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正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2016-12-31 13:39:12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关键词:爱国主义 乡土情怀 民族自豪感 忧患意识 可持续发展观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同时也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为己任。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严峻,我国主权面临危机重重之际。这都提示我们,加强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国情为出发点,“道寓于文,文以载道”,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丰富的地理教学内容之中。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起点:培养乡土情怀

教育学家徐特立老先生曾说过:“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不仅可作为教科书的补充,同时它本身就是现实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充分利用地理教材,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产和家乡人的爱,是爱国主义的起点,也是爱国主义感情的深厚基础。在我的地理教学当中,每一批学生在第一次接触中国地图的时候,我都会引导学生在地图中找一找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被激发出来,都积极地在地图中寻找太湖的位置,再放上一曲《太湖美》,更是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为切入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情感。而且我还会在此后的地理教学中,把这种乡土情感一直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的始终,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讲到旅游这一章节的时候,

我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余下一点时间让学生来谈谈我们家乡的旅游资源。这个时候学生非常积极踊跃,如数家珍一样样报出我们家乡特有的景观和物产。如宜兴的紫砂壶、茶园、竹海、岩洞、教授之乡、鱼米之乡??经此一点拨,学生把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加坚定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信念,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爱,总是和祖国最美好的、最引以自豪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日本人民喜欢把美丽的富士山作为他们国家的标志;埃及人民深情地把尼罗河比作母亲河;我国人民则把奔腾澎湃、波澜壮阔的长江和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讲述祖国辽阔的领土、壮丽山河、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例如讲到“中国的疆域”一节时,重点讲到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接近整个欧洲的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频临的海洋,说明我国不仅陆地上资源物产丰富,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外我国在高新技术方面,从没落后于人,如核能的应用、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准确回收、运载火箭的全程飞行、载人航天飞船的运行等都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甚至美国也曾租用中国的航天运载工具。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国情

渗透,引发学生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使命感。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动力:培养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对于任何国家既是一种生命压力,也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忧患意识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居安思危、发奋图强的原动力。在我的地理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国情教育,既让学生看到优势的一面,又要让学生了解到存在的问题,更是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让学生知道我们不是旁观者,未来我们责任重大。如讲到人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总数量排在世界第一位,通过书中图表可知,1949年我国的人口5.4亿到1982年增长到10.3亿,短短的33年的时间,我国人口增长了近1倍,我国虽然物产丰富,但沉重的人口负担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再讲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出生率下降,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再引导学生联系我们身边的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生活水平的改变,从而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四、爱国主义教育的前瞻点:培养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最早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来的,很快得到全世界人们的共识。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在区域地理中就十分重视分析人地关系,说明大自然是人类生死相依的朋友,保护自然,方能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首先,在讲授人口与资源的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人口总

量超过环境承载,就会产生生存危机。虽然我国在国土面积、各类资源总量上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各类资源经人口一平均,人均占有量却很少,如人均耕地、森林、草地、淡水资源等均不到世界的三分之一。我国每年粮食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因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所以人均粮食占有量不及美国的三分之一。所有这些说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制约着经济发展速度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大问题。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组成,人口素质的持续提高,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既充分又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口对资源的压力。同时人口问题,也给自然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地和开采矿产,使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过度开采地下矿藏和地下水资源,造成地面下沉,淡水资源紧缺,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它不仅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也危及子孙后代享用资源、环境的权利。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意义更为重大。

总而言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以强烈的爱国之心、饱满的爱国热情,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把它点点滴滴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使它成为我们思想感情中最纯、最真、最朴实的一种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1-6期。

2、《地理教学》杂志.2004,1-12期。

3、吴文江《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2010,8,4。

4、陈日华《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2003,

8,17。

篇二:新时期爱国主义论文张鹏

德育论文———

姓名:

班级:

学号:

新时期爱国主义

摘要: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路径有:整合政府、社会和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做好公益服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建设。

关键词:新时期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设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

(一)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一再强调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我们该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呢?

