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潮州湘子桥 正文

潮州湘子桥

2017-02-22 07:04:3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历史潮州 广济桥

135年前,一位叫约翰?汤姆逊的英国摄影师来到潮州,当他走到城外欣赏韩江的风景时,眼前的一座石桥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汤姆逊架好了照相机,为这座石桥拍下了最早的一张照片。这座桥就是广济桥,那一年是公元1868年。 广济桥最早建于公元1171年,当时是座浮桥,后来经过历代的改建,陆续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建成了23个石砌桥墩,桥面上还建了亭屋126间,桥楼24座,这就是民间广泛传唱的“廿(nian)四楼台廿四洲”的广济桥。 广济桥的建筑十分特殊,桥的两边是在桥墩上铺设石梁搭建的梁桥,中间部分是用18条木船连接而成的浮桥。浮桥东侧有桥墩十三个,西岸有十个,合计二十三个桥墩。在东西两侧的第一个桥洞部分,还采用了拱桥的造桥技术。 中国的古桥中,有梁桥、拱桥、浮桥、索桥四大类型,广济桥既有拱桥的桥洞,又有梁桥的主体,还有船只连在一起搭建的浮桥,包容了中国古代桥梁的三种形式,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称赞广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1988年,潮州广济桥被定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广济桥的桥墩是在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建成的,所以建筑样式和长、宽尺寸都不一致,这就形成了广济桥的独特之处。广济桥全长518米,宽11米,梁桥部分全是用巨大的花岗岩石条搭建形成过梁。 采访:根据我们的测量,最长的石梁大概有十多米,宽度呢,最宽的大概有一米二,基本都是在一米以上,一米到一米二,厚度差不多有一米。这么一条石梁,我们计算了一下,大概有四十多吨,宋代的时候没有起重设备,把这个四十多吨的石梁架上来,而且架的这么好,到现在还保留得这么好,可见当时的建筑艺术是非常高的。据说这些石梁都是从韩江上游、从福建、江西那边采石以后,听说当时绑在船底下,然后把船慢慢开到桥的下边,然后还要等它的水位涨起来以后,绑在船底下的石梁也就慢慢升上来,然后找准位置把它架上去。这种方法中国古桥造桥建筑史上也有记载,叫浮船法。 由于石材的限制,梁桥的跨度不能太大,为了承载住巨大的石梁,桥墩还要建得比较宽大,这就阻碍了江水的流动。韩江大部分流域属于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每年长达八个月的汛期里,江水有时暴涨直达桥面。潮州人把桥身的中间部分设计为可开可合的浮桥,解决了抗洪和通航的要求。 在广济桥的桥墩上,当年还建有二十四个楼阁,一些精明的商家在桥上开起了店铺,在三百多年时间里,广济桥商贾云集,逐渐形成了“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热闹景象。 采访:到清末时期,湘子桥就越来越热闹了,形成了一个桥市。根据一些记载,桥两边店铺成排,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人很多,所以才流传有“踏上湘桥还不知桥”,上了湘桥还不知道是桥,就好像走上街路一样。 当年,广济桥下也同样

热闹非凡,过往的商船连绵不断。为了做生意方便,精明的商人还在桥墩上安装了供人上下的梯子。 采访:有时候这个船就停在桥墩旁边了,他要买东西,买东西他可以沿着梯子爬上去,还有上边需要下边的东西,他也可以沿着梯子下来。我是听老一辈的人说,有的时候上面用绳子挂一个篮子抛下去,下面需要什么东西,我上边卖东西的这样放下去。通过这个篮子,吊给他。 广济桥还是广东、江西、福建一些州府食用盐的转运地,由此运出的食盐,称为桥盐。十九世纪中叶,清朝政府曾在广济桥设立衙门,一年收的盐税高达16万两白银。 1958年,为了行人安全和交通方便,潮州人拆除了广济桥中间的浮桥,改建成平坦的水泥桥。最近,潮州市决定投巨资恢复广济桥的历史原貌,让“廿(nian)四楼台廿四州”的景观重现韩江。 魅力潮州?国学大师饶宗颐 1917年的夏天,潮州一条小巷中的饶家出生了一个男孩,父亲为他起名“宗颐”,希望他能师法中国宋代的周敦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大理学家。 饶家是潮州的名门望族,饶宗颐的父亲饶锷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学校,曾任《粤南报》的主笔,可以说是家学渊远。 而饶家的“天啸楼”曾是当时粤东最负盛名的藏书楼,在这里收藏的书籍曾达十万卷之多,饶宗颐从青少年开始,就在这里饱览群书。 1935年,由饶锷编辑、饶宗颐补订完成的《潮州艺文志》发表,这是潮州有史以来在艺文方面首次进行系统的著作实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十九岁的饶宗颐一举成名。此后,由于战争,饶宗颐先生开始颠簸流离,最后定居在香港。 字幕:以前是在香港大学教书的,教书有16年。在这16年中间,后来我就去新加坡大学。在这16年中间,有个好处,就是因为香港大学同国际上容易搭上关系,所以我们常常到国外去开会。我第一次出国是1956年到巴黎去,1956、1957、1958年这几年,我都一年到德国,一年到意大利,中间去了不知多少次日本。所以这些同国外的学术界接触得比较早,所以知道学术消息,也知道人家怎么做。 饶宗颐先生一直相信,做学问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等多门外语,足迹遍及世界很多地方。1980年饶先生还自费花3个月时间参观了中国33个省市博物馆。这些丰富的阅历,再加上饶先生本人过人的精力和广泛的兴趣,使他的研究涉及到史学、甲骨学、敦煌学、词学、楚辞、目录学、考古学及书画等8大门类。 五十多年来,饶先生共发表专著五十多部,各种论文四百多篇,内容超过1000万字, 并在多门学科中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成果,从而在国际汉学界有着崇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字幕:我做学问看问题,我觉得是上、下,从四方都有看,不是看某一个局部。因为看小问题要从大问题来看小问题,

