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正文 本文移动端: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7-05-04 05:47:1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 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

(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教育性原则

基本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C调查法(访谈、问卷、调查有关材料)D个案法E测量法

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2填:1924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二)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

学习本质、知识技能学习、学习迁移和问题解决、学习动机等。

(三)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四)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

第二章 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识记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人的心理结构系统中的各个要素

(二)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表现

(三)理解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的含义

(四)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过程

(五)掌握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如何正确对待自我、如何全面认识自我、如何努力完善自我)

2011单:能发动个体从事与实现目标有关的行为,也能抑制与预定目标不符合的行为,该心理过程是( C )

A.认知过程 B.情绪过程 C.意志过程D.情感过程

2012单:在心理的结构系统中,需要归属于(C )

A.心理过程 B.个性C.心理动力 B.心理特征

2013单:在人的心理结构系统中,性格归属于(B)

A.心理过程 B.个性C.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2014单:在个体的心理结构系统中,学习动机属于(C)

A.心理过程 B.个性特征 C.心理动力 B. 心理特征

2015单:在人的心理系统中,能力属于(B)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心理动力 B. 心理特征

2011单: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最基本特征是(D)

A.情感内容的不断社会化 B.情感持续时间的增长

C.情感表现形式的不断简接化

D.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摇摆不定

2011简答: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自我?

1.积极悦纳自我2.理智对待自我3.乐观憧憬自我(展开)

2013简答:简述如何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

1.通过他人来认识自我 2.通过自我来认识自己(展开)

2014简答:简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

(一)全面认识自我

1.通过他人来认识自我 2.通过自我来认识自己

(二)正确对待自我

1.积极悦纳自我2.理智对待自我3.乐观憧憬自我

(三)努力完善自我

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2.将理想自我细化为具体的子目标

3.培养健康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2012论述:上期期末考试后,王军有几门学科成绩都挂了。他认为自己一直学习很努力,可这样的结果使自己很没面子,十分担心同学是否会由此而轻视自己。因此,他一方面对同学间的谈话、开玩笑很敏感;另一方面纠结于自己的不争气。他的自信心时起时伏,学习的效率也越来越低,人也变得很重默。试论述可以在哪些方面引导该生开展自我教育,帮助其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以激发潜力,投入学习?

2015论述: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我?

第三章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一)理解学习的含义

(二)了解学习分类(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加涅的按学习结果分类、冯忠良按学习内容分类)

(三)理解各种学习理论的内涵(联结型、认知型、人本主义、社会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理解桑代克的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理解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物、正强化、负强化

理解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

理解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有意义学习的含义、条件) 理解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外部强化、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

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四)掌握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2012单:下列不属于学习的是(C)

A.学生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环境B.军训中学生对军训“紧张度”的实验

C.进入教室后对“气味”的适应 D.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2013单:下列属于学习的是(D)

A.嗅觉适应B.明适应 C.暗适应 D.环境适应

2014单:下列不属于学习的是(B)

A.近墨者黑B.蜜蜂采蜜 C.望梅止渴 D.谈虎色变

2015单:下列属于学习的是(A)

A.望梅止渴B.蜜蜂采蜜 C.味觉适应 D.飞蛾扑火

2011单:加涅依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其中的通过学习获得一种相对稳定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过程的学习是(B)

A.认知策略学习 B.态度学习

C.智力技能学习 D.动作技能学习

2011单: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称为(D)

A.反射物 B.反射 C.强化 D.强化物

2011单: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方法的学习理论是(C)

A.格式塔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发展理论

C.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013单:“上行下效”中的强化效应属于(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2014单:根据强化的分类,树立“榜样”属于(D)

A.外部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2015单:“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是(B)

A.正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外部强化

替代强化是自己通过别人的行为强化自己,外部强化是别人来强化自己的行为。

张刚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努力学习获得了奖学金,他也努力学习并获得了奖学金,这就是替代强化的典型例子。如果张刚受到了好朋友的鼓励而开始好好学习的话就属于外部强化。

2012填: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2013简答:高校学生学习具有那些特点?

