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班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 正文 本文移动端:班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

班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

2017-05-04 05:53:2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16年静安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静安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衣沾不足惜。 (《归田园居》)

2、 ,闻郎江上踏歌声。 (《竹枝词》)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诉衷情》)

4、 (《孔孟论学》)

5、 问今是何世, ,无论魏晋 。 (《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丑奴儿

6、以下内容与辛弃疾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南宋 B、豪放派代表词人C、班超投笔从戎 D、与陈亮志同道合

7、根据作品内容,以下关联词填入空格后与原意不符的一项是()(2分)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只有······才······ D、即使······也······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

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

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

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

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

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

传奇恶曲,及打油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8、本文所反对的是“ ”,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点,依次是

(1)“ ” (2) (第②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9、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里人疾周①者,入其姓名。隶往摄之

②,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

谒贵游③可勿往。”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④而还。 【注释】

①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疾,恨。②隶,差役。摄,这里是“传唤”、“征召”的意

思。③谒,拜见。贵游;泛指显贵者。④供役,当差,服劳役。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 不更辱乎() (2)卒供役而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

12、下列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A、沈周的书画造诣颇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

B、沈周请差役不要吓到母亲,可见其孝顺。

C、客人认为,凭借沈周的声名本应得到礼遇。

D、沈周将太守的征召当作一次差役来接受。

13、客人和沈周对“谒贵游”的态度不同,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客人的建议是为了拒绝太守的征召。

B、客人的建议是要借助显贵者的权势。

C、沈周的拒绝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

D、沈周的拒绝是根本不想攀附显贵者。

二、 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

生之长与生之厚

彭瑞高

①人在世上,总想活得长些;大多数人,还求活得好些;少数人,更求活出精彩来。

这就有了生命的长度与厚度。

②“长度”很简单,就是年龄、寿数,一个数量概念,没什么可多说的。

③而“厚度”,内涵就丰富了。人生观不同,“厚度”解也不同。一道“什么是

精彩人生?”不知会引出多少答案来。

④譬如从政的,有认为“厚度”与官阶成正比,官越大,其生命厚度也越大;有的

却认为,只有“政声”才能与“厚度”成正比,老百姓口碑越好,其生命厚度才越大。

⑤从商的,有人认为财富积累与“厚度”成正比,福布斯富豪榜上越靠前的,生命

厚度越大;有的却认为,“商德”第一,商德越能滋rùn人心的,商人生命厚度才越

大。

⑥从文的,有人认为“厚度”与著述成正比,著作等身的,当然比“著作等膝”的

要厚;有的却认为不然,要看著述是否“传得开”,是否“留得下”;作品传得越广、

留存越久,作者生命才越有厚度。以诗人而言,李杜光焰万丈,留下那么多千古名句,

生命诚其厚;而乾隆写诗无数,几无“留得下”之句,生命何其薄。

⑦据此看来,生命厚薄,其标准往往与百姓有关:遗爱民间越多,生命就越厚重,

无论其从事什么行业。

⑧那么,生命厚度与生命长度是否有关呢?我认为,并无多大关系,只要活得有质

量、有成果、有影响,活多活少无所谓。仍举文人为例,你看,王勃李贺只活了二十六

七岁,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等,都是

绝世佳句,谁能说他们短暂的生命缺乏厚度呢?

⑨不过也有人质疑:什么“生命的厚度”,这都是你们闲人的标准,我们老百姓活

着就是活着,没什么厚啊薄的;难道不写诗不出书,没有你们说的“厚度”,就不活了?

更有人说,生活本没有那么多穷讲究,活得好、活得长,就是第一位的东西!

⑩对于这样的质疑,我想引用前不久过世的俞吾金教授的一段心语。他享年66岁,

在我们这个老龄之城,这是个令人惋惜的寿数。可俞教授他在诊断为脑瘤后,给自己的

同学发去了这样一条微信——

(11)“生命的价值,常常不是以她的长度而是以她的宽度和厚度来衡量的。黑格

尔曾经说过,玫瑰灿烂绽放的瞬间,并不逊色于高山的永恒。”这是与我同龄的哲人之

言。我以为,这也是最接近真理的。

14、看拼音写汉字 滋rùn() (1分)

15、第(6)段中加点的“然”字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2分)

16、请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第⑦段中加点的“往往”能否删除?为什么?(4分)

17、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在下列两个选项中为第⑧段画线处选择更恰当的一项并阐

述理由 (7分)

A、西汉的贾谊才活32岁,可他的《过秦论》胜过无数平庸之作,谁又能说贾谊的一生

不够灿烂呢?

