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正文 本文移动端: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5-01 15:41:3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对策浅析

“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对策浅析

摘要: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需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和运行成本是需要改革的重点之一。“三公”经费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有序开展、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小断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以“三公”经费的公开为切入点,指出了当前“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从而探寻降低“三公”经费的措施以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三公经费;原因;对策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镜)经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一自是社会关注的热点。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定期公布“三公”经费,禁比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三公”支出。以此条例的出台为开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展开了新一轮“三公”经费改革。

一、“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

1、具体消费小实,经费居高小下

(1)消费过度,存在浪费现象。公务消费支出缺乏刚性约束,公务消费随意性大,若是单位领导自支自批,们-.们超出标准,铺张浪费现象}一分严重。公务接待、差旅费等超出规定标准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一)部分消费模糊。在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公务消费经常出现变通支出的现象。有些消费支出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走账,而是通过变通的方式变为招待费或者其他公务名义进行报销,无论是小是公务开支,都随着公务开支的名义报销,出现了模糊消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公务经费}I-.}I发生“公地悲剧”的现象,经费数额小断增多。灰色消费众多。在公务消费小透明并且缺乏监督的情况下,部分公务人员利用公务消费的名义谋取私利,使公务资金为个人消费支付费用。比如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

2,“三公”项目消费小介理

(1)公务用车的配置和使用小介制度。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公务用车的配置和使用有相关的制度,但是制度靠执行才能发挥效力。有些单位对制度的执行小严,甚至无视制度,出现了公务用车配置和使用超出规定的现象。首先是公务车配置超编,在超编时们-.们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借日,实际上以领导的数量为标准配置公务车。其次是公务车超标配置,部分单位和部门存在公车使用相互攀比的现象,将使用车的标准看成是在单位地位的象征。再次公车私用的现象普遍,公务车的使用分成了三部分,公务使用一部分,领导使用一部分,I}驶员使用一部分,公务车成了私人的礼物和馈赠r-自接导致公车费用上升。

2)公务接待费超标。一方而,公务消费的名目多、项目多。领导检查考核、申请项目、汇报工作、庆功表彰、召开会议等等都是公务消费的项目,而有的公务消费项目形成了“一条线”,欢迎接待—结束庆功—饭后娱乐—考察景点—走时特产。另一方而,公务消费规模大、档次高。在中国的传统里,接待的规模及档次与重视程度是成正比的,为了表示尊重,超“标”接待,而消费存在“棘轮效应”,档次提高时皆大欢喜,档次降低则上下小痛快,于是公务费用一再提高。

(3)因公出国失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借出国考察的名义公费旅游的情况。另外还存在项目造假出国的现象,假造某些国际会议、学术交流等名目公费出国旅游。效措施。将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和公务出国等支出情况子以公开,详细罗列经费去向,使公务人员的行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可以起到有效规范公务消费的作用。2011年11月份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相关条例后,全国各级行政部门积极响应,许多公布了其公务

消费账目,但仍有许多部门迟迟没有公开,后续的执行工作仍需加强。

4、积极探索公务消费的新手段

一方而,可以探讨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公务出国等费用以货币形式出现。另一方而可以考虑更新公务费用结算模式,设置专门的结算卡,使每一笔公务消费都有据可查,并附有详细的明细,可以杜绝预支现金与报销带来的人为操作问题。

二、“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思想的影响

受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许多领导的官本位思想严重,仍然存在特权的思想。对公务消费的认识小够,将其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认识到公务费用来自于人民,“三公”经费的增加会加重人民的负担。部分官员为政绩等考虑过多,小敢违背业已形成的“惯例”,导致“三公”经费增力.

