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高考作文 >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正文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6-11-28 11:03:4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式

题型一 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提问方式:1.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这句话?

3.某句话里的...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1写出表面意思;○2写出深层意思。 答:○

(1)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例2006年湖南《在山阴道上》:“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答:①鲁迅的故乡(字面意思)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内涵意义)

(2)对句子的理解

例2007年广东卷《泥泞》: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答: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3)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

例《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 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4分)

1“秋日”果实累累,答: ○文中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学有所成的学生们, “春

2秋天的果实包含着春天风”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人格光辉;○

雨露的滋润,寓学生对李文珍先生的充满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题型二:文章的写作思路

提问方式:文章是怎样表现??的”或“如何”表达情感或主旨的?

1从结构和内容入手;○2从写作手法入手;如修辞的运用。 答:○

题型三:分析作用

(1)词语、句子的作用 (2)内容的作用: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3.照应前文

4.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5.刻画人物性格

(3)结构的作用:①开头:统摄全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引人入胜②中间:过渡,承上启下

③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照应前文,深化主题,卒章显志。

(4)修辞的作用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1写出修辞;○2写出在文中如何运用;○3写出作用。 答:○

题型四: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五:选择题的解答

常见错误

? 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信息(也许该信息是对的);

? 忽视条件:某信息是对的,但是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

? 答非所问: 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

层意思;

1.偷换概念: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1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2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3以特2.以偏概全:○

殊代普遍。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

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等); 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 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 有时,偶尔等)

3.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 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5.正话反说: 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6.顺序错乱: 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7.颠倒因果: “因”与“果”错位;或 “条件”与“结果”错位。

8.强加因果: 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信息(也许该信息是对的)。

答题技巧: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

篇二: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很详细)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手法,是指作家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來塑造文學形象和表現作品的內容的。具體來說,對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達方式運用上的技巧和文體知識運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其他相關寫作方面的技巧。

從高考試題來看,對表達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學生判斷某種表達技巧是什麼,而且要求賞析其表達的作用。

一、敍述人稱

1.第一人稱:敍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並更能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客觀實在

二、敍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敍。

2.倒敍: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敍: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敍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辭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敍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

7.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

五、結構安排

佈局謀篇的技巧: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度鋪墊、設置線索;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關係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記敍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如下幾種: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

從結構上明確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後文做鋪墊、埋下伏筆;

2、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後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

3、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5、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

6、情感句——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1)記敍文(散文)的結構特點

按時間順序或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組織材料。 ①

按觀察點的變換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樓閣》②。

按場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內蒙訪古》③。

按材料性質歸類安排結構,如《瑣憶》④。

按作者認識的過程或感情的變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⑤。

按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作為行文線索安排材料。 ⑥

(2)議論文的結構特點

①邏輯思維分,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按

按篇章結構分,常見的結構有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和總分式。 ②

六、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記敍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敍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敍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敍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鬆活潑之中,闡發議論,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敍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敍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亮據,使立論有根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七、語言

1、語言是否準確、簡練、生動、形象;

2、具有怎樣 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

3、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八、表現手法

1、象徵,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象徵手法的“托義於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2、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3、先抑後揚,引發好奇,感情鋪墊,引發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託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虛實結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7、動靜相襯,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手法。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比較一下,我們就可以發現二者的不同點:渲染在於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卻是通過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

10、聯想想像,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像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

九、議論文論證方法

1、比喻論證,其作用是將抽象的道理寓於具體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容易被人接受。

2、類比論證,通過講故事、打比方的辦法將相類似的兩件事進行比較,從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結論的論證方法。它以淺寓深,以近比遠,形象鮮明,有很強的說服力。

3、舉例論證,用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論點,事實勝於雄辯,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4、對比論證,運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或道理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鮮明的對比,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

5、引用論證,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

6、引申論證,通過對事理原因或結果的周密分析,層層剖析,從而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題技巧提醒

1、高考對表達技巧題的考查多是主觀題,需要組織文字準確的表述。表述可採用三段式:技巧、內容、效果。也就是運用了什麼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效果。

2、多角度:條分縷析。有些文段所顯示的表達技巧不只一個,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盡的,而且高考題已取消了字數的限制,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條分縷析,答得更全面更詳盡一些。特別是在答賦分較高的概括性題目時,一定要設①等序號③②回答,這樣清晰明白,顯示了答題的深度和廣度,也讓閱卷老師一目了然。

3、術語使用注意事項:

一要熟記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表達技巧的名稱,如動靜相襯、以小見大、虛實結合、欲揚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啟下、卒章顯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對比、象徵、反襯等等;

二要瞭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排比的作用是節奏鮮明,增強氣勢,便於抒情;第一人稱真實,第二人稱親切,第三人稱客觀; 三要瞭解一些常用程式,如體現了什麼,強調了什麼,強化了什麼,營造了什麼,表現了什麼,還有深化了主題,點明了題旨等等

文章的結構:

(一)問題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這類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通常以某種現象或話題開篇,該現象或話題可能涉及社會生活、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接著,針對此現象或話題展開分析討論,找出其存在或產生的根源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議論型:提出論點——列舉論據——得出結論

這類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開始,作者列出自己的觀點,接下來用所掌握的論據對此觀點加以論證,最後得出結論。

(三)立論型:提出觀點——表示贊同——論證觀點

駁論型:提出觀點——發表異議——駁斥觀點——建立觀點——論證觀點

這類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開始提出一種時下比較流行的觀點或者現象,接著作者闡述自己對此現象或者觀點的看法。在闡述自己看法的同時,作者會表明自己的態度,或贊成或反對。如果作者持贊成態度,就直接對它加以論證;如果持反對態度的話,則還要提出自己的觀點,並給出充分論據證明。

(四)因果型:結果∕現象——原因∕成因這類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大多以一種現象或者一種結果開篇,然後進一步探討導致這種現象或結果的原因或成因。

一般通用參考答案

點:答題要點(寫法、內容、結構)

面:與要點有關的文章內容

書:書寫

序:答題有條理

做好以上四點,就是滿分閱讀。不吹牛,我現代文閱讀和詩歌鑒賞極少扣分。(我是江蘇鹽城09高考語文單科狀元)

做文言我有個技巧:一般第一道都是選詞解不對的,不用看題直接選意思與平常的一樣的准對。其他就是積累了。白話看一兩遍後,儘量用原話往文中所講的中心回答,如果實在不會就答上主旨大意,會酌情給分的!

解題技巧

一、描繪類

提問方式: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準確)地寫出了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39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