B、莫扎特只活了短短35年,可他作为欧洲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之一,留下无数杰作,

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我选择 项。(1分)理由是。(6分)

18、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以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人活在世上,自然就有了生命的长度与生命的厚度。

B、遗爱民间越多,生命就越厚重,无论其从事什么行业。

C、生命的价值取决于造福他人的生命厚度而非生命长度。

D、玫瑰灿烂绽放的瞬间,并不逊色于高山的永恒。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2分)

一只背囊(有删改)米洛斯拉夫〃茹拉夫斯

①我妻子说:男人自从亚当夏娃时代就和女人住在一起,奇怪的是,男人对女人的

了解并不比那时的亚当好多少,甚至连最简单的东西,比如女人的眼泪都不懂,我童年

时经历过这样一件事,至今难以忘怀。

②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爸爸上前线去了,妈妈独自一人带着我和妹妹,住在

里沃夫城外的一个小村子里。

③当时,我和妹妹都小,记不得爸爸的模样了,只从照片上见过。不过,妈妈总是

给我们讲起爸爸。她总哄我们说,爸爸快回来啦,因为眼看着仗就要打完了。然而,战

争总是结束不了。此后,妈妈终于对我们说了实话:爸爸还在意大利前线作战。

④我们的妈妈向来坚强,我从未见过她流泪的时候。晚上,妈妈一封接一封地给前

线的爸爸写信。爸爸的信也时时从前线寄到家,灰色的信封,信封上盖着式样各异的邮

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邮戳。每当妈妈接到爸爸的信时,总是一边读,一边随口讲给

我和妹妹听。

⑤有一次听妈妈说,爸爸负伤住到了野战医院,伤好后再不能回前线打仗,就调到

了军需机关。这样,爸爸很快就有希望回趟家,还一定会给我们背回一袋子好吃的东西。

我和妹妹猜想,那袋子里装的是大块大块美味的腌猪肉,在当时,那可是我们最高的奢

望。于是,每个晚上睡觉前,我们都盼着父亲背回满满的一袋子又酥又香的腌猪肉来。

⑥爸爸终于回来了,他把身上的背袋往墙角一放,就过来拥抱我们,袋子比我们设

想的还满。爸爸浑身上下是烟草味,他把我和妹妹抱在膝上,没完没了地逗我们,用他

久未刮过的硬胡碴扎我们的脸蛋,还让我们玩他胸前佩戴的十字勋章和各式立功奖章,

爸爸高兴得啥都忘了。

⑦后来,只有墙角的那只又大又满的背袋吸引我们的注意——里面装着神奇诱人的

美味,最好吃的当然是那腌猪肉。想着想着,口水就禁不住往下流。

⑧妈妈进屋时,我俩假装着睡熟了,一动不动地躺着,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妈妈

站住了,盯着那个袋子,好像她也终于忍不住了,弯下腰,吃力地搬起背袋( )背

袋装得太实了( )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⑨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和妹妹不禁瞪大了眼睛。失望、委屈,又感到害怕:桌子上

堆的全是信,用绳子捆好的一沓沓蓝色、白色、灰色、红色的信封,信封上是邮件检查

机关和战地邮局的红邮戳。这些信我们太熟悉了,因为它们是在战争年月里,妈妈写给

爸爸的全部家信,而且是数不清的晚上,妈妈写完后交给我和妹妹投到邮筒里的。信,

信,从这个大背袋里倒出来的全是信,摞满了整整一个桌子,还几乎往下掉。

⑩此时此刻,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妈妈,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哭了。起初,她小声地抽

泣,泪水顺着面颊往下流;她用双手捂住眼睛,泪又顺着指缝往下流。妈妈摇头想止住,但是没用,她最终控制不住自己,随之便放声大哭起来。

(11)爸爸进来了,看到妈妈对着那个空背袋哭成这个样子,他似乎明白了一切:妈妈没有在那里面找到她盼望的腌猪肉。

(12)爸爸心里也难过起来。妈妈就这样一直哭着,始终不让爸爸挨近她。

19、请简述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0、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包含的信息。

(6分)21、以下选项中,在第⑧段两个括号里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B、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C、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D、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22、下列对“我”决定留在大后部落教书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丈夫没有带回她盼望的腌猪肉,令她失望、委屈。

B、她回想起数不清的夜晚写家信时内心的恐惧和祈祷。

C、战争岁月里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心酸一朝得以宣泄。

D、丈夫历经多年战事,终能活着回家带给她的巨大幸福。

23、文章的题目能否换成“一袋家信”?为什么?(6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24

(1

篇二:001静安区2016届初三一模语文卷含答案

静安区2016年度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题

2016-1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衣沾不足惜。 (《归田园居》)

2、 ,闻郎江上踏歌声。 (《竹枝词》)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诉衷情》)

