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语文版)《海燕》(郑振铎)教案 正文

(语文版)《海燕》(郑振铎)教案

2016-12-11 10:19:01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郑振铎《海燕》教学教案设计

《海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三)品味语言,并尝试通过朗读来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航行途中,作者放眼海天,发现了几只在海面上勇敢地斜掠翻飞的海燕,勾起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于是写成这篇咏物抒怀的散文。

(二)题解

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所附的关于海燕的说明文字,了解相关知识。有条件的还可以展示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以增加学生对海燕的感性认识。

本文实际上并非仅仅写了海燕,为什么要以“海燕”为题?这个问题可先行提出,但不必急于作答,留待学生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后进行探讨。

(三)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弄清文中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遣词用语与当代有一些差别,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理解障碍,在学生质疑后,应作必要的讲解。)

2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前后两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勾画描写小燕子外形和动作的词句。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考与练习一”的表格,通过比较初步了解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的异同。

外形 活动背景飞翔憩息

故乡的小燕子 乌黑的羽毛隽妙无比的 斜飞 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剪刀似的尾巴 春景 隽逸地在湖面

劲俊轻快的翅膀 横掠

海上的小燕子 乌黑的小水禽 绝美的海天 隽逸从容地在 展开双翼落在海面,随海面斜 掠波漂浮

从表中可以看出,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外形俊美,飞行的姿态隽逸,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作者故乡的田园湖面,一个是在辽阔无垠的海天之间,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

4研究文章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

通过填写以上表格,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全文共14段,前后两部分结构大体匀称,都是写景状物在先,然后归结到抒发“轻烟似的乡愁”。由此可见,是“乡愁”这种感情把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联系在一起,“乡愁”正是本文的感情线索。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1段和第8段。

2抄写词语:

轻飔 伶俐 旷亮 隽逸 粼粼 荡漾 憩息 匾额 融融泄泄 忧戚 嘉宾 运命蹇劣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7段)

1指名背诵课文第1段。

2找出段中能够概括景物特点的语言:

“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

3根据课文的描写,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幅“春景图”包含了哪些内容。

作者描写了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各种春天特有的景物,并用“吹拂”“洒落”“舒眼”“奔聚”等动词写出了春天到来、万物充满生机的过程。

4在这烂漫无比的春天的背景上飞翔或憩息的小燕子,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有光滑漂亮的羽毛,伶俐可爱,飞行的姿态俊秀飘逸,憩息于电线上时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为春光平添许多生趣。小燕子和故乡的人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融融泄泄的亲密关系,小燕子的来去会引发故乡人们或忧戚、或舒怀的感情。人们喜爱小燕子,愿意让小燕子在自己家中安巢,人们甚至把自己的命运与小燕子是否光顾联系起来。小燕子已经成为故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作者把小燕子写得如此活泼可爱,除了因为对小燕子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外,还有其他感情上的因素吗?

作者此时离开故乡、离开祖国有几千里之遥,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作者明知眼前所见到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却仍然称之为“我们的小燕子”。可见,作者心中割舍不断的是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他怀想故乡的小燕子,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6这部分文字生动优美,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进行朗读。教师应对朗读的语速、语调、节奏、轻重音处理等技巧方面的问题作必要点拨,指导学生读出自己体味到的文章情感。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8—14段)

在教师引导讨论第一部分的基础上,第二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可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文中如何描写海燕活动的背景?

2海上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

3作者明明在写海燕,为什么还要问“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4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应让学生充分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对学生分析思考不到位之处加以点拨或补充。但切忌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关于上面的讨论题,可从以下方面认识:

1作者用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笔触勾勒出海上的小燕子活动的背景:海天一色,都是皎洁无比的蔚蓝;海波平稳,令人联想到春晨的西湖;微风吹起绝细绝细的波纹,在阳光照晒下显得温秀可喜;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如穿着蓝色夏衣的女郎颈间围着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画面色彩明丽,作者两次发出赞叹:“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在这皎洁无比的海天之间,人也被净化了,“一点杂念也没有”,深深地沉醉于美景之中了。这段景物描写层次感极强,先写海,再写天,然后用“绝美”二字表达出对海天的整体感受。 2小燕子在浩莽的大海上隽逸地从容地斜掠,或展开双翼,落在海面上,随着海波浮憩,作者担心小小的燕子会觉得倦,会遇到暴风疾雨,小燕子却是又安闲,又舒适。作者因此感叹这小小的海燕是海上英雄。

