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设计思路点线面 正文

设计思路点线面

2017-01-19 06:14:4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对点线面的认知

1、 认识点

点,《辞海》的解释是:细小的痕迹。在几何学上,点只有位置,而在形态学中,点还具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在自然界,海边的沙石是点,落在玻璃窗上的雨滴是点,夜幕中满天星星是点,空气中的尘埃也是点。

2、 点的表情

具体为形象的点,可用各种工具表现出现,不同形态的点呈现出不同的视觉特效,随着其面积的增大,点的感觉也将会减弱。如我们在高空中俯视街道上的行人,便有“点”的感觉,而当我们回到地面,“点”的感觉也就消失了。

在画面空间中,一方面点具有很强的向心性,能形成视觉的焦点和画面的中心,显示了点的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点也能使画面空间呈现出涣散、杂乱的状态,显示了点的消极性,这也是点在具体运用时值得注意的问题。

点还具有显性与隐性的特征,隐性点存在于两线的相交处、线的顶端或末端等处。

3、 点的构成

(1)、 有序的点的构成:这里主要指点的形状与面积、位置或方向等诸因素,以规律化的形式排列构成,或相同的重复,或有序的渐变等。点往往通过疏与密的排列而形成空间中图形的表现需要,同时,丰富而有序的点构成,也会产生层次细腻的空间感,形成三次元。在构成中,点与点形成了整体的关系,其排列都与整体的空间相结合,于是,点的视觉趋向线与面,这是点的理性化构成方式。

(2)、 自由的点的构成:这里主要指点的形状与面积、位置或方向等诸因素,以自由化、非规律性的形式排列构成,这种构成往往会呈现出丰富的、平面的、涣散的视觉效果。如果以此表现空间中的局部,则能发挥其长处,比如象征天空中的繁星或作为图形底纹层次的装饰。

4 、点与线的关系

点动成线。

线

1、认识线

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又是面运动的起点。在几何学中,线只具有位置和长度,而在形态学中,线还具有宽度、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画家克利在包豪斯授课期间,曾这样给线下了定义:线就是运动中的点。更为重要的是他把线形象地分成三种基本类型:积极的线、消极的线和中性的线,积极地线自由自在,不断移动,无论有没有一个特定的目的地;一旦有哪条线临摹出了一个连贯一致的图形,它就变成了中性的线;如果再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那么这条线就又变成了消极的线,因为此时已经由色彩充任了积极地因素。(见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

从线性上讲,线具有整齐端正的几何线,还具有徒手画的自由线。物象本身并不存在线,面的转折形成了线,形式由线来界定的,也就是我们说的轮廓线,它是艺术家对物质的一种概括性的形式表现。

通常我们把线划分为如下两大类别:

1、直线:平行线、垂线(垂直线)、斜线、折线、虚线、锯齿线等。直线在《辞海》释意为:一点在平面上或空间上或空间中沿一定(含反向)方向运动,所形成的轨迹是直线,通过亮两点只能引出一条直线。

2、曲线:弧线、抛物线、双曲线、圆、波纹线(波浪线)、蛇形线等。曲线在《辞海》释意为:在平面上或空间中因一定条件而变动方向的点轨迹。

3、线的表情

由于线本身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表现性,线条作为造型艺术的最基本语言,被一种关注。中国画中有“十八描”的种种线形变化,还有“骨法用笔”、“笔断气连”等等线形的韵味追求。学习绘画总是从线开始着手的,如速写、勾勒草图,大多用的是线的形式。在造型中,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决定物象的形态的轮廓线,而且还可以刻画和表现物体的内部结构,比如,线可以勾勒花纹肌理,甚至可以说,物象的表情也可以通过线来传达。

威廉·贺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这样写道:直线只是在长度有所不同,因而最少装饰性。直线与曲线结合,成为复合的线条,比单纯的曲线更多样,因而也更有装饰性。波纹线,就是由于由两种对立的曲线组成,变化更多,所以更有装饰性,更为悦目,贺加斯称之为“美的线条”。蛇形线,由于能同时以不同的方式起伏和迂回,会以令人愉快的方式使人的注意力随着它的连续变化而移动,所以被称为“优雅的线条”。贺加斯还谈道,在用钢笔或铅笔在纸上画曲线时,手的动作都是优美的。

