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像山那样思考达标习题(带答案) 正文

像山那样思考达标习题(带答案)

2017-02-26 05:51:5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像山那样思考 导学案(含答案)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的“家是今生今世的证据”的观点和含义。

2. 体会文中细腻的、个性化的场景描写,体验作者的情感。

3. 仔细品味文章,评点理解课文哲理性语段。

4. 能理解人与故乡的关系。

资料链接

1 作者简介

(《随堂1+2》P102 作者简介)

2 写作背景

(《随堂1+2》P103 写作背景)

阅读导航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嗥(háo)叫拾遗(yí)毛骨悚(song )然不堪(kān) 湍(tuān)急揣(chuai )测饿殍(piao)俘(fú)艾(ài)蒿(hā )

二、文本阅读

1、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明确: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2、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我们可以先从文中找出一些反映此种情感的词语,然后再从这些词语中体味出这声狼嗥中所饱含的情感。如“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等,表现出这声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

3、看看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可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

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属于一类,它们的反应是“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

留意的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4、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明确: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先是随波逐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第六小节,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如第九小节中所叙述的那样,不至于“使河水把人类的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 补充一点作者的个人经历: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我们这篇课文就选自其中。应该说作者的这些实践活动对他认识的发展更有启发。

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小节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上面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作者在不断地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此节中的一些语句很有哲理,我们来细细体味一下。比如“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还如“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提问:如何理解?)这是梭罗的名言,作者对此也是完全赞同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荒野中万物之间都是怎样的。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文章到此就把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了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5、文章末节在引出梭罗的名言后,又提到“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就与首节前后呼应。再次阅读第一小节,领会一下这声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涵义?

联系上面对作者思想与主张的分析,我们可以听出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6、通过我们先前的反复朗读,我们能否感觉到这篇文章在形式上,特别是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色呢?比如同样是介绍自然的,介绍生态伦理观念的,它与我们的地理课本的语言,与我们的一些生物学理论,在文字表达上有何区别呢?

明确:后者是一种科学语体,而利奥波德身为一位生态伦理学家,同时他的文学素养也是很高的。他所使用的语言文学性较强,是一种诗化的语言,充溢着诗意美。这就与他的自然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溶为一体,使全文熔诗意美与思辨色彩于一炉。

篇二:像山那样思考 专题复习(附答案)

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

一、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脂粉() 乌桕()赭色() 黑魆魆() 濒临

() 远阜() 蔑视()

槎桠()()有劲() 刚劲() 剥削() 剥花生

() 绿林()月晕() 晕头转向() 夹层

() 夹袄() 文件夹() 夹克() 混沌

( ) 浑水摸鱼()颤抖() 颤栗 () 迸发

() 迫击炮() 塞子() 堵塞()塞外

() 一瞥() 漂白()绸缪( ) 魁梧

() 蠕动() 涮羊肉() 煮 茗() 蛰( )居丰腴

()

诳语( ) 粗犷() 雾霭() 喷薄( ) 阴霾

( ) 攫来() 瘴气( ) 剔()透咆哮()( ) 涟漪( )( ) 鼬() 鳘鱼() 忧悒() 酢() 追溯

( ) 嗥叫( ) 驯服()

毛骨悚然() 蜿蜒()() 湍急( ) 饿殍()艾蒿(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1.zh?()居2.zì()意3.惊hài() 震hàn() 4.安mì()

kuáng()语5.轮ku?() 雾ǎi() 6.物shí

() 7.ju?()来

吞shì()8.qia()意 wěng()郁 9.深suì

() 游yì()

10.cháng yáng( )( ) 11. 艾hāo() 12. 残gēng()冷炙

13.tuān()急 引qíng()

三、根据给出的内容写出对应的词语。

1.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

2.声音大得使耳聋者都能听见,多比喻惊人的言论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3.吃剩的饭菜,比喻别人取用后剩下的一点东西。 ( )

4.寒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极端害怕的样子。 ( )

5.心里一点也不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 )

6.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 )

7.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

8.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形容非常渺小。( )

9.时光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 )

四、文学常识填空

1.郁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作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部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________。

2.梭罗,________(国)作家,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54年,《瓦尔登湖》出版了,如今《瓦尔登湖》与《圣经》诸书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其最重要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

五、 巩固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山凹(āo) 吞噬(shì) 证券(juàn) 黑魆魆(xū) 钟灵毓秀(yù)

B.涟漪(yī) 厮守(sī)酗酒(xù)水漉漉(lù) 深邃僻隐(suì)

C.引擎(qíng)徜徉(cháng)不啻(chì) 泪潸潸(shān)锲而不舍(qì)

