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鸿门宴
1
2
篇二:宣汉简介
宣汉简介
占一定比例,宗教有佛教、儒教和基督教。
宣汉,红色资源,得天独厚。宣汉县是全国第二大苏区
10位将军。英勇不屈的宣汉人民在中国革命史上创造了“四个之最”、“四个第一”和“一个唯一”。即一个县参加红军的人数最多,近10万名优秀宣汉儿女参加了红军,在党的领导下转战南北,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是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20
1927人数最多,有近3万宣汉儿女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红军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遗存的红军文物在川东最多,红军遗址16处,红军石刻1000余处、标语3000余幅。
1923
1929年创建的中共宣汉县委是四川第一个县级地方党组织;1928年,王维舟等人创立了川东第一个革命武装—川东游击军;
创办了第一所红色学校;1933年10
县成立,一个县独立组建一个军在中国革命史上是唯一的。毛泽东主席曾亲笔书赠王维舟“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8年置县,距今有
190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人赞誉为“巴国三星堆”,距今有3000—4700年的历史。
宣汉,风光秀丽,旅游胜地。天然成韵的自然风光同千48%。
国家AAA级旅游区百里峡雄奇峻秀,婀娜多姿,
“川东第一漂”;省级风
旖旎浩瀚,蓄水量达3.2
亿立方米,回水100
美不胜收;峨城竹海清秀挺拔,
一碧万顷;
篇三:鸿门宴
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 必修一《鸿门宴》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号16
设计(主备人)李金荣 审核人王桂华 授课时间2012年9月
学生姓名 学号 课前批改课后批改
一、教学目标: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3.理清情节发展线索,学习条理清晰地描述复杂事件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 理清情节发展线索
三、知识链接: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
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
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
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
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
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该书开
创纪传体史书范例。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按帝王世序和年代记述政治上重大事
件和帝王本人的事迹)、十“表”(把错综复杂的史实用简明的表格谱列出
来)、八“书”(分别记载礼乐、经济、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情况)、三
十“世家”(主要记载诸侯、王的事实)、七十“列传”(主要记载官吏、
名人经及一部分下层社会的人物)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
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
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
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
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
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
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
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
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
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刘向评论它“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时代背景
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
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
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
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
采的一节。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
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
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
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
终于脱险逃归营地。作者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描写了刘邦如何从被动中
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而项羽则由优势转为劣势,成为以
后“刘胜项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
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
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
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
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
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
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
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
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
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
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
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
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
激烈的政治斗争。
????????
鸿门宴之后,刘邦逃回营地,项羽则以盟主的资格,分封十八个王侯。
刘邦被封为汉王,驻于巴蜀关中之地,项羽则自称为西楚霸王。
分封后,项羽和各路诸侯回到封地,希望各守疆土,从此安定下来,
这又恢复了封建割剧的做法。可是不久,认为分封不公的诸侯将领又发生
变乱,刘邦乘此机公重新占领关中,并出兵进攻项羽。
经过几年大大小小的战斗,项羽常常战胜,但刘邦善于用人,得民心,
又有关中地作为根据地,最终还是转败为胜,在垓下一战,项羽兵败被围,
在四面楚歌声中突围面出,至乌江自刎。
刘邦统一天下,成为汉朝开国皇帝。
四、学法指导:1.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阅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理清文
章的思路。文章属于故事性记叙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请讨论后以提纲的形式表现作者的思路。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熟读全文,完成以下两题:
1、知识点归纳(A级)
一、通假字、异体字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8.置之坐上。9.当——10.不——11.奉——
二、古今异义(A级)
1.山东2.非常
3.河北4.河南
5.寿 6.细说
7.婚姻
三、一词多义(B级)
1.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2.辞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听之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且为之奈何?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幸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6.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为之奈何?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珍宝尽有之。
7.去 相去四十里。
脱身独去。
8.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长子臣。
复得见将军子此。
9.因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固留沛公与饮。
固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 使子婴为相。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军中无以为乐。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四、词类活用(A级)
1.名词用如动词:
沛公军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不可不语。
吾得兄事之。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道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头发上指。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五、句式变换(A级)
1.数词作谓语: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籍何以至此?
3.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时与臣游、项羽兵四十万、置之坐。
5、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
6.状语后置:
具告以事
贪于财货
六、偏义复词:
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七、同义复词:
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
2.故事情节:(B级)
本文中心:
本文线索:
本文顺序:
本文结构:
《鸿门宴》的情节与结构
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会上与宴会后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宴前。 战与不战的问题————错失有利战机
第二部分()宴会上。杀与不杀的问题———错失芟除敌手的良机 第三部分()宴后。追与不追的问题———放虎归山,为自己设患
六、课后反思
七、点火预热 翻译全文
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 必修一《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编号17
设计(主备人)李金荣 审核人王桂华 授课时间2012年9月
学生姓名 学号 课前批改课后批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通过刘胜项败原因的分析,提高思辨能力。
3.从项羽由强转败、刘邦由弱而胜的发展变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二、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2.辨析疑难语句。
三、知识链接:
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
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古代的礼节:
1、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
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2、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四、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
五、学习过程:
第一段:
提问为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A级)
①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② 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
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樊哙简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37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