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中央电大基础会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正文

中央电大基础会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7-01-11 06:35:1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基础会计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基础会计>>书后各章作业题及答案

《基础会计》作业1

习 题 一

一、目的:熟悉账户结构 二、资料

根据表中所列账户的类别和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的已知数,计算出未知数,填入表内。

习 题 二

一、目的:练习借贷记账法。 二、资料

某饮食企业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收到投资者追加资本金100 000元,款已存入银行。

2.向银行借入长期借款50 000元,借款手续已办妥,并已拨入存款户。 3.购置空调设备5台,价款共计100 000元,以银行存款付讫。

4.购入大米、面粉等主食品原料一批,共计4 5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4 000元,其余暂欠。

5.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5 000元,以备零星开支用。

6.营业部购置物料用品1 5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另以现金支付运费30元。 7.以现金支付采购员差旅费1 200元。 8.营业收入款20 000元,当日存入银行。

9.外送定购盒饭50盒,共计400元,饭款未收。

10.以银行存款支付本月营业用电费280元,水费120元,办公室用电费50元。 11.结转本月营业成本6 000元。

12.以银行存款缴纳营业税1 200元。

13.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4 000元,以备发放工资。 14.以现金发放营业人员工资4 000元。 15.营业收入结转利润账户。

16.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结转利润账户。 三、要求

按照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1. 借:银行存款 10000010. 借:营业费用 400

贷:实收资本 100000 2. 借:银行存款 50000贷:长期借款 50000 3. 借:固定资产 100000贷:银行存款 4.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5. 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6. 借:物料用品

贷:银行存款现金 7. 借:营业费用 贷:现金 8.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收入 9. 借:应收账款

贷:营业收入

100000 45005000

1530

1200

20000

4000 500

50001500 301200

20000 400

400

管理费用 50贷:银行存款 450 11. 借:营业成本 6000贷:原材料 6000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12. 1200 附加

贷:银行存款 1200 13. 借:现金 4000贷:银行存款 4000 14. 借:营业费用 4000贷:现金 4000 15. 借:营业收入 20400贷:本年利润 20400 16. 借:本年利润 12850 贷:营业成本 6000 营业费用 5600 管理费用 50

主营业务税金 1200

及附加

习 题 三

一、目的:练习借贷记账法。

二、资料

(一)某饮食企业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如下:

现 金2000元 银行存款 50000元 原材料6000元 物料用品 2000元 实收资本40000元 实收资本100000元 (二)某饮食企业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见习题二答案。 三、要求

1.根据资料(一)在各账户登记期初余额。 2.根据资料(二)的会计分录过入各有关账

习 题 四

一、目的

练习借贷记账法。 二、资料

某饮食企业各账户资料,见习题三答案。 三、要求

1.分别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见习题三答案) 2.编制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试算表。

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未余额试算表

20××年××月

习 题 五

一、 目的:练习借贷记账法。

二、 资料:某饮食企业试算表,见习题四答案。 三、 要求

1.根据试算表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 2.根据试算表资料编制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某饮食企业 20××年××月

损 益 表

编制单位:某饮食企业 20××年××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编制相应记账凭证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一)根据下列经济业务填制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

1.4月3日,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1 800元。 2.4月4日,采购员王峰预借差旅费900元,以现金支付。

3.4月5日,接银行收款通知,北城公司归还前欠货款6 500元,已存入银行。 4.4月5日,以现金186元购买办公用品,交付有关部门使用。 5.4月10日,开出转账支票,以存款1 900元支付购买商品运费。 6.4月12日,将出售废品收入120元现金,存入银行。 7.4月16日,采购员王峰报销差旅费交回现金50元。 8.4月25日,报销职工市内交通费180元,以现金支付。

9.4月27日,向大华公司购货一批,共计2 340元,其中货款2 000元,增值税340元,已开出转账支票付讫。

10.4月28日,接银行收款通知,收到红华公司以货币资金100 000元为投资。 会计分录如下: 1. 借:现金 18007. 借:现金 50

贷:银行存款 1800 贷:其他应收款 50 2. 借:其他应收款 9008. 借:管理费用 180

贷:现金 900 贷:现金 180 3. 借:银行存款 65009. 借:原材料 2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

贷:应收账款 6500 340

值税

4. 借:管理费用 186 贷:应付票据 2340贷:现金 186 10. 借:银行存款 100000 5. 借:库存商品 1900 贷:实收资本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9006. 借:银行存款 120

贷:其他业务120 收入

(二)根据下列经济业务填制转账凭证:

1.4月2日,销售给红光工厂A商品100件,每件80元,货款8 000元,增值税1 360

篇二:2015电大基础会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新准则--完整版)

电大【基础会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基础会计作业1答案

习题一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10000;周转材料期末余额:40000;

库存现金现金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15000; 应收账款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3000; 应付账款期初余额:1000; 实收资本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30000; 银行存款期末余额:16000;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2400。 习题二

