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行政案例分析范文 正文

行政案例分析范文

2017-04-15 05:46:2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行政与案例分析小论文1

学习中心:_湘潭______

分 数:_______

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

育作业论文

论文题目_ 案例分析报告 -S市暂住证风波___

课程名称__行政案例分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015 年 3 月 10 日

案例分析报告 ----S市暂住证风波

案例简介:

S市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为了追求自身的既得利益而不按正规程序对办理暂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胡乱收费,导致暂住证办理秩序紊乱,相关部门的利益性突出,服务性减弱,政府管理难以到位,行政目标难以有效实现,同时,在进行政策调整时,政府部门未能全面考虑社会实际状况,而导致政策执行困难,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案例分析:

一、本案例反映了S市对外来民工的暂住证管理。

本案例反映了S市对外来民工的暂住证管理。涉及市政府、劳动局、人事

局、公安局等行政主体。其职责分别是执行国家宏观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人事行政、维护公共安全等。

二、从行政目标与利益价值相关理论角度,分析暂住证风波出现的原因。 从行政目标与利益价值相关理论角度而言,本案例主要说明某些地方政府行政目标错位、一味追求政府部门自身利益,以至造成不良影响。

1.某些政府部门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

在行政权力的运作过程当中,首先是行政权力的出发点是要为公共利益考虑,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某个个人、集团或群体的利益,更不能谋取行政部门自身的利益。

2.行政权力没有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

行政权力运作过程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过程,行政权力主体与相对人的关系,从以往的“命令—服从”关系,变为“服务—受益”关系,政府为社会创办的公共设施、公共福利、公共安全、公共生活等公益事业,都是直接为公众服务的。

3.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没有贯彻公平原则。

行政权力的行使依法进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因性别、种族、民族、体貌、财产、地位等而不同,行政权力应为公众提供公平的服务。

4.行政权力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较低。

行政权力不仅要为公众做好服务,而且要让公众知道其服务情况。其公开性和透明度是增强公众对行政单位信任感的源泉。

本案例中S市对暂住证管理中出现的多种名目收费、多次变换办证方式、提高办证“门槛”等行为的出现,给外来流动人口造成极大不便,就是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忽视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一味追求自身利益;忽视政府的服务功能、权利运行过程中的公平原则和权力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一味追求政府命令的单向度执行所直接造成的。

案例思考:

本案例反映了 S 市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为了追求自身的既得利益而不按正规程序对办 理暂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胡乱收费,导致暂住证办理秩序紊乱,相关部门的利益性突出,服 务性减弱,政府管理难以到位,行政目标难以有效实现,同时,在进行政策调整时,政府部 门未能全面考虑社会实际状况,而导致政策执行困难,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在本案例中涉及 到多个行政主体,分别是 S 市政府、市劳动局、市人事局、市公安局、市社保部门、市计 生部门、市财政局、市物价局。

一、各自的职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1.市政府,根据本市社会发 展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实现政府对外来人员的有效管理。

2.市劳动局,对劳动双方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利益,规范劳动市 场的用工。

3.市人事局,发展并规范人才市场,对外来务工人员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 者素质;市公安局,规范办证秩序,取缔非法办证单位,依法查验暂住证,按照正规法定程 序引导外地人员办理暂住证,推动政策的全面执行。

4.市社保部门,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 , 做好外来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市计生部门,完善外来 务工人员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提供外来人员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市财政局, 严格规范管理财政收入,加大对服务和管理外来人员的投入。

5.市物价局,明确暂住证的办理 成本和收费标准,查处相关部门的乱收费行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而从暂住证政策的制定到调整中, 这些行政主体的执行情况显然不尽人意, 这其中涉及 到了行政目标与利益价值。

二、从利益价值的角度来看,外来工和政府作为利益矛盾的主体。

从利益价值的角度来看,外来工和政府作为利益矛盾的主体,他 们在追求自身的利益,实现自身的价值时,总免不了威胁另一方的利益。案例中 2001 年 10 月 30 日, 国家计委、 财政部联合发出 《关于全面清理整顿外出或外来务工人员收费的通知,是旨在减轻外来工负担的政策, 但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 政府的有些部门的利益与外来工的 利益产生了矛盾, 政府的某些部门有了逐利趋向使得利民宗旨落空, 反而出现了暂住证停办、 公安局突击办证、扣押无证人员, 强迫他们付说不出名目的费用办暂住证、 陡然增加办证 “门 槛” 、黑点办证的现象,使得这项利民政策不再利民。

