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一枕黄粱有什么典故 正文

一枕黄粱有什么典故

2016-11-29 12:12:41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邯郸学步

因人成事 三寸之舌 伤弓之鸟

梅开二度 窃符救赵 胡服骑射

价值连城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奇货可居 邯郸学步 鹬蚌相争 黄粱美梦 一枕黄粱 奉公守法 旷日持久 利令智昏

不遗余力 南辕北辙 破釜沉舟

毛遂自荐 背水一战 围魏救赵

智者千虑 舍本逐末 攻难守易 犹豫不决 一狐之腋 三人成虎 顶天立地 前倨后卑 管窥锥指 以卵击石 赏罚分明 瓜田李下 路不拾遗 鹿死谁手 市道之交 难至节见 步履蹒跚 坐怀不乱 补天浴日 河伯娶妇 退避三舍 言犹在耳 董狐之笔 天夺之魄 欺世盗名 一日千里 中饱私囊 天经地义 以人为镜 按兵不动 当局者迷 掩耳盗铃 大儒纵盗

争先恐后 坐享其成 剖腹藏珠

羽毛未丰 徙宅忘妻 始终不渝

载舟覆舟 无功受禄 犯颜直谏

因势利导 食不甘味 唱筹量沙

乐极生悲 居心叵测 安然无恙

燕雀处堂 天下无双 轻虑浅谋

志在四方 一叶障目 举措失当

徐市求仙 纲举目张 取而代之

声名狼藉 死有余辜 人人自危 左提右挈 无出其右 身无可击 袖藏金椎 箭在弦上 巧夺天工 山鸡舞镜 未可厚非 疾风劲草

乌合之众 推心置腹 狗尾续貂

生灵涂炭 怙恶不悛 坚壁清野

白云亲舍 不学无术 孤注一掷

拒谏饰非 罚不当罪 叶公好龙

篇二:中国文化地理

浅谈邯郸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一群人,他们的生活习俗、文化观念、生产方式等,无一不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面我将简单谈一下我的家乡——邯郸,其历史文化传统与自然地理的环境。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地处东经114°03'~40',北纬36°20'~44'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辖4区、1市、14县,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7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96.4万。邯郸具有3000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

地理环境

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东界山东聊城,南临河南安阳,西连山西长治,北接邢台。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80公里。总面积120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3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6平方公里。

邯郸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相对高差1866米,总坡降为11.8‰。全市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五级阶梯:西北部中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中部盆地区、东部冲积平原。植物资源丰富,动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品种齐全。

历史文化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3000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四省交界),境内民族众多(绝大多数为汉族,还有回、满、蒙古、朝鲜、布依、苗、壮36个等少数民族),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103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3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 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中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距今已有10300年的历史。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

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

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

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它始建于北齐,经隋、唐、宋、明历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汇过程的历史体现和南北方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重要环节。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共计约13万字,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校勘中国佛教史籍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梦文化

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蕴含着极

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邯郸因此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美梦之乡”。 磁州窑文化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

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

广府太极文化

清朝道光年间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

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

成语典故文化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

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

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

故达1500条之多,如邯郸学步、完璧归赵等。2005年10月26日,经中国

文联批准,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成语典故文化已成为邯郸

市十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边区革命文化 邯郸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刘伯承、

邓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

《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

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

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馆”名列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

基地。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式太极拳(永年县)、磁州窑烧制技艺(峰峰矿区)、女娲祭典(涉

县)、河北鼓吹乐(永年县)、武安平调落子(武安市)、皮影戏(邯郸市)、傩戏(武安市)魏县四股弦戏等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山文化遗址、赵邯郸古城、永年城、战国赵王陵墓群、邺城遗址、

磁县北朝墓群、娲皇宫及石刻、129师司令部旧址、磁州窑遗址、响堂山石

窟等。

邯郸名吃

众多的物产资源,多样的炊具器皿,丰富了邯郸饮食文化的内容。亦使邯郸

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地域的美食。

圣旨骨酥鱼-历史名吃 最早起源于邯郸赵家,叫赵家酥鱼,魏晋时期由民间传入宫中,北宋

初年,赵匡胤登基后,把赵家这种“骨稣刺烂”后仍保持“鱼形完整”的鱼列为

御用美食,从此把赵家骨酥鱼尊称为“圣旨骨酥鱼”。 正宗的圣旨骨酥鱼制

作十分讲究,“料窨工艺”、“磁州窑特产砂锅”、“祖传秘制核心料”三者缺一

不可,做出的鱼已不仅仅是“鲜”,而是“香”,已不仅仅说“好吃”,而是“食

补”,而且营养奇特,常食能让人流连忘返。

丛台酒-地方特产

战国时代建造的“丛台”是赵武灵王饮酒寻乐,观赏歌舞的宫廷御苑。

丛台酒由此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游经

邯郸,多喜登台览古,饮酒赋诗。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都曾在此留下赞美邯郸佳酿的千古绝唱。清乾隆皇帝于“丛台”行宫饮酒

