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新农村建设工程规划实施方案 正文

新农村建设工程规划实施方案

2017-02-13 06:35:3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标准,广泛动员,全面发展,逐步把周坑村建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新村,把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式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力争把村建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规化原则

1、坚持要充分开展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化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因此,乡村发展的各个项目都必须根据本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期限

新农村建设规划期限为5年,即2011-2015年。

2、规划范围

周坑行政村所属的8个自然村。

三、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的安全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面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村部设村民活动文化中心、村民广场、公共设施等,便于村民休闲、医疗;新村道路采用棋盘式道路系统;排水通过暗渠集中处理排出。

2、住宅规划

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村住宅及外部空间采取既保留又更新的规划模式。

(1)、保留:对砖混结构,质量较好,与村庄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不大的,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

(2)、整治: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3)、拆除:简陋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的措施,特别是受暴雨及周边山体滑坡直接影响到的危房,于2015年前全部拆除。

(4)、新建:新村新建住宅以集中建设布置,住宅原则控制徽派特色。

3、道路交通规划

(1)、充分尊重道路原有脉络,同时满足区内通达性和安全性及消防等要求。

(2)、道路建设为三级:

新村大道:宽8米。

旧村内小道:宽2米。

(3)、道路建设

南北走向:

新村大道宽8米,采用水泥路面,与进村主干道连接,并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单排路灯。

东西走向:

东西走向道路,宽均为3米。路面采用底层砂砾石,上面浇筑C30混凝土,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单排路灯。与进村道路连接。

(4)、排水管网规划

排水系统呈网状,与道路建设相配套,所有村道靠山一侧挖排水沟,宽60厘米,高60厘米,砖混结构,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暗沟,由环村排水渠集中,经处理后排出。

(5)、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①、改水改厕。根据村庄地理位置较高,取水不便的实际,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村里投资在新村建造过滤池及蓄水池,让村民吃上洁净的自来水。积极引导旧村村民改建新型卫生厕所。

②、垃圾箱(桶)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并在适宜的位置设置垃圾收集点,在规划范围内设置多个点。每半个月清理一次,收集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③、环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行动。

(6)、绿化规划

①、原则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乔木、灌木,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合理搭配,绿化、美化有机结合。

②、新村在已栽植花木的基础上,栽植黄杨球,树间砌花坛,设计栽植合欢、大丽菊、美人蕉、月季等常规花卉。

③、新村广场建设绿地,建花圃,铺草坪,选用四季常绿花木品种。

④、庭院绿化尊重个人意愿,由村里无偿提供葡萄、柿子、香椿、石榴、月季、无花果、海棠等品种。

(7)、公共设施规划

①、学校建设。继续根据教育发展要求,在满足学校发展的基础上,规划修筑标准化幼儿园。

②、在村部办公大楼内开辟科技、文化活动中心。

③、村民绿地广场。建设新村广场,内置石凳石桌、健身器械及代表本村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以供村民休闲娱乐。

④、村民医疗卫生室。建设高标准卫生室。

⑤、文化宣传设施。村部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栏;在村口、村部、新村广场建设《村规民约》宣传牌,设置读报栏,统一刷写大街两侧墙壁上的标语和宣传画,使其容颜更加美化。

四、经济发展规划

1、在周坑与汪坑之间划分一块约300亩的苗木种植基地,由村集体统一规划,村民个体经营。

2、建养鸡、养猪场。鼓励村民养鸡、养猪建场,鸡、猪糞便是优质肥料,从而减少农民化肥资金投入。

3、养蚕是我村部分村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继续增加种植桑树面积,以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五、村民社会保障规划

1、在保持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0%的基础上,大力宣传,鼓励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2、循序渐进地实行村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争取乡民政部门支持,将所有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每月发放一定金额的资金给贫困户。

3、村集体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提高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优待标准。

篇二:新农村建设规划

城联村

第一章 现状概况及发展条件分析

1.现状概况

1.1区位与环境

城联村(又名网岙)位于大碶街道东南方向、九峰山旅游风景区西大门入口

处,距大碶街道中心约5公里,东西两侧靠山,北接城东村,南抵和鸽村,有网

岙,陆家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网岙。

地势较为平坦,从西向东呈缓慢上升趋势。周边山体自然植被较好,村内有多处

古树名木,主要为桂树和樟树。现状村庄东西两侧各有一泄洪渠,以导引山中溪

水和雨季泄洪,西侧渠宽约为15米,东侧渠宽约为8米,在城联村与城东村交

界汇合。

1.2历史沿革

1949年8月与今城东村同称柴桥区泰清乡网岙村,1950年7月改属大区城湾乡,

1956年3月称清山乡城联高级社,1961年7月称塔峙公社城联大队,1983年10

月称塔峙乡城联村,1992年5月改称大碶镇城联村。

网岙主姓蒋,明万历年间从小巷蒋家迁入。据族谱记载:清同治年间,渔民常在

此山间晒网,故称网岙。山垄有瀑布数丈,称网岙龙潭。 陆家:主姓陆,明万历年间(1573—1620)从宁波西门外迁入。

1.3人口情况

现有常住人口544人,209户。

城联村农田较少,山林地较多,因处于风景区范围内,山林经济开发受到限制,

但村民从事模具加工较早,工业基础好,现状工业大部分在村庄外发展,现状村

庄经济发展情况见下表。

城联村正建省级示范村,已完成60栋旧房拆迁,原宅地不再建新宅,而是新建

绿地。原村口厂房已拆迁,待建新村委员会和文化活动中心。

公共设施主要有村委会、老年活动中心和由原网岙小学改造的旅游服务公司等。

无生产建筑用地。

公用工程设施主要是公厕和配电房,绿化用地主要集中在古树名木旁的小型绿

化。

各项用地比例见下表:

