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正文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2017-02-13 06:26:0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一:《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寒假期间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质和量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篇二: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

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

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篇二

《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是:《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真学真干真受益,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

20**年**月,我校正式推行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虽然开展起来了,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不干;教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学生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是我校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是学传统文化的好处。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须参加

《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抱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须”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肯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愿我们共同努力把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推向高潮。)篇三: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参加为期4天的培训班学习后,听了许多老师的分享,听了很多有智慧的老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我想,这一切,最初起步的基石皆在于《弟子规》的学习与力行。 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因为有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推行和落实《弟子规》也快一年了,这一年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起初我不知道《弟子规》的魅力,也不知道弟子规所讲的是什么。开始接触的时候我也很茫然,压力更大的是我更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去贯彻学习弟子规,所以越学越觉得很烦,越到后面我面临的压力越大。不知道到底是要坚持还是放弃?

而在继续不断深入学习《弟子规》后,我的这一切的困惑慢慢都解决了。在这里,我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和方向,通过学习《弟子规》,我还了解了许多礼仪,懂得了许多做人道理和与人相处的原则和一些技巧,最主要应该做到诚信、友善、博爱相待,尊敬师长,尊重周围一切人。要坐有坐像,站有站相,做到“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同事还是朋友,相处久了,避免不了有小小的摩擦,要善于沟通,如果你处理得当,就会化干戈为玉帛;反之则矛盾加深,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交友必须以诚相待,相互帮助、体谅、支持和鼓励,做到“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否则,“损友来,益友却”;朋友有错,不能只记着讨厌人家,即使讨厌也不要讨厌得过了头,因为“嫉之甚,祸且作”,真诚的人就会友好地指出,否则“过不规,道两亏”;即使是朋友不对也要宽容对方,要齐心协力最新精品推荐地去做每一件事,不要互相依赖,推卸责任,更不能互相猜疑,做到相互照顾共同做事。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文化和思想,它不但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兄弟和同学,它还教会了我们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弟子规》像阳光一样,给伦理失纲、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指引了一条光明之道。尤其是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教育者,我们更是任道而重远。教育者的使命是关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文化,更要教会他们做人。

弟子规与我们同行,我们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做好自己,影响孩子,最终达到正己化人。

最新精品推荐

篇二: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参加为期4天的培训班学习后,听了许多老师的分享,听了很多有智慧的老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我想,这一切,最初起步的基石皆在于《弟子规》的学习与力行。 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因为有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推行和落实《弟子规》也快一年了,这一年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起初我不知道《弟子规》的魅力,也不知道弟子规所讲的是什么。开始接触的时候我也很茫然,压力更大的是我更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去贯彻学习弟子规,所以越学越觉得很烦,越到后面我面临的压力越大。不知道到底是要坚持还是放弃?

而在继续不断深入学习《弟子规》后,我的这一切的困惑慢慢都解决了。在这里,我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和方向,通过学习《弟子规》,我还了解了许多礼仪,懂得了许多做人道理和与人相处的原则和一些技巧,最主要应该做到诚信、友善、博爱相待,尊敬师长,尊重周围一切人。要坐有坐像,站有站相,做到“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同事还是朋友,相处久了,避免不了有小小的摩擦,要善于沟通,如果你处理得当,就会化干戈为玉帛;反之则矛盾加深,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交友必须以诚相待,相互帮助、体谅、支持和鼓励,做到“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否则,“损友来,益友却”;朋友有错,不能只记着讨厌人家,即使讨厌也不要讨厌得过了头,因为“嫉之甚,祸且作”,真诚的人就会友好地指出,否则“过不规,道两亏”;即使是朋友不对也要宽容对方,要齐心协力

地去做每一件事,不要互相依赖,推卸责任,更不能互相猜疑,做到相互照顾共同做事。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文化和思想,它不但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兄弟和同学,它还教会了我们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弟子规》像阳光一样,给伦理失纲、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指引了一条光明之道。尤其是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教育者,我们更是任道而重远。教育者的使命是关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文化,更要教会他们做人。

弟子规与我们同行,我们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做好自己,影响孩子,最终达到正己化人。

篇三: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欲为人师表,先学会做人。刚刚学完《传统文化教育》,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才真正的感悟到自己活得多么失败!

