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浅谈混凝土裂缝修补,第2页 正文

浅谈混凝土裂缝修补,第2页

2017-03-01 05:48:1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浅谈混泥土裂缝的补修方法

2016届毕业论文

学 号:

成 绩: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补修方法

学 院:

专 业:

姓 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六年三月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投入迅速增加,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建筑,而混凝土的裂缝是建筑物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微裂缝不会影响工程质量,但过宽的裂缝会引起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损坏结构的外观,影响正常使用;严重的还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因素很多,本文就以混凝土 的裂缝成因和裂缝补修方法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裂缝成因;裂缝修补方法

目 录

第一章 混凝土裂缝类型与成因

1.1 当前我国混凝土工程裂缝问题及现状………………………………………1

1.2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2

1.2.1 结构性裂缝……………………………………………………………2

1.2.2 非结构性裂缝…………………………………………………………3

第二章 混凝土裂缝的补修方法

2.1 混凝土裂缝的补修方法………………………………………………………4

2.1.1 表面修补方法…………………………………………………………4

2.1.2 灌浆嵌缝封堵法………………………………………………………4

2.1.3 结构加固法……………………………………………………………5

2.1.4 混凝土置换法…………………………………………………………5

2.1.5 电化学防护法…………………………………………………………5

2.1.6 防生自愈合法…………………………………………………………5

2.2 防碳化…………………………………………………………………………6

第三章 裂缝修补技术

3.1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技术及试用范围………………………………………6

3.1.1 表面处理法……………………………………………………………7

3.1.2 填充法…………………………………………………………………7

3.1.3 灌浆法…………………………………………………………………7

3.1.4 结构补强法……………………………………………………………7

3.1.5 表面封闭法……………………………………………………………7

3.1.6 填充密封法……………………………………………………………8

3.2 裂缝修补作用…………………………………………………………………8

第四章 混凝土裂缝修补施工

4.1 表面修补………………………………………………………………………8

4.2 灌浆封堵法施工………………………………………………………………9

4.3 压力注射法施工程序…………………………………………………………10

4.4 防碳化施工……………………………………………………………………10

结 论……………………………………………………………………………………11 致 谢……………………………………………………………………………………12 参考文献……………………………………………………………………………………13

第一章 混凝土裂缝类型与成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性良好、造价低廉、易于施工、维修便捷,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中一直获得最广泛的使用。由于混凝土材料组成和配比的复杂化,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结构设计、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频繁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对结构造成一定损伤,并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和正常使用功能,甚至对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产生严重的潜在威胁,已成为急需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了解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特征和形成原因,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建立实可行的裂缝补修方法。

1.1 当前我国混凝土工程裂缝问题及现状

近十多年来,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商品混凝土的用量也不断增加,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的出现混凝土技术的重大发展,它以其高匀质性、高效率、自动化效果好、施工和运输便捷给我们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的使用却使裂缝控制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其综合原因如下所述。

(1)混凝土由干硬性、预制化转为泵送高流态整体体现浇施工,水泥用量增加,加之水泥标准的修订使水泥的活性、细度和早期强度均有所增加,导致水泥化热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显著的增加,同事为满足泵送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中骨料粒径减少,砂率提高、坍落度加大等客观因素导致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下降,裂缝产生的原因更加复杂,对设计和施工人员的要求更高。

(2)混凝土及水泥向早强、高强发展,水泥强度不断提高,水化速度加快,水凝用量不断增加,抗压强度显著提高而抗拉强度滞后于抗压强度,拉压比降低,弹性模量增长迅速。胶凝材料用量增多,体积稳定性成比例的下降(温度收缩变形显著增加)。

(3)现浇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刚度增加,抗震烈度提高,结构约束较过去显著提高,约束应力增大。采用高强度钢筋代替中低强度钢筋,导致钢筋使用应力显著增加,裂缝宽度也会相应增加。特别是在超长、超厚、超静定结构为常用结构形式的情况下,约束应力就更大。