一、整合政府、社会和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省市可建立由党委宣传部、各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商解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相关部门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指导、协调、督促、检查,按中央和省委要求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教育基地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在教育基地的领导班子配备、人员编制、队伍培训和职工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其次,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阵地,其社会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正由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以取得社会效益为根本原则的,所以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它的投资积极性一般不高。笔者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首先应该主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政府要有建设好、利用好教育基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资金投入上,各级政府要挑大头,加大投入力度,要计划好用于教育基地建设的配套资金。要按照文化事业建设费和有关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对中央和地方的资助资金专款专用,坚决杜绝腐败现象。

最后,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民营资本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遍存在资金紧缺的问题,仅靠政府的那点投入难以支持其长远发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笔者认为,教育基地可以大胆地把基地后勤推向市场,吸纳民间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较好地化解矛盾。例如西柏坡纪念馆就已经采用竞标的方式,将馆里的卫生管理工作向社会公开承包,结果当年就节约资金9万多元。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如何做好合理开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各类反映我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纪念地、领袖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政府应支持这类教育基地主动与旅游部门或旅游公司联系,加强合作,发展红色旅游,拓展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空间。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知识背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信息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真正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必然选择。

因此,我们的各类教育基地建设,必须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教育内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教育形式,不断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途径,使教育基地的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各类教育基地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加强建设,努力做到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解决陈列内容陈旧、手段方式落后的状况,在艺术设计、实物制作、展品布设、灯光配备等环节,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更多的信息,努力增强文物展示的现场效果。

其次,要开辟双向渠道,共建共育。要创新思路,在更好地做到“请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教育基地的辐射力和影响面。

要与社区、学校、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联手共建教育基地,制定共建计划,签订共建协议,确定联络员和辅导员,以此来增强工作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动。

要组织巡展、巡讲、报告会、座谈会,把教育资源送到群众身边去。各教育基地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走进农村,多办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临时展览、流动展览。

三、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做好公益服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记述着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光辉业绩,是激发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大课堂。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应作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必须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

一方面,主管部门要加强基地内部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规范服务范围和经营活动,营造干净整洁、庄重有序的参观氛围,使教育基地真正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

另一方面,各教育基地应坚持社会公益的原则,对学生团体参观实行票价优惠措施。以博物馆、纪念馆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尽量做到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对家长带子女参观,子女实行免票。

一些经营性的教育基地也要创造条件,拿出专门时段对学生免费开放,为广大未成年人进一步走进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要加强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高教育基地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重点要建设好领导班子队伍、讲解员队伍、研究员队伍。

各教育基地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交流的机制,依靠人才

战略,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整体水平。

要定期组织多层次、多种类的培训,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学历教育,深化专业教育,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放开视野,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保持教育基地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教育基地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是加强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党委宣传部门加强对教育基地的宏观管理,还是各教育基地自身加强内部管理,都必须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落实和巩固。只有不断实现制度创新,才能真正使教育基地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

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通过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按照中央关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切实抓好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基地自身的发展活力。

最后,要在征集文物史料、挖掘教育内容方面练“内功”。文物史料是基地存在、发展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条件。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自身的历史沿革、馆藏史料,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深入挖掘各种收藏线索,广泛收集文物史料,尽力增加基地的馆藏量。要着力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通过对馆藏文物史料内涵的深刻提炼,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激励。

(二)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限定。江泽民总书记说:“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1]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

一、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历史上的一些道德规范在今天已失去存在的价值,如“一女不嫁二夫”、“不孝有三,无子为大”等已被当作封建礼教而摒弃,而爱国主义却始终是基本的素质要求。

爱国情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生于斯,长于斯,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

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奋争,涌现出岳飞、文天样、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

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无不与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无论是郑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倡导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

坤力挽回”,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中日近代史昭示我们,要改变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奋起抗争,奋发图强,从列强侵略中国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结御侮、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

从太平天国起义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中华儿女和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略,前仆后继,历尽艰辛。”[2]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凯歌。正是爱国主义产生的高度凝聚力和民族尊严感,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

新中国建立后,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统一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20世纪50-80年代,中国人民在曲折中前进,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渡过60年代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迅速走上拨乱反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无论是克服困难的毅力,还是纠正错误的勇气,都是以爱国主义为动力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越来越自信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着,我们的综合国力从1949年的世界第13位到目前的第5位。20年风雨征程,20年沧桑巨变,我们取得了世界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能取得的巨大成就。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奇迹”。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20年中,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两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顶住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冲击;沉着应付了1997年以来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抵御了1998年夏秋之际洪水的冲击;同时喜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些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热爱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难忘香港、澳门回归时。全国人民高举国旗翘首期盼钟声敲响的时刻,难忘申奥成功时热泪盈眶欢庆的狂热。这种情不自禁就是爱国主义的流露。

二、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常常是总结过去,瞻望未来。回首刚刚过去的100年,我们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差距,成绩使我们为祖国自豪,差距使我们为祖国奋发。在新世纪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阻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所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面对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较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状况,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热爱祖国、建没祖国的责任与热忱,我们便只能临阵退却,只能自暴自弃,只能任人宰割,甚而再次成为附庸。

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这是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竭的动力。

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3]革命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那么,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爱国者呢?

