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苏武简介 正文

苏武简介

2016-12-14 06:32:39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苏武简介

苏武简介: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忠守节而 的西汉大臣 苏武 杀戮意志

1位粉丝

1楼

苏武(公元前140——前60),以尽忠守节而闻名的西汉大臣。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后被困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以牧羊为生。苏武在匈奴前后十九年。

人物事略

出使匈奴 公元前100年,且靼刚刚立为单于,惟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意外事变 当苏武完成任务,准备回国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而汉使张胜参与了密谋活动。然而,谋反失败。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便想自杀殉国。

2007-4-24 10:40 回复

杀戮意志

1位粉丝

2楼

自杀未遂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怒斥卫律 卫律本是汉臣,投降了匈奴,单于让他来劝降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己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子。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窖中受饥 匈奴单于见苏武不投降,便把他关在一个阴冷的地窖里,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才免于饿死。

流放北海 苏武拒不投降,单于又把他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单于给了他一群公羊,说要等公羊生下羊羔,才放苏武回去!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苏武归国 苏武被扣在匈奴十九年后,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苏武活到八十多岁,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2007-4-24 10:40 回复

杀戮意志

1位粉丝

3楼

名家点评

(汉)班固: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爵命",苏武有之矣。

(唐)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水,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苏武》)

(唐)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苏武庙》)(元)张养浩:为臣惟命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苏武》)

素材运用

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材料加工: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节选)

2007-4-24 10:41 回复

杀戮意志

1位粉丝

4楼

话题2: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

材料加工:

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独立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荒原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

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眼阵中含蓄着无限的悲哀,又好像燃着希望一缕。他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国。

他的心里只有大汉。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一个野花烂漫的碧绿的大平原,平原中立着一个持杖的女人,背后也涌着一群归羊。那是苏武归国后的风光,他的弃妻,他的群羊无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愤?还是凄凉?(《女神》节选)

2007-4-24 10:41 回复

杀戮意志

1位粉丝

5楼

话题3: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

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恒拔河》节选)

2007-4-24 10:41 回复

杀戮意志

1位粉丝

6楼

话题4:自尊与他尊

材料加工:

《苏武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抓获后,面对单于的诱惑和威逼,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而张胜最终选择了投降。以常理推断,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凶残的单于不可能不杀他。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却赢得了单于的尊敬和历史上的美名。而张胜、李陵乃至卫律,则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事实上,历史上由于自尊而获得他尊的例子不胜枚举。(《苏武的尊严》节选)

2007-4-24 10:41 回复

杀戮意志

1位粉丝

7楼

话题5:道德与名节

材料加工:

中国人历来看重道德与名节。旧时高洁的文人即使在百般困顿之中,依旧保持"人淡似菊"的操守。古代烈女被市井泼皮碰碰手臂,竟然利刃断手,以致留下烈节牌坊。汉代苏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地中"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时穷节乃现,一一垂青史”。所有这些,都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佳话。(《道德与名节》节选)

2007-4-24 10:42 回复

杀戮意志

1位粉丝

8楼

话题6:信念

材料加工:

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人的叛乱而被扣留。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面对卫律始而威胁,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相逼等手段的逼迫,他从容处之。在受审时,他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况下投降了,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岿然不动。卫律又以富贵劝诱,苏武则

直言怒斥,更以两国安危责之。在匈奴将他置于冻饿之境时,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还是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使者。匈奴又派故人李陵来劝降,企图打消他对汉朝的眷恋之情,苏武不作正面的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的大义自剖心迹,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无言以对。(《信念》节选)

2007-4-24 10:42 回复

杀戮意志

1位粉丝

9楼

话题7:选择

材料加工:

悠悠岁月,历尽多少冷暖:滚滚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但伟人之风永存。

那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吧!苏武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发扬了华夏文明的优良品德。这样的选择崇高、无私!