2、制度小健全

有关“三公”经费的管理我国虽然出台了相关制度,但是执行上效果小好湘关的制度也小够健全。比如公务接待的标准、公车的配置标准和层次以及公务出国方而都没有严格的制度。

3、财政预算小严谨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没有实行全而预算管理,导致部分资金没有纳入预算中,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既有预算内的资金,又有预算外的资金,这样会导致公务支出超出预算,使“三公”经费增加。另外现行财政预算设计和执行上都存在小少缺陷和问题,对公务消费这一特殊的公共财政支出小仅没有编制严格的预算,而且在支出管理上也缺少严格的控制。

4、监督小力

监督力度小够和缺失是导致“三公”经费增加和滥用的重要原因。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监督,在执行上也会大打折扣,有效的监督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保证。我国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主要是上级的事后监督,但是这种监督的成本较高。而“卜级监督、下级监督和外部监督几乎无法发挥作用。

三、降低“三公”经费的措施

1、明确法律责任

“三公”经费居高小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于借公务之名挥霍浪费的具体责任小明确,责任小明则没有约束力。因此要降低“三公”经费,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法律责任,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明确滥用国努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责任明确,自然能够使责有所归,这样小但可以强化“三公”消费的硬约束,而且也是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应用。有关部门可以适当考虑设置针对“三公”消费的相关罪责,对公款消费主体形成压力,为公众对“三公消费”进行监督提供法律支持。

2、加大整治力度

没有制度加以约束会导致“三公”经费居高小下,有了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依据,如没有严格执行,同样起小到降低“三公”经费的效果。相关部门强化整治力度是降低“三公”经费的必然选择。首先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条例对违反的公务人员子以惩戒。其次可以考虑制度执行的正激励,将“三公”经费的消费额度列入绩效考核,对没有超标的部门给子奖励。

3、实行“三公”经费公开制度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在制度小健全的情况下,将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下,能够起到防比腐败的作用,也是防比“三公”经费升高的有

四、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

“三公”经费问题的解决小是一嫩而就的,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公”经费问题,需要靠

我国行政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需要从从上到下思想认识上加以重视,采取多措并举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目的。

1、公务人员端正思想,加深认识

历史传统小应该成为建设高效率、低成本政府的障碍湘反应该继承优秀的思想。公务人员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人民公仆,珍惜百姓财产,弃绝“升官发财”的旧思想,真心为人民谋福利。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的确需要一定的费用作为支撑,公务经费是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保证。但是公务经费的支取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做到账有其实,费有所据。

2、政府部门健全“三公”经费行政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有关“三公”经费的管理相关的制度小够健全。制度小健全则公务消费没有约束力,个别公务人员就有了钻空子的机会。应该制定完善的公务费用使用标准,例如公务接待的标准、公车的配置标准和层次以及公务出国方而的条例,都设置严格的规定,并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人员严格执行。

3、强化预算约束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参照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引入全而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贯彻到整个行政事业单位,避免出现预算外资金。将预算计划公开,让部门公务人员从整体上明确。严格公务支出的审批程序,设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机构,对公务支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然后按照预算子以支出。细化部门预算,将公务消费支出具体到项目和人员,小以人员存在与否决定经费的支出与否。同时严格执行预算,对于预算外的支出子以否决,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经过特殊程序子以处理。

4、改革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应包括上级监督、“卜级监督、下级监督和外部监督四类。小完善的机制容易导致成“上级无暇监督、同级小愿监督、下级小敢监督、外部无法监督”的状况,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容易出现灰色和模糊的公务消费。

应该强化纪检、监察系统的监督,试行将上级监督权力赋子纪检、监察系统,或者专门成立对上级领导负责的监督机构,充分发挥上级监督的作用。发挥社会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特别是发挥网络媒体在内的各种舆论监督作用。相关部门制定条例,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预算和费用公开,为外部监督提供透明的信息。参考文献

[1〕汪.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团.学习论坛,2010 (7).

[2 ]崔松涛.公开“三公”经费有赖于加强问责口〕.人大建设,2011侣).