作乐,即兴书下“击鞠呼卢待罗绮,美酒十千醉不辞”的诗篇。

鸡泽辣椒-地方特产 肉厚、味香、籽少、色鲜。含有较丰富的脂肪、蛋白质、辣椒素、维

生素A、B、C。其中含维生素C居各种蔬菜之冠,素有菜中“维C之王”的

美称。鸡泽椒含水分极少,含油分较多,利于储存和加工。以椒干为原料

加工成辣椒油、辣椒粉、辣椒酱等调料,风味独特。

曲面-地方特产

取绿豆、黄豆、冬小麦3种主料,按一定比例磨成细粉,合置盆中,

拌入鸡蛋清与芝麻香油,调和成面块,压成薄片,以快刀切为粗细一致的

细条,条细如丝,煮熟后具有果子露香味,入口柔滑,咀嚼筋韧。为高蛋

白营养食品,极宜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及年老体弱者食用。

魏县鸭梨-地方特产

魏县鸭梨早隋唐时就有记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魏县适宜的

土壤气候条件,孕育了魏县鸭梨独特的品质,以个大皮薄、色艳肉细、核

小渣少、酸甜适宜、果型端正而享誉海内外,著名的“天津鸭梨”就产于

魏县。魏县鸭梨具有生津润肺、解酒醒脑、清心降火、润肤美容之功效,

极具保健价值。

大蒜-驴肉香肠 1、永年大蒜:素有“大蒜之乡”美称的河北省永年县,早在2000年,永

年大蒜是河北永年县的特产。

2、清朝末年,有一家饭店掌灶师傅叫杜山竹,素有卤肉、灌肠好手艺,

来到了临洺关,后来就有了临洺关驴肉香肠。

纹乌枣-杏-五百居香肠 1、大名核桃纹乌枣;以团枣为料,剔除烂果、软果和虫眼、色青、病

斑果,成品呈卵圆形,乌黑光亮,肉质柔韧,味香甜、耐贮存,不易变质。

2、红杏呈长卵圆形,果实肥大,果顶微尖,果面绿黄色,阳面有红晕,

果肉青黄色,绒毛多,肉厚、皮厚、肉细,离核,汁少味酸,适宜加工。

水白杏果实中等,短卵圆形,果顶微凹,稍偏,缝合线明显,果面黄白色,皮薄肉细,离核,果汁多,味甜微酸,品质较好,但不耐储存,宜鲜食

3、以新鲜猪大腿肉、肋肉、臀部肉、腰肉为主料,大多为瘦肉;肠衣

为漂洗洁净无瑕的猪肠衣;辅料有石落子、砂仁、香精、精盐、砂糖、纯

高梁酒及陈年酱油等。成品色泽纯正,肠条饱满,粗细均匀,肥瘦适宜,

香味醇厚,甜咸兼具,软滑利口,食之不腻,且耐久存。

馆陶御贡酱包瓜 用三仁(杏仁、花生仁、核桃仁)、三干(葡萄干、枸杞、橘饼)、

三丝(青丝、红丝、姜丝)杂以黄豆、芝麻、木耳、香菇做馅,拌匀后装

入去瓤的甜瓜内,再用细线将瓜缝合,投入日晒夜露之甜面酱中,腌渍三

七二十一天,共计二十一道工序,方能制成。因瓜内加入了一些药料,不仅能生津祛惊医疾疗病,还可充菜佐食。

饶阳金丝杂面

饶阳金丝杂面用绿豆粉、精白面、芝麻面、鲜蛋清、白糖、香油六种

原料制成。因为条细如丝,呈金黄色,故名“金丝杂面”。

旅游 邯郸拥有6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娲皇宫、丛台公园、朝阳沟、太行五

指山等旅游区。广府古城、古武当山等景点每年吸引众多旅客来此旅游。

照眉池

李白

清虚一鉴湛天光,曾照邯郸宫女妆。

回首丛台尽荆棘,翠娥无影乱寒塘。

一首诗写出了邯郸昔日的繁华和当时的凋敝,自东汉至清末,邯郸一

沉千年,气萎不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境内“五纵五横”的公路网、纵

穿中国南北的京广和横贯祖国大陆东西的长治-青岛铁路和通向上海、大连

等地的机场,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让邯郸再次腾飞!