4、(《孔孟论学》)

5、 问今是何世, ,无论魏晋 。 (《桃花源

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丑奴儿

辛弃疾

6、以下内容与辛弃疾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南宋 B、豪放派代表词人C、班超投笔从戎 D、与陈亮志同道合

7、根据作品内容,以下关联词填入空格后与原意不符的一项是()(2分)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只有······才······ D、即使······也······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

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

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

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

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

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

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

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

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

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8、本文所反对的是“ ”,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点,依次是

(1)“ ” (2) (第②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9、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2

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里人疾周①者,入其姓名。

隶往摄之②,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

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谒贵游③可勿往。”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④而还。

【注释】

①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疾,恨。②隶,差役。摄,这里是“传唤”、“征

召”的意思。③谒,拜见。贵游;泛指显贵者。④供役,当差,服劳役。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 不更辱乎() (2)卒供役而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

12、下列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A、沈周的书画造诣颇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

B、沈周请差役不要吓到母亲,可见其孝顺。

C、客人认为,凭借沈周的声名本应得到礼遇。

D、沈周将太守的征召当作一次差役来接受。

13、客人和沈周对“谒贵游”的态度不同,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客人的建议是为了拒绝太守的征召。

B、客人的建议是要借助显贵者的权势。

C、沈周的拒绝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

D、沈周的拒绝是根本不想攀附显贵者。

二、 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

生之长与生之厚

彭瑞高

①人在世上,总想活得长些;大多数人,还求活得好些;少数人,更求活出精彩来。

这就有了生命的长度与厚度。

②“长度”很简单,就是年龄、寿数,一个数量概念,没什么可多说的。

③而“厚度”,内涵就丰富了。人生观不同,“厚度”解也不同。一道“什么是

精彩人生?”不知会引出多少答案来。

④譬如从政的,有认为“厚度”与官阶成正比,官越大,其生命厚度也越大;有的

却认为,只有“政声”才能与“厚度”成正比,老百姓口碑越好,其生命厚度才越大。

⑤从商的,有人认为财富积累与“厚度”成正比,福布斯富豪榜上越靠前的,生命

厚度越大;有的却认为,“商德”第一,商德越能滋rùn人心的,商人生命厚度才越大。

⑥从文的,有人认为“厚度”与著述成正比,著作等身的,当然比“著作等膝”的

要厚;有的却认为不然,要看著述是否“传得开”,是否“留得下”;作品传得越广、

留存越久,作者生命才越有厚度。以诗人而言,李杜光焰万丈,留下那么多千古名句,生命诚其厚;而乾隆写诗无数,几无“留得下”之句,生命何其薄。

⑦据此看来,生命厚薄,其标准往往与百姓有关:遗爱民间越多,生命就越厚重,

无论其从事什么行业。

⑧那么,生命厚度与生命长度是否有关呢?我认为,并无多大关系,只要活得有质

量、有成果、有影响,活多活少无所谓。仍举文人为例,你看,王勃李贺只活了二十六

七岁,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等,都是

绝世佳句,谁能说他们短暂的生命缺乏厚度呢?

⑨不过也有人质疑:什么“生命的厚度”,这都是你们闲人的标准,我们老百姓活

着就是活着,没什么厚啊薄的;难道不写诗不出书,没有你们说的“厚度”,就不活了?

更有人说,生活本没有那么多穷讲究,活得好、活得长,就是第一位的东西!

⑩对于这样的质疑,我想引用前不久过世的俞吾金教授的一段心语。他享年66岁,

在我们这个老龄之城,这是个令人惋惜的寿数。可俞教授他在诊断为脑瘤后,给自己的

同学发去了这样一条微信——

(11)“生命的价值,常常不是以她的长度而是以她的宽度和厚度来衡量的。黑格

尔曾经说过,玫瑰灿烂绽放的瞬间,并不逊色于高山的永恒。”这是与我同龄的哲人之

言。我以为,这也是最接近真理的。

14、看拼音写汉字 滋rùn() (1分)

15、第(6)段中加点的“然”字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2分)

16、请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第⑦段中加点的“往往”能否删除?为什么?(4分)

17、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在下列两个选项中为第⑧段画线处选择更恰当的一项并阐

述理由 (7分)

A、西汉的贾谊才活32岁,可他的《过秦论》胜过无数平庸之作,谁又能说贾谊的一生

不够灿烂呢?