1、借:原材料25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

2、借:原材料 10000

贷:应付账款 10000

3、借:库存现金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4、借:其他应收款——张平2500

贷:库存现金2500

5、借:生产成本——甲产品20000

制造费用 2500 管理费用 1000 贷:原材料 23500

6、借:应付账款 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7、借:应收账款 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0

8、借:固定资产17500

贷:银行存款17500

9、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应收账款 50000

10、借:生产成本——甲产品10000

制造费用 1500 管理费用 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5500

11、借:制造费用1500管理费用2100

贷:累计折旧 3600

12、借:管理费用 1900库存现金 600

贷:其他应收款——张平2500

13、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5500

贷:制造费用5500 (=2500+1500+1500)

14、借:库存商品——甲产品35500(=20000+10000+5500)贷:生产成本 ——甲产品 35500 15、借:银行存款50000应收账款1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5000 16、借:销售费用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17、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250贷:应交税费 2250

1 / 33 18、借:主营业务成本 325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32500 19、借:营业外支出500 贷:库存现金 500

20、借:主营业务收入115000(=65000+50000)贷:本年利润 115000 21、借:本年利润 54250贷:主营业务成本32500 销售费用 10000

管理费用 9000(=1000+4000+2100+1900) 营业外支出5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225

1 / 33

习题三(为节省篇幅,本题三个要求都在涉及到的账户中一次完成)

借方库存现金 贷方 借方银行存款 贷方

期初余额 2500期初余额① 25000 ③⒆ 500 ⑨③ 5000 ⑿⒂⑥ 10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⑧ 17500 ⒃10000

期末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67500

借方固定资产 贷方 借方 贷方 期初余额期初余额 23500 ⑧①25000② 10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0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23500 期末余额期末余额13500

借方 应付账款贷方借方 销售费用贷方

⑥② 10000 ⒃(21) 10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10000 10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1000010000

借方管理费用贷方 借方主营业务收入贷方

⑤(21)9000(20)⑦ 50000

⑾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115000 ⑿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9000

借方累计折旧 贷方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贷方

⑾3600 ⒅(21)32500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3600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32500 期末余额 3600

借方 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方 借方 本年利润贷方⒄(21) 2250 (21)(20) 115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2250 本期借方发生额54250 11500

期末余额382500

⑩⒂ 65000

借方 其他应收款 贷方

1

本期发生额 2500

借方制造费用 贷方借方生产成本 贷方 ⑤

⒀ 5500⑤⒁ 35500 ⑩⑩ 10000 ⑾⒀ 5500

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5500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35500

⑦⑼ 50000 ⒁⒅ 32500

⒂本期借方发生额35000 23500 期末余额期末余额13500

借方 应交税费 贷方 借方应付职工薪酬 贷方

⒄ 2250 15500

期末余额期末余额15500

借方 营业外支出贷方

⒆(21) 500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500 习题四

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

编制单位:某工业公司 单位:元

2

本期发生额 2500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2250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15500

习题五

要求1、根据试算表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要求2、根据试算表资料编制损益表

资产负债表 20*1年12月31日

编制单位:**工业公司 单位:元

损益表 20*1年12月

编制单位:**工业公司 单位:元

3

《基础会计》作业2

习 题 一

(1)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借 :银行存款 5000004. 借:固定资产 5500000 贷:实收资本 500000 贷:实收资本 2.借 :无形资产 1000005. 借:长期借款 530000

贷:实收资本 100000 贷:银行存款 3.借 :银行存款

300000

6 借:原材料 70000

贷 :短期借款

300000

贷:实收资本—XX公司

(2)根据会计分录设置和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如下:

5500000

350000

70000

4

篇三:电大《基础会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参考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传播学中不同学者对于传播有着不同的定义。大体而言,可分为两种:第一种定义是把传播看成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A送给B一个讯息,并对其产生一定的效果;第二种定义则将传播看成一种意义的协商与交换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讯息、文化、人以及“真实”之间发生互动,从而使意义得以形成或理解得以完成。归纳而言,所谓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既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

2、信息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他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它任何物质系统的全面相互作用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3、人内传播

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是每个人的自我信息沟通,独立思考、内心冲突、自言自语、自我发泄等都属于此类。

4、人际传播

两者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借助简单媒介如书信、电话等非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处理活动。

二、简答

1、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区别。

人际传播是指 两者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借助简单媒介如书信、电话等非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处理活动。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过程。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看到二者的区别在于:(1)传播者不同;(2)媒介不同;(3)传播内容不同;(4)受众不同;(5)影响范围不同。

2、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的“双重偶然性”?

