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建设特色矿山企业文化浅谈第2页 正文

建设特色矿山企业文化浅谈第2页

2017-02-16 06:24:1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浅谈企业文化在煤矿中发挥的积极

浅谈企业文化在煤矿中发挥的积极

作用随着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贯彻落实, 把企业文化作 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引入企业发展战略中, 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煤炭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基础工业。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从企业文化自身特点与煤矿企业的现实状况出发,必须要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 充分认识企业文化这一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 价值作用。使之与经营管理融合一体,实现经营理念烘托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功效,推动煤炭企业全面进步同步发展,塑造一个全新的煤炭企业形象。什么是企业文化?我认为只用十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企业 的需要”和“员工的需要” 。所谓企业的需要是指企业需要忠诚、主 动,能共富贵也能共患难,总能保持高昂的士气的员工, ;所谓员工 的需要是指员工除了功利要求之外, 还需要能够得到更多愉快、 尊重、 自豪和温暖感受的企业。企业有了这样的员工那企业就好做了;员工 有了这样的企业那日子就好过了。 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成功的企 业文化,才能让企业和员工都能接受。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文化管理正成为世界企业界发 展的潮流。由于煤炭行业本身属于高危行业,遵章至尊的理念已成为 行业共识。只有文化的力量能引导职工自觉遵守和执行规章、统一思 想规范行为。 在总结了历史上事故经验教训和系统分析行业特点的基 础上,煤炭企业在加强制度建设和职工培训的同时,逐渐开始将文化 建设作为统一职工思想,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手段。

一、当前企业文化宣贯过程中的三个瓶颈 当前企业文化宣贯过程中的三 (一)瓶颈之一:认同与内化 企业文化宣贯的基础是企业大多数员工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只有 认同才能接受,只有接受才能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我 们有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是模糊的, 对企业文化与企业软实力之 间的关系认知不到位,缺乏清晰的思路和理性认知,处于一种半信半 疑的状态;对企业文化的解读不深刻,存在一知半解、浅尝则止的现 象;没有把握住企业文化的精髓和要义,存在琐碎化、低俗化、空虚 化的现象;与企业文化结合不紧密,不能正确理解生产经营与企业文 化之间的关系,仅仅只是为“文化”而建“文化” ,甚至只为一时“跟 风” 。 (二)瓶颈之二:执行与参与 1 企业文化宣贯的过程就是员工执行企业文化、 参与建设企业文化 的过程。在我们企业有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有的员工 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自己距离较远, 应该是企业高层或者主管部门应 该做的事,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够,主动参与意志不强,能动性得不 到发挥,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性不强,宣贯的群众基础不牢固。 (三)瓶颈之三:养成与提升 企业文化宣贯的目标是促成企业文化的落地和持续性完善、提升。企业文化的宣贯,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议、文件、标语、口号等潜 层面,而是要通过文化的灌输,使员工的意志形态、思维观念、价值 取向、行为准则实现趋同性和一致性,并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 相协调、相配合,实现良性互动,达到凝心聚力、聚势合能、人企合 一的目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不是停滞不前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也不 是一劳永逸的。企业的文化仍然需要再总结、再沉淀、再创造、再提 升, 这就需要我们突破宣贯的单一性, 实现宣贯与再建设的有机结合, 从而促使企业文化更具时代性、时效性、长期性和前瞻性。

二、突破企业文化宣贯瓶颈,提升企业软实力 突破企业文化宣贯瓶颈, 企业文化宣贯瓶颈 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 化就是用文化的力量来加强企业管理,挖掘企业的潜在力,发挥企业 的创造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 2 从国有企业的性质来说,实践先进文化的主要任务就是以人为本,不 断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科学管理,引导员

工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四有”新人。培育先进 的企业文化,这不仅是企业思想意识形态的集约化,也是企业战略发 展的必然要求,他代表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精 神动力,是全体员工思想意志的高度凝练和集中反映,是将企业思想 精髓有意识的加以总结提炼和升华, 只有通过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引 导, 才能把企业文化由员工养成逐步变成自觉习惯。 落实科学发展观, 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企业文化建设正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强调 的就是把人本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最高层次, 主要是用企业精神和企业 理念把员工和企业凝聚起来, 把企业发展目标变成员工人人追求的目 标,从而确保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 符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集中体现。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客观要求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实现企业文化管理, 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效率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核心价 值观固然具有如此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但如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只有软性和隐性层面的价值观建设, 而没有硬性和显性层面的制度建 设,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员工就会觉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而一旦 员工的日常行为失去明确和统一的准则, 实现企业高效运转就会变成 一句空话。那么如何实现企业的效率最大化?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就 3 要靠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不是盲目的。在 企业管理中,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改善或废除,一方面必须和企 业的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具体体现核心价值观,且通过奖惩等措施保 证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得到贯彻;另一方面,制度文化建设还必须从企 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从是否有利于革除弊端、堵塞漏洞、强化管 理、维护公平出发。总之,优秀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是企业核心价 值观和企业现实发展需要的有机统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工素质的提 高,煤矿企业干部职工在追求高品质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渴望追求丰 富的精神生活,参与企业发展决策的意愿、审美观、生活品位和对事 物的是非辨别能力也不断增加, 广大干部职工对企业未来的美好憧憬 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渴求,也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和改善矿井形象,促进矿井发展。一、安全文化的作用