而且小问题也要回到大问题,这样子来看就比较容易概括。我常常用佛家用的两个字,就是“向上”,“向上”这两个字是禅宗用的,看问题应该从上面看下面,看到下面来,就是变成这样子,四面八方就可以看到。从上看到下,不是从下看到上,我大概是喜欢从上看下来。 作为潮州人,饶宗颐先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他是介绍潮州陶瓷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潮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字幕:很简单的,就是我认为每个地方都应该有它的研究,因为一个国家要从局部作成一个整部,潮学是地方史的一部分,地方史是国史的基础。不是我特别爱好潮学,因为我是潮州人,自己有亲切感,一切的事情从孩子时就了解,所以从这里做起就比理解别人的东西来得更容易、更亲切,我提倡是这个意思。其实每个地区性的都应该有同样的研究价值。 于在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饶宗颐先生荣获了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儒莲奖”,还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文学艺术勋章,被香港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等,多年来,饶先生被国内外多所大学授予的荣誉达几十个。 但饶先生生性淡泊,在他的身上,至今还保留着很多传统中国文人的气质。饶先生精通音律、填词,他的书法和山水、人物画也都自称一家,别具一格。 淡泊是一个人的性格,加上生活,因为我不是太喜欢太热闹,一热闹就不能冷静,不能冷静就不能看问题,不能解决、研究问题。因为一热闹,时间、精神就都向外发泄掉了。我八十多岁了,一直这样。最难得的是健康还可以维持,我就觉得这点可能是上天要我做多一点事情,我自己也不能解释。 今日潮州?南国瓷乡 作为国礼瓷的“友谊通花瓶”,集通花、瓷花于一体,整个花瓶高1.3米,是潮州枫溪陶瓷研究所于1978年设计制作的,它被誉为枫溪陶瓷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枫溪是中国十大陶瓷产区之一,陶瓷生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枫溪的工艺美术瓷继承传统技法,融合现代气息和艺术,以“白如玉、细如丝、薄如纸、明如镜” 闻名遐迩,花色品种达二万多种。其中的通花、瓷花技艺,在国内外同行中独树一帜。 在潮州抽纱中有一种手工勾织的镂通产品,名叫“通花”,枫溪的陶瓷艺人受其启示,将这种镂空用在了陶瓷上,发明了通花瓷雕。通花瓷雕是在瓷坯体上雕通连续的几何图形,再彩绘烧制而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随着枫溪陶瓷工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通花瓷的雕刻技法、品种和纹样变化越来越多。 枫溪陶瓷艺术的沃土,养育和造就了一批批陶瓷艺术大师。吴维潮是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他的父母都是枫溪的瓷艺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玩着泥巴走进陶艺之门的”。 字幕:我更注重这种民间艺术的吸收,还有一种现代的理念夹在里面。而且我现在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这种雕塑融合