1.6建筑质量

一、二、三类建筑分别有42、57、38栋。

1.7道路交通现状

宽约6米的清城公路南北向穿过城联村,为村庄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同样宽约6米的风景区入口道路东西向穿过城联村,与清城公路连接。

村庄内有一条宽约3—4米的道路,连接清城公路和风景区入口道路,直达风景区收费广场。

村庄内部道路大部分为水泥路面,路况较好,但路面狭窄,多为2米左右,且道路接横向连接较少,不够通畅。

1.8环境卫生及绿化现状

城联村处于风景区内,周围山体植被茂盛,村庄内部房前屋后花卉和树木种植较多,整体环境较好。但现状村庄内无公共绿地,沿泄洪渠两侧意已进行景观改造。

1. 发展分析

2.1村庄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

(1)村庄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城联村处于九峰山旅游风景区入口的重点形象区域,有利于村庄的统一建设及外观改造。同时村庄建设依托风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形成独有的特色。

(2)村庄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而经济实力的增强给建设、整治新家园带来可能。村庄居住集中,也有利于整体改造。

(3)村庄建设政策条件较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形成良好示范作用,从而为推动整个北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作出标准。

2.2村庄职能和产业发展

综合考虑北仑区总体规划要求,参照《宁波市北仑区村庄布局规划》,村庄自身发展状况及其在区域中所处地位和作用,规划确定村庄职能为:改特色旅游及旅游服务为主的基层村。

村庄长远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尽量发挥旅游服务功能,近期应以完善配套设施 改善居住环境为重点,尽可能的带动居住开发建设。

第二章 发展规模与规划布局

1. 发展规模

1.1人口规模

2006年户籍总人口为544人,总户数为209户。2010年规划人口550人,212户。

1.1.1新增人口及户数的确定

从该村近年的人口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两村人口增长趋势不明显。按3‰的自然增长率,至2010年,户籍人口为550人。

由于工业搬迁,近期不考虑外来人口迁入,规划只考虑人口自然分户因素,规划3年增长3户,至2010年,城联村常住人口为550人,212户。新增用户不在村内新建宅基地,统一到青山清水批地建房。故村内仍保持现人口和户数。

1.1.2村北面入口25亩地作为多层住宅用地可容纳120户,360人。

1.2用地规模

现状总用地面积为8.38公顷,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51.04平方米∕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7.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47.43平方米∕人,另多层住宅区1.2公顷。

2. 用地布局

2.1居住建筑用地

拆除的60栋旧宅基地不再建新宅,改建绿地,使居住用地减少4000平米。村北面入口25亩集约建设为多层住宅用地,以容纳新增村民和社会住户要求。居住区内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

2.2公共建筑用地

2.2.1村委会:城联村委会现位于有特色之老建筑内,建筑年代较久,空间上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规划利用拆迁工业厂房后南侧地段新建村委会和村庄活动中心(2层),占地600平米,建筑面积400平米.原村委会改造为图书馆,并对外墙进行立面整治粉饰,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在村口建成文化活动广场。

2.2.2民俗文化广场:

规划将旅游特色村庄与村民户外活动结合,设置民俗文化广场和戏台,以便在节假日进行具有北仑民间特色的风俗表演,吸引游客,同时利用周边村民住宅设置休闲茶馆。民俗文化广场用地面积1000平方米,戏台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2.2.3旅游服务设施用地

由特色餐饮街和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及相应停车场,建国度假饭店组成。 为配合九峰山旅游开发在城联村的九峰山公园入口处布置旅游商业街,分一期与二期建成。其中一期商业,占地0.8ha,建筑面积2000平米,主要为特色餐饮和旅游购物,部分旅游管理服务部门如咨询、医疗站等。二期商业占1.2ha,主要为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包括生态主题酒店、健康休疗中心,咨询,购物等,建筑面积为4000平米。另现有的建国度假饭店占地1.3ha。为旅游配套的停车场占地1.08ha,可提供大旅游车42个,小车位190个。

2.2.4在东面山角规划老人公寓一幢,提供30间房。占地2000平米左右。

2.3道路系统

2.3.1外部交通

规划北仑至春晓的太河路从村庄西侧通过,路宽28米。

2.3.2村庄内部交通

1.村庄主要道路:

