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基本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 正文

基本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

2017-03-01 05:53:2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基本乐理》作为四川省音乐联考中的必考科目,是一门音乐专业的基础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第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课程,是所有学习音乐人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调式变音及半音阶、转调、移调、各种音乐记号和常用的音乐术语,以及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等,使学习者达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同实践相结合轻松应考的目的。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修养以及进一步学习其它音乐理论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

《基本乐理》是音乐类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本纲的制订是在总结教学实践情况以及基本乐理在高考中近几年来的发展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教学时间:

本年度7月——次年3月份

以周为小,月为大的时间单位进行教学及考核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把书本知识拓宽,拓深到最大限度,并要求学生通过合适的方法把所学理论准确地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常用的的教学法有: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等。总体上遵照精讲多练的原则。

(五)面向专业

音乐类各专业

二、教学主要内容:

7月学习内容:

第一章 音及音高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讲授,使学生了解音及音高、乐音体系、音的分组、音域与音区的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

学生能准确分清音的分组和钢琴与五线谱的对应位置。

教学要点:

了解音乐的四大要素。

教学时间:

4学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音及音高

第二节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第三节音的分组

第四节 音域及音区

第二章 音律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音乐中的十二平均律以及其他两种律制。

基本要求:

通过十二平均律的学习能准确判断自然半音、全音、变化半音与全音。

教学要点:

半全音类型与等音。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十二平均律

第二节五度相生律

第三节纯律

第四节 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第五节 等音

第三章 记谱法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正确记谱对音乐的学习及创作和表演有着积极的重要性。 基本要求:

区分五线谱的各种正确记法。

教学要点:

了解各种记谱法的作用和意义,音乐书写的规范性。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音符与休止符

第二节 五线谱

第三节 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

第四节 谱号

第五节 增长音值的补充记号

第六节 变音记号

第七节 省略记号

第八节 演奏法的记号

第四章音程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音程的度数与音数、了解音程的性质。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识别和构成音程。以及音程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教学要点:

准确和识别音程的度数与音数。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

第二节 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第三节 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第四节 单音程与复音程

第五节 音程的转位

第六节 构成和识别音程的方法

第七节 等音程

第八节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第九节 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

第十节 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第十一节

音程在音乐中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8月学习内容:

第五章音乐的速度与力度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了解音乐常用的速度、力度术语。

教学要点:

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在速度、力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速度的标记

第二节 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三节 力度的标记

第四节 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六章 装饰音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装饰音在音乐中的作用。

基本要求:

初步辨别四种装饰音。

教学要点:

四种装饰音在音乐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倚音

第二节 波音

第三节 回音

第四节 颤音

第七章 关于旋律的知识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旋律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了解歌曲的基本曲式。 基本要求:

通过分析歌曲辨别歌曲的发展方法和基本曲式。

教学要点:

旋律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和构成旋律的基本要素。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旋律

第二节 旋律发展的几种方法

第三节 旋律进行的方向 旋律的高潮

第四节 旋律的分段

第五节 乐曲的基本形式

第八章 调式总论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调式、音阶、调性以及调式在音乐的表现意义。 基本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讲解了解调式的特性。以及调式的多样性。

教学要点:

调式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调式、音阶、调、调性

第二节 调式音级及其特性

第三节 多声部音乐中的调式关系

第四节 调式的多样性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9月学习内容:

篇二: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详细(正在修订)

《基本乐理》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开设的必修课之一。无论学习声乐、器乐或是作曲,没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就无法透彻地达到学习的目的,也就不能进一步学习和声等更深一层的理论和技法,更不能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乐曲。它是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和技能的主要基础。

1、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各要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教学,为学习其它音乐课程打下巩固的理论基础。

(3)能熟练地运用理论基础知识,以适应各种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需要。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音乐才能,开发智力,并培养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难点

乐理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各门音乐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乐理学习的重点内容是记谱法、音程、和弦、调式、调性。记谱法是音乐学习的起步;音程及和弦是学习和声的准备,也是理解乐曲结构的必备知识;调式调性是分析、理解乐曲重要环节之一,这部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的综合,各种调式的特点首先是要由感性去体验(通过唱、奏或听赏),然后在理性上理顺出它们的脉络和规律。 乐理教学的难点是真正学懂和掌握上述内容的概念与原理。并能够将上述内容运用于歌唱和演奏、音乐学习与创作的音乐实践中去。

3、教学的质量标准

作为音乐学科的一门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课,基本乐理教学要做到知识融会贯通,全面掌握,熟能生巧,学以致用。应解决好三个问题:

其一,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相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理论性的知识一定要使学生弄清其概念。模糊的概念,决不可能有明确的理解,而一知半解更无法有目的地去指导实践。因此理论的阐述一定要与具体的实例分析、与作品的理解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概念明确,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其二,理论学习与做题实践同步进行,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乐理学习在基本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关键在于做题,而且理论的学习和掌握要与做题实践同步进行。做题是检查概念性知识是否真正弄懂的重要环节,是灵活掌握要领、

