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关公的传说故事 正文

关公的传说故事

2016-11-29 12:15:3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关公传说

从当阳关公传说看民间文化精神

●杨亚平

千百年来,关公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符号,得到全球华人的广泛认同。关公所代表的文化精神,被以各种形态世代传承。人们口头流传的关于关公的各种传说,便是这种精神传承的体现之一。当阳是关公的陵寝之地,也是关公最先显圣之地,对关公崇拜的发端和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阳民间对关公的崇拜信仰,也因为这种缘份显得更为浓烈,关于关公的各种传说丰富多彩,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好恶褒贬,精神追求,都能在这些传说中体现出来。通过这些传说,我们不难体会到人民群众热恋故土、崇尚英雄、敬仰忠义等传统文化精神的光芒。

一、关公崇拜与热恋故土的传统文化心理紧密揉和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热爱家乡,怀念故土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表现。当阳民间传说把对关公的信仰崇拜,与热恋故土的传统文化心理紧紧地揉和在了一起。当阳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在众多的三国遗迹中,与关公有关的地名多达40余处,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也伴随着这些地名而世代相传,这使得关公民间信仰有了更多的实物寄托,人们也因家乡的土地上有圣人的足迹而感到自豪。

当阳东汉时属南郡,关羽镇守荆州10年,其遗迹遍及当阳。玉泉山的珍珠泉,传说是关公显圣时赤兔马刨地而涌出的泉水,因而又叫“马刨泉”。泉边山坡上,立有“汉云长显圣处”石柱和“最先显圣之地”石碑各一。王店镇有关公教义子关平习字,墨水泼地使土变黑的“黑土坡”、骑马训练的“跑马岗”;草埠湖境内有关公攻打樊城时的“点将台”;陈院、淯溪、河溶等乡镇均有关公行军歇马的“歇马沟”、“歇马寨”、“歇马台”;陈院有关羽歇马松铃的“松铃沟”、“观天旱”、整顿军纪插旗竿的“竿子沟”;庙前镇有关羽屯兵的“营盘沟”、“插旗岭”,凿石饮马的“石马槽”、丢失《春秋》的“拿书院”;淯溪镇有关羽放马的“放滩河”、关羽张飞比赛拉弓的“引弓堰”;官垱有关公跑马的“跑马岗”、赤兔马曾歇于此的“木马岭”;胡场有关公磨刀的“关刀冲”……

关羽败走麦城,所经路线绝大部分在当阳,从荆州的“望兵石”开始,经江陵“掷甲山”到当阳境内,其遗迹有“落帽冢”、“盖溪庙”、“断头山”、“麦城”、“周仓墓”、“关兴坡”、“鸣儿山”、”拖刀石”直至远安”回马坡”,再到当阳玉泉山高呼“还我头来!”全程有许多悲壮动人的故事。关羽被害后,其身躯被东吴以王侯之礼葬于当阳漳乡,即现在的关陵,当阳各地也相继建有小关庙、英烈祠等多处纪念性建筑,这些地方又有许多关于关公和赤兔马显灵、惩恶扬善的故事。

当阳一些集镇名称的来历也与关公有关。河溶镇传说是关羽在此给关平传武艺,因怒其迟钝而大叫“养儿何用”,“河溶”由“何用”谐音而来。脚东港是因为关平在此涉水过河喊脚疼,关羽误听为“脚东”而得名。当阳的土特产,有的也与关公有关。产于黄林岗的李子,个大、色艳、味甜,又名关公李,传说是关公当年守麦城时,用麦城红井水浸起泡苦李子变成的,此李在关公突围时曾把追赶的曹兵砸得鼻青脸肿,为关羽突围争取了时间。生长于古糜城一带的白莲藕细嫩香脆,当阳人称为“糜城藕”,传说是糜夫人尽节殉身后,灵魂飘至此处,在水中洗手臂后生长出来的。

从这些伴随三国遗迹而流传的民间故事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人民群众热恋故土,崇尚英雄,敬仰忠义等传统文化精神的光芒。