原清城公路改造为村内主路,宽6米。从太河路到公园入口的2条路构成周边环形主路,分别宽7米和5米。

2.村庄次要道路:为各个居住组团内部与村庄主要道路连接的车行道路,路面宽度3—4米,以满足村民家庭用车的出行,同时也是村庄内部必要的消防车通道。

3.村庄宅间路:村民出行步道,一般为1.5—2米的水泥路面。

2.3.3停车场

村庄入口南侧靠太河路设置2处集中停车场,面积共1.08ha,可提供190个小车位与42个大旅游车位。在九峰旅游公司和景区收费广场旁,另有40个停车位。村庄内在路旁空地分散停车,停车位有80个,停车场要求采用生态的建设方式,采用植草砖与灌木相结合的方式。

2.4绿地与景观系统

拆除的60栋旧宅基地不再建新宅,改建绿地。

沿线洪渠布置绿化带并在主要道路两侧进行绿化。规划区东侧泄洪渠宽度约为8米(含休闲步行道)。

利用屋前宅后的零星土地种植花卉和灌木等宅间绿化,点、线、面有机结合构成村庄内整体绿化景观。绿地面积增加0.7公顷,达1.11公顷。

2.5建筑改造

一、二、三类建筑的80户宅民进行立面改造,采用江南民居风格形式。

2.6环卫设施规划

2.6.1公厕

在九峰山路口附近建60㎡星级公厕一个

2.6.2垃圾收集

垃圾收集采用牌门经验分类收集,实现村里消化,先铺设污水总管网,建垃圾消化池。垃圾分类收集后,集中一些塑料、金属等废品可直接回收利用,少数不可回收的有害垃圾则集中存放,占全村垃圾总量70%以上的食物垃圾,运到全封闭的处理机中,通过无害化处理,产生的废水进入地下污水处理系统,残渣则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从而大大减少了垃圾运输量,也进一步改善了环境。垃圾收集点50—70米设一个。

按九峰山旅游区整体规划要求,在村南端设垃圾转运站一个,占地100平米。

2.7消防

2.7.1消防给水与村生活、生产给水为共用系统。村庄主要道路上室外消火栓应与给水管道同步实施,间距不大于120米。

2.7.2本村内道路系统满足消防通道要求,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4米。

2.8竖向规划

以太河公路实施高程为设计基准点,结合底下管线设计,按3‰—8‰的坡度进行道路竖向设计,以最大尊重原有地形,尽量少挖方填方为原则。

3.建设用地平衡表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010年)

和鸽村

第一章 现状概况及发展条件分析

1.

现状概况

1.1区位与环境

位于大碶街道东南方向,九峰山旅游风景区旁,距大碶街道中心约15公里,东西两面靠山,北接城联村,南抵城湾村,村庄南侧有城湾水库。规划区内地势较为平坦,从北向南呈缓缓上升趋势。周边山体自然植被较好,现状村庄东侧有一泄洪渠,以引导山中溪水和雨季水库泄洪,渠宽约为15米,西边山体曾发生地质灾害。

1.2历史沿革

由于建城湾水库,上世纪70年代从里和鸽(103亩)搬迁下来,现所在地为原城联村用地。

1.3人口情况

近年来人口增幅较为平缓,人员构成情况也相对平稳。现有常住人口264户。720人,外来人口17人。

篇三: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XX镇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XX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XX,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并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XX。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

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XX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2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村保洁员优先从低保户、特困户中聘用。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

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巷道,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并逐步向XX老城巷道延伸。

2、实施农村改灶工程。加快调整农村能源使用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秸秆还田,鼓励使用液化气、电磁灶等,逐步解决柴草做饭、烟熏火燎的问题。

3、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旱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双瓮式改厕、水冲式卫生厕所或沼气厕所的建设,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整村推进,争取在两年内基本达标。

(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加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在已有的办公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计划在进村路北、高速夫水出口南建设集办公、村务公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群众活动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要在广场西南角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按照“五个一”(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文体广场、一所农家书屋、一面文化墙、一支农

民文艺队伍)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强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合作医疗标准化卫生室监管水平,建设标准化横阵幼儿园,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上学条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从2014年7月开始至2016年7月结束,共两年。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2014年7月)

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014年8月—9月)

2014年8月底前,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巷道“三堆”、门前杂物、巷内积存垃圾,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2014年9月底前,召开XX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选定合理地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制定村卫生管理及垃圾收集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2月) 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 2014年年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效规范

管理机制,各项创建任务基本达到标准。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2015年年底前,村各项重点建设基本完成,要达到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第四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2016年1月—7月) 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确保两年目标中的四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XX。

四、工作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XX村两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成立XX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党化利

副 组 长:董小峰 薛新华 邓飞虎 白亚团 董华伟

邓建红 王小宁 邓伟社 黄银行

成 员:田宽龙 刘兴华 刘建军 薛建长 邓建民 董文华 黄争妥 牛华柱 黄新民 薛争莲 钱文叶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董小峰兼任,成员有:薛新华、邓飞虎、白亚团、董华伟、邓建红、王小宁、邓伟社。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宣传、信息报送、进行日常督查、检查等工作,指导、督促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


新农村建设工程规划实施方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858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新农村建设工程规划实施方案
相关文章
  • 新农村建设工程规划实施方案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