浩浩天地,朗朗乾坤,多少仁人志士留芳百世,虽死犹荣。他们或是崇高无私,或是明智无悔,或是崇高质朴。正是他们所做出的无上光荣的选择,使得我们的民族摺焰生辉,使华夏文明万古流芳。

历史选择了苏武,苏武选择了崇高无私,选择了明智,选择了质朴。那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历史的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引领着后来者在暗夜里找寻生命的座标,勇往直前而不迷失。(《无尚的选择》节选)

2007-4-24 10:42 回复

杀戮意志

1位粉丝

10楼

话题8:坚持

材料加工:

当苏武牧羊于北海时,单于派降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李陵说:"单于诚心诚意等待您归顺,看来永远不会让您回大汉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有谁知道您对朝廷的忠义呢?"李陵历数苏武出使匈奴以后一家的悲惨遭遇 (大哥和弟弟被迫自杀,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不知去向),妄图动摇苏武归汉的决心。但是,苏武却坚定地说:"我平时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也是甘心乐意的。"他始终不受诱惑,为后人所颂仰。(《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节选)

2007-4-24 10:44 回复

杀戮意志

1位粉丝

11楼

篇二:苏武简介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本 名苏武字 号子卿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杜陵(今陕西西安)出生时间前140年去世时间前60年主要作品《苏武李陵诗》主要成就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封 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苏武年轻时凭着父亲苏建的庇荫,与兄长苏嘉、弟弟苏贤皆官拜郎中,后升任栘中厩监。[1] 出使匈奴汉武帝时期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天汉元年(前100年),且鞮侯单于即位,害怕受到汉朝攻击,于是说:“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送还了之前扣押的汉使路充国等。武帝为了赞许之,于是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赠送单于礼物,以答谢单于。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常惠等,并临时招募士卒、斥候百余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赠送财物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这不是汉所期望的。单于正派使者护送苏武等,适逢缑王与虞常等在匈奴谋反,暗中策划绑架单于的母阏氏投奔汉朝。正好苏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与张胜有旧,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很恨卫律,我能替汉朝用暗箭射杀他。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希望他们能得到汉朝的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送给虞常许多财物。苏武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外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起事前,一人趁夜逃跑,揭发了他们的计划。单于子弟与他们交战,缑王等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此案。张胜听到消息,担心和虞常所说的话被揭发,便把事情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发生了,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我受到了侵害,就更加对不起国家了。”于是想自杀。张胜、常惠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商议,想杀汉使。左伊秩訾说:“如果有人谋害单于,那要怎么加刑?应该全部招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屈节辱命,即使活着,有什么面目归汉!”说著拔刀自刺,卫律大惊,抱住苏武,派人骑快马找医生。医生在地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火,把苏武放在坑上,敲他的背让淤血流出。苏武本已断气,过了半天才有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用车把苏武载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把张胜监禁起来。苏武的伤势逐渐好转。单于派使者劝降苏武,并同时审判虞常,想借此使苏武投降。卫律亲手用剑斩杀虞常后,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是死罪,但是单于招募

愿意投降的人,赦免其罪。”举剑要砍张胜,张胜请降。卫律对苏武说:“副官有罪,主管也应当连坐。”苏武说:“我本来就没参与计划,又不是他的亲属,凭什么连坐?”卫律又举剑对着苏武,苏武不动。卫律说:“苏君,我之前备齐汉朝归顺匈奴,有幸受到了单于的恩宠,赐予了爵位和财富,管理数万民众,牛马牲口堆满山,才有像今天这样富贵。苏君今日投降,明日也会跟我一样。否则是白白拿身体去做野草的肥料,谁会知道啊!”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要是顺着我投降了,我就能和你做兄弟。今天不听吾的我的建议,以后就算想再见我也没们这么容易了。”苏武骂卫律说:“你为人臣子,不顾恩义,背叛君主和父母,投降蛮夷去做俘虏,我见你做什么?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他人的死生,你公平执法,反而想挑起两个君主的矛盾,自己坐观成败。南越国曾经杀汉朝使者,最后被汉朝消灭南越国也成了汉朝的九个郡;宛王曾经杀汉使者,最后被汉朝消灭,他的人头也被悬在北门示众;朝鲜杀汉使者,立即就被灭国了。只有匈奴还没遭到这样的下场罢了。你明知我不降,就是要杀我,令两国开战,匈奴的覆灭就从我开始吧。”卫律知道苏武不可胁迫,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使他投降,就囚禁苏武,置于大地窖内,不给他吃喝。天下雪,苏武卧著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几日不死。匈奴以为他是神人,就将苏武迁至北海,让他放公羊,说等公羊生小羊才可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常惠等人安置到别的地方。牧羊北海苏武到了北海,没有供应粮食,只能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苏武拄著汉节牧羊,起居都拿着,以致节上毛全部脱落。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苏武会编打猎的网,矫正弓弩,于靬王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物。三年多过后,于靬王大病,赐苏武马匹、牲畜、服匿、穹庐。于靬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冬天,丁灵人盗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再度穷困。