(一)学习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

(二)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

1、有较多支配时间;

2、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

(三)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

(四)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

2014简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客观条件:材料的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积极的心理倾向;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

(一)理解知识的概念与分类

(二)识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概念、表征方式,了解这两种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

理解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理解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区别

理解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三种学习同化模式

(三)掌握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和三大分类(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了解各种具体常用的认知策略

(四)了解运动技能的含义、分类、培养过程(高原期)

2011单:用来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问题的知识是:(A )

A. 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 过程性知识 D.步骤性知识

2012单:学生掌握学科思维方式的学习主要属于:(B )

A.陈述性知识学习 B.程序性知识学习

C.言语信息学习 D.语义性知识学习

2013单:“快速阅读”训练主要属于学习:(B )

A. 陈述性知识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D.语义性知识

注意:区分快速阅读的适宜范围与条件是认知策略学习,而快速阅读训练是学习智慧技能。 2015单: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中,理解各心理健康标准的意义,这属于学习:(A )

A. 陈述性知识 B.智慧技能 C.策略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2011单:使知识不断分化与精确化的学习形式是:(C )

A.上位学习B.并列结合学习C.下位学习D.总括学习

2013单:利用生理学中的“同化”来理解心理学中的同学的学习,这类学习属于:(C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总括学习

2012单:教师运用已有的学习动机概念来理解学生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这类学习主要属于:(B)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

2012单:阅读时,人们常对一些重要信息“下画线”。从学习策略分类看,下画线属于:(C )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认知策略

2012单:根据学习策略的分类“列提纲”属于什么策略?(C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015单:下列属于运动技能的是:(D )

篇二:58期《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 (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 (认识)、情感和(意志)。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 (学校) 情景中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 (识记) 和 (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和 (心理自我 )。

7、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

8、成就动机是在人的 (成就)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 (内在驱动力)。

9、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 (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2、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 (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 (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0、学习策略是指在 (学习) 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 (记忆效率) 的一切活动。

2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 (自觉性) 和 (能动性)。

22、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 (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骤。

2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概念

一、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1分)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1分)

二、教材概括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分)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1分)

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分)

三、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1分)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索,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1分)

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1分)

四、品德心理结构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1分)道德情感、(1分)道德行为(1分)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五、学习策略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2分)和记忆效率(1分)的一切活动。

六、短时记忆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1分)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1分)

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1分)

七、遗忘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1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1分)就是遗忘。

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0.25分)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0.25分)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暂时性遗忘;(0.25分)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0.25分)

八、学习 3分 .

答案及评分标准: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分)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1分)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1分)

九、从众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2分)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1分)

十、社会学习理论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2分)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1分)

十一、精神分析心理学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治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1分)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于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分)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1分)

十二、教育心理学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1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2分)

十三、心理特征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因而经常表现出的意识特性。(1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分)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的主要标志。(1分)

十四、成败归因理论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了动机理论。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2分)。

这一理论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1分)

十五、遗忘的干扰说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1分)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1分)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重要原因。(1分) 十六、自我意识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自觉

和能动性。(2分)在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在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在观念上,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1分)

十七、社会助长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2分)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1分)

十八、教学目标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1分)它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1分)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并以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1分)

问答、论述题

一、联系实际,试论述学习迁移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研究迁移分类对高校教学有何帮助? 15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学习迁移的分类

1.按照迁移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1.5分)

2.按照迁移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1.5分)

3.按照迁移的先后来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1.5分)

4.按照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1.5分)

(二)对教学的帮助

1.通过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迁移的种类,可以帮助我们拓宽对迁移的认识,从整体上来把握迁移。(2分)

2.迁移的种类不同,其教学要求的条件也不一样,了解迁移的分类有助于促进对不同类型迁移规律的研究。这样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充分认识并灵活运用迁移规律,以提高教学成效。(2分)

(三)联系本学科实际谈学习迁移。(5分)

二、什么是思维?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2分)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分)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2分)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2分)

三、心智技能是怎样形成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

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相继的三个阶段:

1.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1分)

2.原型操作阶段: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践。(1分)

3.原型内化阶段: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1分)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分)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1分)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1分)

4.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2分)

四、根据所任教学科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分

(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1.采用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 (3分)

2.教师要注意创造适当气氛,以利于问题的解决。(3分)

3.让学生熟悉学科在基本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使学生养成有分析地提出异议的态度,准确地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解题过程的习惯。(3分)

4.把重点放在课题的知识上,放在特定的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与策略上,放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的一般原 理和原则上。(3分)

能联系实际。(8分)

五、如何利用成就动机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2分)

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3分)

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少安排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3分)

六、联系实际,试论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15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举例)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1.5分)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1.5分)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1.5分)

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1.5分)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1分)

2.主动交往。(1分)

3.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

4,自尊善人、自信信人、自助助人。(1分)

(三)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1.避免争吵(1分)

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1.5分)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1分)

4.学会批评。(1.5分)

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分)。

(二)个体心理系统:人类个体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1.5分)

2.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1.5分)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1.5分)

4.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就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5分)

八、什么是知识的识记?怎样提高知识的识记效果?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知识的识记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新信息必须与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才能获得巩固。(2分)

识记的主要方式有:视觉编码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主要是以语音听觉编码的方式进行;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材料,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还可借助语言中介编码。(2分)