B、莫扎特只活了短短35年,可他作为欧洲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之一,留下无数杰作,

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我选择 项。(1分)理由是。(6分)

18、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以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人活在世上,自然就有了生命的长度与生命的厚度。

B、遗爱民间越多,生命就越厚重,无论其从事什么行业。

C、生命的价值取决于造福他人的生命厚度而非生命长度。

D、玫瑰灿烂绽放的瞬间,并不逊色于高山的永恒。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2分)

一只背囊(有删改)米洛斯拉夫·茹拉夫斯

①我妻子说:男人自从亚当夏娃时代就和女人住在一起,奇怪的是,男人对女人的

了解并不比那时的亚当好多少,甚至连最简单的东西,比如女人的眼泪都不懂,我童年

时经历过这样一件事,至今难以忘怀。

②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爸爸上前线去了,妈妈独自一人带着我和妹妹,住在

里沃夫城外的一个小村子里。

③当时,我和妹妹都小,记不得爸爸的模样了,只从照片上见过。不过,妈妈总是

给我们讲起爸爸。她总哄我们说,爸爸快回来啦,因为眼看着仗就要打完了。然而,战

争总是结束不了。此后,妈妈终于对我们说了实话:爸爸还在意大利前线作战。

④我们的妈妈向来坚强,我从未见过她流泪的时候。晚上,妈妈一封接一封地给前

线的爸爸写信。爸爸的信也时时从前线寄到家,灰色的信封,信封上盖着式样各异的邮

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邮戳。每当妈妈接到爸爸的信时,总是一边读,一边随口讲给

我和妹妹听。

⑤有一次听妈妈说,爸爸负伤住到了野战医院,伤好后再不能回前线打仗,就调到

了军需机关。这样,爸爸很快就有希望回趟家,还一定会给我们背回一袋子好吃的东西。

我和妹妹猜想,那袋子里装的是大块大块美味的腌猪肉,在当时,那可是我们最高的奢

望。于是,每个晚上睡觉前,我们都盼着父亲背回满满的一袋子又酥又香的腌猪肉来。

⑥爸爸终于回来了,他把身上的背袋往墙角一放,就过来拥抱我们,袋子比我们设

想的还满。爸爸浑身上下是烟草味,他把我和妹妹抱在膝上,没完没了地逗我们,用他

久未刮过的硬胡碴扎我们的脸蛋,还让我们玩他胸前佩戴的十字勋章和各式立功奖章,

爸爸高兴得啥都忘了。

⑦后来,只有墙角的那只又大又满的背袋吸引我们的注意——里面装着神奇诱人的

美味,最好吃的当然是那腌猪肉。想着想着,口水就禁不住往下流。

⑧妈妈进屋时,我俩假装着睡熟了,一动不动地躺着,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妈妈

站住了,盯着那个袋子,好像她也终于忍不住了,弯下腰,吃力地搬起背袋( )背

袋装得太实了( )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⑨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和妹妹不禁瞪大了眼睛。失望、委屈,又感到害怕:桌子上

堆的全是信,用绳子捆好的一沓沓蓝色、白色、灰色、红色的信封,信封上是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红邮戳。这些信我们太熟悉了,因为它们是在战争年月里,妈妈写给爸爸的全部家信,而且是数不清的晚上,妈妈写完后交给我和妹妹投到邮筒里的。信,信,从这个大背袋里倒出来的全是信,摞满了整整一个桌子,还几乎往下掉。

⑩此时此刻,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妈妈,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哭了。起初,她小声地抽泣,泪水顺着面颊往下流;她用双手捂住眼睛,泪又顺着指缝往下流。妈妈摇头想止住,但是没用,她最终控制不住自己,随之便放声大哭起来。

(11)爸爸进来了,看到妈妈对着那个空背袋哭成这个样子,他似乎明白了一切:妈妈没有在那里面找到她盼望的腌猪肉。

(12)爸爸心里也难过起来。妈妈就这样一直哭着,始终不让爸爸挨近她。

19、请简述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0、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包含的信息。

(6分)

21、以下选项中,在第⑧段两个括号里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B、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C、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D、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22、下列对“我”决定留在大后部落教书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丈夫没有带回她盼望的腌猪肉,令她失望、委屈。

B、她回想起数不清的夜晚写家信时内心的恐惧和祈祷。

C、战争岁月里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心酸一朝得以宣泄。

D、丈夫历经多年战事,终能活着回家带给她的巨大幸福。

23、文章的题目能否换成“一袋家信”?为什么?(6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24

篇三:《丑奴儿》阅读附答案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口口而今识尽愁滋味,口口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以下内容中与辛弃疾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南宋 B.豪放派代表词人 B.班超投笔从戎 D.与陈亮志同道合 7.根据作品内容,以下关联词语填入空格后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只有……才…… D.即使……也…… 6、C(2分) 7、D(2分)


班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34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班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
相关文章
  • 《投笔从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

    《班超》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

  • 《投笔从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

    《班超》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

  • 班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

    2016年静安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2016静安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5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