了中国画里面的一些意境,还有诗歌、舞蹈里面的一些内涵,一些底韵再加上潮州的古文化。特别是潮州工艺美术里面的木雕、大吴的泥塑,还有那种抽纱。这种种的艺术涵养给我这种陶瓷雕塑给予了现在的这种生命力。 吴维潮对陶瓷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甘于清贫,乐于一辈子与泥巴打交道,17岁就开始学艺的吴维潮,一直醉心于瓷塑艺术的探索,他大胆地将传统的青花瓷运用到他的人物瓷塑的装饰中,使作品质朴中折射出超意识流,给人一种很前卫的感觉。 字幕:潮州陶瓷,它最大的一个代表性的特点就是陶瓷雕塑,因为陶瓷雕塑,它是在潮州陶瓷艺术里面占了比例比较大,量也比较大。特别是这几年兴起的一种出口,打到世界。所以每届交易会,这种陶瓷雕塑,陶瓷艺术里面的作品都特别多,创新的东西也特别多。 枫溪人以当地优质的瓷土,传统的制瓷技艺把工艺陶瓷与日用陶瓷融为一体,使日用陶瓷工艺美术化。枫溪的日用瓷,用国内外高级的陶瓷原料,经过精细加工,科学配制,使瓷质细腻致密,表面光滑,透光性强,达到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的效果。在造型和装饰上迎合了世界潮流和新时尚,使枫溪成为中国最大的工艺化日用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在枫溪,陶瓷的从业人员有五万多人,是全区总人口的一半。为了加强陶瓷后备人才的培养,枫溪陶瓷研究所创办了广东省陶瓷教育基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让他们从小认识陶瓷、接触陶瓷、体验陶瓷的良好环境。字幕:我父母是做陶瓷的,喜欢,和父母一起学陶瓷,所以很喜欢。 字幕:准备做成一个胖胖的很可爱的小孩子。 孩子们对陶瓷课充满了兴趣,他们的陶瓷作品虽然还显得稚嫩,但枫溪未来的陶瓷大师也许就在他们中间。 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近年来,枫溪工艺陶瓷吸收欧美国家的技法和题材,研制出既保留枫溪传统特色又具有欧陆风格的艺术品,受到各国客商的青睐,成为枫溪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产品。 枫溪的建筑卫生陶瓷,经过几年的努力,瞄准国际名牌产品的质量和标准,改进原料配方改革成型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的窑炉设备,采用现代设计手段,使产品从造型款式,釉面色调等逐步接近国际名牌产品,在国外市场赢得了相当份额。 陶瓷工业是枫溪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也是潮州市工业四大支柱之一。枫溪陶瓷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工艺,又大量吸收了西洋的技法,这种兼收并蓄的文化心态,使枫溪陶瓷具有广泛的国际性。枫溪陶瓷人开放的胸怀带来开阔的视野,又使枫溪陶瓷超前、时尚。枫溪,正成为中国南方的新瓷都。

篇二:我的家乡――潮州

湘子桥是潮州的一个著名景点之一,也是我国四大古桥之一。湘子桥即广济桥,建于宋乾道七年,由八十六只巨船连成,经过多个朝代的修建,成了现在的“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一座浮桥,人们还在一个亭子里建了两头铁牛镇桥,后来发大水的时候,有一头铁牛给大水冲走了,因此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两只铁牛一只溜”。

潮州的美食有许多,如牛肉丸、竹笋果、卤鹅肉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牛肉和牛肉丸。牛肉有很多种,牛腩、牛杂、牛筋??,做法也有很多种,卤牛肉、做火锅、泡牛肉粉??。其中泡牛肉粉最简单了,先把粉放在滚烫的汤里一泡就捞起来,再将切好的牛肉放在汤里一烫就可以放在碗里,再放点青菜和调料,一碗可口的牛肉粉就完成了。

我的家乡风景名胜美不胜数,美食更是丰富,我喜欢我的家乡

篇三:广济桥历史沿革小结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汪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州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侯桥”。

绍熙五年门 (1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鉎牛二只,分

置西桥第八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鉎牛坠入江中。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 ,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1958年对广济桥进行全面维修并撤去“十八梭船浮桥”,改为两个钢筋混凝土高桩承台双柱式桥墩,上架三孔钢桁架,使全桥贯通。改建后的广济桥曾称跃进桥。

1959年4月1日,全桥修建落成通车,有史以来汽车第一次通桥过江。

1977和1979年,先后将桥面加宽为双车道及行人的大桥。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广济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4月30日,韩江大桥建成通车,此后广济桥改为步行桥。(注:允许自行车、摩托车经过)

1990年,国家文物局在潮州主持召开了“潮州广济桥修复论证会”。邀请全国20多位文物、桥梁专家参加会议,就如何保护和修复潮州广济桥进行了科学的论证。

2001年3月,我市决定修复保护广济桥,并成立潮州市维修广济桥委员会。

2001年7月,我市正式向省文化厅和国家文物局上报《潮州广济桥维修方案》,并于当年12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

2003年10月20日,潮州广济桥维修工程开工。

2007年6月18日,潮州广济桥维修工程圆满完成。


潮州湘子桥》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26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潮州湘子桥
相关文章
  • 潮州湘子桥

    历史潮州广济桥135年前,一位叫约翰?汤姆逊的英国摄影师来到潮州,当他走到城外欣赏韩江的风景时,眼前的一座石桥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汤姆逊架好了照相机,为这座石桥拍下了最早...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