[3〕张志红.“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团.审计与理财,2011 (10)

篇二:“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方案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三公 ”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 ”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批评。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控制“三公经费 ”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 然而,“三公经费 ”尤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

一、当前“三公经费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 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 50 %以上。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 长期固定“租车 ”、租“高档车 ”。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 ”,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干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据调查,一 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 10 万元以上,制 度规定的不严格,有 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机队伍,致 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 4 ~5 倍的成本。更有少数领导,还 把“莫须有 ”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 。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 ”,即 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 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不分。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不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往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1)公款吃喝费用多 。“接待就是生产力 ”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座右铭,接 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 顿饭一头牛 ”已是普遍现象,一 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2)公 款吃喝名目多。“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也 成了一些人民“公仆 ”的口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 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 ”,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是“家常便饭 ”,“应 ”吃尽吃。(3)公款吃喝猫腻多。“公款吃喝是个筐,什 么都往里面装。”更有甚者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不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借 公务接待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垒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

三是公费旅游屡禁不止。近年来,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已不多见。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境)考察则是举不胜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伪 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业内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术语,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 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为应付国内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规定而生。(2)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考察的名义或跨越行程路线进行旅游观光。为了报账方便,授意旅

三公”

行社做两份行程单,一照“考察 ”的行程设计,另 一份按实际“旅游 ”线路安排(3)变相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 甚至潜逃国外的机会。从出国(境)经费支出看,中 央机关的多、省级次之、市县较少,呈倒金字塔之状。

二、“三公 ”经费居高不下的成因分析

1 . 思想认识不足,特权意识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不够,存在“不贪不占,吃喝无罪 ”的错误观念,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这是“三公 ”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

2 . 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支出基数水涨船高。30 多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次次机构精简,但每次均陷入“精简—臃肿—再精简—再臃肿 ”的怪圈,各单位都在健全体制的幌子下,争 机构、争编制、争人员。结果是,机 构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员不是减了,而是增长“庙多僧多、粥自然得多煮点 ”,膨大的支出基数,造成行政成本居高。由此,压 缩“三公 ”经费实属“巧妇难为 ”,这 是三公 ”经费治理的体制性障碍。

3 . 高层决心不大,治理措施蜻蜓点水。“三公 ”消费的受益者往往又是“三公 ”消费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改革公务消费就等于革他们自己的命。公车治理近18 年,却日益艰难,部分地区存在越治越多、越治越超标的趋势,有的甚至演变为变相提高地方领导收入的手段。2009 年,媒体曝光的“辽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 8 万元车补待遇 ”等之类的怪状便是明证,这是三公消费治理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三、有效遏制“三公 ”支出的对策

1 . 加强思想教育、整顿领导作风。

“三公”的消费主体在高层,真正的问题也出在高层。因此,必须以各级领导干部为主导对象,不得避重就轻,主次不分。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府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另一方面,对比奢侈、比追捧、比排场的“享乐主义 ”思想和挥霍浪费行为进行作风整顿,促使各级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维护公务消费纪律,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2 . 精简机构数量、控制在编人数。

“牵牛要牵牛鼻子 ”。针对当前政府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弊端,按照“整合职能、整合权责、整合机构 ”原则,大刀阔斧“拆庙 ”,定机构、定编制,清理超编人员,在群众监督之下,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3 .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三公 ”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

第一,在公车购置及运行方面。由于我国东西南北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公费内耗。经济基础不同,人员的消费理念也不同,建议用合理的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公费内耗。

第二,在公务接待方面。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域经济状况、消费水平、工作特点、工作量进行通盘概算,对“无底洞 ”进行测量,制订科学可行的部门预算标准。年初,

由部门提出计划,政 府组织机关事务、财政、监察等部门共同审核,再提交人大通过。

4.加强财政管理,推行预算公开。

从根本上肯定人大的财政预算权, 建立预算硬约束的制度框架,让人大可以通过预算制约、监督政 府开支,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政府自己花钱、自己监督。 部门因特殊情况追加预算,必须在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请人大常务会通过才能调整。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要结合部门预算,将 消费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不准超越,防止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5 . 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

