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姓名(学号):邓远来(201110700109)(组长) 黄天健(201110700108) 洪 宇(201110700097) 陈八桂(201110700124) 黄邓剑(201110700106)
摘要 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五四精神也是我们灿烂的文化遗产。当代大学生也要以五四的爱国精神为指引,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到以国家建设为己任,进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善自身,努力参与国家建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外,对于五四运动的文化传统我们也要批判地继承。 关键词 五四精神 当代大学生 继承 弘扬
九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那一代的知识分子运用自己的能力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五四精神也成为我们辉煌灿烂的精神遗产。在此后的每个年代,年轻的一代知识分子都用自己的精神谱写了五四精神的新的时代篇章。时隔九十年,五四运动也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也依然是我们精神的指引,等待我们去填写新世纪的新篇章,为热烈昂扬的五四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在二十世纪初期,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在新时代新背景之下,五四运动也应该有新的内涵。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最终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五四精神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因此将之归结起来就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五四精神是五四时期那一代时代先锋的崭新人格特征,它表现为以下四个统一: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在新时代新时期,我们也依然应该学习与继
承先辈们的这些优秀的精神与人格,坚持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学习刻苦耐劳和进取精神,以及独立自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这些优秀的人格品质和五四精神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核心内容相结合,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我们所能作出的最大的贡献。 五四精神最为核心的内容是爱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爱国已由当时的反帝、反封建,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而献身转变为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贡献力量。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做好的是要学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只有我们拥有了知识,才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我们学好了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我们普通和平凡的人身上,就是将爱国主义落到了实处。做任何事都以国家利益为先,无论如何都将维护国家利益视为行为的最高准则。在国家建设面前,我们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克服自身不足和缺陷,克服青年浮躁冲动的缺点,因为冲动虽然能显示出爱国之情的强烈,但实际却没有任何效果。爱国真正需要的是做实事,然而我们缺少的正是做实事的耐心和热情,只有真正让祖国强大起来才是爱国,我们作为普通人,无法有动辄影响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影响力,但一定要怀有一颗爱国之心,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进程中,并为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爱国离我们并不遥远,爱国应从小事做起。爱国不是口号,爱国需要实际行动。作为大学生,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才是真正的爱国。如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时刻关注我们祖国的发展;如支持民族工业,节约水电等资源;如提高自身素质,维护国家形象等。 “进步”精神则是思想与时俱进,摈弃腐朽、落后思想,“进步”精神是五四时期时代变革的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也是我们每个大学生进行自我约束的需要。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保持思想的先进性,不要以为生活在新世纪我们的思想就自然是进步的,也不要认为我们紧跟流行和时尚就是真正的思想进步。思想进步不是嘴上说说,和爱国精神一样,也一定要落到实处,真正作出实事。我们当代大学生,要自觉抵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腐化生活的侵蚀,即使有优良的生活条件,也依然应该用艰苦奋斗的传统约束自己,自觉将爱国主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绳,要认清自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这是我们义务,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事实上,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即使作为新一代的年轻知识分子,对于自身的责任感却是缺少感知和认知的。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进步”这一精神内涵上,也体现在“民主”这一精神内涵上。“民主”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应该体现为增强主人翁意识,关心国事,提高参与政治的热情的新的时代内涵,五四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身上自然有着关心国事,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崇高责任感,而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下,日渐失去的这种崇高责任感,甚至对此漠不关心。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以家国为己任,关心和
参与政治的热情与兴趣,而只是以自身利益为最高追求。我们国家的政治民主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实践,我们要提升自己关心参与民主的能力与兴趣,提高自身修养,将参与政治监督民主不仅作为自己的权利,也作为自己参与国家建设的责任来看待,我认为这一点需求是极为迫切的。
“科学”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仍应该遵循的基本精神,我们的建设需要科学的有效的,而新时代“科学”这一精神的实现也自然落在了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身上。我们的政治生活需要科学,我们建设的各个方面,每一个细节也需要科学的帮助,所以于我们来说,更应该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 五四精神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批判精神,我认为这也是我们这一代需要学习和继承的思想精神。首先对于五四精神自身,我们就需要批判地继承,在五四运动进行过程中,它也有一些负面因素和影响,比如对于传统的过分批判和否定,不利于我们文化传承。对于五四运动,我们要学习它优秀先进的思想内涵,对于它负面消极的一面也不要否认,而是要进行反思和纠正。批判精神也要贯穿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学会并善于思考,对于错误不要逃避和否认,一定要勇于面对和善于反思。
五四运动至今已九十年,但五四运动的内涵却是永不过时的,它永远是进步和先进的,是我们每一代大学生的精神指引。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弘扬五四精神,并用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真正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也为五四精神谱写新的时代篇章。
五四运动提倡科学,重在提倡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首先表现在尊重事实,一切制度、思想,都要拿到现实的审判台上接受审判,辨别其是否有存在的理由。根据尊重现实的精神,他们激烈的批判中国传统的旧政治、旧道德、旧文学,大力倡导思想革命、文学革命和政治革命。五四运动的科学精神还表现在推崇理性,反对盲从,反对迷信。胡适说:“批判的态度是新思潮运动的共同精神。”