(4)结构设计中只重视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构不倒塌、不破坏、不失稳、无安全问题)而忽略正常使用极限(结构必需满足正常使用,最大允许变形、允许无害裂缝、防

篇二:混凝土裂缝修补施工工艺

混凝土裂缝修补施工工艺

桥梁出现裂缝之后,在处理之前首先应加强检查与观测,包括裂缝发生的部位、走向、宽度、分布状况以及大小和长度等,根据裂缝特征,结合设计、施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查明裂缝性质、原因、变化发展情况、稳定状态及其危害程度,为修补方案的研究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一、涂膜封闭法

2.1 适用范围

在混凝土表面涂刷防水涂膜以封闭微细裂缝的方法称为涂膜封闭法,适用于宽度小于0.2mm的微细裂缝修补,也可用于混凝土外表面防水、防腐蚀处理。

2.2 施工工艺

(1)表面清理:利用砂轮打磨机对混凝土表层的浮浆和起砂层进行打磨,混凝土新鲜坚硬面出露后,清扫或冲洗干净。

(2)刮腻子:对混凝土表面裂缝、气孔或缺陷处用腻子填充补平,待干后用纱布磨平。腻子采用混凝土修补胶和粉料按1:1.8~1:2.0配方而成。

(3)涂刷底层涂料:底层涂料由修补胶和粉料组成,配方为1:0.7~0.8;施工采用刷涂工艺。涂料在使用前应过滤,除去杂质和结块。

(4)中间涂层:采用刷涂或辊涂方法涂刷3遍,每次涂刷均要在上遍涂刷干燥后再涂,两次涂刷方向互相垂直。

(5)面层:主层涂料干后,在表面涂1~2层罩面胶。

2.3 施工机具和材料

施工机具:钢丝刷、羊毛辊具、油漆刷等手工工具,砂轮打磨机。

材料:混凝土修补胶、罩面胶、修补粉料或水泥。

二、低压化学注浆法

1.1 原理

低压化学注浆是采用低粘度、高抗拉强度灌浆材料,通过压力注浆(0.2~0.4MPa)注入裂缝中,通过浆液扩散、胶凝、固化,达到黏结、键合、恢复构件整体性的目的,是理想的原位加固技术。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宽度为0.2~3mm的混凝土裂缝修补。

1.4.1 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将裂缝构成密闭的空腔,为压浆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分为:裂缝观测→表面处理→安设压浆嘴→封闭裂缝(纹)→密封检查(试风)。

(1)表面的处理。

1)对于混凝土构件上较细(小于0.3mm)的裂缝,可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白灰、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然后再用毛刷蘸甲苯、酒精等有机溶液,把沿裂缝两侧20~30mm处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

2)对于混凝土构件上较宽(大于0.3mm)的裂缝,应沿裂缝用钢钎或风镐凿成“V”形槽,槽宽与槽深可根据裂缝深度和有利于封缝来确定。凿槽时先沿裂缝打开,再向两侧加宽,凿完后用钢丝刷及压缩空气将混凝土碎屑粉尘清除干净。

3)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大型结构上的深裂缝,可在裂缝上进行钻孔,对于走向不规则的裂缝,除骑缝钻孔外,需加钻斜孔,扩大灌浆通路。钻孔直径一般风钻为56mm,机钻孔应选最小孔径。

裂缝宽度大于0.5mm,孔距可为2~3m;

裂缝宽度小于0.5mm,适当缩小距离。钻孔后应清除孔内的碎屑粉尘,孔径大于10mm时,可用粒径小于孔径的干净卵石填入孔内以减少耗浆量。

(2)粘贴注浆嘴。

注浆嘴是环氧树脂浆液的进、出口,注浆嘴的粘贴是压力注浆施工的关键,粘贴质量的好坏影响注浆工程的进程和处理质量。注浆嘴的布置间距与裂缝的宽度有关,其间距参见表1.

