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阅读答案 正文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阅读答案

2017-01-06 06:14:1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十三岁的际遇习题答案

《十三岁的际遇》

姓名

一、基础题(3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每空0.5分,共12分)

(1)抽屉( ) (2)稚气( ) (3)掷下( )(4)迸溅( )

(5)穹隆( )(6)沉淀( )(7)骤然( ) (8)呜咽( )

(9)抽泣( ) (10)徜徉( ) (11)絮语( )(12)犀利( )

(13)帆桅( )(14)蓦然( ) (15)绅士( )

chóuchàng( ) 安tián( )xi?( )取

bìng( )弃积zǎn( ) qiáng( )橹

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目不转睛 白驹过隙 弹指一瞬

B.茫然若失 津津有味 小心翼翼

C.一视同仁 谈笑风声 不折不扣

D.曲径通幽 耳目一新 无忧无虑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无法用语言表达)

B.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不胜凉意。(这里指不能忍受)

C.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比喻时间极短暂)

D.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迷迷糊糊,十分陶醉)

4、这篇散文主体上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这样便于直抒胸臆,也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但在文章第五段,作者又用了三个第二人称“你”,请问: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第一题每空1分,第二题每空2分,共13分)

(1)《十三岁的际遇》是________(作者)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________周年而写的,当时她只有________岁。

(2)文章按照 、 、的顺序,抒发了对北大的之情以及 的感情。

6、课文题目中的“际遇”一词能否改为“遭遇”?为什么?(3分)

1.答案:(1)tì(2)zhì(3)zhì(4)bang(5)qióng(6)zǎn(7)diàn

(8)zhòu(9)ya(10)qì(11)cháng(12)xù(13)bìng(14)xī(15)tián

(16)w?i(17)qiáng(18)chóu(19)mò(20)shēn

2.答案:C(“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

3.答案:D(“迷离”应为“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4、 答案:三个“你”所代表的对象,还是“说”。这样写,“我”似乎变成两个人;一个扮

演问话者,一个扮演被问者,自问自答,使行文活泼,加深读者印象;同时,更直接、更强

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情。

5、答案:(1)田晓菲 90 16 (2)没有什么使我停留 除了目的 我是不系之舟

答案(3)向往北大 成长在北大 感谢北大 热爱、赞美和感激 渴望自由、渴望创造

6答案:不能。“际遇”,多指遇到的好的事情。这里指作者因自己少年时发表了多首较有影

响的作而被北大破格录取的一段奇妙的尘缘。这是她生活道路上一个新的开始,使她“从

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步艰难地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遭遇”多指遇到的

不幸的事情。

二、综合题(65分)

(一)才进校门,高年级的同学就带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

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

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400多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

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的最小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

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

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

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

么多,可我什么都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

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

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1、结合文意解释词语。(每空2分,共4分)

清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雄壮的誓言”为什么“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3分)

3.请分析“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前后使用破折

号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北大感到骄傲”是因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是由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分)

5、“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一句后面的冒号的作用是什么?

“近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原文说明“我”的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具体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00万册图书!”中,感叹号改成逗号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从记叙顺序上来说采用的是什么顺

序?作者写这件事的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的最小零头都不到吧!”中的“最小”

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为什么说“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

抽泣的女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①清晰:非常清楚。②:形容兴味浓厚。

2、着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起来,显得是多么的轻微

4、答案:(1)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我在北大的培育下,刻苦学

习,成长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5、答案:冒号的作用是为了引出对“绝望的感觉”的具体描述。“近乎”一词不能去掉,因

为此时“我”的感觉是异常复杂的,不仅仅是绝望,是类似绝望但又不完全是绝望的复杂感

受,去掉了“近似”表达就不准确。

6、答案:具体指:400多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

的最小零头都不到吧!