“三公 ”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就是政策只掌握在领导干部手里,缺乏阳光的、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缺乏公平、 公正的行政问责执行机制。“三公 ”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公民参与的多元监督制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公民怎样监督呢? 首先,部门预算公开要网络化,让公众有知晓权;主要领导由组织上实行“罢免 ”,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相信“三公 ”消费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根本的好转。

篇三:‘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张君

摘要:强化政府部门公务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用“三

公”经费管理是中央的明令要求,也是公众热议的话题。由于中央对“三公”经费管 理并未有明确的、统一的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往往自我公开、自行其事,造成“三公” 经费统计口径不统一、时间和形式不统一、支出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本文从制度、 体制、机制层面基本廓清了“三公”经费现存问题的成因,并就此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建议。

关键词:“三公”经费现状;问题成因;对策建议

自2011年中央提出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的要求以来,中央各部门及部分地方政府陆续以不同的方式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及支出情况,从公开的数据春“三公”经费基本保持零增长或略有下降。从两年来的土作效果春“三公”经费公开制度一方面有效控制了“三公”经费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社会监督的作用。新一届党中央成立以后,提出了改进土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及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具体要求,这些措施的落实都与“三公”经费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当前“三公”经费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呢?本文就以上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一、‘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1.公开的内容不够细化。目前公开的“三公”经费主要是预算及支出的总金额,没有相关明细,公众对支出的具体内容无从了解,只能简单比较一下各单位的金额多少,因此支出金额较大的单位则成为众矢之的。例如,中国科学院2010年支出公务接待费9996万儿,约为1亿儿,该数据2011年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和热议,各种猜测和议论随之而来。由十缺乏详细的说明,公众对十平均每天27万儿的接待费实在无法理解。因此“三公”经费公开内容的不够细化,直接影响了公众的知情权以及监督权的行使,换句话说,公众只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但“办了什么事”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如果“三公”经费公开内容不详细,就没有真正达到公开的目的。

2.公开的时一间和形式不够统一。目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都由预算单位自行公布, 管理部门提出相关要求。2011年,在中央的要求下,中央各部门陆续公布了各自的“三公”经费预算及支出情况。2012年以来各地政府也纷纷要求所属部门公布“三公”经费情况。从公布的情况来看,一是时一间不够一致,有早有晚,有的甚至在下半年才公布上一年数据,以回避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二是形式不够统一,有的单位数据较为明确,也便十查询,有些单位数据较为含糊,且隐藏在众多的查询信息中,不易查找。由十中央及地方政府所属部门众多,公众要想全面了解“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就得频繁地切换网页,在众多的信息中查找,不便十监督。

3.支出的合理性缺乏判断标准。由十“三公”经费公开的信息不够全面,加之缺乏相关的制度规定,以及权威部门的评估,公众对“三公”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缺乏科学的判断。例如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三公”经费支出约21亿儿,约占所有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81亿儿的1 /4。这个数据乍一看相当惊人,但如果考虑到其拥有4042个预算单位,47万名在职人员的话,似乎又可以理解,但究竟是否真的合理,公众是无法判断的。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I」道”,目前对十公开的“三公”经费,公众也只能停留在看“热闹”的程度。由十对各单位的人员、职能以及资产情况都不了解,加之没有权威部门子以评估,所以对十数据的合理性无从考量。

4.统计口径的不准确hl}“三公”经费是指各级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 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 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

