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正文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2017-03-03 05:44:0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推荐

姓名学校班级:付振杰 临邑实验中学 九年级

通讯地址、联系方式、邮编:临邑实验中学 13105349580 251500

指导教师:姜红英

心灵的远行,成人礼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

十八岁,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概念,或许我们还在父母的庇佑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或许还是童话世界里的梦幻公主,但它也带给我们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那就是我们成熟了,我们不可以只踩着父母走过的脚印前进,我们应该学着如何为自己的未来设想,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十八岁的回忆,那种冲动,那种无知,现在看来却觉得很难得,即使我们还有成就梦想的欲望,却无法找到曾经的味道,我想是我们确实长大了。十八岁的天空总是湛蓝的,只因为我们很单纯。

当第一次踏上十八岁的青春的的路途,是怀着憧憬的,但也是青涩的。

主人公在刚成年时踏上了出门远行的旅途,告别童年,告别过去,去寻找自己的未来。他和所有十八岁的少年一样懵然无知,他和所有十八岁的少年一样血气方刚,他和所有十八岁的少年一样涉世未深。所以当他的肩头负上十八岁应负的红背包时,他并没有丝毫的紧张感,而是义无反顾的向前奔跑。

初期的热情,他为了遥远的理想而执著;中期的疲惫,因找不到理想而困惑;而后期的坦然,让他学会接受现实。在我看来,他的人生之旅,从十八岁启程,在十八岁里经受磨砺,最后于十八岁完成他的蜕变。

启程,怀着满腔热血,他像一匹兴高采烈的小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他是一个毛头孩子正在告别童年。从清晨走进下午,他寻不到一家旅店。他固执地想,旅途中怎可缺了旅店,正如人生缺不了理想。刚踏足社会,这是他萌芽的理智,幼稚却不失道理。诚然,这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理想就像盖茨比的绿灯,我们总向它伸出手去,却只触到它的光。但人生的海洋上,理想是必不可少的帆。

沿途,他成了一只船。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他颠簸着,心心念念的,依然是不见踪影的旅店。然而他以为自己找到了希望,他搭上了一辆车,即使它那么破,好像随时都会散架。但他不在乎。但轻信他人是要付出代价的,为着他的无知,他什么都没有了。其实我们都是这样的,嘴上口口声声说着有不变的信念可以为其赴汤蹈火,一旦遇上了可取代的物质,原本绷着的精神就被安逸拖垮了。这条路那么长,坚定信念没那么容

易,贪图一时欢快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终点,他卧在泣血的残阳里,那么舒适,夜色从远处赶来,吞没了他。像参透了一般,原来一直要找的旅店,竟一直在这里。兜兜转转,命运那么荒唐,跟我们开一个又一个玩笑,遍体鳞伤过后,我们发现其实生活就是那么简单,但它被我们过得那么复杂。俯首抬眉间我们跨过了时光的裂缝,世界仍转动着,终于能跟上步伐。洗去青涩,直面责任。

远行的意义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作者余华写道:“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我觉得他们说的太好了,我确实是在走过去看”。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地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弧度。”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主人公似乎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终年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每次接近山顶,巨石都会因为他的体力不支而重新回到山脚。人生总是陷在这种荒谬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之中,一直到最后一刻。这仿佛是这个梦里对现实最忠实的折射。

书中主人公一直在追求旅店,可是旅店似乎距离他很遥远,好不容易才坐上去的车又抛锚了,焦虑塞满了他的脑袋,无奈之下,他只能“在脑袋的地方开出了一个旅店,”他也并不知道他身在何处,将要去何方?可当他一无所有,而又艰难地钻进驾驶室之后,才发现那就是他一直在找的旅店。我想作者给我们的这个答案,或许就是为了说明旅店就是那个你一直在寻找,直到所有的人都离开你了,最后那个收留你的地方,就是你的旅店。

生命,过程,十八岁,这把一度闪烁光泽的镰刀,像一株遗弃的狗尾草紧紧地拽住了大地的根系,就像一颗楔进了“我”的生活的钉子。生命存在的价值,自我完善亦是,追求亦是,不断在历经中跌倒,爬起,再跌倒,演绎一段不知疲惫的千古绝唱,趋自成熟,洗尽铅华,化茧成蝶。

轻描淡写却刻骨铭心,沙丘连绵着,掩埋他的原本在黄沙中鲜红刺目的背包,正如悠悠岁月洗濯他的青涩。十八岁需要旅行,十八岁需要被放逐,流浪着,淌过海水再裹上黄沙。在削尖的十八岁天空里,怀揣着一路的暗伤,一路疼痛着舔完伤愈,拽紧,赶上旅店,拥它入怀。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篇二: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推荐