二、关公崇拜与崇尚忠义的价值观念完美统一

当阳民间三国故事中,数量最多的是关于关公的传说。当阳与三国有关的地名传说有50多处,与关公有关的就有40多处。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除了关羽镇守荆州10年常来往于当阳,死后又葬于当阳等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关羽形象代表了我们民族文化中真善美的精华,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关羽身上表现出来的“忠不顾死”、“义重如山”的人格品质。在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中,最显著、最富有特色的,莫过于重道义的伦理情趣。从孔子的“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人”,到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再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洁情怀,无不是把道义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普通民众心目中的“道义”,便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忠”,在处事待物方面,做到守信用、重然诺,感恩遇、酬知己,轻生死、不苟且,扶弱抑强,敢作敢为,真正做到富

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这些都是我们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部分。从关羽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忠义”,正是这些精华的集中体现。

关羽“忠”,他忠于蜀汉政权,忠于自己的誓言,忠于友情。在刘备集团尚无立足之地的情况下,他并不慕在曹营上马提金,下马提银,三日小宴、五日大宴,赠袍送马、封侯挂印的优厚生活条件和政治待遇,一旦得知刘备去向,毅然别曹而去,过五关,斩六将,历经艰辛回到刘备身边。在被吕蒙部下所擒,诸葛瑾劝他归降时,他义正辞严:“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矣”,体现了一个忠贞之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节操。

在广大民众心目中,关羽的“义”,是最受崇敬的。他行为光明磊落,不乘人之危,不凭机会取胜。在与黄忠交战时,黄忠马失前蹄倒在地上,关羽并未乘机杀他;他知恩必报,斩颜良、诛文丑以报曹操厚待,以至于华容道上义释曹操,“义”到丧失政治原则的程度;他言而有信,一旦桃园盟誓,便终生不移其志;他恪守道德伦常,秉烛达旦夜读春秋……这些忠行义举,在民间口头传说中是大肆渲染,精心描绘。当阳民间故事中有一则《关羽降凡》的故事,说关羽原是天上的火龙星。一天,玉帝传旨,说人间有个万户村,黎民对上不忠,对长不孝,对兄不义,对人不善,要火龙星下凡一把火烧掉万户村。关羽到人间一看,见一妇人怀里抱着一个大孩儿,却让一个小孩儿在地上走,问其原因,才知妇人是大儿的继母,地下走的小儿是她亲生骨肉。关羽见万户村竟有这样的好人,便嘱妇人将筛子挂到门上避免火灾,结果这妇人回去后把路上遇到的事情告诉了邻居,家家都在门口挂上筛子,关羽不好放火,受到玉帝处罚,再次要他去烧万户村。关羽凭着良心,只烧了一个不仁不义的万一户,保护了一万户。结果后来事情败露,被玉帝以欺君之罪斩首,火龙星便由一滴鲜血滴向人间,经七天七夜方脱凡体,变成了红脸关公。这一段故事,也是极力宣扬关羽“忠义”美德的。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历代封建统治者也是极力吹捧,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这使得关羽由“君”而“王”,由“王”而“圣”,由“圣”而“帝”。当阳关陵庙的神道碑上,关羽的头衔多达14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与桃园三结义时的关羽形象以及民间传说中的打豆腐的形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崇拜关羽这一点上,封建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似乎是一

致的。然而,不同阶级的崇拜在出发点上是有区别的。因而对“忠义”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忠”,更强调对统治阶级的愚忠,心甘情愿处于被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劳动大众所崇尚的“忠”,不同程度地包含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因素。就如人们敬重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精神一样。关羽身上体现的“义”,封建统治阶级强调的是对皇权王权的义气,不怀二心,侧重于单向的牺牲。而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义”,是从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来理解的,是建立在互相照应、互相帮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平等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因此,民间三国故事中对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谊尤为津津乐道,大肆渲染,广为传播。