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组块化编码、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2分)

合理复习,防止遗忘;复习时机要得当;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复习次数要适宜。(2分)

九、请结合所任教学科,论述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20分(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界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的联结,而是主动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指引,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理论(3分):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4分)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所谓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 的学习。(4分)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之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4分)

篇三: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2、 意识: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意识通常含有自觉的、有意的、清晰的、清醒的、能觉察的、能报告的等含义。

3、 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机四个方面。

4、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5、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6、 观察法:指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或生理变化以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7、 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8、 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直接观察以外的手段,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间接第收集有关资料,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

二、问答题。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例如,思维过程、注意状态、性格、需要等);2.个体心理与行为;3.意识(例如,有意注意)与无意识(例如,梦);4.个体心理(例如,个人兴趣)与社会心理(例如,人际交往)。

(二) 高等教育心理学任务是什么?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何在?

首先,研究和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2)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3)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4)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

其次,研究和揭示教师教的心理规律,为建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提供适当的教学事件,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课堂评价和教师行为等方面,教育心理学也会为教师提供心理依据或指导。 意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对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进行专门研究,以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教师职业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职业心理技能,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才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才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才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心理的健康和正常发展。

②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需要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大学教师辩证唯物主义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三)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成就与趋势。

近百年来,教育心理学取得了哪些成就?

(1)坚持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独立性;(2)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为本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哲学思辨的方法解决学校教育中的重大问题的倾向,使得教育问题的解决奠基在对事实可靠观察的基础之上;(3)建立了一系列的学习理论,为对许多学习问题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参照;(4)逐步克服了外因论和机械论,注重研究学习的内部机制;(5)由于认知心理学对教育心理的影响,在教学心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许多研究成果可以为提高教学成效提供实质性的帮助;(6)对推动各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三大教学改革运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的课程改革运动、赞科夫的小学教育体制改革)就是突出的实例。

目前,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发展趋势?

(1)在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2)由于认知心理学、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各种新型的智力理论的出现,人们对学习活动中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3)在关于学习的基础研究走向深入的同时,更加关注学校教育及教育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以及校外教育中的学习问题(远程教育、终身学习等);(4)作为学习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基于科学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研究受到重视,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5)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向,一是强调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结合;二是注重研究方法的本土化。

第二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发展:

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有序变化。

2、 认知发展:

是指个体认识事物的活动与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程。

3、 社会性发展:

是指人的情感、个性、兴趣、爱好、价值观、世界观等社会化的发展变化过程。

4、 自我意识:

是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的意识,是个体对自我以及自我与周围人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评价和态度。

5、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J.Piaget,1896-1980)创立的认知发展观对教育实践有巨大影响。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后)。

6、 智力:

是指一般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其核心成分是思维能力。

7、 智商:

是指智力商数,是根据某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的分数。它表明一个人的聪明程度。

8、 三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1985年在其《超越智商》一书中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行为的心理能力。其心理机制是在信息加工中的反省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与知识习得成分,这三种成分协同活动的结果,故称三元智力理论。它由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三个部分组成。

9、 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即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自我反省智力。

10、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他强调人格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人格形成发展要经过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理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如果个体能成功地解决危机,就会顺利地发展健全人格。反之,矛盾得不到解决,人格就会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二、问答题。

1、结合实际,简述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高度发展并日趋完善,具备了较强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大学生能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大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也显著发展,他们正处于创造最佳年龄(20-45岁)的准备阶段,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较好的创造能力,他们能从事小发明小创造,其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更是创造能力的集中表现,在思维品质上,大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都已发展完善。

面对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内容的复杂和艰深,高校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增大信息量,并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合理学习,以促进知识的领会、保持与应用。学生进入大学后,科研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而科研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高校要注意提供创造的环境和机会,高校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与创造思维的能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选题,学会从事科研的步骤和方法。高校还要组织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获得成绩。

2、结合实际,简述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高校教师在教育中应如何对大学生“动之以情”?