苏武像《晩笑堂竹荘画传》苏武在汉朝时,与李陵都担任侍中的官职。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后单于派李陵去北海,为苏武设酒宴和歌舞。李陵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和子卿你交情深厚,所以让我来劝说你,他真心你能成为匈奴的臣子。你到死也不能归汉,白白在没有人的地方让自己受苦,即使坚守信义又有谁能看见呢?先前长君(苏嘉的字)做奉车都尉,随从圣驾至雍的棫阳宫,皇帝扶辇下除,撞到柱子折断车辕,被指控为大不敬,伏剑自刎,皇帝赐钱二百万作为丧葬费。孺卿(苏贤的字)随从圣驾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把驸马推到河里淹死了。宦骑逃亡,皇帝下诏让孺卿追捕,没抓到,孺卿惶恐服毒自杀。我来的时候,你的母亲已不幸去世,我送葬至阳陵。你的妻子年少,听说已经改嫁了。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重你离家至今已经十几年了,是不是还活着也不知道。人生如朝露一般短,为什么要让自己受这么久的苦呢!我刚投降的时候,也痛苦的像发疯一样,恨自己背叛了汉朝,

加上老母被收留在保宫里。你不想投降的心情,难道比得过我当初?况且陛下年龄大了,法令无常,大臣们没有犯罪就被灭族的有数十家,连自身安全都无法保证,你还顾得上别人么?请听从我的建议,不要再说别的了。”苏武说:“我们苏家父子没有什么功劳,都是因为陛下才能位列将帅,获爵封侯,兄弟为近臣,我一直都想肝脑涂地来报答他的恩情。现在能够杀身报恩,即使是上刀山下油锅,也觉得快乐。臣子事奉君主,就如同儿子事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就听从我的话吧!”苏武说:“我早就已经死了!右校王(李陵在匈奴的爵位)如果一定要让我投降,就请请停下今日的欢宴,我直接死在你面前!”李陵见苏武如此真诚,喟然长叹道:“真是义士啊!我和卫律的罪过上通于天!”说著流下眼泪浸湿了衣襟,决别苏武而去。后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区脱地区捕得云中的活口,说太守以下的吏民都穿着白衣,说皇帝驾崩了。”苏武听了向南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数月之久。归汉封官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昭帝即位。几年后,匈奴和汉朝达成和议。汉朝寻求苏武等,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汉使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员同他前往,夜晚见了汉使,原本地述说了这几年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要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

雁,

苏武画像脚上系著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万分高兴,照常惠所说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身边的人非常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李陵设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苏武回到长安。昭帝下令苏武带一份祭品拜谒武帝园庙。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徭役。上官谋反昭帝始元七年(前80年),左将军上官桀、骠骑将军上官安父子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鄂邑公主谋反,苏武之子苏元因参与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记

下霍光的过失交给燕王刘旦,使刘旦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肯降。但回到汉朝后,只为典属国。然而霍光属下长史并无功劳,却被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直到刘旦等人被处死,追查同谋者。苏武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其子又参与谋反。廷尉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奏章搁置,只将苏武免官。宣帝时期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宣帝即位。宣帝赐爵苏武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后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通悉典章制度、出使持节不降。于是宣帝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宣召,多次进见。拜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入朝,尊称为“祭酒”。苏武把所得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和过去的邻里朋友,家中不留一点财物。恭哀皇后父平恩侯许广汉、宣帝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此时苏武年事已高,宣帝问左右:“苏武在匈奴那么久了,难道还有子嗣吗?”苏武透过平恩侯许广汉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苏通国随汉使回汉朝,宣帝命其为郎。又让苏贤之子做了右曹。苏武活到八十余岁,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去世。人物评价李陵:“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班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欧阳修:“盖诗者,乐之苗裔与。汉之苏、李,魏之曹、刘,得其正始。”陈杰:“伸脚踏沙迹,开口吃汉天。见天不见雪,况辨雪与毡。环观不敢杀,谓是不死仙。汉庭方求不死该,方士取露和玉屑,何如老臣毡夹雪。”柴望:“十九年间不辱君,论功何独后诸臣。若教倒数凌烟像,也是当时第一人。”徐钧:“胡沙不隔汉家天,一节坚持十九年。白首微官甘属国,耻随李卫老戎旃。”陈普:“伏匿穷庐煖意回,子卿一夜梦阳台。归来不与曾孙议,未必麒麟生面开。”文天祥:“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不死未论生可喜,虽生何恨死堪忧。甘心卖国人何处,曾识苏公义胆不。” “漠漠愁云海戌迷,十年何事望京师。李陵罪在偷生日,苏武功成未死时。铁石心存无镜变,君臣义重与天期。纵饶夜久胡尘黑,百炼丹心涅不缁。王世贞:“自汉通匈奴,宋通金虏,建节衔命,无岁无之。至于渝沙轶漠,候月占星,劳饥空乏于酪毳之乡。流离偃蹇于丁零之区。邻死不渝。岁寒不雕。惟苏子卿、洪光弼称焉。”家族成员