曲直浓淡多变的线是造型艺术强有力的表现手段,它是形象和画面空间中最具表情和活力的构成要素,也是古今中外艺术家一直钟爱的视觉表现元素。我们美学家杨辛在谈到我们新石器时代的半山彩陶时写道:“它的图案装饰是线,由单一的线发生出各种不同的线,如粗线、细线、齿状线、波状线、红线、黑线等等,运用反复、交错的方法,把许多有规律的线组合在一起,使人感到协调,好像用线条谱成?无声的交响乐?”。(参加杨辛、甘霖(《美学原理》)

4、线与面的关系

线动可能成线、曲面、平面。

5、线的状态

相交;平行;异面。

1、认识面

扩大的点形成了面,一根封闭的线造成了面。密集的点和线同样也能形成面。在形态学中,面同样具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同时面又是“形象”的呈现,因此面即是“形”。

2、认识面的种类通常可划分为下述四大种类

(1)、几何形:也可称无机形,是用数学的构成方式,由直线或曲线,或直曲线相结合形成的面。如特殊长方形、正方形、一般长方形、三角形、梯形、菱形、圆形、五角形等,具有数理性的简洁、明快、冷静和秩序感,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实用器物等造型设计中。

(2)、有机形:是一种不可用数学方法求得的有机体的形态,富有自然发展,亦具有秩序感和规律性,具有生命的韵律和纯朴的视觉特征。如自然界的鹅卵石、枫树叶和生物细胞、瓜果外形,以及人的眼睛外形等都是有机形。

(3)、偶然性:是指自然或人为偶然形成的形态,其结果无法被控制,如随意泼洒、滴落的墨迹或水迹,树叶上的虫眼,无意间撕破的碎纸片等,具有一种不可重复的意外性和生动感。

(4)、不规则性:是指人为创造的自由构成形,可随意地运用各种自由的、徒手的线性构成形态,具有很强的造型特征和鲜明的个性。

3、面的表情

面的表情呈现于不同的形态类型中,在二维的范围中,面的表情总是最丰富的,画面往往随面(形象)的形状、虚实、大小、位置、色彩、肌理等变化而形成复杂的造型世界,它是造型风格的具体体现。

在“面”中最具代表性的“直面”与“曲面”所呈现的表情:直面(一切由直线所形成的面)具有稳重、刚毅的男性化特征、其特征程度随其诸因素的加强而加强。曲面(一切由曲线所形成的面)具有动态、柔和的女性化特征,其特征程度随其诸因素的变化而加强(或减弱)。

4、面的构成

面的构成即形态的构成,也是平面构成中重点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它涉及基本型、骨骼等概念,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一一探讨论述。这里我们先讨论一下平面空间中的面与面之间的构成关系,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面在平面空间(我们的画面)中同时出现时,其间便会出现多样的构成关系。

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概括如下:

(1)、分离:面与面之间分开,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平面空间中呈现各自的形态,在这里空间与面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

(2)、相遇:也称相切,指面与面的轮廓线相切,并由此而形成新的形状,使平面空间中的形象变得丰富而复杂。

(3)、覆叠:一个面覆盖在另一个面之上,从而在空间中形成了面之间的前后或上下的层次感。

(4)、透叠:面与面相互交错重叠,重叠的形状具有透明性,透过上面的形可视下一层被覆盖的部分,面之间的重叠处出现了新的形状,从而使形象变得丰富多变,富有秩序感,是构成中很好的形象处理方式。

(5)、差叠:面与面相互交叠,交叠而发生的新形象被强调出来,在平面空间中可呈现产生的新形象,也可让三个形象并存。

(6)、相融:也称联合,指面与面相互交错重叠,在同一平面层次上,使面与面相互结合,组成面积较大的新形象,它会使空间中的形象变得整体而含糊。

(7)、减缺:一个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面所覆盖,两形相减,保留了覆盖在上面的形状,又出现了被覆后的另一个形象留下的剩余形象,一个意料之外的新形象。

篇二:点线面体的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点、线、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点、线、面也都是几何图形;

2.认识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几何体中寻找点、线、面的过程,借助实例,通过触摸、观察、实验、举例等数学活动,便抽象为具体,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热爱几何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几何体的基本要素以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用具

纸盒、多媒体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提问

1.谁能说:几何是研究什么的?