注浆嘴底盘应用丙酮擦洗干净,后用小油铲将环氧树脂腻子抹在压浆嘴底盘周围,拇指用力下按粘贴在指定位置。此时注意腻子不能过宽过厚,防止把压浆嘴堵死。最好由两人配合作业,一人负责抹腻子,另一人负责按压浆嘴。

(3)封闭

裂缝封闭采取贴玻璃丝布的方法,即沿缝走向刷宽7~8mm的环氧树脂浆液或稀腻子,涂刷均匀后,粘贴一层玻璃丝布,再用油刷或棉纱团着力按擦,使之密贴。玻璃丝布宽5~7cm,长度贴到距嘴子底盘5~10cm处止。对于较大的裂缝,采用玻璃丝布之前,要用腻子沿缝抹塞,抹平滑后再贴。随贴随刷,时间不得拖得过长。如压浆嘴螺丝口处粘有腻子时,应立即擦拭干净(用丙酮),防止堵塞

注浆孔。如采用带胶质的丝布作粘贴材料,使用前,应用肥皂加少量碱,放入热水中加温翻动,将胶质脱净,否则影响粘贴质量。在抹腻子时,如发现腻子里面发泡(起泡)扯丝,抹时打滚,证明腻子硬化,应停止使用。

(4)密封检查。

为保证密封空腔的密闭性和能承受灌浆压力,在封闭工作结束一天时间内,沿缝涂一层皂液,对每条缝进行试风检查,其作用为:

1)吹净缝中灰尘;

2)检查缝隙内贯通状况,指导压浆;

3)检查裂缝封闭情况,如未封好,有漏风,则应补封。

1.4.2借助专用灌浆泵将浆液注入缝隙并使之填满。目前压浆施工有两种方法:一为传统的风压注浆工艺,二是自动压力注浆器。相比较而言,自动注浆器更为方便简单。

风压注浆工艺。

(1)管路的联结工作。

把压浆罐下部的出浆口与注浆嘴相联,联结管必须使用一段(1m以上)聚氯乙烯透明塑料管,便于施工过程中观察浆液的流动情况,以判定是否压满。

(2)压浆操作。

依赖于风压使浆液流入透明塑料管内,进入混凝土裂缝之中。

风压的掌握原则:窄缝进浆困难,风压宜大,应达到0.4~0.5MPa; 缝宽、浆通畅,风压宜小,保持在0.2~0.3MPa。

混凝土裂缝压浆顺序,竖直缝应由下往上,水平缝从一端到另一端逐个注浆。当相邻的嘴子中流出浆液时,应马上堵塞封闭,透明塑料管内浆液不流动时,

表明已经压满,移到相邻的注浆嘴重复注浆。过程中,如果发现跑浆现象,应马上停止压浆,用堵漏水玻璃拌合水泥,涂抹到漏浆处,等1分钟左右,再试压,但压力宜适当减小。

为保证裂缝中浆液充满,在注浆半小时后,可以对每个注浆嘴再次补浆。

1.4.3

待树脂液固化后,把压浆嘴剔掉,后用补强浆液抹平,如在剔压浆嘴时,造成原混凝土表面破坏或分离,进行修补,否则会造成该处重新开裂。

1.4.4

注浆缝的强度发展与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检查缝隙质量可以用小型空心钻机,跨缝钻心取样。

1.5 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技术要求

(1)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用的化学灌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浆液的黏度小,可灌性好。

2、浆液固化后的收缩性小,抗渗性好。

3、浆液固化后的抗压、抗拉强度高,有较高的粘结强度。

4、浆液固化时间可以调节,灌浆工艺简便。

5、浆液应为无毒或低毒材料。

(2)化学灌浆材料主要有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类材料,在工程中应用时浆液应进行试配。其可灌性和固化时间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3)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甲基丙烯酸酯类灌浆材料的组成原材料质量均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4)水泥浆、水泥砂浆的配方应先进行试配,并检验其抗压、抗拉、抗弯强度。