7、答案:不好,因为感叹号把“我”的震惊表现出来了,冲击力是巨大的,不是一个逗号

所能体现的。作者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感到了自己的无知。

8、答案:属于插叙。作者因为看到了如此多的图书,痛感到了自己的无知,这种感受和以前那个哭泣的女孩是一样的,作者写出这件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作为一个北大的新生,面对气势恢弘的图书馆时对自己的重新认识。

9、答案:不能去掉,因为北大图书馆的书的数目是巨大的,一个最小的零头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作为一个北大新生的“我”没有读过如此多的书。一个“最小”表现出“我”对自己清醒的认识。

答案:因为以前的“我”,自我感觉学识渊博,不可能理解那个女孩哭泣的原因。今天,她的际遇和那个女孩一样,感受也就一样了,此时的“我”才能理解那个女孩的心情。

(二)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癖,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尽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1、从上下文看,选文第一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这两段中作者写了北大的哪两种人?(2分)

3、“我”认为北大的第一种人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词语回答。(3分)

4、“我”对北大的第二种人有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3分)

5、文中划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含义?(4分)

(三)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不止一次把这些诗句悄悄念给你听,北大。千言万语,有时只能凝聚为这最浓的几行。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是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不过,自7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是永远无法忘记的。“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它们使我能在北大校园里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正是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它珍藏在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流淌在我血液里,和愚蠢而美好的少年的回忆一起,永远无法分割开来。

“啊,也许有一天/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纵然没有智慧/没有绳索和帆桅。” 是的,总有一天,北大,我也会离你而去,你却永远年轻,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是梦是真,又有什么相干!只要像当初一样,在朋友般地5楼下小立片刻,所有逝去的岁月都回重新开花结果,所有往昔的梦幻都会再现,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白发,再次像个十六岁的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广光塔影的胸前??

1、“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诗中的“玫瑰”、“绿荫”、“宁静的港湾”比喻什么?(3分) 2、“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有什么关系:(5分) 3、说北大“是师长”是因为 ,“是朋友”是因为,“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是因为。(6分)

4、最后一节既是对北大表达自己美的 ,也是对北大倾诉自己永远的 。(2分)

1答案:喻指两岸迷人的景色和前进中的“避风港”。比喻生活中的种种舒适、安乐的诱惑

2、答案:象征作者永不停息的追求 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3、答案:北大给“我”知识,给我追求真理的勇气北大自由清新,我与他朝昔相处“我”与北大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4、答案:祝愿 思念

篇二:【苏教版】七上《十三岁的际遇》检测与评价(含答案)

检测题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20分)

(1)抽屉( ) (2)稚气( ) (3)掷下( )

(4)迸溅( ) (5)穹隆( ) (6)积攒( )

(7)沉淀( ) (8)骤然( ) (9)呜咽( )

(10)抽泣( )(11)徜徉( ) (12)絮语( )

(13)摒弃( )(14)犀利( )(15)安恬( )

(16)帆桅( )(17)樯橹( )(18)惆怅( )

(19)蓦然( )(20)绅士( )

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目不转睛 白驹过隙 弹指一瞬

B.茫然若失 津津有味 小心翼翼

C.一视同仁 谈笑风声 不折不扣

D.曲径通幽 耳目一新 无忧无虑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无法用语言表达)

B.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不胜凉意。(这里指不能忍受)

C.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比喻时间极短暂)

D.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迷迷糊糊,十分陶醉)

4.填空。(6分)

(1)《十三岁的际遇》是________(作者)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________周年而写的,当时她只有________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________________。”不止一次把这些诗句悄悄念给你听,北大。

5.课文题目《十三岁的际遇》,“际遇”一词能否改为“遭遇”?为什么?(5分)

6.作者对“北大”,对自己分别作了极为精彩的比喻,请把这两个比喻找出来。(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说入学之初有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对于这誓言,课文第三部分有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语句?(6分)

8.文章结尾写道:“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16岁的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这句话与文中哪一句话相应?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9.读文·联想·造句。(5分)

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

自从??就不再是??不再是??不再是??而是??

综合题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然后回答问题。

(1)“我为北大感到骄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雄壮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3)写我参观北大图书馆的经历为什么会想到“上铺的女孩”?这一段文字就记叙的顺序而言属于哪一种?