综上所述,当阳关公传说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现象,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故事中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和崇尚忠义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今天,我们仍需要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需要对国家,对事业忠心耿耿,需要扶弱抑暴,讲求信誉,利于他人的精神,不背信弃义,不见利忘义,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当阳西接巴夷,北达襄邓,东通汉沔,南连荆沙,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年间,三国相争,当阳便成了群雄角逐的历史舞台,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活剧,留下不少名胜古迹。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张翼德当阳桥独退曹兵、关云长败走麦城等历史故事就发生在当阳这块土地上。当阳民间三国故事,以遍布当阳境内的三国遗迹为轴心,对这一历史时期发生在当阳的故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当阳三国故事中,把当阳一些集镇的来历和地方土特产都与三国联系起来,体现了广大民众对家乡、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当阳还是中国关公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中国最早有关庙(玉泉山显烈祠,俗称小关庙),有中国三大关庙之一的古关陵,这里埋葬着关公的身躯。当阳三国传说中,关公的传说数量最多,与关公有关的地名几乎遍布全市。

关公败走麦城,所经路线绝大部分在当阳,全程有许多悲壮动人的故事。关公被害后,其首级被献给曹操,身躯被东吴以王候之礼葬于当阳章乡,即现在的关陵,关陵后来又有许多关公显圣、赤兔马显灵、惩恶扬善的故事。读了这些故事,不难看出广大人民群众通过长坂坡大战等三国故事,表现出的那一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和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保护、传承民间三国故事,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宣传当阳、建设当**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阳桥

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难抵曹操大军。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丢下百姓,于是只能日行十几里路。曹军追兵日行三百里,终在长坂坡追上刘军。刘备眷属失散,赵云

几进曹军救出阿斗,但至当阳桥时却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出现,他怒喝三声,吓死曹将夏侯杰,使曹操也由疑到惊到怕,狼狈逃窜。京剧里有唱词:“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

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

刘备请出诸葛亮后,天下形势剧变,一场巨大的威胁正悄悄的向刘备逼近,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起大军数十万,要扫平刘备。

此时的诸葛亮,坦然面对,指挥若定,显现了超然的智慧和才能。

首战,火烧博望坡,直杀得曹营大将夏侯惇冒烟突火而走,李典夺路而去,于禁投小路奔逃去了。

第二仗火烧新野,又杀得曹营大将曹仁大败而归。

这一下可是激怒了曹操,亲自催动三军,漫山遍野,杀将过来。

书中从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到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诸葛亮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刘备携百姓弃樊城、走汉津,金戈铁马大交兵。这中间赵云的表现可算是在战场上鹤立鸡群,单骑救主,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大片”。

镜头之一,樊城:孙乾、简雍在城中声扬曰:“今操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着,便同过江。”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大难将临,仓皇出逃。

镜头之二,刘备引领十数万百姓、三千军马,一步一步向江陵进发: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

——追兵将至,万分危急。

镜头之三,战场一角:张飞保着玄德,且战且走。奔至天明,闻喊声渐渐远去,玄德方才歇马。看手下随行人,止有百余骑;百姓、老小并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玄德大哭曰:“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

——狼狈逃得性命,好不凄惨。

至此,满山遍野都是战场。刘备阵营寡不敌众,此时被曹操大军冲的七零八落,妻小、随从四散逃命。诸葛亮、关羽被派往江夏求救于刘琦,只有张飞、赵云各自为战,奋勇拼杀。也就在这场战斗中,常山赵云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威名远扬,铭传千古。

镜头之四,长坂坡赵云单骑救阿斗。拿电影人的话来说,这应该是一组长镜头:

却说赵云自四更时分,与曹军厮杀,往来冲突,杀至天明,寻不见玄德,又丢了玄德老小。

回顾左右,只有三四十骑相随。云拍马在乱军中寻觅,二县百姓号哭之声震天动地,中箭着枪抛男弃女而走者不计其数。

救了负伤的简雍,又着二卒护扶简雍先去报与主人。

乱军之中,甘夫人望见赵云,放声大哭。云下马插枪而泣曰:“使主母失散,云之罪也!”??。正言间,百姓发喊,又撞出一支军来。赵云拔枪上马看时,面前马上绑着一人,乃糜竺也。??赵云大喝一声,挺枪纵马,直取淳于导。导抵敌不住,被云一枪刺落马下,