究其原因:

1.政府是一个具有自利性 的部门, 它一定是为自身的利益服务的, 某些政府部门的逐利趋向使政府职能发生了扭曲和 变形。S 市市政府若严格按照《通知》办事,政府用来管理外来工的资金得不到弥补,日积 月累,严重损害政府财政部门的利益,因而政府只有巧另名目,通过各个部门设置障碍,增 加附加条件,实施暗中收费来弥补财政上的损失,让自身的利益得到实现,这一做法加重了 外来工的负担,使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生偏差。

2.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不 清,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存在大量隐患,他们为求获得更多的收入,纷纷将黑手伸向暂住证办 事处。 行政目标是行政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或期望达到的行政管理目的和指标, 它是 行政管理活动

的出发点和归宿。

3. 行政目标从不同角度可分为:总目标、长远目标、近期目 标、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等。 行政目标的特点主要有:

①一致性。行政组织对行政目标的 认识和实施是协调一致的。

②社会性。确定行政目标要考虑到全社会的利益,力求取得全社 会的认同,并受法律的约束。

③层级性。行政目标因行政组织层次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层级。

④明确性。 行政目标的选择和表述要明确。

案例反思:

确定行政目标要科学地分析行政组织所处的政治、 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当前和未来需要等客观因素,正确估计主观条件。在实现行政目标的过程中,要及时反馈信息,据以坚持或调整行政目标。

纵观整个案例,我们可以找出以下行政目标:

1.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全面 清理整顿外出或外来务工人员收费的通知》 ,其目的是减轻外来工负担。

2.政府为了对外来 工实施科学有效且合乎人性化的管理手段, 所以让外来工办理暂住证。

3.让几个部门共同办 理暂住证,其目的是为防止一个部门独揽大权,在办理过程中出现腐败,也是为了使政府的 管理(包括加载信息)到位。

4.为了弥补暂住证收费大幅下降后的亏空,将对出租屋征治安 管理费。 但是, 我们不难发现案例里诸多的问题。 ①外来工的负担并没有被减轻, 反而愈加沉重; ②政府管理外来工非常不人性化,甚至出现公安局为“突击办证” ,出动大批警力在各处查 验暂住证;③让多个部门共同办理暂住证,其结果却是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不清,出现乱收费 现象,并且,政府想达到的信息管理也没有到位。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暂住证” 风波呢?我想有以下四方面:首先,是行政目标与实施之间的不一致,有关部门说一套做一 套;其次,没有充分考虑行政目标的社会性,虽然是为了维护城市的治安等,更好地管理外 来工,但是明显损害了外来工的利益;再次,相关部门过于注重绩效,导致急功近利,以至 于出现了案例中的一系列问题;最后,相关部门监督不力,如果加大监督力度和范围,也不 至于出现大面积的暂住证风波。对出租屋征治安管理费这种做法,无非是换汤不换药的,有 关部门应该明令禁止才是。

解决方案:

1.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执行人员队伍,政府要专事专职,建立定职能、定

机构、定人员编制 的“三定”制度。

2.完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防止权力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化。

3.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 政府应该认识到劳动力作为市场经济要素资源, 受市场价值规律的 影响远远大于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控, 政府部门应把管理外来劳动人员的重点, 外来人转移到 保护劳动者利益, 加大监督用人单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作力度上来。另外政府可以考虑 由流动就业管理向户籍居民就业管理转变, 允许外来人口按职业或者居住地入户, 这样有利 于城市发展规划。

4.明确行政执行目标。应制定一部统一的暂住人口管理法,将暂住证的办证人员、流程、费用、执行部门、处罚措施统一予以规定,不再允许部门或地方制定暂住人口管理的法规、规 章、制度,防止部门或地方为了各自利益,巧立名目地向暂住人口收取费用,以保证外来务 工人员的合法利益,真正实现管理外来人员的目标。

篇二:行政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陷入“会海”中的领导干部

案例简介:

2013年新年开始,各地都在紧刹“文山会海”。某市地税局专门设立了周三无会日,规定周三一律不安排会议。这样做使一般干部的会议大大减少了,但是领导干部的会议却丝毫没有任何改变。据统计,一个局一周主要有以下会议:局长办公会、市局布置的会议、区政府布置的会议、分局会议。这些会议有的是每周固定时间召开的,如局长办公会;有的是安排在市局一周会议计划的;有的是区政府安排的。所以,局领导每周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来查看本周的会议通知,以安排本周工作。这还不包括不在会议计划之中的临时通知的会议。而分局也要召开会议,因此有时就不得不牺牲分局利益了。碰到有个重要工作,那就不得不开会讨论,一周的正常工作时间就没了。如此繁多的会议使不少局领导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召开会议的部门也是五花八门,有办公室、业务室、作风办、文明办等。人员也不局限于局领导,甚至一些与税收不相关的会议如计划生育会、精神病会等也请税务机关参加,你不要参加还不行。参加了,还要你发言,把你头搞大为止。值得一提的是,某些科级干部的会议也逐渐增多。有的科长每周都有会,甚至出现一周开会四天的情况。 案例分析:

一、案例中反映的公共行政现象

本案例反映了某市地税局领导干部参加的行政会议数量过多的现象,没有根据行政的具体情况与工作需要,深陷“文山会海”的现象。该局的领导干部参加会议的名目繁多,随意性大,事无巨细,造成了相关人员的奔波往返之苦。开会的部门五花八门,甚至要求与会人员准备发言,无疑增加了与会人员的负担,牺牲了分管单位利益的同时,使与会人员其苦不堪言。该局这种不论会议主次,不论必要都要参加,一律面对面集中开会的做法,不仅分散了各级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精力,而且给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成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正常工作的障碍,同时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从而耗费了工作人员正常的工作时间,没有将行政会议的决定贯彻落实到实处,进一步降低了办事的效率。

二、造成领导干部陷入“会海”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该局领导干部陷入“会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旧的体制造成“文山会海”的“合理”存在。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机构上层次多、部门多、审批环节多,人浮于事、办事拖拉,到处是靠开会发文过日子,浪费时间,效率低下。虽然经过了体制和机构改革,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有很大程度的改变,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不完善、没理顺的地方。党政机关及职能部门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模式,什么事都大包大揽,开会发文在“计划经济”模式中,当然就有增无减。

(二)机构臃肿,冗员过多。我国以往曾对机构进行过几次大的改革,但政府还没有完全从微观管理、直接管理的羁绊下解脱出来,企业没有真正改变政府附属的地位。因而,机构改革步入一种“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之中。尽管机构臃肿、冗员成堆,“庙”大“和尚”多,但都各负其“使命”,都有一定的责任和权力,而发文和开会便成为其完成使命、行使权力必不可少的“法宝”。

(三)办文办会缺乏一套科学的操作程序和运作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严重影响了筹划指挥,组织协调、配置资源等职能的正常发挥。机关一些部门也被拖累到繁多的印发传递通知、文件,组织筹备会议等等简单工作之中。再加上有些人员素质不高,协调不力,不能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传递和筛选有关信息资源的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好综合部门的助手参谋作用,整天只能跟着领导转,跟着文件会议转。

(四)利益机制驱动。一些部门和领导,往往把办文、办会多少作为考核下级政绩的一个标准,认为公文发的越多、会开的越多,工作成绩就越突出。一些新闻媒体推波助澜,电视、报刊、杂志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会议、领导讲话、会议材料,形成舆论导向上的负面效应。举办会议和起草公文的单位和个人有“益”可图。多发文、多开会,一则对上有“喜”可报,有“功”可摆;二则可报刊留名、电视留影,对外形成“广告”效应;三则可通过多造预算、虚列支出等手段为单位争取财政部多拨经费。

(五)领导工作方法单一,呈现公文化、会议化倾向。目前,一些单位领导工作的方法越来越简单、单一,呈现出公文化、会议化的倾向,即单纯依靠公文和会议来实施领导,并要求下级层层转发和逐级传达,还以此作为考核下级工作的重要依据,结果导致各级转发公文和对口性会议剧增。

(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的影响。多年来,工作标准不明确,作风不扎实,助长了“文山会海”的泛滥。有不少的领导干部和机关习惯用行政命令,靠开会发文来开展工作,好像只要开会发文就是完成任务,具体如何做是下面的事。于是什么事情都按会议布置,按文件精神去做,自己高高在上,不深入基础和群众,不做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甚至有些领