姓名学校班级:常存 临邑实验中学 九年级

通讯地址、联系方式、邮编:临邑实验中学 13105349584 251500

指导教师:盛梅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在一片混沌中喘息着,摸不到生命的脉络。终于这一天,我翻开了这样一本书——《十八岁出门远行》。

这本书的主人公十八岁便独自一人徒步旅行。当然,他像其他十八岁少年一样懵懂无知。但他同样也和其他十八岁少年一样涉世未深,血气方刚,无所畏惧。所以,当他准备徒步旅行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犹豫,义无反顾地向前奔跑。

对我而言,他的十八岁历程是他完成他的蜕变。

启程,他怀着满腔热血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

沿途,他成了一只船。油柏马路上像是贴在海浪上,起伏向前奔跑。他正在告别他的童年。从清晨到傍晚,他没有找到一家旅店。他看来旅途中缺了旅店,正如人生中缺了理想。但这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理想正如盖茨比的绿灯,我们总向它伸出手去,却只触到它的光。但人生的海洋上,理想是必不可少的帆。他一路颠簸,却依然不见旅店的踪影。然而他以为自己找到了希望,他搭上了一辆虽然不破烂但好像随时都会散架的车,但他一点儿也不在乎。然而轻信他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他的无知,他什么都没有了。其实我们大家都是这样的,嘴上说着只要有不变的信念且为之赴汤蹈火,但只要一遇到困难或可取代的物质条件,原本有的信念就被一下自己击垮了。人生路这么长,坚定信念哪有这么容易呢?为贪图一时的欢乐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终点,他卧在泣血的残阳里,那么地舒适。从远方赶来的夜色吞没了他。原来他要找的旅店,竟一直在这里。命运就如此荒唐,跟我们开了这么多的玩笑。等到我们遍体鳞伤过后,我们发现其实生活就是这么简单,但它却被我们想象的那么地复杂。

第一次独立出门远行,其实也就是从家庭中独立出来,独自生活。年轻人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他人充满了信任,认为世界是美好的,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余华对自己说:“人类自身的肤浅来自经验的局限和对精神本质的疏远,只有脱离常识,背弃现状世界提供的秩序和逻辑,才能自由的接近真实。”看似玄奥的话语,其实并不难理解;他认为现实中的真实并不真实,他所提倡的真实是现实中的我们认为的荒诞。它是用表面的荒诞来些表面的真实,好让我们看清真正的真实。这样匠心独运的手法,清洗思辨的哲学突破,让我佩服万分。

十八岁需要旅行,十八岁需要放逐。

篇三:《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

本以为这本书是介绍某个人在18岁出门旅行的过程,令人意想不到的却是:这是由于11篇短篇小说构成,每一篇都贴合我们生活更多的关注是青少年的成长足迹。

青春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最珍贵的东西,可往往越珍贵的东西,我们越容易丢失。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我们会变得飞扬跋扈,有时又变得沉默寡言,又爱与朋友们疯狂。正如这本书所写,青春期的到来会让我们有所改变,变得独立,个性张扬,甚至有些叛逆。但这或许只是对于成人而言,因为时代的鸿沟,我们总爱与同龄人交流,而不愿与父母沟通。正因为如此,很多事情你懂而父母不懂,父母知而自己不知。可是成长却总有一个过程,我们会从懦弱中走出来,变得坚强。阿来的《格拉长大》叙述了十三岁少年的成长,他并没有重点关照青春期少年的叛逆心理,而是探讨了青春期少年如何完成对生命起源的感悟以及如何独立承担起生存的重负,格拉用勇敢、善良捍卫了自己的尊严。由此可见,青春期的少年不仅仅具有所谓的叛逆,更重要的是成长。

十八岁,已经算是成年了,意味着长大成人——摆脱幼稚、走向成熟,而《十八岁出门远行》所展示的冷漠的,难以把握的世界则令我们惊恐、惶惑。曾在《青年文摘》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是关于大人和孩子不同的自我。主持人问了大人和孩子同样的问题“如果能改变身体的一部分,你想改变什么?”同一个问题,大人和孩子的回答截然不同——孩子们想要的是能让自己满意的自我,而大人们要的是一个能让别人满意的自我。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成长会改变我们所拥有的原有本质,但我们或许本就该历练历练,十八岁,出门远行,完成成人礼。小时候总想赶快长大,因为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对它存在新鲜感,可长大后又怀念儿时的天真,《十八岁出门远行》会带你重回青春期,体验成长带来的不同感觉,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律动。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92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相关文章
  •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推荐姓名学校班级:付振杰临邑实验中学九年级通讯地址、联系方式、邮编:临邑实验中学13105349580251500指导教师:姜红英心灵的远行,成人礼远行—《十八...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