篇二:关羽的故事

关羽的故事

地点:山西运城市

情景一:桃园三结义再现。关羽、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义时候的清洁模拟再现,展示人物的情谊和豪气。情景再现,有人员参与,来展示当时的情景。

情景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六将也有互动的参与者来模拟演出,通过游戏的形式模拟五关,可以使石头剪子布等比较容易的游戏。

情景三:参观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关帝家庙内立有一块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并在这里对关羽的生平进行简介。 情景四:拜关帝。参与到当地的人们的祭奠活动中去,通过当地的民俗来了解当地的民生风俗,和历史沿俗习惯。

篇三:虎牢关民间故事传说

虎牢关民间故事和传说

一、虎牢关的由来

荥阳、郑州一带在古代气候温暖湿润,到处是一片丘陵沼泽,冈陵起伏,森林莽榛丛生。一些草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肉食动物狼、虎等猛兽,也常出没其中。西周中期,周穆王姬满曾带领随从在这一带射猎鸟兽。他先命熟悉泽中情况的虞人掠林打前站,忽然,他们发现芦苇中藏有猛虎。这时穆王一行就要到来,情况十分紧急,负责安全保卫的猛士高奔戎冲上前去,三下五除二就把老虎生擒活捉了。周穆王到后,虞人报告了情况,并献上老虎,得到穆王的称赞和嘉奖。周穆王命令把这畜生圈起来,地点就选在偏西的峡谷地带(即现今的汜水虎牢关)。于是虎牢关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就从此诞生了,距现在大约有3000多年。

虎牢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险在左控大河,右踞高山,易于据守。要在位于贯通东西的大道上,东通齐鲁,西达秦陇,串通了临淄、定陶、洛阳、长安等重要都市,又是南北交通的黄河渡口,北连燕晋、南结荆楚,车船人马来往频繁。秦末的楚汉之战,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列强之战,三国的三英战吕布,唐初的武牢之战,大都是在这里决定了帝王帝业的成败。

现在关前竖立有莲座碑楼一座,为清雍正九年(公元

1731年)立石,高2米、宽0.7米,楷书“虎牢关”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二、等慈寺及其碑记

等慈寺位于荥阳汜水镇东北方0.5公里处的赵村南头,建寺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五月,完工于贞观十一年,是唐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的地方。此寺高阁广廊,宝坊灵塔,规模宏伟壮观,它历经重修,就在清末光绪年间还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修葺。可惜一九四四年日本侵华战乱时被毁。寺门外东西两边座落着两块石碑,东边的一块是“大唐纪功颂碑”,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撰写,碑高4.5米,宽1.99米,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勒石,碑文行草,凡35行,2400余字,碑阴刻唐玄宗过汜水。西边的一块是“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中书侍郎颜师古撰写,碑高3.43米,宽1.5米,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勒石,碑文32行,2000余字。两碑均为国家珍贵历史文物,其碑文拓本一向为书法爱好者所珍爱,可惜在1952年当地农民建桥时被毁,上级发现后残碑追回,现存于郑州市博物馆。

武牢之战定等慈

唐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与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汜水附近进行了一次决战。据《唐书》等史料记载,窦建德为了援救王世充以解洛阳之围,亲率十万大兵屯兵坂诸(汜水县东北二十里),李世民率三千精兵屯兵

武牢(即虎牢关)。窦建德恃众轻敌,逼城而阵,李世民以逸待劳,伺其阵久卒饥,率轻骑突发奇兵,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大败窦建德,只杀得窦军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在牛口峪窦建德被李世民活捉,这便是历史上以少胜多而闻名古今的“虎牢之战”。战后,唐太宗为超度亡魂,笼络民心,命令在大战的地方建寺,定名等慈寺。