避免死记硬背定义,最大限度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唯一途径。理论最具有生命力的是它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其三,在熟练运用概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各种不同题型的乐理题,以全面提高应用能力。同一理论、同一概念,反映在习题或试题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即题型是多种多样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必须进行各种不同题型的乐理题的学习与训练,并达到熟练掌握、熟能生巧的程度。

具体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如下:

第一讲通过本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及音高的概念及音产生的物理物理性质,理解乐音与噪音的区别,掌握乐音体系、音列、音级等知识的定义及意义,能够识别各音组的区别、位置。

第二讲了解音律的概念,理解三种音律的定义与区别,掌握十二平均律、半音与全音的类别等概念,并能构成和识别不同类别的半音、全音。

第三讲通过教学,学习、了解音符的写法、形状、名称、意义等记谱方法,理解五线谱、谱号、谱表的概念、写法以及各种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及其他延长记号、各种省略记号、演法记号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并能准确的演唱和正确的使用各种省略记号和演法记号。

第四讲掌握旋律中的重音、拍子、小节及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变换拍子的概念、特点,能分清各种拍子,并按拍子的要求对音符进行正确组合。掌握节拍、节奏、节奏型的概念以及各种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能够熟练地运用与准确的演唱(奏)。

第五讲掌握音乐速度与力度的标记符号,理解音乐速度与力度标记符号以及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能够正确识别与运用力度标记,从而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

第六讲掌握音程的概念,理解音程的度数、音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能够在基本音级上构成并识别各种基本音程,掌握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的区别;单音程与复音程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掌握等音程的概念,并能构成和识别等音程。能区分音程的性质、分类以及熟练的进行听辨与演唱。

第七讲掌握和弦、三和弦、七和弦、等和弦的定义、概念、种类,理解各种和弦在音乐中的应用,掌握大小调中的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在调式中的作用及其特性。为进一步学习调式中的和弦与和声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第八讲掌握调的概念、定义、名称及调式音级的特性,理解、认识各种升号调与降号调的产生及其调号的识别,掌握等音调及五度循环圈的形成与意义。

第九讲掌握调式的概念、定义、名称及调式音级的特性,理解认识三种大、小调与五声调式等基本知识,掌握等音调及五度循环圈的形成与意义。掌握和声大小调与旋律大小调的定义及表现特性,认识和分清大小调的表现特征、调式关系,掌握民族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以及六声调式的定义,能够识别民族五声调式和六声调式、七声调式,并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与民族音乐理论。

第十讲掌握调与调式的组合,理解各调式音级的进行特点、关系大小调、同宫系统各调式、同主音调、等音调的概念及应用。掌握识别与分清各种不同的调式与调性的理论与方法。

第十一讲掌握调式中的音程概念,理解、分清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以及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的定义及性质及其区别,能够熟练地进行特性音程与不协和音程的解决。掌握音程在音乐中的应用及表现特性。

第十二讲掌握调式中的和弦、属七和弦与导七和弦的概念及种类,理解七和弦的解决方法,掌握识别和构成各种和弦的能力。

第十三讲了解转调的概念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能够理解各类转调的性质及其转调的类别、调与调之间的关系,分清近关系调与远关系调式的转调区别。能够分析并掌握各类转调。

第十四讲了解调式变音与半音阶的定义、意义、形式、种类及特征,能够分清调式音级与调式变音,掌握半音阶在大调与小调中上行与下行的正确写法。

第十五讲了解移调的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各种移调的方法,懂得移调在音乐实践中的作用及应用,能够在音乐实践中熟练地运用移调方法进行移调。

各章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内容分析

第一章 乐音体系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音及音高的概念及音产生的物理属性,理解乐音与噪音的区别,掌握乐音体系、音列、音级等知识的概念及意义,能够识别各音组的区别、位置,为以后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点

