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马未都说收藏全集 正文

马未都说收藏全集

2016-10-25 17:29:4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马未都说收藏目录

终于会编辑了 目录如下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2008.01.02)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一)盛世收藏(2008.03.03)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五)拍案惊奇(2008.03.07)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四)正襟危坐(2008.03.06)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十)大器晚成(2008.01.20)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三)一塌清风(2008.03.05)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七)小家具大境界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六)箱柜传奇(2008.03.10)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九)去伪存真(2008.01.19)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二)床前明月(2008.03.04)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八)软硬兼用(1月13日)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东方奇葩景泰蓝(2009.02.11)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名贵材料的雕刻(2009.02.09)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镶嵌艺术(2009.02.05)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薪火相传(2009.02.14)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掌中乾坤鼻烟壶(上)(2009.02.12)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掌中乾坤鼻烟壶(下)(2009.02.13)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竹雕传奇(2009.02.06)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八)瓷中神话元青花(2008.2.24)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变土为金(2008.01.27)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皇家专业瓷——珐琅瓷(2008.07.14)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二)外销瓷的神话(2008.07.16)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三)陶瓷的收藏与辨伪(2008.07.17)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一)艳压群芳话粉彩(2008.07.15)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九)永宣青花(2008.03.24)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六)民窑传奇(上)(2008.02.17)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七)民窑传奇(下)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成弘青花(2008.03.25)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八)光彩夺目说五彩(2008.07.10)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二)明亡清兴话青花(2008.03.27)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九)争雄斗艳说斗彩(2008.07.11)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三) 雍乾青花(2008.03.28)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四)晚清青花(2008.03.29)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五)瓷中珍品釉里红(2008.07.07)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一)嘉万青花(2008.03.26)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四)皇家珍瓷(2月3日)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五)五彩珍瓷(2.16)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一)曙光初现(2008.01.26)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二)夏商周的美玉(2008.08.26)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三)新奇的德玉文化(2008.08.26)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四)鼎盛汉玉(2008.08.28)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五)隋唐辽金话美玉(2008.08.29)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一)神秘的玉童年(2008.08.25)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宋元明玉器(2008.09.01)

篇二:《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读后感

读《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后感

最近系统阅读了马未都先生撰写的《杂项》。

马未都先生出生于北京,编辑出身,搞收藏近30年,目前已然成为大家。据说,他开始关注并喜欢上收藏的时候,正是文革后不久。大家都知道,文革中“破四旧”大致是何种情况。交的交、搜的搜、毁的毁,避之不及,谁还稀罕或大胆隐匿那些古旧玩意儿。

改革开放初期,文物市场并未开放,就是说不允许文物交易,即使有,也仅限于地下活动即黑市。现在著名的北京潘家园,早期就是个鬼市——早晨天不亮各色人等聚集天亮就散了。当时很多人对文物认知很少,认知程度很低,很多农民从民间搜罗一些旧物件拿到鬼市上多少换俩钱补贴家用,当时可以说没有人认为依靠这些东西发大财。当然地下交易的物件有所谓祖传的,盗墓出土的也很少。马未都那个时候开始对文物有了一些任知,尽管从今天来看肯定程度有限(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但毕竟他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这样,也就有了很多所谓的“捡漏”。据他讲,当时光绪年间的很不错的小器件,比如官窑碗,都是买一送一,碗是送的。

今天收藏队伍已经相当庞大,盛世兴收藏,乱世藏金银嘛。更主要的是人们对文物的认知水平已今非昔比,想捡漏就很不容

易了,懂的人多了。这其实也是件好事,至少客观上它有利于文物的保护。

话说回来,收藏热的兴起,文物市场的兴旺,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盗墓成风,在中国历史上虽然盗墓也不稀奇,不是有一句话嘛:“十墓九空“,有些墓甚至已被盗挖多次。但毕竟盗墓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是极其令人不耻的,掘人祖坟是被人们诅咒为断子绝孙的行为,所以凡盗墓都与”贼“相连称为”盗墓贼“,所以盗墓从来都不是光明正大的。今天为什么盗墓成风呢?主要就是墓里有值钱的好东西,很早就有了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去盗墓,一夜挖个万元户“,再一个,中国古代往往实行厚葬制,不管人生前怎样,死后一定要厚葬,厚葬的表现之一就是要在墓里陪葬很多金银珠宝及贵重物件,这自然成为不良不法之徒觊觎的对象。再一方面,类似鉴宝节目的热播,从某种意义上也刺激了一些人的神经,甚至深化了拜金主义思想,助长了盗墓的持续进行,虽然国家加强了监管力度,但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依然有大量文物通过某些非正当途径流出国门。所以说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并存,国家在此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本书也是《百家讲坛》的衍生产物,是他讲座的文字版。所谓杂项,就是收藏大类之外的那些小类,这套书一共有五本,一本讲家具,两本讲陶瓷,一本讲玉器,还有一本就是这本杂项了。而这一本书有分十一讲,除了最后一讲是一个总结之外,一到三讲讲的是漆器,四讲是镶嵌艺术,五六讲为雕刻艺术,七八

