究

26、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27、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

28、中国反行政垄断的困境和对策分析

29、制约中国基金会发展的因素分析

30、加强社区特色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管理

31、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探讨

32、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探讨

33、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初探

34、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功能缺失及对策

35、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36、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讨

37、我国基层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建设探讨

38、乡村治理与农民组织化问题探讨

39、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探讨

40、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1、健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的探讨

42、行政首长问责制初探

43、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44、浅析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

45、当前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困境及出路

46、城市低保制度中"骗保"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47、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成因和对策探讨

48、农村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探讨

49、强化政府监管推进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

50、公共政策的利益层次考量——以利益衡量为视角

51、市政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考

52、公用事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与政府监管

53、乡村和谐发展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理性选择

54、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看社区卫生服务――未富先老问题

55、统筹城乡就业中的政策工具

56、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理论探讨

57、城市行政在乡村的延伸力分析

58、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思考

59、农村治理中,乡镇政府角色冲突的表征、成因及对策

60、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61、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大学生自治

62、城市社区流动人口问题研究

63、完善行业协会内部治理结构的探讨

64、商会组织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65、异地商会发展中的制度滞后与政策推进

66、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的制度性因素分析及制度重构

67、行业协会自治中三重利益主体的角色与互动分析

68、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两委会的矛盾及出路

69、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70、论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

71、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思考

72、城市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浅议

73、公用事业民营化路径构建

74、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

75、城市公共交通民营化与政府管制

7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77、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公民权利抗争

78、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探析

79、当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80、新形势下干部选拔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81、社会治理中政府行为的受控性和有效性探讨

82、民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83、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关系重构中的作用

84、非政府组织发展与实现“和谐社会”的路径探讨

85、网络媒体如何对公共权力实施监督的思考

86、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调控

87、“高薪养廉”在我国公务员队伍的适用性问题思考

88、“阳光工资”制度及其优化路径

89、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的运用

90、公务员激励机制优化路径探究

91、城市社区公共管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92、论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指导的实施

93、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94、高校安全管理研究

95、大型超市人员疏散研究

96、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管理研究

97、中国〔或某地区〕环境治理效果评析


公共政策论文题目》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26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公共政策论文题目
相关文章
  • 公共政策论文题目

    公共政策论文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结课论文题目: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效果分析及建议班级:事管11-1姓名:学号: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效果分析及建议2003年以来,我...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