社会信息系统的“双重偶然性”是由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又受到拒绝的可能。传播的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他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自然界的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

作用都是在既定的条件中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条件,便会引起相应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影响,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活动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行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社会信息系统的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三、论述

试述传播与现代社会的互动关系。

两者的互动,最值得注意的动向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所谓“信息革命”、“信息爆炸”现象。

美国学者J·贝尼格尔认为,工业革命是整个经济活动成百倍的速度运转,从而引发了严重的控制危机。为克服这一危机,必须进行控制革命,即积极开发各种作为控制手段的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因此,信息产业便获得了大规模的扩张。

各种信息事业中,大众传播事业尤为突出,而传播学的重点之一就是研究大众媒介的运行规律。

【参考答案】2

一、名词解释

1、受众

传播活动的对象,传播信息的接受者。大众传播的受众具有多、杂、散、匿的特点。

2、传播模式

所谓模式是指用图形或方程的方式对客观事物内外部机制作直观而简洁的描述。传播模式是指,对传播过程和机制的简约化描述。

3、组织传播

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行为。组织传播的目的在于稳定、密切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行动,减少摩擦,维持和发展组织的生命力,疏通组织内外渠道,应付外部环境变化。

4、大众传播

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过程。

二、简答

1、试述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1)语言传播;(2)文字传播;(3)印刷传播;(4)电子传播;(5)网络传播。

2、简述哈特对媒介的分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信、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等。

三、论述

体外化信息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性的过程,正迎来一个重新通河的时代,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1、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过程,例如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处理和传输系统、私人信息系统和公共信息系统等。从媒介而言,则有书信、书籍、报刊、电话、广播、电视、网络等。

2、90年代以来,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换句话说,就是过去有不同媒介执行的功能将会融合到由统一的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综合的信息传播系统当中。

3、人类的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高度分化和多元发展得及,迎来了重新整合的时代。这是社会信息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一大飞跃,同时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

【【参考答案】3

一、名词解释

1、守门人

“守门人”理论最早见于勒温《群体生活的渠道》,是指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流通渠

2、大众传播

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是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的过程。这一定义仅指传播的单向过程,没有包括反馈。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大众传播将成为双向过程。

3、拟态环境

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4、传播制度:是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直接或间接地起制约或规范作用的部分。

二、简答

1、简述民主参与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又叫受众参与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这一理论出现的背景是,社会的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普通民众利用媒介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同时媒介的垄断程度也更加严重,这就形成了民众与媒体之间的矛盾。民主参与理论正是在这以背景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反映了广大民众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失望和主动争取自身的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的决心。

民主参与理论包括如下主要观点:

(1)传播权、知晓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以及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为任何个人和群体所拥有,而无论他们的强弱;

(2)媒介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民众而非媒体、政客、宣传家或广告商;

(3)媒介应当广泛分布在社会各阶层和组织中,并为他们所拥有;

(4)规模庞大、单向传播、垄断发展是媒介的痼疾,媒介发展的方向应当是规模小、针对性强、双向互动、广泛参与。

2、试析“报刊的四种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由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关于人类传播制度的理论,在传播控制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本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论述:首先,论述“报刊的四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分别介绍集权主义传播理论、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社会责任传播理论和苏维埃传播理论的主要内容,注意适当交代其理论来源和历史背景;其次,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联系人类传播的历史现实,和对“报刊的四种理论”加以评析,可以考虑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1)正面评价这一理论在传播控制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和广泛影响;(2)交代其片面和不足之处:首先,这一理论是依据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提出来的,是为资本主义传播制度作辩护的,对其他传播制度,尤其是对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认识有极大的片面性,带有“冷战”色彩;其次,传播制度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各国的传播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带有冷战思维色彩的“报刊的四种理论”已经不能适应传播制度发展的现实,需要得到修正与发展。

三、论述

试论资本主义制度下媒介理论的演变过程及其背景。

1.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斗争中形成的。1664

年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产生过重要影响。19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米尔的《论自由》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思想家和革命家托马斯。潘恩和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强调了自由表达的重要性。其思想根源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此种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报刊是“观点的自由市场”。

2、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新的传播工具——广播、电视发展迅速,新闻业自由竞争导致自由而公开的思想市场被少数人垄断,媒介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传播资源日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媒介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资源被少数人所控制,而大多数人则越来越失去了表达思想的手段和机会。

3、 民主参与理论又叫受众参与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这一理论出现的背景是,社会的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普通民众利用媒介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同时媒介的垄断程度也更加严重,这就形成了民众与媒体之间的矛盾。民主参与理论正是在这以背景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反映了广大民众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失望和主动争取自身的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的决心。

(参考答案】4

一、名词解释

1、受众:受众(audience)是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传播信息的接受者。在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中,受众是明确的,且人数较少。受众和传播者相对存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转换。而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多、杂、散、匿的特点。大众传播者和受众构成了社会传播过程的两极,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关系,构成了现代社会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要特色。

2、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3、知情权:又称为知的权利、知悉权、资讯权、信息权或了解权,知情权作为政治民主化的一种必然要求和结果,首先是公法领域内的概念。现今,随着知情权作为一项独立权利的发展演变,其外延已不断扩大,不仅涉及公法领域,也涉及私法领域,如消费者知情权即是知情权扩展至私法领域的具体表现。知情权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利。随着知情权外延的不断扩展,知情权既有公法权利的属性,也有民事权利的属性,特别是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所必须享有的人格权


中央电大基础会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75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中央电大基础会计形成性考核册

    基础会计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书后各章作业题及答案《基础会计》作业1习题一一、目的:熟悉账户结构二、资料根据表中所列账户的类别和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