D.澄清(ch?ng) 峻峭(qiào) 毗邻(bǐ)汗涔涔(c?n) 窗明几净(jī)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嗥叫(háo) 砰砰(pēng)迸发(bìng) 残羹剩饭(gēng)

B.驯服(xún) 蔑视(mia) 挑战(tiǎo) 狼狈为奸(bai)

C.饿殍(piǎo)艾蒿(hāo) 蠕动(rú)毛骨悚然(shù)

D.嬉戏(xī) 疲惫(bai) 扳机(bān) 无动于衷(zhōng)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颠簸bō 啮噬nia 偷觑qù 一瞥piē战战兢兢jīng

B.摭拾zhē 濡染rú阜盛fù 攒蹙chuán 酒阑灯灺xia

C.啜饮chu?追溯sù泥淖nào 攫取ju?余音袅袅niǎo

D.绮丽qǐ 按捺nài 蜿蜒wān 蓊郁wěng 妄自菲薄fēi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项研究耗费了他几乎一生的心血,如今功败垂成,他兴奋不已。

B.学员们长期生活在实事求是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逐渐养成了求真务实的习惯。

C.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D.这两个要素之间休戚相关,缺一不可,你一定要多加注意。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于谦为人正直,不畏强暴,那四句自勉诗是他短暂而壮烈一生的真实写照。

B.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C.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和我成倍的体力。

D.止咳祛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氧化铵等配置而成。

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狼的嗥叫,让孤独的夜行人诚惶诚恐。

B.当我们的来复枪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呆若木鸡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C.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D.一外地客人在本市乘坐出租车时遭劫,载他的“的哥”竟坐山观虎斗。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B.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水资源的缺乏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D.这条穿越世界屋脊的“雪域天路”被人们描绘成“商贸金桥”“藏旅坦途”“文化通衢”,它使得老百姓圆了更多的前往西藏旅游的梦想。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________的情调。

(2)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______,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3)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________异境。

A.明媚 萧条 居住 B.明净 悲凉 居家

C.晴朗 凄凉 铭记 D.明朗 肃杀 蛰居

9.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翁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B.湖岸边的山太俊峭,山上的树木又太高,所以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

C.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10.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

B.村民本来是连这个湖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的,如今却想到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引到村中洗碗洗碟子了。

C.一个人如果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贪得无厌,他就成了奴隶,成了沉陷于物欲泥沼中不能自拔的奴隶。

D.梭罗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批评家,他的话只是为了表达并批判时弊,警醒人们过一种简朴、智慧、清醒也更自由的生活。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曝光/曝背谈天 脊骨/贫瘠 薄暮/喷薄而出

B.贻误/贻笑大方 游弋/戈壁 吭声/引吭高歌

C.犄角/掎角之势 饿殍/蜉蝣 重创/安土重迁

D.契机/锲而不舍 模样/模仿 枕藉/杯盘狼藉.

12.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当学生也开始肆意地调侃鲁迅时,文风又转向了另一极端:轻松愉悦已蜕变成了俗不可奈的无病呻吟和不可救药的狭隘偏执。

B.装饰公司优劣并存,装修材料鱼龙混杂,令许多业主颇为头痛,稍有不缜,就有可能跌入他们的陷井。

C.布什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的外交思想并非总是一成不变,单就中美关系而言,双方在奥运舞台上的外交探戈表演中,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D.凝神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整日笼罩在汽车摩托的暄嚣声中的都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当我们的来复枪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B.大会主席团做出决议,会议期间不准无故迟到,对那些不遵守大会纪律的不速之客要通报批评。

C.老一辈人居家过日子精打细算,从长计议,富日子当穷日子过,这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比不了的。

D.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1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______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______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______的情调。

A.铭刻 最爱 明快 B.铭感 最惠 明快

C.铭刻 最惠 明朗 D.铭感 最爱 明朗

六、 语言运用

15.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要求使用对比手法,使内容相对、句

式一致。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如江南文化是,西北文化则是;比之

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文化则是_______

16.从表达连贯、得体的角度看,下面的语段存在三处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我社出版《生命流程》,②是一本与知己倾谈的书。③一册在手,④灵魂的香味便扑面而来。⑤精美的装帧,⑥设计大方,⑦新颖的编排,⑧显示了制作的用心。⑨有缘者务必购买。

(1)________(序号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________(序号)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序号)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山那样思考》答案

一、1.zhī jiù 2.zhě xū 3.bīn fù 4.mia chá yā 5.jìn jìng 6.bō bāo 7.lù lǜ 8.yùn yūn 9.xuàn jiā 10.hùn hún 11.chàn chàn 12.bang pǎi 13.sāi sa 14.sài piē 15.piǎo piào 16.m?u kuí 17.rú shuàn