音、音的性质、泛音、乐音体系、音列、音级、音的分组。

本章难点

1、乐音体系、音级、音列、音域及音区的概念及区分。

2、泛音的概念及理解,乐音体系中音组划分与各音位置的识别。 讲授内容

第一节 音及音高

1.音的产生

2.音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

1.乐音

2.噪音

第三节 乐音体系

1.乐音体系

2.音列

3.音级

4.基本音级

5.八度

6.半音与全音

第四节 音名与音组

1.音组划分法

2.各音音组的标记方法

3.变化音级

第五节 音域与音区

1.音域

2.音区

3.各音区的特性

第二章 音律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音律的概念,理解三种音律的定义与区别,

掌握十二平均律、半音与全音的类别等知识,并能够识别与计算。

本章重点

音律、十二平均律、自然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变化全音、等音 本章难点

1、十二平均律、纯律、五度相生律的概念及区分。

2、自然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变化全音的识别与构成。 讲授内容

第一节 标准音与中央C

1.标准音

2.中央C

第二节 复合音与分音列

1.复合音

2.基音

3.泛音

4.分音列

第三节 十二平均律

1.十二平均律

2.等音

第四节 五度相生律

1.五度相生律

2.纯五度

第五节 纯律

1.纯律

2.三和弦定律

第六节 自然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变化全音

1.自然半音

2.自然全音

3.变化半音

4.变化全音

篇三: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基本乐理是本系音乐学(师范类)专业函授本科的专业课之一,授课对象

是该专业全体一年级学生。该课程系统讲授有关音乐实践和理论的最基本的知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掌握和理解音乐及其表现方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音乐工作所必需的概念和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和发展音乐技能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一般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乐理的基

本知识与能力,包括音高,音值、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等,并通过广泛地分析实例作品,加强对乐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以积累音乐经验,开拓艺术视野。

2、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1)明确基本乐理的学科体系及其各基本范畴,以及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

(2)在理解相应的乐理基本概念的前提下,熟练掌握相关乐理知识的实践运

用;

(3)在基本乐理各环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在内部思维和外部交流中的

相关音乐基本概念的能力;

(4)正确规范的完成本课程所规定的理论、书写,键盘方面的作业;

(5)运用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完成科际联系学习模式在其他课程中所要求的综合内容;

(6)形成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在基本乐理方面所要求的自学意识、自学习惯

和自学能力;

(7)形成学校教育所要求的基本乐理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以基本乐理的学科体系作为课程进行步骤的依据,循序渐进地讲授

音高、音值、节奏、音程、和弦、调式、记谱法等基本知识,并贯穿典型的实例

分析,以加强学生对基本乐理的感,吐认识。

为便于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把握各章内容对认知水平及相应能力不

同层面的要求,并使教学在目标的制定和评价的覆盖方面具备认知水平的预定规范,本

课程可参考以下“教学内容与认知水平矩阵”。

表1.《基本乐理》教学内容与认知水平矩阵

知识 领会 运用分析 综合

音高(乐音体系)√

音值 √

节奏与节拍 √

音程 √

和弦 √

大小调式√

民族调式√

中古调式 √

离调与转调 √

调式变音与半音音阶√

记谱法 √

四、教学时数与进度

本课程教学共160学时,分面、自学、复习考试三部分,其中第一学期面授18学时,自学6学时;第二学期面授12学时, 自学36学时;第三学期面授18学时, 自学36学时,第四学期

复习考试4学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

面授:1、音高,2学时

2、音值,2学时

3、节奏与节拍,3学时

4、音程,5学时

6、和弦,7学时

自学:每周2学时,共18周.将本学期面授内容复习巩固,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学期

面授:1、大、小调的构成,3学时

2、大小调的种类,3学时

3、调式中的音程,3学时

4、调式中的和弦,3学时

自学:每周2学时,共18周。将本学期面授内容复习巩固,完成课后作业。 第三学期

面授:1、五声调式,3学时

2、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3学时

3、中古调式,3学时

4、离调与转调,3学时

5、移调,3学时

6、基本记谱法,3学时

自学:每周2学时,共18周.将本学期面授内容复习巩固,完成课后作业。

第四学期

复习考试,4学时,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解决学生自学的问题,并批改学生作业,考核学生学习成绩。

五、教学原则与方法

1、教学原则

基本乐理课按照本专业教学指导书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自身知识体系特点及其在整体教学方案中的位置和功能以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学科结构和局部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一般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尊重传统与倡导创新的原则。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灵活变通,可根据大纲制定的内容与进度进行,也可根据本学科体系提纲挈领地制定面授计划和讲授;

(1)自学为主,面授为辅,重点学习各种基本乐理的一般性概念和原则,及在典型情况下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3)典型实例分析,触类旁通;

(4)课外练习并寻找问题;

(5)课堂解答问题;

(6)课外辅导。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期末成绩为百分制;适当综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听课、作业),平时成绩为5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等。几平时成绩不及格者,则在总评中扣除30%。

2、考核方式可为笔试。面试、论文、创作等方式,笔试需在卷面注明开卷或闭卷。命题闭卷笔试在试后需填写试卷分析表,其他方式则需填写考试情况分析表,所有方式的考试均需出试题

七、教材

l、《简明基本乐理教程》,李重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教师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合适的相关教材。

八、教学基本条件和装备

五线谱黑板、钢琴、声像录放设备,CAI设备


基本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79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基本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基本乐理》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基本乐理》作为四川省音乐联考中的必考科目,是一门音乐专业的基础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第一门系统讲授音乐...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