3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但因为思乡心切,便把对故乡小燕子的热爱之

情全部倾注在海燕身上,一再问自己:“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其实是作者希望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思,抚慰自己孤寂的心灵。

4相同点:都有“绝美”的活动背景,都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描写小燕子的飞行和憩息,都从小燕子引出了“轻烟似的乡愁”。

不同点:写故乡的小燕子是写记忆和想象中的景象,还通过燕子安巢来表现故乡人对燕子的喜爱,作者笔下故乡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欢乐的使者。写海上的小燕子则是写眼前所见的景象,作者怀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关注眼前的海燕,担心它是不是会飞倦,是不是会遇着暴风雨,甚至关心绝小绝小的海鱼是不是海燕的粮食。作者着力描写海燕在浩莽的大海上的从容、安闲和舒适,刻画了一个海上英雄的形象。

(三)齐读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的朗读指导,努力做到声情并茂。

(四)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特点

1《海燕》是一篇抒情散文,请谈谈你对本文所采用的抒情方式的理解。

作者满怀思乡之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作者笔下的“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物,其中凝聚着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全部的爱。这种寓情于物的抒情方式,可以将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

2讨论本课学习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本文并不仅仅写海燕,还写了故乡的小燕子,为什么要以“海燕”为题?

海燕是作者咏物抒情的缘起。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想到故乡,想到祖国,情不能已,就让自己深沉而浓厚的感情化为这个在海天之间翻飞的“精灵”。虽然它在离家几千里、离国几千里的海上飞翔,但在作者眼里心里,它就是故乡的小燕子。所以,文章以“海燕”作为题目。

(二)拓展阅读

印发材料,学生自读后思考以下问题:

文中的燕子具有什么特点?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有什么意义?

飞翔的燕子

冰春我家窗外,不见绿阴,是高楼包围中遗留的一片灰扑扑的低矮的瓦房,使我得以望见一片天空,望见它的晴朗阴沉,星月风雨。当然,也得时常紧闭窗户,看那几根烟囱中逃窜出的煤烟,如何张扬肆虐。

奇怪的是,燕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飞翔而至,像老朋友似的呢喃问候。

一个暴风雨来临前的黄昏,空中沉闷难耐。窗外的煤烟终于消失了,我可以打开窗子了,可以享受一番自然风的抚摸了。就在打开窗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明亮起来——两只燕子,正在窗外阴沉的天空下盘旋飞翔。那白色的肚皮,似闪电,昭示着一种高洁;那划破阴沉的长长的翅膀,透剔着搏击的力量;那如剪刀般张开的羽尾呵,剪裁出飞翔的希望。

久违了,我亲爱的朋友!我亲爱的燕子!那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那些少时见过的在空中的电线上编织音符的燕子,那些春天在草丛中绿树林中呢喃的燕子,早已成了过眼烟云,真真切切远离我们了。今天,这快乐的,时而俯冲,时而奋飞,倏忽不见踪影,突然又出现在眼前的呼唤暴雨来临的燕子,让我这城中村夫,忧郁尽褪,灵魂随之飞翔。

我打开所有的窗户,希望燕子疲惫的时候,飞进来歇一歇。但燕子终无此意,有时飞至窗前,又昂然而去,它们有自己的天空,在天空中,塑造着飞翔的灵魂。

在那个暴雨如注的夜晚,我梦见了好多飞翔的燕子。

以后,在这个不但没有“绿水人家绕”,而且是乌烟熏人的境地,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日出日落,不知为什么,我家窗外,总有两只燕子在飞翔。我想,也许是我们的生活中昆虫太多的缘故吧,燕子终究要出现的。

不知什么时候,在这个熙来攘往的世界,我喜欢独处。心灵在静寂中用眼睛去感悟春夏秋冬。在这个潮湿闷热的夏季,飞翔而至的燕子,无疑让灵魂开满了春天般的阳光。

提示:

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作者赋予燕子以高尚的性格,塑造了一个勇敢、快乐、拼搏奋进的形象,它在阴沉的天空下盘旋飞翔,呼唤暴风雨的来临。作者的心灵也受到感染,“灵魂开满了春天般的阳光”,产生了蓬勃奋发的力量。

(三)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四”。

板书设计

隽妙的春景 故乡的小燕子

绝美的海天 海上的小燕子

(选自李禧同主编《教案选编》) 春天的使者海上英雄 如轻烟似的乡愁

篇二:郑振铎《海燕》教学教案设计

海 燕

知识与能力:了解海燕的形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体会、

揣 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海燕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体验和培养乐观精