篇三:抗战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抗战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

中文摘要

201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对于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青少年而言,如何去正确学习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深刻意义以及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正确地思考对待反法西斯战争对我们来说有着非常现实和伟大的影响

关键词: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奋发图强,努力建设中国梦。

正文:一、牢记历史,警钟长鸣,居安思危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最好的明镜,也是一部绝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国耻,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历史不容忘记。只有真正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才能深刻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性。“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70年前的胜利来之不易,代价万分沉重。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人民都是受害者,而付出的牺牲之大,遭受的苦难之深,当数中国人民为最。结束于1945年的二次世界大战,涉及全世界70多个国家

和地区、20亿人口,总兵力达1.1亿人,军民伤死9000万人以上,中国大约损失了3500万军民。日军在中国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前发现的“万人坑”就有近百个。仅仅是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死难者就多达38万。

然而,70年来,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始终未散。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二战结束至今,日本历届政府就从未正式承认过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日本政界还不断有人跳出来为当年的侵华战争翻案,甚者还有议员称,“二战时日本只同美、英交过战,并未向亚太地区各国发动过侵略战争”,说什么“日本没有制造南京大屠杀”、“尉安妇从事的是光荣的职业”等豪无廉耻的话;日本首相及公职人员还连年参拜靖国神社,为战争罪犯招魂;日本政府有关部门还多次肆意篡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历史罪证;最近又频频滋事,对中国的钓鱼岛虎视眈眈,并妄图染指台海,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严重挑衅中国主权和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极端事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战争反法西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纪念,是为了认清历史、正视历史、记住历史,在人们庆贺胜利70周年之际,世界还不太平,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民族防范意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务必常抓不懈,居

安思危的警钟当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长鸣!

二、感谢党,拥护党,坚定不移跟着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我们就不可能取得那场伟大战争的全面胜利。在70年前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矛盾尖锐、国家积贫积弱的艰苦条件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百年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一次雪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

我们庆幸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我们庆幸我们的国家有许许多多不屈不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民族英雄;我们庆幸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带领我们走向胜利;我们庆幸中国人民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格,华夏儿女是打不死、吓不倒、压不垮的民族;我们庆幸有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反法西斯斗士支持我们的正义事业;我们庆幸世间总是正义战胜邪恶、真理总在正义这边;我们庆幸如近东方的巨龙已觉醒。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正昂首阔步步地朝着富强、民主的方向大步迈进。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愿,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奋发图强,立志报国。我们相信:进步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信念!

抗站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性伟大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争牵制打击了日军的大部分主力,使其既无力北上攻打苏联,而也难以抽调更多部队南下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

决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争取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中国原因国力较弱的中国在当时才有资格有条件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又开始赢得世界的尊重。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

铁的事实证明,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纪念抗战,我们要感谢党,拥护党,坚定不移跟着党。

三、弘扬抗战精神,奋发拼搏,强势推进中国的和平崛起,筑好中国梦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顽强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进行坚强的抗争,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沧海桑田,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但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最终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从此,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万户千家,到如今全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建国六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在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伟大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勇敢勤劳的中国人民正在大步迈

向小康社会。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不怕困难,开阔前进的大无畏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最大的力量。“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相信我们,一定会牢记历史的耻辱,加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为将来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的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一个民族要自强、自立,就要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强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关键在于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只有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才会有繁荣和富足,才会占据发展的制高点,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当前,我们正处于二十一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肩负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既充满艰辛又充满希望。我们要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

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把远大理想落实到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中去。推进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精神动力。我们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干小事,干大事,干实事,干成事,在推进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事业中强势发力,建功立业。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94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关键词:爱国主义乡土情怀民族自豪感忧患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