大学生的情感有鲜明的特点:

a.大学生情绪兴奋性高,感染性强;b.大学生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c.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与波动性;d.大学生情绪的文饰性;e.社会性情感占大学生情感内容的主导地位。

高校要注意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其认识能力,帮助他们用理智克服冲动。高

校教师在教育中要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改变重知轻情的现象,增进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优化教育效果,同时,高校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有的心理学家曾建议教师要施爱于细微之处,施爱于意料之外,施爱于批评之时,施爱于困难之际,施爱于关键之中,施爱于教学之余。要对每个学生动之以情,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与此同时,还应帮助大学生运用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如宣泄法、转移法、放松调节法等,以使大学生情感健康发展。

3、结合实际,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高校教师应如何帮助大学生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答:特点:自我认识方面:自我认识更自觉;自我评价能力增强;自我概

念比较完善。

自我体验方面:社会情感迅速发展;情感的两极性与交饰性,

自尊性强烈,大一容易产生自卑感

自我调控方面:行为的目的性与自觉性提高,有明显的独立性

与反抗性;成人感强烈;有惰性。

教师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引导大学生不断开发自我;引导大学生积极接纳自我;引导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

比较详细的答案: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明显的分化、矛盾、转化、统一和稳定的过程。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在自我认识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更加主动自觉,开始全力地探索自我,关注自我,确立自我。他们的自我认识内容完整而深刻,在关注“生理的我”的同时,更加关注“心理的我”,在关注自己外貌体态的同时,强烈关注自己的社会性发展,关注自己的能力与品质,力图将社会期望内化为自己的素质。不仅关注自己是“怎样的人”,而且更能深入分析“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

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显著增强,能从外部到内部,从表层到深层,从局部到全面评价自己。但大学生自我评价容易出现高估自己的倾向,自我感觉常常超常良好,有光环效应。

(2)在自我体验方面:大学生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社会性情感迅速发展,有高尚的情操,他们爱国爱民,见义勇为,但情感上有两极性与文饰性,表现形式常有波动,时而情绪高涨,自豪、自满、自负,时而低落,自怜、自责、自怨。自尊心是自我体验的核心,大学生自尊心强烈,表现在一是把自尊心放在一切情感之上,过分关注,过分敏感,二是当自尊心受到肯定或损害时,会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情绪反应。当自尊心得到满足时产生优越感,当他们遭遇挫折后极易产生自卑感,他们常常处于自尊与自卑交织、亲密与孤独交织之中。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

(3)在自我调控方面: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中的意志部分,表现在大学生行为的目的性与自觉性有明显提高,自我设计自我完善愿望强烈,能制订相应的目标与计划,并能在一定程序上抵制外界干扰,大学生在自我控制上有明显的独立性与反抗性,成人感强烈,要求摆脱成人的约束与控制。但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仍有待提高,表现为有惰性。同时大学生在意志品质上还是明显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在抵制精神压力、外界诱惑方面,自制力还有待提高。

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的最高体现,是大学生按客观要求对客体我实施的教育,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高校工作的终极意义就在于通过外部手段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A、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大学生所以容易高估或低估自己,是因为难于找到适合的参照系,因此高校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找准参照系,多角度地、客观地认识自我。他们可以以同龄人、过去的我、社会榜样等作为参照系来认识自我,形成完善的、准确的自我认识,以消除自我认识中的片面性和模糊性。

B、引导大学生不断开发自我。开发自我就是开阔对自我认识的视野,发现和发掘自己的潜能,寻找自己的优势,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既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去塑造理想我,又能用优势弥补劣势。教师的责任是帮助他们发掘长处,发现和创造优势,鼓舞他们开发自我的热情和勇气,坚定他们开发自我的信心,指导他们在开发自我时对自己能有辩证的、发展的认识。

C、引导大学生积极接纳自我。少数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或自高自大、或自卑自责,都是因为不能悦纳自己所致。高校教师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D、引导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引导大学生按社会要求重塑理想我,不断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和个人发展的现实来制定目标,是自我教育的关键。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一、名词解释。

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较为持久的变化。

二、问答题。

(一) 简述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5种,(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动作领域,情感领域,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显然具体教学目标各有侧重,各有差异,但都包含在这五种结果之中。加涅要求每一门学科都要提出五种学习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这一学习结果分类对教学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标有直接指导意义。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已经得到世界的公认,他是公认的学习分类权威。

比较详细的回答是:

加涅(R.M.Gagne)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类的学习是极其复杂的,不可能以一种理论解释全部学习现象,因此应该对学习进行分类。在1985年出版的《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一书中,他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把学习分为五类:

(1)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指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信息。这是一类关于“是什么”的知识,通过我们所学的关于事物的名称、一些事实、思想等都属于这类信息。如什么是三角形,“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

(2)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一种关于“怎么办”的能力,能运用语言和数字这两种最基本的事物符号处理外界的信息。如学生不仅能说出什么是三角形,还能正确地从许多不同的图形中挑选出三角形来。智慧技能,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程度依次可以分为;辨别一概念一规则一高级规则(问题解决)等。

(3)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指运用符号对内调控的能力,即个体用来指导自己的的注意、知觉、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认知过程的能力。加涅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与一般的智慧不同的是,一般的智慧技能定向于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则支配着学习者在对付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312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

    (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