神。

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朗读教学法,师生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迫

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航行途中,

作者放眼海天,发现了几只在海面上勇敢地斜掠翻飞的海燕,勾起绵绵不绝的思乡之

情,于是写成这篇咏物抒怀的散文。

(二)题解

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所附的关于海燕的说明文字,了解相关知识。有条件的还可

以展示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以增加学生对海燕的感性认识。

本文实际上并非仅仅写了海燕,为什么要以“海燕”为题?这个问题可先行提出,但

不必急于作答,留待学生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后进行探讨。

(三)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弄清文中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遣词用语与当代有一些差别,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理

解障碍,在学生质疑后,应作必要的讲解。)

2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前后两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勾画描写小燕子外

形和动作的词句。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考与练习一”的表格,通过比较初步了解故乡的小燕子和

海上的小燕子的异同。 外形 活动背景飞翔憩息 故乡的小燕子 乌黑的羽毛隽妙无比的 斜飞 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剪刀似的尾巴 春景 隽逸地在湖面劲俊轻快的翅膀 横掠

海上的小燕子 乌黑的小水禽 绝美的海天 隽逸从容地在 展开双翼落在海面,随海面斜 掠波漂浮 从表中可以看出,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外形俊美,飞行的姿态隽逸,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作者故乡的田园湖面,一个是在辽阔无垠的海天之间,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 4研究文章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 通过填写以上表格,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全文共14段,前后两部分结构大体匀称,都是写景状物在先,然后归结到抒发“轻烟似的乡愁”。由此可见,是“乡愁”这种感情把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联系在一起,“乡愁”正是本文的感情线索。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1段和第8段。 2抄写词语: 轻飔 伶俐 旷亮 隽逸 粼粼 荡漾 憩息 匾额 融融泄泄 忧戚 嘉宾 运命蹇劣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7段) 1指名背诵课文第1段。

2找出段中能够概括景物特点的语言:

“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

3根据课文的描写,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幅“春景图”包含了哪些内容。

作者描写了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各种春天特有的景物,并用“吹拂”“洒落”“舒眼”“奔聚”等动词写出了春天到来、万物充满生机的过程。

4在这烂漫无比的春天的背景上飞翔或憩息的小燕子,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有光滑漂亮的羽毛,伶俐可爱,飞行的姿态俊秀飘逸,憩息于电线上时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为春光平添许多生趣。小燕子和故乡的人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融融泄泄的亲密关系,小燕子的来去会引发故乡人们或忧戚、或舒怀的感情。人们喜爱小燕子,愿意让小燕子在自己家中安巢,人们甚至把自己的命运与小燕子是否光顾联系起来。小燕子已经成为故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作者把小燕子写得如此活泼可爱,除了因为对小燕子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外,还有其他感情上的因素吗?

作者此时离开故乡、离开祖国有几千里之遥,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作者明知眼前所见到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却仍然称之为“我们的小燕子”。可见,作者心中割舍不断的是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他怀想故乡的小燕子,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6这部分文字生动优美,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

子进行朗读。教师应对朗读的语速、语调、节奏、轻重音处理等技巧方面的问题作必要点拨,指导学生读出自己体味到的文章情感。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8—14段)

在教师引导讨论第一部分的基础上,第二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可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文中如何描写海燕活动的背景?

2海上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

3作者明明在写海燕,为什么还要问“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4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应让学生充分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对学生分析思考不到位之处加以点拨或补充。但切忌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关于上面的讨论题,可从以下方面认识:

1作者用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笔触勾勒出海上的小燕子活动的背景:海天一色,都是皎洁无比的蔚蓝;海波平稳,令人联想到春晨的西湖;微风吹起绝细绝细的波纹,在阳光照晒下显得温秀可喜;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如穿着蓝色夏衣的女郎颈间围着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画面色彩明丽,作者两次发出赞叹:“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在这皎洁无比的海天之间,人也被净化了,“一点杂念也没有”,深深地沉醉于美景之中了。这段景物描写层次感极强,先写海,再写天,然后用“绝美”二字表达出对海天的整体感受。

2小燕子在浩莽的大海上隽逸地从容地斜掠,或展开双翼,落在海面上,随着海波浮憩,作者担心小小的燕子会觉得倦,会遇到暴风疾雨,小燕子却是又安闲,又舒适。作者因此感叹这小小的海燕是海上英雄。

3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但因为思乡心切,便把对故乡小燕子的热爱之情全部倾注在海燕身上,一再问自己:“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其实是作者希望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思,抚慰自己孤寂的心灵。