多么的不在道!由衷的感恩学校领导给我们这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让我真正的找

回了自己那颗丢失已久的良心!传统文化的学习,刚好有吴老师讲的“如何做一位如理如法的好人”,如何让传统教育渗

入生活,融入工作。但我感觉自己对“弟子规”还是停留在“圣人训”的阶段?惭愧啊,可见

自己的确不是上根之弟子?不过“勿畏难、勿轻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要

知耻近乎勇,只要严格坚持按照恩师的教导,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勇猛精进,相信一定会得

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理想生活。传统文学并不是谈玄说妙,“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圣贤留下的经典,没

有一句是多余的话,正如“圣贤乃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这些经典,都是从圣贤人

的自性中流出,自己只有时时刻刻提起恭敬心,才能与古之先贤心心相应。自己修学不得力,

正是因为对恩师、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缺乏恭敬心,才会让烦恼习气障碍自己。而恭敬

心不够,也就证明了自已的孝心不够,自己是否时时刻刻念着父母的恩德?是否时时刻刻想

着父母的健康?是否做到了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自己身体不健康,已是大不孝,检讨仁、义、礼、智、信,自己没有一样做得及格?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感恩“传统文化讲座”!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领导辛勤教导!

感恩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也通过此次学习,让我真正知道了自己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是多么的荣幸。教师这个职位

是多么的神圣。要想成为师之典范,必先成为一个好人!对于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感悟到

了以下几点:

1:教师须是有道德修养的人,须修身养性让自己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2:教学生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真正意义。3: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于鱼。努力把传统文化持之以恒的渗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时刻警惕自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

真真做事! 四年级:王明娟篇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

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

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

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

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

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

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

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

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

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

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

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

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

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

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

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

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在两天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使我受益良多,也有一些感想体会。首先家和万事

兴,富而不乐,贵而不安。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这些都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判

断力、智慧以及不断的学习,所以人要时时地停下脚步来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确,不能在“忙、

盲、茫”中度过。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

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

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

有大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

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

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

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另外“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很有道理,当我们遇到了挫折或困

难,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总是怪别人,怨天尤人。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

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

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

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

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其次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养,有亲爹、亲娘可以叫,是一种人

生的幸福,不能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 夫孝,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故天经地义乃为孝。并且我们中国人的孝并非

愚孝,舜的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能让父母难受,伤心,“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的心灵

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今之孝者,立身行

道,而扬名于后世。

还有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鞠躬”之礼,并非在于形式,而真正的是关乎行礼之人的

内心是否恭谦,鞠躬之礼就是要告诉自己应该常处下,用来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 有礼之人,礼可以成为他生命中的助力,而无礼的人,则是阻力。“礼者,敬而已矣”,

有礼之人,为人真诚,可以得到长辈的帮助和提携,因为人际关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笑,

他就对你笑,你对他不友善,他也不会对你好,“而凡人之所以为人也,礼仪也”。

弟子规就是人生的交通规则,学弟子规的每一句,是学它每一句话后面的存心。在今后

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更需要努力逐步改掉坏习气,培养好习惯。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

会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

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

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

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

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

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

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

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

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

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

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

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

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

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

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

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

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

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中国传统文化给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光辉灿烂的思想,绵亘不绝的历史,深邃

玄奥的智慧。在这个被西方的风俗习惯及思潮日日侵扰的今天,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

的今天,在这个良心大大地被撕咬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

震撼。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

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

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我觉得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 、论语和四书五经

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那些文

人墨客的为人之道也早已给我们以证实。人的道德必然与他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客

观事实的规律是不能人为的改变它的运作。我们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就要让孩子先

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

家的肯定和认可。因此,我觉得:现在的中小学幼儿园也应该把这些传统文化载入课程,不

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学习,真正让下一代从中悟出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作为一名

人民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

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因

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那会影响到学生。通过学习,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的

内容,用来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更好,实现它的 现代价值。又如,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难免有不同的冲突,但是对任何事情,

我们要有这样的心态,“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事情就会是另一种结果,无论在家中还是在

单位,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各自责,天清地宁。各自从自己身上找到不足,那我们将生

活在一片宽阔宁静的天空下,何乐而不为?因此,我将从已做起,发扬优秀的传统文

化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学习心得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

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 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现在很努力的在学校里学习这类的东西,传统文化好像没

有必要学习。但是,传统文化会让你有一种有根的感觉,特别是在我自己渐渐的明白了一些

话的道理明白了那些东西的真正道理。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

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同时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来的脚步,自己的幼稚可笑的思想。每每读