篇三: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

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

摘要: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目前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在当前施工中如何克服裂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认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本文从隧道施工方面尽可能对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作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方便设计、施工找出控制处理裂缝的可行办法,达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原因 分析 处理

1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2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从裂缝外观可分成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两大类。

微观裂缝是指肉眼看不到的、混凝土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它是不连贯的。宽度一般在0.05mm以下,但是要比肉眼可见的即宏观裂缝多得多。这种混凝土本身固有的微观裂缝,在荷载不超过设计规定的条件下,一般视为无害。用实体显微镜观察、X射线或超声波探测仪等物理检验手段都可鉴定出这种裂缝。另外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渗水观察,一定压力的水可以从混凝土内部的裂缝中渗透出来。

宏观裂缝宽度在0.05mm以上,并且认为宽度小于0.2~0.3mm的裂缝是无害的,但这里必须有个前提,即裂缝不再扩展,为最终宽度。

宏观裂缝可分为以下几种:

(1)收缩裂缝:在施工阶段因水泥水化热及外部气温的作用引起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多为规则的条状,很少交叉。常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往往与受力钢筋平行。收缩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梁、板、柱等小块体构件,特别是预应力构件极少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收缩裂缝危害较大,尤其是暴露在大气中的构筑物,影响更大。如不加以防止,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⑵超载裂缝:混凝土构件超荷载使用时,造成变形、失稳或因疲劳等原因产生裂缝。一般均发生在构件受弯矩最大的部位,成条状,但分布不象收缩裂缝那样均匀,扩展方向也相反,一般沿受力钢筋垂直方向或斜向发展。产生超载裂缝的原因,往往是施工阶段在构件上不适当地施加施工荷载或者是上部建筑过早施工。另外,温度应力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⑶沉降裂缝:因地基差异沉降或构件接合不良、剪应力超过设计强度而产生的一种混凝土裂缝,多见于填土地基、桩基沉降不均匀的各种基础与墙体。这种裂缝一般与地面垂直,或成30°~40°角方向发展,宽度因荷载大小而异,与成降值成比例。沉降裂缝危害极大,并且极难处理。因此必须在设计上采取有效措施,施工、使用中也要加强观测、监视。

⑷龟裂裂缝:施工阶段因配料、搅拌、浇筑、养护等各环节的操作不当均能产生,其中以养护环节为关键。裂缝成龟壳状或散射状,无规律,长度、宽度也不一致。

⑸疏松裂缝:混凝土浇筑时因下料不均,致使混凝土材料离析,或因漏振、过振而产生的疏松状态裂缝。如果它延续到混凝土表面,当然容易发现,如果只产生在混凝土内部,则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这种疏松带长度不等,视下料或振捣情况而异。

3 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钢筋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4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但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混凝土的收缩。收缩是混凝土的一个主要特性,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由于收缩而产生的微观裂缝一旦发展,则有可能引起结构物的开裂、变形甚至破坏。

⑵温度应力。混凝土内的水泥在水化反应中散出大量热量,使混凝土升温,并与外部气温形成一定的温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其大小与温差有关,并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开裂及裂缝宽度。 ⑶配筋不足。从实践中观察到,配筋间距大,配筋率小的混凝土结构开裂多,无筋混凝土比有筋混凝土开裂多。

⑷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配合比设计不当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造成混凝土开裂不可忽视的原因。配合比不当指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这几个因素是互相关联的。有关试验资料显示:用水量不变时,水泥用量每增加10%,混凝土收缩增加5%;水泥用量不变时,用水量每增加10%,混凝土强度降低20%,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降低10%。

⑸养护条件。养护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养护条件对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硬化正常,不会开裂,但只适用于试块或是工厂的预制件生产, 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拥有这种条件。但是必须注意到,现场混凝土养护越接近标准条件,混凝土开裂可能性就越小。

