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阅读答案及翻译 正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阅读答案及翻译

2017-01-11 06:30:0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 ) ②或谓之曰( )

③履为履之也( ) ④而越人被发( )

⑤以子之所长( ) ( )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自己 ②有的人 ③穿 但是,表示转折 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知困 (4)教学相长也

2.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

【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然积以岁月 (2)向之笑者 (3)咸来求假焉

2.翻译

(1) 时人嗤之。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1)但是 (2)从前 (3)都 2.略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 (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

2.翻译

(1) 弟子孰为好学?

(2) 不迁怒,不贰过。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2.略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 (4) 遂博

2.翻译

篇二:文言虚词“焉”练习及答案

涓滴汇——文言虚词“焉”

一、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犹且从师而问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未知生,焉知死

割鸡焉用牛刀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总结

二、实战练习: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2),未料有伏焉(3),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5),骄而轻敌若此,焉

(6)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则必无颜世上矣。

1、2、3、4、

5、6、7、8、

三、解释成语

心不在焉: 语焉不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涓滴汇——文言虚词“焉”

一、总结:

1、用作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2、用作代词。

(1)用在动词之后,做第三人称,相当于“之”,译作“他”或“它”。

(2)用在动词前,表询问或反问,可译做“哪里”“怎么”。

3、助词。

(1)句末语气词,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了”“啊”。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3)作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二、实战练习:

(1)(2)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相当于“……的样子”。

(3)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

(4)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

(5)语气助词,不译。

(6)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7)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8)代词,相当于“之”,他们。

翻译:

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斥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

三、成语

焉:代词,相当这里。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不进入老虎的巢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篇三:翻译作业

Exercises for chapter 5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国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出口创汇企业;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独资企业

2) 米饭熟了。麦子熟了。我俩很熟。他车开得很熟。这家店专卖熟食。

3) 你不要兔死狗烹嘛。

4) 她追求的是真理,而他追求的是荣华富贵。

5)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6)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成人之美。

7) 现在本庭休庭,下次开庭时间为十五点整。

8) 他们在美国大使馆前举行集会,反对美国对其出口商品进行双重征税。

9) 欧共体正在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如何对付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10) 反对派的暴行激起人们极大义愤。

11) 不等他说完,那个业主已是勃然大怒。

12) 你真不识好歹。万一她有个好歹,我怎么办?好歹试试看。别再麻烦了,好歹吃点就行了。

13) 目前公司的经营情况已有所好转。

14) 将国与国之间的争端诉诸武力,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15) 三八妇女节;三纲五常;八小时工作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言堂;一长制;一穷二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6) 据海口海关统计,海南省外资企业今年头七个月生产并向日本出口的商品总额为418万美圆为去年同期出口额的2.3倍。

17) 为希望工程捐款的海外华侨数目极多。

18) 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事实说明我们的商品流通体制中还存在许多漏洞。

19) 这药吃起来很苦,但很有效。

20) 管理得好些的话,这些白菜可能长得更大些。

21) 但是观棋也有难过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

快。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才”如果根本不说,憋在心里,受病。

22) protective tariffs; reciprocal tariffs; retaliatory tariffs; preferential duty; import regulatory tax; value added tax; business tax; sales tax; death tax; capital tax; corporate income tax;

23) complacency; backwardness; antagonism; inflation; preparation; madness; violence; health; apartheid; monogamy; bigamy; sauna; unemployment; infiltration; blocking. (abstract nouns)

24) You should not have said anything about the matter.

25) She talks shop all the while.

26) He is bellyful of tricks.

27) A beam of hope; a vast expanse of water; a package of proposals; a lock of black hair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阅读答案及翻译》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724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阅读答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