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伤仲永》“,戴安道就范宣学”对比阅读答案 正文

《伤仲永》“,戴安道就范宣学”对比阅读答案

2017-01-07 06:19:5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七年级下册文言诗文三年真题精编精练:《伤仲永》(3份)

七年级下册文言诗文三年真题精编精练:《伤仲永》(3份)

一、课内阅读:

(2009年湖北省襄樊市)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2)贤于材人远矣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通人B.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

5、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答案:1、(1)文采和道理;(2)胜过、超过。 (2分)

2、C (2分)

3、(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2分。"卒""众人""受于人""不至"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处扣0.5分)

4、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分。每空1分)

5、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二、对比阅读:

(一)

(2011年山东济宁)

?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

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唯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

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世说新语·巧艺》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②咨嗟:赞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贤于材人远矣贤..

②不宜劳思于此劳思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3.〔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②①

的过程。(4分)

答案:1.答案:①胜过、超过。 ②劳神,费心思。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

2.答案: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②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开始重视画画。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甲文: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虚心学习,相互切磋

评分:共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二)

(2012年)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①【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饭.

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

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箅:蒸锅中的竹屉。②馏:蒸饭。③糜:粥。④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 ②③

1.“猜想联想”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未尝识书具( )②稍稍宾客其父( ) ...

③俱委而窃听( )④尔颇有所识不( ) ..2.“联系比较”也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请你用此方法完成(1)—(3)小题。(6分)

(1)找出与乙文“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B.(曹刿)乃入见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联系“瞬息可就”、“一蹴而就”等词语,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分)

(3)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就是,翻译“言无遗失”。(2分)

【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意思为:一点都没有遗漏。

3. “读文品人”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古文的内容。请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5分) (1)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2)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结合甲乙

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3分)

答案:1. ①曾经 ②以??为宾客 ③停下,丢下 ④不,通“否”

2.(1)B。A项理解为“才”,C项解释为“你”,D项解释为“竟然” (2)从此,指着每一件事物(让他)写诗,一会就完成了。(3)大人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遗漏。

3.(1)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饭落釜中。(2)方仲永的父亲只知让自己的孩子去挣钱,“不使学”,因而成为“泯然众人”;而陈太丘在元方兄弟做错事时,没有指责,而是以提问所听谈话的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对待他们的过错,用宽容来原谅。这种教育方法,让他们最终成为博学多才的人。

篇二:伤仲永对比阅读

《伤仲永》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15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

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

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

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

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

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

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

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

《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

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 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

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

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

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

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

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1.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借旁近/与之 B.余闻之/也久

C.时取/旁舍儿书D.于外家药笼中/见

《诗经》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时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攀”,牵,引 ) (2)不

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相称 )

(3)取而疾走 ( 跑 )( 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

天下( 闻名,出名 )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奇怪,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

(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译文: 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

晓了《书经》的大意

4.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 然众人

矣”;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

后来却能“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

者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2)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

要回答。(3分)

答: 方仲永虽有天赋却最终没能成才,陈际泰虽遭到父亲反对,

却能坚持学习,最终学有所

成,可以看出后天的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甲】 《伤仲永》

【乙】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

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

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

②咨嗟:赞叹。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②不宜

老思于此 老思:劳神,费心思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才开始重视画画。

9.[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

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虚心学习,相互切磋 的过程。(4分)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

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

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

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

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

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

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

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

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

可不勉⑨乎?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

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

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终于 ②则其受于人者

不至也 至:达到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地方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帮助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9.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

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

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

生活

10.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

要内容。(4分)

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

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

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童子苟有志:如果,要是 欲书可耳 一则愿其不孤:仰慕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伤仲永》“,戴安道就范宣学”对比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41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伤仲永》“,戴安道就范宣学

    七年级下册文言诗文三年真题精编精练:《伤仲永》(3份)七年级下册文言诗文三年真题精编精练:《伤仲永》(3份)一、课内阅读:(2009年湖北省襄樊市)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