关系 人物父亲苏建 兄苏嘉 弟苏贤 子苏元 苏通国 后人纪念编辑苏武墓陕西苏武墓省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49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龙门村。具体在武功镇北1.5公里龙门村,代有封修,题书、碑、碣殊多。清乾隆巡抚毕沅题碑,同治间(1862-1874)知县陈尔茀等题碣。40年代末尚有围墙、院落、门楣,后被陈,仅存墓冢,高约1.5米。197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遂立标识,确定保护范围,划定墓面积330平方米,设门楣建围墙。1938年,菲律宾华侨成立有“南洋武功苏氏宗亲会”,1993年更名“世界苏氏宗亲会”,1997年,“宗亲会”追本溯源,寻根谒祖,组团回武功拜谒苏氏墓。整修以新的苏武故里苏武纪念馆,一期工程已向游人开放。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苏武庙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民武公路6公里处,向东约五公里的苏武山上,于2000年以后修建。该区有座山叫苏武山,如今的苏武山,已经告别了原来的荒漠景象,尤其是夏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变成了:苏武山万亩葡萄大庄园,临近修建了苏武酒厂。还修建了苏武公墓,苏武庙。羊路在武威市民勤县苏武乡羊路中学(传说是苏武牧羊走的路,所以叫“羊路”,)向东大概走1个小时。就可以看见一个很高大的土墩子,叫野鸽子墩。传说是苏武为了遥看自己的国家而修筑的。附近还有九节芨芨草。

篇三:苏武资料

1 苏武先生的四个优质品格

重新读了《汉书》的《苏武传》,苏武先生有四个优质品格:忠、勇、惠、韧。

首先是忠。他忠诚的是汉朝皇帝汉武帝。正如他所说:我们父子四人没有什么大功劳,能够列将封侯,成为皇上亲近的人,都是皇上栽培的。臣子侍奉皇上,就犹如儿子侍奉父亲。为皇上而死,我心甘情愿。这大概不能算是愚忠,不是因为上级给了他一点好处,他就义无返顾地追随着了。反而应该这样说,汉武帝这个人太有魅力、魄力了,他值得别人为他牺牲。因此,汉武帝就象征着汉朝这个国家,所以,苏武也同样忠诚于自己的国家。

其次是勇。生命从来只有一次,到苏武这里也不会有两次。但是他怀着对汉武帝刘彻的坚定的信仰,所以把生死置之度外。一听说张胜牵扯到了匈奴内乱,他要自杀,被拦住。卫律要审讯他们,他用刀子自刺胸膛。两次都没有死成。他都这样对待死了,卫律还拿死来要挟他。卫律杀了仇人虞常,吓唬张胜投降,用刀子在苏武脖子上比划,苏武根本不想看这卖国求荣的小人一眼。

其三是惠。虽然苏武出使的使命非常简单,但能够作为大使出访,可以想见他并不笨。相反,他有很好的洞察力、应变能力。从苏武斥责卫律的话上可以看得出。当卫律谄笑地告诉苏武,如果他不通过卫律投降,以后想投降、得到丰厚的赏赐是不可能了。苏武先揭露其小人本性,然后揭露其言行的本质,最后义正词严地压住他。小人之心最难名,往往比九曲黄河还要曲折,但是苏武一针见血,对答如流。

其四是韧。苏武按说出身不低,但是他却又贵族子弟难得的韧性。在他被放到大地窖里,他以雪、毡毛充饥。在北海,挖野鼠、收草实充饥。这样过了十九年。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在汉武帝的英明领导下,苏武先生如果没有十九年的北海牧羊,肯定会淹没在历史上无数的皇帝近臣里。但是,机遇和挑战同时而来,造就了让代代后人仰慕的苏武。

