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正文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016-11-17 12:54:3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发展县域经济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发展县域经济

提要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三农”问题的解决,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主要是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然而这些措施在现阶段都不能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本文探讨如何通过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使我国经济健康运行。

关键词: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县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一、“三农”问题现状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目前而言,其现状如下: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但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方面表现在农民收入的增长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表现在农民收入的增长率远低于我国GDP的增长率和人均GDP的增长率。

(二)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一方面表现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上。1997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47倍,而2005年却达到了3.22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89年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是0.548和0.545,二者相差不大,但到了2005年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0.455和0.367。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由于农村产业领域的拓展速度与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呈现较大反差,因而劳动力的过剩问题尤其突出。正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使得很多农民基于自身素质的局限,很难增加个人收入,提高购买力,改善生活水平。

(四)农村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难以启动。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比城镇居民要慢,因而农民的消费水平也远比城镇居民低。我国农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1991年的22.5%下降到2005年的10.2%。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农民消费不足是工业品大量过剩的重要原因。农村市场由于农民购买力不足,造成整个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导致农村经济的严重滞后。

篇二: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

作者:龙凤英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4期

摘 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近年来,河北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之一。石家庄市是农业大市,县域兴则全市兴,县域强则全市强。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县域经济 三农 统筹城乡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思想。这些战略思想为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动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不是农村经济,它属于行政区域经济范畴。近年来,河北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之一。石家庄市是农业大市,县域兴则全市兴,县域强则全市强。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石家庄县域经济现状及取得的主要成绩

“郡县治,天下安”。自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后,县级建制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石家庄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中央一系列扶农强农政策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县域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确立和巩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全市农村整体上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由农业支持工业和城市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转变,由温饱有余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历史发展新阶段。

1.充分重视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概念第一次被写进党的文献。2003年3月,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004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壮大县域经济”;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2006年9月17日在“2006中国发达县域经济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面阐述了发展县

域经济的重要性,他指出,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回良玉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县(市)作为功能相对齐备的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其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

石家庄市长艾文礼在谈到县域经济的重要性时强调,县域经济涵盖“三农”、连接城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是实现富民强县的着力点。做强县域经济,对于石家庄这样一个农业大市来说,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保增长、保变样、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举措。

2.坚定不移地走突出特色,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一特三化”的路子。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县域经济在石家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县域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突出特色,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一特三化”的路子,才是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一个地方的经济能否快速发展,能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打开市场,站稳脚跟,关键是要有特色。农村经济必须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路子,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是经济发展的概念,又是社会发展的概念。这条路子,既富城又富农。一定要坚持开放式发展建设。只有把县域经济放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进行谋划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搭好一个平台,广泛招商引资,才能实现“一特三化”的目标。敞开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又是实现“一特三化”的希望。县域经济发展要解决好领导问题。贯彻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县级领导班子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一特三化”是抓出来的,真抓实干才有实效。党委和政府都要落实责任,要竭尽全力创造环境,搞好服务,督导协调,推动发展。近年来,围绕“一特三化”的发展思路,石家庄市县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龙头市场、龙头企业、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3.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石家庄农业全面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省粮、菜、肉、蛋高产地区之一。尤其是近十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新进展,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农民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2007年全年农业增加值达276亿元,比1994年增长1.13倍,13年年平均增长6%。农村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小康建设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2007年以来,石家庄市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17个县(市)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就有16个,全部财政收入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10个,其中增长

篇三: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八大问题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八大问题

县(市)域经济是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总体来讲,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较大。从目前看,我国县域经济主要存在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这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全国大多数县市的县域的工业经济都存在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骨干企业少,产业层次低,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整体看,我国农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经营和常规大田种植还相当普通,市场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不够。农民收入尽管每年都有增加,但增幅明显减慢。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不快,整体素质不强。我国县域的民营经济虽有所发展,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突出,与主体地位相差甚远。特别是缺乏有影响、大规模、高科技的骨干民营企业,大多还是从事个体经营和初级加工,难以对县域经济形成有效支撑,在较大程度上弱化了全市经济增长的基础,造成经济增长缺乏应有的活力。

四是小城镇建设滞后,功能发挥不明显,转移农业人员难。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的萎缩,农民收入的减缓,财政支付能力的弱化,以及市场化运作不够到位等,小城镇建设步伐放慢了。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城镇功能的发挥,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减弱,吸纳、转移农业人员逐年下降。

五是财政拮据,一些乡、村债务包袱沉重,促进经济发展难。本级财政基本上是个吃饭财政,几乎没有资金支持经济建设。

六是县域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县一级掌握了国家最多的土地和环境资源,应该特别注意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把土地收益增值与农村长治久安相结合。发展县域经济绝不能离开科学发展观。地方政府不能搞GDP崇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要真正让农民享受到国民待遇,通过制度创新为“三农”问题和县域经济腾飞找到合理的出路。

七是新时期“三农”问题出现的一些新特点:一是是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农民增收主要不是来自于农业,而是来自于务工务商的收入,因此要注意给农民创造新的二三产业就业机会,注意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二是农业市场的竞争在加剧,这需要我们寻找更多的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保护农业这个弱质产业的办法;三是农民失业失地的问题日益尖锐,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的高度重

视;四是新一轮农村制度创新日益紧迫。

八是思想观念落后。当前县域普遍存在思想观念滞后,从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有:第一,主观能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惰性比较严重,等上级给项目,等财政给支持,靠银行贷款,缺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跳不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墨守陈规,无所作为。第二,习惯于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不善于运用市场机制运作和管理经济,发展经济的思路死、路子窄、办法少。第三,眼光不开阔。考虑和处理问题带有狭隘的地方观念,开放的市场经济观念意识较差。第四,人力资源观念淡薄。对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不善于发挥运用灵活手段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用人环境不宽松,缺乏公平和效率观,不善于为人尽其才创造舞台和机会。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52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发展县域经济提要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三农”问题的解决,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主要...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