五四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坚决不妥协的反对旧思想,反对孔教,但他们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他们承认孔子是当时代的伟人,有其历史价值,孔学也有其优点。但是孔子之道已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成了文明进化的大阻力,所以他们才批判孔教。所以,以全盘反传统来概括五四运动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
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创造并留下了值得让几代人学习和自豪的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过去了这么多年,至今仍有它的现实意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仍要将五四运动牢记在心,并将五四运动精神注入时代的特点,将其真正地发扬光大。 五四运动传递给后人的那份爱国的热情永远都不能因时间流逝、时代逆转而改变,反应该更加强烈,更加深入人心。现在的青年人,多被社会称为缺乏责任感的一代。我想现在重提五四运动也是为了唤起每个中国人心底的那份爱国热情吧。其实,在当今和平年代,真正的爱国,并不一定是激进的游行示威,而是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改革和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在神州大地上处处抒写壮丽的青春篇章。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这锋利的武器,让祖国日益强大,让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公路上飞驰
参考文献:
1.弘扬五四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作者:郭德宏 1999,第5期
2.弘扬五四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作者:陈乃宣 1999,第3期
3.中华民族的振兴与“五四精神” 作者:刘春明1999,第2期
4.弘扬五四精神实现民族振兴作者:乔清举,郭大为1999,第11期
5.发扬“五四”振兴中华精神作者:吴静兰 2002,第2期
篇二:大学生与五四精神的精神论文
大学生与五四精神的传承
大学生与五四精神的传承
摘要: “五四”精神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作为当代的年青人,代表着祖国的希望,是现代社会的建设者。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弘扬五四精神,
并用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真正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也为五四精神谱写新的时代篇章。
关键词:精神、爱国、五四、民主
正文: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爱国青年纷纷走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随后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五四运动使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也是一次高扬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也更深广虽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五四精神使不朽的。尽管已经时过境迁,但是五四精神的生命之树没有随着时间而枯萎,反而更加茁壮。那些爱国志士的呼唤和呐喊还仿佛萦绕在脑海、在耳畔回响。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激活了一个时代,激活了一个民族,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五四以后一代代青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爱国主义更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在国家危难之际,爱国青年为救亡图存,奋不顾身,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情操和奉献精神。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这种历久弥新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的重大力量和源泉。 五四精神的传承——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真善美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一种青春的赞歌。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归结起来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五四精神就是对解决这个历史主题的主体能够产生强大推动作用的精神。五四精神反映着五四运动不同于前此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又是五四时期那一代时代先锋的崭新的人格特征。
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现代知识分子,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导致文化转型的产物。如
果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称之为中国第一代的现代知识分子,那么,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则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二代的现代知识分子。这些由文化冲突而获得主体高度自觉,并勇敢地挑起“向西方学习”重担的现代知识分子,亦被称之为“先进的中国人”。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或文人群体,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指的是那些以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身份和独立的价值标准,借助知识、文化、思想和精神的力量,来表现自身对于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思考和鲜明的“公共关怀”,体现一种公共良知、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文化人。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鲁迅无疑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最杰出代表。他的思想、意识、观念、学说、主张和人格等,都典型地反映出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精神特征,尤其是他的现代意识的构成和心路历程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特征,可以说,正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缩影。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有人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的认为是破旧立新的革命或变革,有的认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巴黎——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和会拒绝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反而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4月30日,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还是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中国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国家的主权遭受危险后,当天,学生代表召开紧急会议,号召学生们一起奋起救国。 5月4号,3000多学生云集天安门广场,突破军警阻扰,打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走上街头,奔走呼告。他们冲进了曹宅,揪出了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5月7日,五四爱国运动迅速向各地扩展。上海于是日举行国民大会。天津、济南、太原、长沙、吉林、南京、广州、武汉、南昌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此外,东京留日中国学生也在本日集队向英、美、法、俄、意各国公使馆呈书,要求将胶州湾直接交还中国。日本警察出面镇压,学生被捕及受伤多人。是日,由北京女师发起,北京各女校代表集会,议商救国方法。除发电数通外,另发布通告,呼吁全国女同胞奋起救国。