近3000年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经济发展迅速

正是发展中的邯郸。

参考文献

1、 李金龙 主编 《国家地理百科》 北京 天津 河北篇

2、 刘启亮 主编 《河北旅游》

3、 郝良真 编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丛书之邯郸

4、 冯玉珠《河北饮食文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篇三:素养大赛

教学导入语根据以下要点酌情给分:

首先要目的明确,从教材内容、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其次应简明扼要,以生动简活的语言综述本课的重难点;再次要新颖有趣,使学生自觉地按教师的思维轨还兴味盎然地探求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要说明设计依据、原因或目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1号)

1、请你在黑板上写出(主持人:这个字)“臼”字的正确读音和正确笔顺。

2、新课标规定高年级段学生的默读速度应达到一分钟()字

3、请背诵古诗《长歌行》。这首是汉乐府的诗,请问乐府指的是什么?

4、分析题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这一特点组织教学?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2号)

1、请写出“爽”字的正确读音和正确笔顺。

2、()和()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 填空题: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在天愿作比翼鸟,()。

山重水复疑无路,()。

4、分析题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请你谈谈对这一提法的理解和看法。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3号)

1、 请在黑板上默写出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

2、 请你说出五岳分别是哪五座山?

3、请说出含有数字的四字成语至少10个。

4、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请你谈谈对这基本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一性质特点。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4号)

1、《论语》的作者是谁?它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

2、 诺贝尔奖的创始人诺贝尔出生在斯德哥尔摩,请问他是哪国人?

3、 文革中,被称为“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的四个成员是谁?

4、论述:怎样理解和在教学中实践“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5号)

1、选择题 让学生默读这一要求是在哪个学段提出的?

A低段B中段C高段

2、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

3、有个典故说的是成语“一枕黄粱”的来历,请为大家讲述这个典故。

4、一位老师教《月光曲》,问学生:什么是“幽静”?一学生回答:“幽静是幽雅安静”。师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答:“我是从字典里查出来的”老师又问:“请你举个例描述一下。”生回答不出来?接着,老师就放课件: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郊外,在月光底下一片银色的世界,万籁俱寂,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然后启发学生,你们经历过类似的环境吗?

请你评述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开始为什么回答不出,后来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理解。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6号)

1、请你说出至少十个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成语(词语)。

2、《学会看病》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单元的一篇文章,在这组课文中还编排了哪几篇课文?

3、

4、论述题:

在教《月光曲》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提问启发学生:

师:贝多芬来到了什么地方?生: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师:贝多芬在干什么?生:散步。

师:在什么时候散步?生:秋天。

师:秋天的什么时候?生:一天夜晚。

师:贝多芬听到了什么? 生:断断续续的琴声。

师:附近有什么? 生:一所茅屋。

请你评述这位老师的提问启发设计。 你认为课堂提问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茫茫天地间,我竟然和你们北戴河的小朋友在这个会场上相遇了。刚才,在会场外,我们已经一起玩了五分钟,可以说很默契,让我感觉到我们不是初次见面,而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春秋时期呢,也有这样两个默契的人。他们是谁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资料袋。(播放乐曲《高山流水》片段,配乐朗读资料袋的相关内容。)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传说——《伯牙绝弦》。(板书课题)

3.题目中的“弦”指的是什么?“绝弦”又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从课前“默契”引入,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接着用优美动听的《高山流水》把学生轻松、自然地带入情境,同时教师饱含深情地介绍资料袋的相关内容,引发了学生对真挚友情的向往;最后抓住题眼,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二、初读课文,感知知音

1.师:伯牙为什么要断绝琴弦,不再弹琴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3.指名学生读课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理解并读好两个语气词“哉、兮”。出示:哉兮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1

5.师:要想把文言文读好,我们就要准确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关键词语不太理解?

预设几个教学生成点:

(1)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

(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表赞叹之义。

(2)“志在高山”中的“志”和“伯牙所念”中的“念”,都是“心里想”的意思。此处让学生了解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的字可以表示相同的意思。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1.师: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这篇文言文的意思。谁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知音”一词。

(1)看图,了解身份,感悟二人成为知音的基础。

(出示课文插图,看图介绍这两个人物的身份。)思考:这样两个身份、地位相差甚远的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文中哪句话指出了这一点?

预设:是音乐、是琴

师:爱好相同是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基础。‘

(2)抓重点句子,感悟二人的知音之情。·

①从文中哪些事实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出示:伯牙鼓琴;%
一枕黄粱有什么典故》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51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一枕黄粱有什么典故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