由学生答出: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的.

2.几何图形是怎么得的?

由学生答出:对许多物体,不管它们的其他性质,只注意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就得到各种几何图形.

二、观察思考

1.使学生了解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并能有一初步认识.

(1)首先教师准备一些教具,如长方体、圆柱体、足球以及要求学生所作的纸盒(不必粘合)

教师手拿没有粘合或长方体纸盒的剪好的纸片做演示.说明,如何折过来就可得到一个长方体纸盒.教师问学生,这个纸盒是什么形状?

答:是长方体.

(2)再带领学生看纸盒,问它是由什么图形围起来的?

学生答出由许多长方形围起来的.

教师说明包围体的这些长方形称为面,都是平的.圆柱有两个底面,也都是平的,一个侧面,是曲的.球有一个面,也是曲的.

(3)再看纸盒,问两个面之间交接的地方是什么图形呢?

学生答出是线(小学时学生学过直线,所以他们可能答是直线.教师说明,现在我们只叫它线.至于叫什么线,以后再说)

教师再问,这个长方体上有多少条线?学生答出有12条.

教师讲清,面和面相交接的地方形成线,长方形中的线是直的.圆柱两个底面与侧面交接处,形成两条线,是曲的.

(4)再看纸盒.问两条线相交的地方是什么图形呢?

学生答出是点.

教师说明,线与线相交成点,点无大小.小结一下,且写在黑板上

体由面围成,面有平的和曲的之分.

面和面交成线,线也有直的和曲的之分.

线和线交成点,点无大小.

三、一起探究

师:观察动画(将三角形绕直角边旋转转成圆锥) 就这个旋转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三角尺右下方的顶点,经运动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图形?

2.三角尺下面的边,经运动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图形?

3.三角尺的面,经运动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图形? 在演示课件时注意突出是点动还是线动,还是面动 生:通过观察发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四、谈一谈

(1)请举出一个“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学生认真思考,分组讨论,畅所欲言

(2)我们可以发现:几何体或者由平面组成,或者由平面旋转而成,那么哪些几何体由平面围成?哪些几何体不是由平面围成?长方形旋转能得到长方体么?圆柱、球分别由什么平面图形旋转得到?

教师用投影动态演示旋转情况,加深学生印象,从而化解难度.

叫每个学生拿一个硬币,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大家看看形成什么?是一个球.

五、练习

课本P8(略)

六、总结

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什么?

几何体的三要素:点、线、面

几何体由平面围成或由平面旋转而成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并让学生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由于几何比较抽象,故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圆锥动画的形成,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主的掌握知识.谈一谈应让学生多举例,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知识联系生活,又能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利用知识的掌握.

篇三:点线面的结合

点线面的结合,演绎精彩课堂

射洪县城西学校谌登辉 摘要:

如何能成功上好一堂语文课?这是踏足讲台十余年一直不断思索的问题。随着近几年不断地磨练,经过多次公开课的打磨,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我认为,上好一堂课应该注意点线面的结合。 关键词:语文课三个点线索面

如何能成功上好一堂语文课?这是踏足讲台十余年一直不断思索的问题。随着近几年不断地磨练,经过多次公开课的打磨,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我认为,上好一堂课应该注意点线面的结合。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抓住几个点,让课堂精彩不断

教学设计中有好几个点是需要我们反复推敲的。因为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才能信心满满地站上讲台;只有反复推敲,方可让课堂精彩不断。上好一堂课,必须要抓住以下几个点:

1、 重难点

重难点的选择能帮助我们确定教学内容,也能为我们教学时间的分配提供依据。当然,这也需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比如,同是《王几何》,我们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教学重难点。德阳实验学校的钟利老师想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物肖像描写,他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体会作者用粗笔勾勒、特写镜头、细笔描绘、末笔收束等不同手法描写人物的妙处。成都七中的朱颖老师

想带领孩子们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共处的和谐,她把重难点确定为:抓住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用2——4个标点符号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态度。乐山实验学校的卞勇刚老师旨在和孩子一起探讨自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所以他是这样确定这堂课的重难点:学会概括、分析、比较、理解、推测,自主研读课文。