到那些话又联想到自己的过去,心便有戚戚然,想想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更是唏嘘不已。自己原

来一直错得那么的厉害。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追逐个性潮流,沉迷电脑网络,缺少思考,缺少生

活考验,碌碌无为的一群人才真正是不会做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稍有不

满就大呼天理何在!粗俗的诅咒与漫骂使得我们早就失去了一个人应该有的涵养。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

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

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

广阔的天地。没有了以和为贵的思想,更多的是人类的自大,觉得自己比他人重要的人也不大

可能很好提高自身的素养与水平。这样我们谈何以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人生,实现我们每一个作

为社会人所应具备的价值。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

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于我们

大社会,更甚让我们置于宇宙,我们会发觉自己是多么的卑微。那么,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

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

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 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

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

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

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

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

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

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

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篇三:学好中

华传统文化与教师本身素养的关系 学好中华传统文化与教师本身素养的关系 学习心得]学好中华传统文化与教师本身素养的关系 浩浩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璀璨的文化,试问当今学者,真正称得上了解中

华传统文化的有几人?

中国科学院士杨叔子教授在其《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的主题报告中,呼吁全

社会注重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以确立责任感,完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并与科学

精神相融合,实现人的高度完美和国家、民族的腾飞。南怀瑾先生也曾大声疾呼:“我

总希望自己的国人、自己的民族,都能先行深切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在今日世界的竞争与发

展中,国人的当务之急是反求诸己--研究中国文化的精要。”可见,众多的专家学者都意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作为国家教育部,也

作出了相应的举措:推出了面貌焕然一新的高中语文教材,引人注目的是古诗文在新教材中

的比例显著加大。以第一册为例,《高中语文(试验本)》阅读部分的古文名篇为12篇,占总

量的一半,而《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第一册则全部为古诗文。从总体上看,古典诗文占全部

教材总量的50%,中国现代文学占30%,外国文学占20%,这在以往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是不

可想象的。而小学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积累运用,加入了歇后语、对联、谚语、古代

诗词、寓言故事等的学习,每册书里面,要求背诵的篇目达10篇之多,而配套的故事,选自

中国古今名家的作品也明显增多,在削弱政治性的同时,增加了人文的教育,呼唤中华传统

文化的回归。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坐在原地不动,一本通书读到老,

总是在经验上打转转,还是贪婪的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养分,为我所用,将中华传统文化的

精华、瑰宝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答案当然是后者。但是,纵观我们身边的同事们,是否真

的行动起来了,还是被柴米油盐的琐事湮没了雄心,湮没了学习的欲望呢? 最可悲的是这样一种老师,他认真地按照教科书把要讲述的东西准备好,甚至把讲述的

内容和逻辑顺序都记住。你将会发现:那些在讲述新教材时应当使用的直观教具和说明性的

材料(如在历史、地理、生物课上要用的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好像是人为地附加在课的内容

上的,所有这些都从学生思想的表面上滑过去了(有时候教师甚至忘记了使用他所挑选和准

备好的东西)。这种预制件式的教育,误的不仅仅是一个班,可能是一代人、几代人。 而真正好的教师,他应该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他想让他的学生知道更多,他教给他的学

生的是方法,他教给他的学生的是学习的兴趣,是学习的能力。包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授,

也不仅仅是课堂的宣讲,而更多应该是引起学生课外阅读、讨论的兴趣。 而教师要想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很简单的,他本身必须具备传授的能力,而传授的能力,

来源于他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好、钻研。不积硅步,不及千里。只有自己先充实自己,

才能够在三尺讲台前,叱咤风云,为学生所爱戴,而不致误了自己,更误了人家子弟,抱恨

终生!

为了让高年级的小学生爱语文,我想到了一个好方法,我鼓励学生们去买《读者》、《意

林》、《格言》,从一个个简单动人的故事中,从一句句格言中,他们学会了感悟,从而喜欢上

了阅读,而作文也因此得益。作为一个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并且保持一个清醒、好学的头脑,是非常重要的。只

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良师,孩子们愿意与之谈心的益友。浩浩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璀璨的文化,试问当今学者,真正称得上了解中

华传统文化的有几人?

中国科学院士杨叔子教授在其《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的主题报告中,呼吁全

社会注重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以确立责任感,完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并与科学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852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篇一:《弟子规》心得体会《弟子规》心得体会《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