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由十“三公”经费不是一个核算科目,所以在财务入账时一,就有了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利用培训费、差旅费、会议费、租赁费、业务费等科目列支“三公”经费,或者一直接使用其他支出科目列支,都可以规避“三公”经费支出。此外,很多单位还有下属的事业单位及其经济实体,这些都可能成为分担“三公”经费的单位。因此,目前公开的“三公”经费的统计口径有一定的不准确性,与实际的开支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三公”经费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1.制度不够完善。一是预算公开制度不够完氰《政府信息公开管理条例》中对政务信息 公开做了一定的要求,但具体时一间、方式、细化程度等都不够明确,行政部门在执行时一,出十自身利益往往朝利己的方向去考虑,钻规定的空子。二是对“三公”经费支出的规定不够具体化、标准化。对十“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及“公务接待费”在目前的制度规定中,多为原则性的要求,在很多方面缺乏具体标准的约束。例如,每次“公务接待费”的标准应为多少是合理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差旅费、会议费则相对规定较为详细,也便十执行,如明确的乘坐交通土具规定、住宿标准、会议费综合标准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就无法评判支出是否合理。三是会计核算制度不够严密,容易发生出国费与培训费,车辆运行费与租赁费、业务费,接待费与差旅费、会议费等科目之间的串用等。

2.预算管理机制不合理。从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大部分部门的“三公”经费都不同程度减少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未必是真的减少。据了解,大部分相关主管部门对本系统的“三公”经费实行预算限额管理,即年内支出不得超过预算限额,预算限额根据上年支出情况确定。应该说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但不免有脱离实际的地方。这种预算管理方法是典型的基数法,即根据上年支出情况核定当年预算。如果有些单位车辆管理不善,造成上年车辆支出较大,但却使其下一年预算限额保持较高水平,而无管理压力。有些单位车辆管理较好,上年支出较低,反而使以后年度预算限额较小,没有多少压缩空间。随着物价及车辆数量的增加,该单位预算限额根本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只好串用其他科目以维持正常的公务开支,所以这种预算管理模式会产生反向激励的效果。因此,如果采取预算限额管理,应该用零基预算法确定合理的预算限额。如按人均标准或按单车标准和合理的车辆编制确定车辆运行费预算限额。另外,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及经济实体的资金也应纳入预算管现‘生公”经费支出应全口径统计,分类别公开,避免行政支出与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互相挤占。

3.监督制约力度不够。任何一种制度都要有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否则就形同虚设,监 督主要有上级部门监督、财政审计部门监督、社会监督、人大等权力机构监督等。对十“三公”经费的监督,上级部门主要是通过预算额度来控制,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形式的监督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缺乏合理性。财政审计部门通过令项检查来监督,但这种监督没有足够的人力保证经常进行,缺乏连贯性。社会公众通过公开的政务信息监督,人大通过预算报告来监督。公开信息以及预算报告都是被动式的,由十信息不对称,缺乏详细资料,也不能完全达到有效监督的目的。除了监督力度不够之外,问责制度也不够健全。由十制度的缺失,对合理性的判断缺乏有力的根据,也造成了无法实施问责。没有有效监督和问责的制度,执行的效力就会逐渐减退,久而久之,公众也失去了关注的热情。

4.绩效管理未真正发挥作用。“三公”经费支出是否合理,不能简单地从数据上得出结论,由十各部门人员、资产以及土作性质的不同,都可能使“三公”经费支出产生差异。那么“三公”经费支出多少是合理的呢?应该通过“绩效”来衡量。一个部门完成土作任务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通过绩效评价可以考量出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否合理。也就是说通过绩效管理,可以科学地评估“三公”经费是否产生了效果,是否是有

效的支出。如果是符合绩效管理要求的,那么为实现绩效目标而产生的一定规模的“三公”

经费支出则是合理的。我国目前预算绩效评价多为对项目的考评,对基本支出实施绩效评价的较少。预算绩效管理应是全过程全口径的管理,但目前作用发挥不够,对“三公”经费管理的结果反馈也不够。

5.配套管理不到位‘生公”经费管理与其他方面管理息息相关,如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例如车辆管理的规范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车支出的合理性,目前在车辆管理中,存在超标超编、使用其他经营单位车辆等情况,这就使车辆运行费难以控制;在公务出国中仍附带观光旅游的内容,而相关监督管理不严格,使公务人员对出国执行公务乐此不疲,出国费自然居高不下;公务接待的审批程序不规范,直接造成了接待费超标等问题;政府采购确定的定点饭店经常不执行招标价格,也使公务接待的标准不易控制。此外,目前的国库集中支付多为授权支付,对一些超标准的支出不能实施事前控制,事后也未必能及时一发现,达不到管理的目的,等等。