2、 切入点

一个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切入点,能让师生尽快进入文本的学习,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选择一个切入点尤其重要。《孩子的力量》是列夫托尔斯泰写于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一篇小说。这是一个发生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的故事,是一个出人意料和难以理解的事。一个被人民抓住的警察被押往刑场,必死无疑,但却因孩子的出现唤醒了人民内心的“神灵”,俘虏最终被放。这篇文章是课外阅读,在网络上没有任何的资料,于是一个好的切入点就是这次赛课的第一次号角。谢红军老师选择从力量入手,优美的文字伴随生动的图画很好的诠释了团结的力量、生命的力量、母爱的力量,自然引出孩子的力量,展示了老师丰厚的文字功底。仁和老师则出示一副跷跷板的图片,一段坐着一个警察,还有一大群群众,而另一端只有一个很稚嫩的孩子,究竟谁会跷起谁,引发孩子们的思索。赵清秀老师发现文中人物角色的变化,以此为切入,环环相扣,揭示文章的本质即“变”,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变化的原因,让学生在最短时间走进文本,轻松理清文章思路。

3、 亮点

一堂没有亮点的课,是一堂平庸的课。一堂课可以生成亮点的地方很多,可以是老师对文本解读的独到之处,可以是学生的精彩回答,可以是老师基本功的耀眼展示,可以是一次板书的精妙设计,可以是一个难点突破的巧妙设计??亮点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零时生成的。

上面所列举的几堂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切入点都是他们的亮点。在我的课堂中我也给自己的课设计了一些预期的亮点,期待能给学生带去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当我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我设计了“一树藤萝——一段往事——一个哲理”的教学环节,让整个课堂弥漫浓浓的书香气息。在教学《王几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让课堂内容突出明了。在教学《孩子的力量》时,为了凸显主题,彰显人文关怀我设计了颇具新意的板书,并把多种朗读方式隐藏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体会语文的语文味。在教学《春望》时,我动情的朗读让孩子们潸然泪下,真正体会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孩子的力量》

《王几何》

二、 抓住一条线,让课堂有条不紊

作为教师,课前我们对教学做了充分的设想,甚至连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我们改怎样去引导都做了尽可能的预设。可是,如

果我们的课堂只是教案的演绎,那么我们的教学幸福来自哪里?教学设计不能成为我们课堂演绎的束缚。那是不是教学设计就没有必要呢?不是。我强调的是脑海中要有全局的构思,至于细枝末节的地方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做调整,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才能有条不紊。

三、 抓住一个面,让孩子自主体验

1、 亲切的教态让孩子感受参与的乐趣

“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们平时上课需要的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最佳捷径就是老师自己要有亲切的教态,,缩短和学生的距离。

2、 热烈的讨论让朋友体会交流的快乐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育者最爱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讨论中孩子们能感受优生思维的敏捷,也有和自己思想的碰撞,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感受到自主学习的魅力,体会到来自朋友间交流的快乐。既然如此,这样的方法怎能隐身于课后呢?只是在小组讨论之前,我们应该有明确小组分工,并根据问题的难度系数准备好相应的激励措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参与的快乐。

3、 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品尝思考的幸福

学会倾听,是老师基本功之一。善于从学生回答中把握关键信息,善于提取有用信息,并能对此作出恰当回应,是优秀老师必备的优秀素质。对学生的回答,不能一味的肯定,不然会给学生传递错误信息;也不能模棱两可,否则会给课堂带来潜在危机。面对异彩纷呈的答案

我们要在第一时间作出有效分析,并恰当地给予评价,让学生品尝思考的幸福,也能及时发现思维的缺陷。

抓住点线面的结合,就能打造一堂合格的语文课。

[备注]

文中所提课例来自全县青年教师赛课和在安居育才中学召开的课博会全省赛课。


设计思路点线面》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27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设计思路点线面
相关文章
  • 设计思路点线面

    对点线面的认知点1、认识点点,《辞海》的解释是:细小的痕迹。在几何学上,点只有位置,而在形态学中,点还具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在自然界,海边的沙石是点,落...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