煮 茗(míng) 蛰(zh?)居闽粤(mǐn)(yua) 丰腴(yú)诳语(kuáng) 粗犷(guǎng) 雾霭(ǎi) 喷薄b?) 阴霾(mái) 攫来(ju?)瘴气(zhàng) 剔(tī)透 咆哮(páo)(xiào) 涟漪(lián)(yī) 鼬(y?u) 鳘鱼(mǐn)忧悒(yì) 酢(cù)追溯(sù)嗥叫(háo) 驯服(xùn)迸发(bang)毛骨悚然(sǒng) 蜿蜒(wān)(yán) 湍急(tuān) 饿殍(piǎo)艾蒿(hāo)

二、1.蛰 腴 2.恣 茗 3.骇 撼 4.谧 诳 5.廓 霭 6.什 瘴 7.攫 噬 8.惬 蓊 9.邃 弋 10.嗥 徜徉 11.殍 蒿 12.嬉 羹 13.湍 擎

三、1.莫名其妙 2.振聋发聩 3.残羹冷炙 4.毛骨悚然 5.无动于衷 6.不绝如缕 7.正襟危坐 8.沧海一粟 9.逝者如斯

四、1.《沉沦》

2.美国 瓦尔登 塑造读者的25本书

3.《沙乡年鉴》

1.B [解析] A项,“券”应读“quàn”;C项,“锲”应读“qia”;D项,“毗”应读“pí”

2.D [解析] A项“迸”应读“bang”;B项“驯”应读“xùn”;C项“悚”应读“sǒng”。

3、C(A颠簸.bǒ 偷觑.qū B摭.拾zhí攒.蹙cuán D按捺.nà 妄自菲.薄fěi)

4、B(A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B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

篇三:《像山那样思考》思考题

《像山那样思考》思考题:

思考题一:全文可分几部分?

思考题二:课文分析:

1、是什么引起了思考?

2、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这一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

感?

3、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它们的反应是怎样的?或者说,这声狼嗥对于不同的生物,分别有着怎样的意义?

4、作者是怎样概括他们的反应的?

5、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

6、第三段又写到了谁的感受?是怎样的感受?

7、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8、作者的认识,很明显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者以前的观点是怎样的?

9、后来作者还是这样认为吗?

10、那作者的想法、观点是什么时候转变的呢?

11、再具体点,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12、“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这种观点”是什么?“新的东西”又是什么?

13、作者原本认为“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当人

们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现了没有?出现

了什么情况?

思考题三:文章的题目是“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 样的思考?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那?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一:

明确:全文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狼嗥及其含义(1~3)

二、作者认识的由来(4~7)

三、作者的更深层的思考 (8~10)

思考题二:课文分析:

1、是什么引起了思考?

明确:是狼,是狼的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2、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这一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关键性词语:“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

抗性的”、“悲哀”、“蔑视”等。

这声狼嚎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

这声嗥叫是深沉的,它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内涵,

总结:这一声音传达的是对自己所受的不公平待遇的一种反抗,是对未来世界毁灭性痛苦的呐喊,是对人类错误认识人及其错误行为的蔑视。这虽然写的是狼的内心世界,但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

3、这声狼嗥对于不同的生物,分别有着怎样的意义?

明确:对于鹿-----它是死亡的警告(威胁,死亡)

对于松林------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

(厮杀,战斗)

对于郊狼------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食物)

对牧牛人------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损失)

对于猎人------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挑战)

这里,运用排比句,列举了这声狼嗥对于不同生物的不同意义,增强了气势,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作者将一个严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4、思考:作者是怎样概括他们的反应的?

明确:“明显而迫切的希望和恐惧。”

5、思考: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

明确:作者进而指出,在这些明显而迫切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 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才能听懂的含义。 因为山长久地存在着, 从而能客观地聆听这声狼嗥。也就是说,深层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

6、思考:第三段又写到了谁的感受?是怎样的感受?

明确:文章往下还写到了一般的人,也就是“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他们其实也属于第一类事物,他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

7、思考: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明确:是“我”,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8、思考:作者的认识,很明显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者以前的观点是怎样的?

明确:从前认为狼是坏的捕食者,吃掉了对人们有用的鹿,用文


像山那样思考达标习题(带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58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像山那样思考达标习题(带答案)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含答案)《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学习目标1 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的“家是今生今世的证据”的观点和含义。2 体会文中细腻的、个性化的场景描写,体验作者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