5月11日,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旅京的山东劳动者数万人于彰仪门外旷野集会,要求山东交涉,万勿签字。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办法。南昌、杭州等地学生游行。广州、吉林等地召开国民大会。5月12日,山东济宁学界展开爱国活动,本日成立学界联合会。5月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上海人力车工人,拒绝日人雇坐车辆,本日先从吴淞路一带开始,至月底已遍及全市。5月16日山东各地抵制日货。厦门学生游行。
5月15日《新中国》月刊在北京创刊。同年12月15日出版的1卷8号,载有列宁的《俄国的政党和无产阶级的任务》。5月21日上海《新闻报》载山东第5师全体士兵1万零80名敬告全国同胞电,电中呼吁全国一致共御外侮,速除国贼。《新青年》,即“马克思研究号”,刊载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的宣传、评论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1919年5月9日,国立武昌高师学生率先响应和声援五四运动,武昌各校学生齐集中华大学,决定以武昌学生团的名义,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并草拟《武昌学生团宣言书》。6月1日,王占元派军警封锁各校。下午1时,各校学生冲破封锁,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军警残酷镇压并逮捕学生数十人,殴伤武昌高师学生陈开泰、吴序宾等十余人,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六一惨案”。
6月9日天津各界4万余人(1说两万余人)召开公民大会。6月10日,天津商界第一次罢市;12日,第二次罢市。是日杭州罢市。6月10日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天津总商会急电北京政府。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
6月11日陈独秀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向北京政府提出取消中日密约等5项要求。同日,陈独秀走上街头,散发《宣言》,在“新世界”游艺场被暗探逮捕入狱。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走上了为民主、科学而斗争的道路。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另外,五四运动还擦亮了人们的眼睛,洗涤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最终认识到:要想医治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唯一的药方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工人阶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这种斗争姿态是辛亥革命所不曾具有的。五四运动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反帝方面,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在反封建方面,运动表现了“内惩国贼”的坚强决心。斗争后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迫使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与以往的任何反帝反封建斗争一样,都具有爱国的一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后,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五四运动使得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中国革命已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了。
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革命
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浴血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援,最根本的动因就在于此。响遍全国的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根本的含义也在于此。有的人当时在思想上虽然还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纯粹为爱国热情所驱使,但他们爱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中国的落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振兴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之所以不顾高压,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层人物和广大工商界群众的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今天,要胜利跨人21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
五月令人向往,值得赞美。上世纪之初,1919年五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直到现在2013年,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中国青年去争取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五四精神是热血青年们自发并逐渐凝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其血脉世代相承,升华为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其主旨各不相同。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后,表现为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拨乱反正时期,表现为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那么,今天的爱国主义新内涵是什么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四精神早已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壮大而进入新的时代。新的时代赋予五四精神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新生命力。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必须以此为动力,抓住机遇,勇于改革,破除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回顾影响较大的爱国主义思潮和行为,从1999年抗议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到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直到发生的抗议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对历史倒行逆施的诸般行动,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爱国主义新增添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述求: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浪潮中,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在中国发展世人瞩目的背景下,寻求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全新的定位和方向;
在对外开放交往日益扩大的现实中,探讨构成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新内容。我们应当认识到,当代爱国主义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期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愿望。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爱国主义应该体现出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如果发挥充分得当,她将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而且,像过去任何重大历史时期一样,青年群体必将在其中扮演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角色。
与过去几十年的爱国主义不同,当代爱国主义更为集中反映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这愿望,又以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强大为心理依托,力求实现百年以来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赢得我们在世界上真正的平等地位。当代爱国主义本身也是一种思考,一种基于国家、民族和个人现状与未来的思考。青年,作为爱国主义思潮和行为的主力军,我们有必要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群体10年间一种显而易见的转变——从热衷模仿西方文化,到爱国主义成为广泛的情感共鸣?第一个答案是我们发展了,以及发展中由于各种冲突而产生的反思。基于和平、发展和开放的现实,探索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新内容,乃是我们民族未来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当前无法推辞的责任和义务。正是此时,青年由于其敏感和活跃,开始自发地以爱国主义的形式进行探索和尝试。对于当代爱国主义的实质内涵,我们还需要思索。如:在面对别国敌对行为时,是否抱着不分析不鉴别的横扫一切的偏激态度?对于被侵略的历史记忆,我们应当怎样既以史为鉴,又面向未来?我们在表达个人情绪时,是否负责任地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族利益?在手段与目标之间,是否应该遵守合理合法的表达方式?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追