导和机关把开会发文作为全部工作的内容,作为衡量工作成绩的标准,开会越多,发文越多,政绩就越大。在社会上给人们一种“文字出干部,干部出会议,会议出成绩,文件出政绩”的感觉。

(七)文风、会风不正。有些人喜欢写长文章,开马拉松会,好像文章长了才有水平,会议时间越长越重要。还有少数人发公文无解决实际问题之心,而实质是满足自己树碑立传之需。一些“候鸟式”轮流坐庄的会议和没有实际内容的所谓学术会议,其实质往往是借会议之名游山玩水,或为主办单位、个人敛财。

三、防治政府领导干部陷入“会海” 的举措

第一,加强改革,健全和完善各种体制。

1、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模式造就了中国“文山会海”的现象。因此,只有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还企业经营自主权,才能从根本上截断“文山会海”的源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配套进行。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小平同志的讲话,既指出了加快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指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认真落实小平同志的指示,切实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他,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就能从根本上医治“文山会海”这一痼疾。 毕业论文2、精减机构,裁减冗员。机构是公文和会议的载体,公文和会议是机构的派生物,冗员是公文和会议的催化剂。机构、冗员不减,“文山”难铲、“会海”难填。因此,加速机构改革的步伐,切实实行精兵简政,是医治“文山会海”的重要措施。机构改革,必面吸取以往“精简——膨胀

2、各级党政机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必须对“会海”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对清除“会海”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各级领导要从我做起,以“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依据,树立时间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服务观念,带头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带头摒弃套话、空话、废话。把“一级讲给一级听”变成“一级干给一级看”,把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作为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彻底根治这种体制性弊端。切实改变机关作风,明确职责和工作标准。要树立为经济服务、为基层服务、为项目服务的观念,提倡求真务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工

作作风,彻底改变浮在上面,惟文惟会的习惯方法,着眼抓大事,抓主要矛盾,解决重大的社会及经济发展问题,切实把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有创造性、可操作性的贯彻意见和措施。

第二,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政府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加强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合作,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会议和文件。特别是党政机关的综合职能部门,既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又是聚集群众智慧,反映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言人,也是办文办会的直接组织者和操作者,更要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和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要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察觉和究前进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从人民群众刨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和新鲜经验中汲取营养,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精心设计,统筹安排,控制会议和文件及各种礼仪应活动,使各级领导真正从“会海”中解放出来。要重视发挥现代化办公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等手段,推进办公信息化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建立文明规范的办文办会程序和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当务之急,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对文件会议和领导活动进行分门别类,按不同类别明细权限职责和具体操作程序。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文件、会议的审批和管理,在精简会议数量、压缩会议规模、控制会议经费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下发文件的数量、质量、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努力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开务实有用的;少发文,发短文,发务实有用的文”

第四,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又一次巨大的革命性变化。及时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是我们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尽快完善政府电脑联网,充分发挥现代化办公设施的功能和作用。采用电话会议、电视直播会议等形式,取代旧的现场集会形式,运用信息网络传发常规性文件,最大限度减少文件的成批印发。提高办事效益。

篇三: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题目:浅析党政机关绩效管理

行政管理1201班

201200140126

辛秀

2015年11月

浅析党政机关绩效管理

摘要: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存在着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等问题。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职能正在进行重大调整。政府绩效管理作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和有效管理工具,其重要性不断彰显。要实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升和加强政府能力,必须开展政府绩效管理。我国政府近几年来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从目前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来看,尽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正视这些问题和障碍,探讨完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途径,对于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绩效管理问题;绩效完善途径;

政府绩效,在西方也称为“公共部门绩效”、“政府业绩”等。20世纪末期,西方各国普遍出现经济衰退、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公共财政持续出现赤字,传统官僚政治体制导致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资源严重浪费,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管理危机和公众信任危机。与此同时,出现了新右派体系,主张采用管理私营部门的管理哲学及管理方法,用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政府绩效管理在西方国家大规模推行。在全球化的时代,如何通过提升和加强政府能力来提升国家的竞争优势,则是现代政府改革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也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所面对的一道难题。

一.绩效、绩效管理的概念

所谓“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将企业的远景、战略目标分解到组织和个体,并通过绩效沟通、绩效计划、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完成,其注重的是员工未来绩效的改善和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政府绩效管理的概念