⑹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振捣不均匀,或是漏振、过振等情况,会造成混凝土离析、密实度差、降低结构的整体强度。混凝土内部气泡不能完全排除时,裂缝在钢筋表面 泡则降低了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钢筋若受到过多振动,则水泥浆在钢筋周围密集,也将大大降低粘结力。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混凝土较大的收缩,致使混凝土微观裂缝迅速扩展,形成宏观裂缝。

5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根据混凝土裂缝成因,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要比事后补救有效的多。也就是说采取以防为主的方法,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设计方面。在设计上要注意到那些容易开裂的部位,如深基与浅基、高低跨处等,应考虑到由于地基的差异沉降或结构原因而引起的薄弱环节,在设计中加以解决。在构件截面允许、配筋率不变而且浇筑方便的条件下,钢筋直径越细、间距越小则对预防开裂越有利。

⑵施工方案方面。良好的施工方案与预防、控制裂缝有很大的关系。施工方案主要应确定一定浇筑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一次浇筑长度由垂直施工缝分割,最好是设置在变截面处或承受拉、剪、弯应力较小的部位。除控制一次浇筑厚度外,分层位置即水平施工缝留设位置也应加以注意,一般来说,因尽量留在变截面处,或远离受拉钢筋部位而设在混凝土的受压区,确定浇筑时间的原则应尽量避开炎热天气和昼夜温差大的日子。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则应采取材料降温措施来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⑶施工质量方面。由于施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裂缝发生率在95%以上。如果在施工阶段控制住了裂缝,则在使用阶段开裂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因此,施工阶段是裂缝预防的主要阶段,在施工阶

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混凝土要有合适的配合比,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施工要求,还要从防止产生裂缝的需要出发。适当地选择好水灰比,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原则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其次钢筋的成型和模板安装位置要准确、牢固,以免施工中变形。钢筋上的污物和氧化铁皮要清除,以免影响粘结力。第三是浇筑、振捣操作合理,特别是振捣操作技术,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过分地振捣对混凝土均匀性有害,振捣不足也不能保证混凝土应有的密实度,要恰到好处。

⑷养护方面。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强度增长,不受或少受外界影响。技术关键是设法使混凝土温度级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气温,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以便减小温度应力,阻力裂缝的产生。常规养护方法是喷水,对一般混凝土结构,减小表面收缩,防止龟裂是可行的。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块体内外温度不一致,强度增长不同,常常是在强度增长慢的表面开裂,其养护就不能只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具体说,尽量晚拆模,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回填,避开外界气候的影响,养护期应以混凝土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为准,即7至28天,最好能长些。

6混凝土裂缝常见的修补方法

(1)压力注浆法修补裂缝。a.机械动力法:利用压送设备(压力0.2~0.4Mpa)将补缝浆液注入混凝土裂隙,达到闭塞的目的,该方法属传统方法,效果很好。b.低压注浆法:利用弹性补缝器将注缝胶注入裂缝,不用电力,十分方便效果也很理想。

⑵开槽填补法修补裂缝

沿混凝土裂缝开凿成槽,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将其填补封闭的方法称为开槽填补修补法。适用于结构允许开槽而宽度较大但数量不多的裂缝,如墩台或路面混凝土的裂缝。

⑶涂膜封闭法修补裂缝

在混凝土表面涂刷防水涂膜以封闭微细裂缝的修补方法称涂膜封闭法,适用于宽度小于0.2mm的微细裂缝的修补。

7综合结论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我们掌握了几种常见的裂缝形式后,可以根据工程中遇见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一座隧道从建成到使用,牵涉到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由上述可知,设计疏漏、施工低劣、监理不力,均可能使混凝土隧道出现裂缝。因此,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是保证结构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浅谈混凝土裂缝修补,第2页》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76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浅谈混凝土裂缝修补,第2页
相关文章
  • 浅谈混凝土裂缝修补,第2页

    浅谈混泥土裂缝的补修方法2016届毕业论文学号:成绩: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浅谈混凝土裂缝的补修方法学院:专业:姓名:指导教师:二〇一六年三月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