篇三:论新时期青年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题目: 论新时期青年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姓 名:郭 ***学 号: 88888888 班 级: ***系***班 完成日期: 201*年*月*日
指导老师: **×
**学院马列部制
论新时期青年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摘要: 1919年上半年,在巴黎和会上谈判的失败和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 引发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5月4日,一场以大学生为主力的反帝反封爱国运动爆发。五四运动反帝反封、爱国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应传承和弘扬下去,我们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应树立正确人生观、人生目标、价值观和世界观。把五四精神继承和弘扬下去。
关键字: 继承 弘扬 五四精神
正文:“当一件事离你远去,你意识到那是历史,当历史重新展现在你的眼前,你会为之震撼”。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2],愤怒的中国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
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烧掉赵家楼的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京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3]。
6月,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学校附近驻扎著大批军警,戒备森严。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
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自此起,运动的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6月27日清晨,在巴黎的华工和中国留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6月28日,三万多华人齐集在中国代表团的住所外面。 “不能签字!”三万人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呼声,“谁签字,就打
死谁!”十五名敢死军的青年准备以自己的鲜血和头颅去捍卫中国的尊严和权利。中国代表团终于发表了一项声明:“三东问题不解决,我们决不在和约上签字!”[3]。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先进知识青年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的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的核心内容是:爱国、民主、进步、科学。五四运动精神的泉源是爱国主义,五四运动精神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这一切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2]。因此,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与我们自身结合起来,以推动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己任,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那么,我们新时期青年大学生要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呢?
第一,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目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人生观是人们对自己人生的价值、目的、道路等观点的总和,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调节人的行为、活动方向和进行方式[1]。人生目标是人们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期望能够达到的某种理想状态,它分为长期的和短期的。
大学阶段是我们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的人生目标将在这里形成,人生道路将从这里起步,美好生活将从这里开始。可是,“象牙塔”外的一些不良现象及舆论使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着我们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使有的同学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目标方面陷入不同程度的迷茫和困惑,以致于甘心陷入社会的涡流之中,白白浪费掉大好时光。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就极为重要,那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观呢?首先我们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加强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我们的政治觉悟,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不断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条战线上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人生目标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人生目标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根由,它左右着人生道路的方向,又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取向。那么我们怎样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呢?我们应为自己做清晰的定位,结合实际问问自己:能力如何,今后想干什么,想成为什么?拟定适合自己是人生目标。当然,目标不能定得虚无缥缈,也不能过于伟大,因为这个目标是我们力争去实现的,如果不能实现,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以致于产生失败感受,然后极力否定自己,其实并非如此。因此我们要正确拟定人生目标,并对自己的目标充满信心。
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后,我们大学生还要更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进步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要进步首先要学习,人生本来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大学生要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不仅要勤奋学习,还要学会去研究一些东西。例如,现在大学每年都有数学建模比赛和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计划,我们每位同学都可以报名参加,只要努力了,虽然结果不一定获奖或令人满意,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会学到许多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刻苦钻研的态度也会不知不觉融入我们的做事态度中,增强我们的综合素质。 第二,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善于创造,敢于创新。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在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1]。
我们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命运,也关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前途。在我们的大学生中,不乏有认不清自己世界观的同学,
《浅议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887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