三、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1.健全相关制度。一是健全预算公开制度。制度应明确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部门预 算支出情况,公开的时一间、形式以及细化程度。各部门不仅要公开“三公”经费,还要公开所有预算支出。其他的支出中可能也存在不合理的支出以及浪费的情况,同时一也可能将“三公”经费隐藏在其他经费支出中。根据信息公开的方便原则,建议在一个网站上公布各部门预算收支情况,或者一统一上报至主管部门例如财政部门,由其统一公布,这样便十比较也便十查询,更方便公众监督。此外,主管部门还应对相关支出情况做必要的分析,例如,各项支出的合理性以及变化情况,从令业的角度分析支出情况,尽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二是健全各项支出的管理制度。对十“三公”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以及审批管理等做出更详细的规定,便十预算单位执行,也便十审计等监督部门监督,更便十公众去评价。要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进一步规范科目使用规定,防止串用科目。三是健全监督制度以及问责制度。各部门每年的年度决算,应规定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做法,每年由中介机构对其会计报表做出审计报告,并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如在以后的年度审计中发现问题,也可直接追究中介机构的责任。中介机构可由财政部统一招标确定,并统一付费,不与被审单位发生经济关系,以保持其独立性。对年审中发现问题的可由各地财政令员 办进行令项财政检查,或由审计部门开展审计。要健全问责制度,不能只笼统的规定,而应做出详细的规定,对十中介机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在核实的基础上要追究责任。每年相关的检查情况及问责情况也应对外公布,以便十公众监督。

2.完善预算管理机制。要改进预算核算机制,改变基数法的预算核定方式,应在充分了解各部门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基本数字及定额,从而核定预算。以车辆运行费为例,首先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核定车辆编制数,再根据不同车型核定单车定额,从而确定车辆的预算数。这样才能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既约束了以往开支水平较高单位的支出,也使管理较好的单位有了符合实际的预算数。对十超标的车辆,要根据公车治理的规定进行清理,既要使合理合法使用的资产发挥最大效益,不至十因闲置而产生另一种浪费,同时一也对不合理的资产进行清理。要将各单位的其他收入,以及所属事业单位、经济实体的预算统一纳入管理,要作为该单位完整的预算进行编制,避免互相挤占、挪用。

3.加强预算绩效管现‘生公”经费的管理还应引入绩效管理理念,评价一个单位是否较好地履行了本职土作,并不在十“三公”经费支出的多少。如果土作量大,任务多,难度大,必然要有一定量的“三公”经费子以保障。那么如何来判断合理的“度”呢?就要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来实现。例如两个职能相同的单位,人数及资产数相当,理论上其“三公”经费的预算数和支出数应相同。但由十两个单位土作的绩效成果不同,所付出的相应成本也就不一致。完成任务越好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可能越大,而不积极履职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可能会更少。所以仅就“三公”经费支出的金额不能科学地判断“三公”经费的管理程度,

应与其绩效管理相结合,在完成相同绩效的情况下,“三公”经费支出越少越好。

4.加强配套改革。“三公”经费的管理与其他配套改革有密切的关系。要加强对出国 事项的审批及对出国期间公务活动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深化公车令项治理,科学核定车辆 编制;严格公务接待的审批,明确接待标准等。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可以通过招标确定承 办公务出国、公务接待的定点单位,并定期考核服务情况。进一步改进、加强国库集中支付 和公务片管理,强化对“三公”经费支出的事前管理和事中控制等。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12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相关文章
  •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政府理财“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

  •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对策浅析“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对策浅析摘要: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需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和运行成本是需要改革的重点之一。...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