1、安全文化塑造安全生产力历史证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相对稳定的信息流, 人类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都是由相应的文化培 育成的。正是高度发展的安全文化才使人们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经济 的前提条件之一;理解安全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出 “伤亡是 不能用经济效益弥补的” 这一观念的深刻涵义认识到自己在生产安全 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而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总之,没有具备现 代安全文化素质的人作为现代企业的安全生产力, 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2、安全文化的功能: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人都能意识 到安全的涵义、安全的责任和安全道德,从而自觉规范自己和他人的 安全行为;组织及协调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 性状态。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安全 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 企业生产,安全第一。而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五要素中处于核心 地位。安全责任、安全法规、安全科技、安全投入都在安全文化的统 领下进行。 二、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活动构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

3、安全文化建设与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多例煤矿安全事故的深入分析,一切从人、机、环境和管理抓起。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是由多元因素组成的,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他关系国家的形象、 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的大事。因此,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反 复的宣传教育,需要正确理念的灌输和引导,需要扎实的安全培训和 长期的安全实践,需要人陛化的管理和严格的制度约束,最终才能真 正建立起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宣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出良方,对症下药,突破瓶颈,才能实现文化的落 地与深植;也只有充分建设好、宣传和

贯彻好企业文化,切实发挥企业文化 的作用,促进企业软实力的提升,才能实现企业的愿景与目标,并使 企业始终在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轨道上健康运行。

篇二:煤矿企业文化建设

浅析煤矿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煤矿企业和其它企业的文化建设一样是个复杂而又工

期漫长的系统工程,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因素都可能对煤矿的企业

文化建设产生影响,本文在总结了文化建设作为统一职工思想,加

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手段之后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文化建设;理论思考;因素分析

煤炭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基本保障。建国60多年来,煤炭作为我国的

主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70%左右。专家预测,这

种格局在今后几十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为保持煤炭企业的持

续发展,发挥企业文化在煤矿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加强煤矿的企业

文化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企业文化要

素中最基础的细胞、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成分,

也是企业文化的终极体现者。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一词,应该分为两个层次,即“企业”和

“文化”,笔者认为分为“企业”、“文”、“化”三个层次似更准确。

“企业”是一个有多人参与其中的经济实体“文”体现企业核心价

值观的制度等“化”就是使企业职工认同企业价值观并“融化”到

自身言行,使之成为自觉行为的过程。由此而言,可以看出人在企

篇三:浅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浅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作者:孔维凤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社会文化;人文精神;和谐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开始通过对企业文化概念及起源的叙述,得出中国的管理历史比之西方的管理历史要长许多,并且比之西方管理更注重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得出要想实现和谐发展,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就要融于中国的人文精神并采取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与员工的和谐的“三和”的企业文化发展策略。

中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建立的市场经济体系后,企业开始接触和学习了西方的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应用在了企业管理之中,但往往是套模式的应用,没有考虑我们中国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与之西方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社会发展已需要越来越多地考虑到所有利益体的共同的和谐发展,而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生产力的发展,更是要考虑到诸多的因素。而作为指导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更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概念的起源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笔者认为,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物,是一些实践的总结,是一些精华的提炼。而企业文化更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融合社会文化,而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而我们古老中国的管理理念比之西方管理更注重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如果以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所指导的企业,那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和谐发展”的氛围中为投资者,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二、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一)领导者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氛围,也就形成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建设及发展过程中,领导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计划、组织、指导、控制企业的运行,决定着企业的各个方面,以使企业向目标前进。领导者所管理的主要是工作人,企业远景最终的实现者是工作人努力、辛勤的工作,而怎样理解工作人所需,怎样的激励、领导他们,怎样与社会环境的共生,怎样才能在各方面实现“和谐发展”,这些都来自于领导者对其认识的深度,当他们真正的理解了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他们,当他们真正的理解了工作人是不仅需要物质利益,也需要精神发展之后,他们就会根据企业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激励手段,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人性化的合作态度,在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与员工的和谐之中,铺出一条和谐大道,带领团队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