4相同点:都有“绝美”的活动背景,都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描写小燕子的飞行和憩息,都从小燕子引出了“轻烟似的乡愁”。

不同点:写故乡的小燕子是写记忆和想象中的景象,还通过燕子安巢来表现故乡人对燕子的喜爱,作者笔下故乡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欢乐的使者。写海上的小燕子则是写眼前所见的景象,作者怀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关注眼前的海燕,担心它是不是会飞倦,是不是会遇着暴风雨,甚至关心绝小绝小的海鱼是不是海燕的粮食。作者着力描写海燕在浩莽的大海上的从容、安闲和舒适,刻画了一个海上英雄的形象。

(三)齐读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的朗读指导,努力做到声情并茂。

(四)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特点

1《海燕》是一篇抒情散文,请谈谈你对本文所采用的抒情方式的理解。

作者满怀思乡之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作者笔下的“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物,其中凝聚着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全部的爱。这种寓情于物的抒情方式,可以将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

2讨论本课学习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本文并不仅仅写海燕,还写了故乡的小燕子,

为什么要以“海燕”为题?

海燕是作者咏物抒情的缘起。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想到故乡,想到祖国,情不能已,就让自己深沉而浓厚的感情化为这个在海天之间翻飞的“精灵”。虽然它在离家几千里、离国几千里的海上飞翔,但在作者眼里心里,它就是故乡的小燕子。所以,文章以“海燕”作为题目。

(二)拓展阅读

印发材料,学生自读后思考以下问题:

文中的燕子具有什么特点?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有什么意义?

飞翔的燕子

冰春我家窗外,不见绿阴,是高楼包围中遗留的一片灰扑扑的低矮的瓦房,使我得以望见一片天空,望见它的晴朗阴沉,星月风雨。当然,也得时常紧闭窗户,看那几根烟囱中逃窜出的煤烟,如何张扬肆虐。

奇怪的是,燕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飞翔而至,像老朋友似的呢喃问候。

一个暴风雨来临前的黄昏,空中沉闷难耐。窗外的煤烟终于消失了,我可以打开窗子了,可以享受一番自然风的抚摸了。就在打开窗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明亮起来——两只燕子,正在窗外阴沉的天空下盘旋飞翔。那白色的肚皮,似闪电,昭示着一种高洁;那划破阴沉的长长的翅膀,透剔着搏击的力量;那如剪刀般张开的羽尾呵,剪裁出飞翔的希望。

久违了,我亲爱的朋友!我亲爱的燕子!那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那些少时见过的在空中的电线上编织音符的燕子,那些春天在草丛中绿树林中呢喃的燕子,早已成了过眼烟云,真真切切远离我们了。今天,这快乐的,时而俯冲,时而奋飞,倏忽不见踪影,突然又出现在眼前的呼唤暴雨来临的燕子,让我这城中村夫,忧郁尽褪,灵魂随之飞翔。

我打开所有的窗户,希望燕子疲惫的时候,飞进来歇一歇。但燕子终无此意,有时飞至窗前,又昂然而去,它们有自己的天空,在天空中,塑造着飞翔的灵魂。 在那个暴雨如注的夜晚,我梦见了好多飞翔的燕子。

以后,在这个不但没有“绿水人家绕”,而且是乌烟熏人的境地,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日出日落,不知为什么,我家窗外,总有两只燕子在飞翔。我想,也许是我们的生活中昆虫太多的缘故吧,燕子终究要出现的。

不知什么时候,在这个熙来攘往的世界,我喜欢独处。心灵在静寂中用眼睛去感悟春夏秋冬。在这个潮湿闷热的夏季,飞翔而至的燕子,无疑让灵魂开满了春天般的阳光。

提示:

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作者赋予燕子以高尚的性格,塑造了一个勇敢、快乐、拼搏奋进的形象,它在阴沉的天空下盘旋飞翔,呼唤暴风雨的来临。作者的心灵也受到感染,“灵魂开满了春天般的阳光”,产生了蓬勃奋发的力量。

(三)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四”。

板书设计

隽妙的春景 故乡的小燕子 春天的使者

如轻烟似的乡愁 绝美的海天 海上的小燕子 海上英雄

(选自李禧同主编《教案选编》)

篇三:《海燕》(郑振铎)(语文版)说课设计

《海燕》说课设计

本次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等五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燕》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接触和学习过叙事、记人和写景等三种类型的记叙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均属于状物类记叙文,与七年级(上)学习过的另三种类型的记叙文共同构成比较完整的记叙文体系。