所谓“政府绩效管理”,是指公共部门积极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

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获得公共产出最大化的过程。政府绩效管理又可分为多个具体分支,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部门绩效考核、机关效能监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公务员考核等等。在西方也被称为“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泛指政府所做的成绩和所获得的效益其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绩效表现,又包括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绩效表现因此,政府绩效的评估,就是根据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

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政府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在经济、效率、效果、和公平方面的绩效,已塑造服务民众、是民众满意的高效政府。绩效管理并不一个单一的概念,它的内涵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行为结果,它应该也是行为过程绩效型政府管理应该包括新公共管理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审计等等各种理念的综合和实践即以政府绩效为本,以公共责任的实现程度效果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降低政府成本做大政府业绩,通过一整套完整的评估体系,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的经济、效率、效益、公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政府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因此受到巨大挑战,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采用新公共管理思想,适时提出了绩效管理理念绩效管理的引入大大推动了政府改革的大趋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立绩效型政府已成为当今世界政府行政改革的一种趋势和潮流

三、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

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的现实与挑战,更加凸现出了重振政府行政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灵活、廉洁,并具能力的政府。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不可否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同WTO所通行的国际惯例与要求相比,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国行政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重振和提升我国政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强有力的目标导向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要将其落到实处,转化为各地各部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际行动,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评体系。科学的绩效评估和考核,将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要求变成可以量化的目标体系,强化各级政府部门的绩效意识,形成正确的决策导向和工作导向,将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供有力的支撑。

2.有利于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政府的绩效水平,是决定一个社会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改革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将对政府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低效的粗放式的行政管理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建立新的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共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3.有利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政治文明建设

现代绩效评估,将使政府的绩效评价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并以量化的直观形式表现出来,将组织评估与个人,特别是部门领导人的业绩评估结合起来,开辟了机关工作人员考核的新途径,为科学的政绩考核奠定基础。绩效评估的过程也是公民广泛参与的过程,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过程和结果公开的过程,这样可为公众参与对政府工作及其领导人的评价和监督开辟现实的途径,增加改革和发展的智慧和动力。

4.有利于推动和规范各地政府管理绩效改革实践,促进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近年来,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国许多大中城市试行目标管理,近几年又在探索绩效管理,将现代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引入政府的管理体系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政府管理职能扩大,政府目标责任制的推行,绩效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政府的产出难以量化

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再据此进行绩效管理。政府的绩效管理远比私营部门复杂,因为它要面临如何将公共服务量化的问题。由于行政组织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些“非商品性”的产出,它们进入市场的交易体系不可能形成一个反映其生产机会成本的货币价格,这就带来对其数量进行正确测量的技术上的难度。

2.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项目目标缺乏准确性。许多公共项目表述过于笼统,所反映的公共项目目标含糊而不具体,而且,公共项目目标隐含有价值判断和政治因素,很难形成社会全体成员的一致看法。公共项目决策者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往往故意把目标表述得模糊不清。这些都给评估测度标准的选择带来混乱,造成衡量评估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困难。

3.政府管理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绩效管理是对公共项目决策、实施以及效果与影响的分析,评估一项公共项目实施得好坏,自然也就涉及对公共项目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的能力高低的鉴别。这种鉴别使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感到威胁而抵制评估。

其次,绩效管理是一个消费资源的过程,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由于评估工作及其价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同,国家没有单独的评估经费拨款,评估费用大都是摊入具体的公共项目中,致使评估的资金投入不足。

再次,评估常常意味并伴随着批评和改革,政府管理部门由于利益主体意识,总是试图表明公共项目的积极效果,极力维护和提高其地位和权威,不愿接受来自外部的批评指正,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公共管理工具未能被政府管理部门有效地利用。

4.绩效管理及评估技术上的问题

首先,绩效评估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中具有盲目性;评估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片面地将经济业绩等同于政绩,将经济指标等同于政府绩效的评估指标。评估程序没有规范化,评估结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甚至完全流于形式;评估方法多为定性,较少采取定量方法,评估结果不够科学;


行政案例分析范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87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行政案例分析范文
相关文章
  • 行政案例分析范文

    行政与案例分析小论文1学习中心:_湘潭______分数:_______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业论文论文题目_案例分析报告-S市暂住证风波___课程名称__行政案例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