(二)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表率作用

要激发团队的斗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身先士卒”。最高明的领导是身先士卒,通过自身,散发出达到愿望与目标的热情。员工不是靠以权利管出来的,而是以人性化的关怀与激励团结出来的。当企业领导者带头按制度约定履行职责时,普通员工逐渐达到制度的要求,整个企业人员的行为习惯和行事风格会形成一种高的标准或者是符号,这就是品牌,就是文化。

三、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在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后,渐渐的在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方面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企业文化,从而导向、激励、凝聚、约束着团队,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着。

(一)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

最成功的企业最成功的就是改造人的力量,用一种思想聚集一群人向一个共同目标努奋斗。企业文化以其价值取向,规定着企业追求的目标,引导着去、企业和员工,怎样想问题?如何做工作?用无声的命令和心灵的呼唤,引导着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使之主动的适应健康的、先进的和有发展的社会需求,引导员工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进而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二)企业文化具有实现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这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能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就是一种精神激励。它通过文化的教育和感化作用,不断地激活人们的心智,开发潜在智慧,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追求卓越目标,实现成就自我。企业价值观所形成的导向和文化氛围是一种良好的精神奖励。

(三)企业文化具有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

企业应是协调一致,上下同心的团队,而文化就是一种强力粘和剂,将团队所有人的思想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部凝聚力。成功企业无一例外都具有强有力的凝聚力的。企业是由不同年龄、不同素质、不同奋斗目标、不同理想追求、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精神状态、不同群体和个人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主要是通过改变员工的思想和态度,把企业的宗旨、理念、目标、价值观纳入到员工的思想体系中,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并把自己的思想与追求融于企业的发展中,与企业同舟共济,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发展自我,成就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四)企业文化行为规范的约束作用

在企业行为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规则、制度规范,道德约束等,用一种无形和有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员工,启迪心灵,规范行为,使员工不断地从他律控制转移到自律控制,由外部约束转移到自我约束,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实现道德升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员工,一个道德高尚的员工,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员工。

总结企业文化的这些作用,概括起来就是“改造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作用。“改造人”是所有文化的内涵所在,是文化存在于社会上的价值体现。通过文化的熏陶,人们才能融于社会,才能进行交流,才能承上启下的发展文化。企业文化的作用亦是如此。通过已形成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使企业的成员在为一个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的环境中,团结一致的去努力奋斗和共享奋斗的果实。

四、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成分。但同样也混杂了不少的糟粕,因此,中国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即有大量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成分。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凭借着管理者深厚的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文化底蕴,以“和谐”为主题,与时俱进地提炼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提炼企业文化

无论是研究者作为研究使用,还是企业领导者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我们首先就要从企业的现状出发,通过总结、归纳、提炼,我们可以在企业的物质方面,精神方面,和制度方面,来提炼企业在风雨历程中已形成的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二)发展企业文化

发展企业文化,我们还是从精神方面和制度方面及物质方面来适应变化的竞争环境。但在发展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把握住市场竞争的主旋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感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把主要精力投向人,大力加强人才工程的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和谐发展为策略建设的企业文化,及时的调整各种战略和决策,于时俱进的发展企业文化,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动力。

(三)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策略

和谐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永久主题,要想实现和谐发展,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就要把握住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与员工的和谐的“三和”的策略。

(1)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改革开放给了我们市场经济巨大的活力,同时使得社会中许多的观念也迅速的改变。企业在这种环境之中,要使自己也融于社会文化之中,不仅在规章制度上体现现代化的管理,同时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更应遵循于时代所赋予的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环境,与时代共步伐。

(2)企业与自然的和谐

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与自然的和谐,善待自然。在日益关注环保的今天,将与自然的和谐融于战略决策中,在企业运作中充分实现绿色发展、实现循环经济,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是企业赢得客户,赢得利润,赢得天下的保证。

(3)企业与员工的和谐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努力服务社会,同时,平等对待员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并鼓励创新。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现代社会,人才作为企业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的观念,已广泛为东西方管理界的人做接受。而从本质上讲,倡导以人为本历来是东方管理哲学的专利。从以物为主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主的管理,从硬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是西方管理理念的发展,在20世纪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变后才实现的。而中国几千年的人文精神的积淀早就关注到这点,并已身体力行了。

五、结论

总之,要使一个企业团结成一个整体,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同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完善的治理结构、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更要有积极和谐的优秀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建设的浪潮中,建设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更将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企业的前进。


建设特色矿山企业文化浅谈第2页》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886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建设特色矿山企业文化浅谈第2

    浅谈企业文化在煤矿中发挥的积极浅谈企业文化在煤矿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随着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贯彻落实,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引入企业发展战略中,越来越受...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