《海燕》在本单元中被安排在第2课。我个人认为,《海燕》在描写上比《石榴》更细致,在情感表达上比《白鹅》更深刻,在写法上比《鹤群》更“典范”,因此可以说,《海燕》是本单元意蕴最丰富的一篇文章,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是一篇值得仔细阅读、品味和借鉴的精品文章。

2、教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海燕》写于1927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作者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思,写成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文章就是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3、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因此,结合课文内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品味语言,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 需要说明的是,依据“三个维度”设计的这三个目标,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三个目标是互相融合的,只是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根据七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散文阅读的基础,结合本文的特点,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

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二、说学情

本人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后,师生双方的配合较为融洽,学生们已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对于

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学习时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但大部分学生已养成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阅读,重视引导学生多运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内涵。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可采用问答法;对作者深刻感情的把握,可采用讨论法、分析法;对本文语言的品味,可采用点拨法和讨论法。

(2)学法: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还是要落到学生身上,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要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文章的内涵,并对其表现手法有意识地加以学习和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仿写法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材第一单元的“单元说明”中指出,在学习状物类记叙文时,“要把握作者笔下的事物的特征,并由此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学习作者观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优美生动的语言。”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整体感知——品味赏析——拓展延伸”的教学思路,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

(一)第一步——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以说,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几乎是所有的课文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前提。本课的“整体感知”环节侧重于理清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主要感情。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课前安排预习,通读全文,疏通字词。

(设计意图:在课堂学习之前,初步感知文本,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而字词的掌握和积累则为文本的学习扫除基本障碍。)

2、简介写作背景和作者。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3、听读课文,明确文中描写的对象,找出表现其活动背景以及表现它们各自的外形、飞翔和憩息状态的词句。

(设计意图:这是“整体感知”部分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

文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征,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讨论概括两种小燕子的异同点,理解作者把海上小燕子“误认”是故乡小燕子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联想的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深入理解文中小燕子的形象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乡愁”——完成教学目标一并突破重点。)

(二)第二步——品味赏析。

《海燕》是一篇散文,对于这类文学作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只有整体的感知,还不足以体味文章所特有的内涵和意蕴。本课的“品味赏析”环节侧重于文章中对小燕子的生动、细腻、传神的刻画,并简单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分别默读前后两部分,深入探讨这两部分在描写对象的特征、活动背景以及作者情感的抒发等方面的具体写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状物应该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并把所写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为以后的写作实践打好基础。)

2、讨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写法特点。

(设计意图:这一内容重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故乡的小燕子、海上的小燕子与作者的“乡愁”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解读这类文章的一般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二。)

3、品读第1段和第8段的语句,并以此带动对全文优美生动语句的品析。(课外背诵第1段和第8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言极有特色,不仅描写生动、传神,而且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品味其中的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语言的能力,积累文学语言,得到审美的乐趣——完成教学目标三并突破难点。)

4、教师从内容和写法上对全文进行简要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小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和理解。)

(三)第三步——拓展延伸。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这种“实践能力”,不仅应该包括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还应该包括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本课的“拓展延伸”环节侧重于同题文章的比较阅读,并将咏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的知识理解转化为状物类记叙文的写作实践能力。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将本文与高尔基的《海燕》进行比较阅读,从海燕的特点、生活环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方法等方面来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同一事物,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法,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以此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迁移能力。)

2、搜集课内外有关“乡愁”的句。

(设计意图:作为课外作业布置。一方面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另一方面

锻炼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材料的能力。)

3、模仿《石榴》或《海燕》,写一篇状物短文。

(设计意图:作为课外作业布置。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写一篇状物的文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把学生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写作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预测:

如果以三个教学目标来衡量教学效果的话,前两个目标以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而言,是可以达到的(后期的单元检测和写作训练也证实这两个目标完成得较好);第三个目标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目标是贯穿初中三年的学习过程的,我个人认为,在本课学习中,学生能够有所感悟即可认为是完成目标。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着重体现条理性,反映本文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一、(1~7段)忆故乡的家燕 隽妙无比的春景(背景)线索 小燕子飞翔(动)结合

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忆燕思乡二、(8~14段)看眼前的海燕思乡恋国 绝美的海天(背景)

飞翔(动) 结合

憩息(静)

海上小英雄形象

看燕恋国


(语文版)《海燕》(郑振铎)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36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语文版)《海燕》(郑振铎)教案

    郑振铎《海燕》教学教案设计《海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二)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三)品味语言,并尝试通过朗读来...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