讲铜器,包括景泰蓝,九十讲讲鼻烟壶。其中的内容很丰富,马先生的特点是理论和典故相结合,读起来很有趣味,也很长见识。我们的文化太深厚、太伟大了,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去领略和体会它,不能说不是一种浪费。记得民国时候有位大作家林语堂写了本书叫《生活的艺术》,西方书评家称:“读完这书后。我真想跑到唐人街,一遇见中国人,便向他行个鞠躬礼。”我很早就知道我的祖国文化深厚、历史悠久,但是没有太直接的感受,可是看了马先生写的书之后,觉得我们的文化的确有值得鞠躬的所在,一瓶一罐,一案一几,都透着两个字——“讲究!”也许只有我们这么悠久的文化才能积淀出这许许多多的艺术,令后世子孙受用不尽。而传承这些文化,正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篇三:马未都谈文玩收藏价值

马未都谈文玩收藏价值

马未都说:挺怀念过去的时光,那时文物价格低,真品多,很少伪造,因为伪造的成本更高。现在观复博物馆中的藏品,绝大部分是在1995年以前买来的……

马未都收藏的古建筑门窗

马未都并非坐拥万贯家产后才玩起“成人的游戏”,而是凭每月菲薄的薪资超前切入,最终成为京城一大玩家。他的成功,见证了30年来中国民间收藏的勃兴与发展,并且给上千万收藏爱好者提供了梦幻一般的鲜活样本。

自学成才的“文盲”!

马未都从小爱看书,特别是历史书,最爱看。懂得历史后,顺便对记录历史的器物也产生了兴趣。

观复博物馆内的十二扇红雕填大屏风

他开始收藏的时候,正是中国艺术最不值钱的动乱时期,破四旧啊,大家看到老一辈传下来的东西就犯怵,怕一不留神被扣上一顶大帽子。不过在民间,市场经济的苗子总要顽强地蹿出来。

钧瓷挂屏,小偷不要!

上世纪70年代末,大概是出于发展外贸的考虑,国家恢复向民间收购古玩旧货了。

马未都的第一件藏品是在1982年花1600元买的四扇屏,也称钧瓷挂屏。当时他刚成家,积了一点钱,看到这件东西后,绷不住了,就将准备买彩电的钱,买了这件宝贝。

后来马未都的家被小偷光顾了一回,他闻讯后吃了一惊,赶紧跑回家。一看,四挂屏还在,心里就踏实了。挂屏就摆在电视机边上,小偷把它挪到一边,偷走了电视机和音响,他认为这些家电比较值钱。

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而马未都收藏的是四扇屏,每片至少镶嵌四片钧瓷,现在少说也要十多万吧。现在这件挂屏陈列在观复博物馆家具馆内。

官窑瓷器,十元一个!

马未都最爱跟人说他在文物商店里挑官窑瓷器的经历:“当时在国营文物商店内销部买老瓷器,清三代的碗,非常精美,一摞摞搁地上,任我挑,10元钱一个,现在这样的碗在拍卖会怎么也要三五万吧。” 马未都在他那里买了不少东西。

一个雍正的民窑盘子,直径一尺,才几十元。一把唐代的越窑执壶,100元,现在唐越窑执壶没1万元根本别谈。他有一个朋友,买了一张黄花梨桌子,才几十元!他是没钱买新家具,无奈之下才选择旧货的,现在这张桌子少说也得几十万。

他又玩开了古典家具。收藏古典家具有一个麻烦,特费地,需要有足够的场地搁放。那时候北京还到处是四合院,七八户人家挤作一团,谁家都不宽敞,家具抱回来得有地方供它。马未都收藏家具首先就遇到这个难题,也没想到租个仓库存着,更没想到日后要建个博物馆。所以他一开始收家具不可能很多,纯粹是为了实用。他结婚那会,家里全是老家具。既可用,又可欣赏,这是收藏家具的好处。

买老瓷器可以上文物商店挑去,那么买老家具呢?当初好像还没有像样的专卖店,只能往农村里跑。

这样的事他碰得多了。所以他对后辈的告诫是:搞收藏就要吃得起苦,餐风宿露,节衣缩食。一开始别指望人家扛着好东西上门来找你,你得自己找。

李翰祥的最后托付

因为宝贝总与玩家躲猫猫,所以玩收藏的人都相信缘分。对此马未都也深信不疑。

在马未都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张清代康熙紫檀螭龙三弯腿大画桌,就是李翰祥转让给他的,料很足,工又很精,包浆很亮,十足的宫廷气派。按照现在的估值,起码也得四五千万。

马未都若有所思地对我说:它见证了一段人生经历,太离奇,也太有启示性了。

家具收藏的三本好书!

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有两个支流:宫廷、文人一路,另一路是民间。但民间艺术更为活泼,更有生气,它是文化人的灵感源泉。不过文人的参与,对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是起到了引导作用的。

马未都说,在古典家具收藏热中,文化人重新发现了古典家具的艺术价值,这个文化人也包括外国人。

他很推崇三本书。一本是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将中国古典家具介绍给世界,引起轰动,不少外国人就是在这本书的引导下来中国寻找古典家具的,它带动了全球性的中国古典家具研究热。

第二本书是安思远在1971年写的《中国古典家具》。安是美国人,被西方世界称为“中国古董教父”,就是把《淳化阁帖》卖给上海博物馆的那位。但这本书没译成中文。另一本是中国人写的,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应该是第三个里程碑,它的价值现在还在不断被证明。


马未都说收藏全集》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5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马未都说收藏全集
相关文章
  • 马未都说收藏全集

    马未都说收藏目录终于会编辑了目录如下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2008 01 02)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一)盛世收藏(2008 03 03)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