三、关公庙及其传说

第一个关公庙究竟建在哪里?据史料记载和虎牢关老年人传说,是建在汜水关。在后来翻修扩建时,下边埋的都是汉砖,也证实这里是全国首建的关公大庙。

据传是曹操惊建关公庙,说的是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擒拿,孙权杀害,孙权派人把关公人头送给曹操,想让刘备痛恨曹操,攻打洛阳。曹操见了关羽人头,跟活的一样,说了句玩笑话:“云长别来无恙否?”谁知关公睁眼动须,可把曹操吓坏了,昏倒几天,醒来后,急忙以公卿的葬礼,建冢植林,厚葬关公。可是曹操仍然有心病,睁眼合眼,总见关公站在面前,每天胆颤心惊,曹操才不得不诚心给关公建庙。原计划把庙盖在洛阳,但不是倒塌就是失火,老建不成,原因是洛阳有句童谣:“关公关公、心傲气盛,光说过五关,不提困麦城”。曹操经谋士提醒忽然想到:关公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夺关斩将,英雄的时候都在虎牢关,就决定在虎牢关给关公建了个大庙,当时叫“荆王庙”,后来人称"关公

庙",庙建成之后,曹操的病日渐好转。

关公庙位于汜水镇虎牢关村,现庙内存有紫檀木雕刻的关羽像,高1.6米,后院殿前有一八棱碑,高1米多,宽0.22米,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61年)勒石。

关公庙为何亦称三义庙

相传玉皇大帝被关云长的正气所感动,让姜子牙打开封神榜,添了一行字,封关云长为关圣帝君,仅次于玉皇大帝,管天上所有的神。

刘备死了以后,虽有皇陵祖庙,可比起关公来就差得远了,家家户户都供奉着关公的神像,连周仓、关平也跟着沾光,因为关公很重义气,对刘备、张飞受人冷落感到很难受。有一次他到玉帝那里汇报民情,趁着玉帝高兴的时候,请求给他的刘兄、张弟封个神位,玉帝一听,看了看姜子牙,姜子牙为难了,张飞封神还好说,排在关公之后,刘备就不同了,因为玉帝说过,除了他,关圣帝君就是二天爷,若把刘备封在关公之下,不成体统,关公也不会愿意,封在关公之上,玉皇大帝往哪里摆?关公也看出了姜子牙的难处,就请求说:“虎牢关建了个关公庙,我一个人住在那里怪冷清的,不如就让我们三个兄弟都住在那里吧。”于是从此以后,关公庙就塑了刘、关、张三个神像,关公庙亦成了三义庙。

四、玉门古渡的由来

玉门古渡位于现在的汜水镇口子村,汜河入黄河处。

相传,广武山和大坯山原为一体,连绵不断,汜水河道原是经大路沟流入枯河到荥阳入汴河的,明明离黄河很近,却绕了个大弯,泄洪非常不畅。大禹治水来到这里,看到暴雨如注,洪水肆虐,淹没了田园村庄,灵机一动:“何不把汜水改道引入黄河呢?”于是大禹立即召集水族,说道:“汜水泛滥成灾危害生灵,又要劳动大家在这里挖山了”。鳝鱼(人称小龙)说:“我们弟兄在山下拱个洞算了。”说罢大家就齐呼呼地出动了。不消几个时辰洞就被拱通了,人们就取名为“鱼们拱洞”。汜水顺顺当当流入黄河。时间不长,洞就被冲成了大口子。至今这儿还沿用“口子”这个名字。不久,口子上边又塌了一坯土,堵住了河道。大禹说:“这山原来是塌坯山(讹传为今日的大坯山),治河要治本,得把这山挪开。”于是就命乌龟把此段山驮到浮戏山边,人们叫它塔山(即塌山)。

到汉高祖时,定虎牢为国都。一次汉王问及渡口之名,当地人称“鱼们拱洞”。汉王错听为“玉门古渡”,连声说:“啊,玉门古渡,好名字!好名字!”由此人们将错就错,就称之为“玉门古渡”了。

五、龟山及金钥匙的传说

在汜水城西一里之许,距玉门古渡南半里之遥,有一座小山,人%
关公的传说故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52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关公的传说故事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