2.作者与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久远与独特的,可写的材料十分丰富。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章是怎样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材料的。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tì(2)zhì(3)zhì(4)bang(5)qióng(6)zǎn(7)diàn

(8)zhòu(9)ya(10)qì(11)cháng(12)xù(13)bìng

(14)xī(15)tián(16)w?i(17)qiáng(18)chóu(19)mò

(20)shēn

2.C(“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

3.D(“迷离”应为“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4.(1)田晓菲 90 16 (2)没有什么使我停留 除了目的 我是不系之舟

5.不能。“际遇”,多指遇到的好的事情。这里指作者因自己少年时发表了多首较有影响的诗作而被北大破格录取的一段奇妙的尘缘。这是她生活道路上一个新的开始,使她“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步艰难地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遭遇”多指遇到的不幸的事情。

6.(1)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2)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

7.有。“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8.与开头相应:“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从小到老,都将对北大一往情深。

9.略

综合题

1.(1)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我在北大的培育下,刻苦学习,成长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2)发一个誓言很容易,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惊人的努力;一个誓言,跟象征着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起来,显得是多么的轻微。(3)两者有相似之处,因为“我”在北大图书馆面前感受到了“女孩”当时的感觉。记叙的顺序属于“插叙”。

2.全文材料充实,层次井然。作者略写了童年时期对北大的向往与进入北大的自信,详写了两年学习生活中的感受。写进入北大两年中的情况,从“读书”与“读人”两方面入手。“读人”则从同学与老师两方面来写。

等第评定参考意见:

优:解答第一题要求要点全面准确;第二题要求既有内容概括,又有具体分析。 良:解答第一题要点略有遗漏;第二题仅有“概括”,或“分析”不具体。

中:第一题要点不全面且不准确;第二题“概括”与“分析”不够全面。

下:第一题要点准确、不全面;第二题“概括”与“分析”不准确。

篇三:【付玉卓】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

文:田晓菲

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从自己那充满渴望的内心悄悄升起。母亲告诉我:这,就是北大。

十岁,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身边的阿姨唤我快看快看,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

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那份稚气十足的自信,似乎预示了一段奇妙的尘缘。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就实现了童年的梦想;而且,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这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蓦然回首,我仿佛认出了两年前的自己: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眼看八七级新生穿着军训时领来的绿军衣满校走,我才恍悟到自己已是三年级的“老生”了。悄立在朋友般亲切的三十五楼下,不由地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了。我似乎应该对你说点儿什么,北大。不是已经和你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了吗?不是已经长成亭亭少女、就要度过自己的十六岁生日了吗?但平时常在嘴边的歌这会儿全都沉默了。我望着陌生而又熟悉的你,北大,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

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四百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字的最小的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小小的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于是,自从小心翼翼地佩带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

开始。

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有时,并不急着翻检借阅,只在书垛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沉静,愉悦,安详。

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而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敏感,学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一张一张细细地读那些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重温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癖,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尽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因此,当有人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能以轻巧的“得失”二字,来衡量这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不止一次把这些诗句悄悄念给你,北大。千言万语,有时只能凝聚为这最浓最浓的几行。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不过,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是永远无法忘记的。“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为了我能在北大校园里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它珍藏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愚蠢又

美好的少年的回忆一起,永远无法分割开来。

“啊,也许有一天/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纵然没有智慧,没有绳索和帆桅。”

是的,总有一天,北大,我也会离你而去。你却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那么,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是梦是真,又有什么相干!我只要像当初一样,在老朋友般的三十五楼下小立片刻,那么我相信,所有逝去的岁月都会重新开花结果,所有往昔的梦幻都会再现,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十六岁的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P.S. 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美文学专业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大三年级的“老生”了。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305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阅读

    十三岁的际遇习题答案《十三岁的际遇》姓名一、基础题(35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每空0 5分,共12分)(1)抽屉()(2)稚气()(3)掷下()(4)迸溅()(5)...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