2对苏武时代精神与崇高品格的呼唤

由党小黄编剧、郝维亚作曲、陈蔚导演的原创歌剧《大汉苏武》于8月19日在古都西安震撼首演,笔者观看了该剧的两组演出,震撼之余,留给笔者更多的是思考。原创歌剧《大汉苏武》在当代演出,具有深刻而又深远的现实意义,这种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对苏武时代精神与崇高品格的追问与反思。

“苏武”生活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

“苏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千百年来,“苏武”的形象已不仅仅代表一位汉朝使臣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中,我们更多时候已经把“苏武”作为一种具有崇高精神与高贵品格的英雄人物的代称,他代表了一些对国家无比忠诚、对信念执著坚守,有着崇高精神品格的英雄人物。在当今时代演出原创歌剧《大汉苏武》,既体现了陕西省歌舞剧院的胆识与魄力,又体现了当今时代对苏武的时代精神与崇高品格的追求与呼唤。正如该剧导演陈蔚所说:“坚守和信念将成为这部戏中苏武形象的关键词。也是我们在2013年创作这部历史题材歌剧的时代意义。这是从苏武这个人物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也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一直在呼唤的人性价值。”

我们在观看作品之余,不禁会产生追问与反思:苏武既然代表了一个人对信念的坚守、对国家的忠诚,那为什么在大汉会出现苏武这样的英雄人物。大汉出现苏武这样的民族英雄是偶然还是必然,苏武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是什么?

苏武生活的时代为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所说的“汉族”这一名称就是出现于这一时期。西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西汉王朝被后世学者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在此期间,汉朝的时代精神可以用“雄健浑厚”四个字来概括,因为生活在汉代的人们,崇尚率直而较少含蓄,思想开通而较少压抑,性格粗朴而稍欠圆通,坚信勇敢而鄙视怯懦。汉帝国拓疆开土,凿空异域,以及社会秩序的形成,都与这些精神风貌息息相关。苏武就是在西汉这一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下,肩负起汉朝的责任与使命出使西域。可见,汉朝的时代精神为苏武这种民族英雄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然而,据史料记载,“汉使留匈奴者前后十馀辈”。同在天汉元年随同苏武出使的还有副中郎将张胜以及随员常惠等人,那么,历史为什么唯独记住了苏武一人,李陵的出现对于苏武的形象确立又有哪些方面的促进作用?

苏武与李陵的对比与反思

关于李陵的记载,散见于《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等史料中:李陵为汉代飞将军李广之孙,“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可见,历史上的李陵不但是名人之后。而且礼贤下士、赞誉颇佳。笔者在《艺文类聚》卷二十九中找到两首苏武与李陵的送别

《李陵赠苏武别诗》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交相逾。风波一失路,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去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苏武赠李陵别诗》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在常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思情日已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慰我平生亲。

可见二人不仅同为汉朝重臣,而且关系非常密切,造成后人对李陵与苏武截然不同评价的原因在于二人对大汉王朝的“忠”与“叛”,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忠孝节义之别。

反思历史,我们会发现,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出现了不少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也出现了不少令人唾弃的民族叛臣,但鲜有像汉将李陵这种既让人痛恨又让人同情的人物。他虽在面临不幸遭遇后临难变节,但历史对李陵这位人物更多的是给予同情而非唾骂,他能够在我国忠奸分明的封建时代获得相对解脱,赢得后世人民在痛恨之余的深深同情,更从侧面说明了苏武持节不变的艰难与可贵。

苏武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在于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诚与对信念的执著坚守。据编剧党小黄老师介绍。歌剧《大汉苏武》旨在对苏武忠诚品格的赞扬以及对苏武高尚节操的褒奖。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质。苏武被困匈奴后,其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匈奴为了使苏武屈服,使出各种残酷的手段来折磨他。先是“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后又将其流放到环境更加恶劣的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处牧羊。然而苏武硬是凭借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这种坚强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正源于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才让苏武成为中华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让后人永远怀念他、崇敬他。

苏武忠诚品格的反思与呼唤

鲁迅先生曾说过:欲作一部中国的“人史”,“人史”中好坏人物皆有。在好人方面,排在第一的就是“啮雪苦节的苏武”。可见苏武精神之伟大,对后人的影响之深。在当今时代演出歌剧《大汉苏武》亦是对苏武忠诚品格的反思与呼唤。

苏武的忠诚品格既包括对国家的忠诚,还包括对事业、对家人、对朋友以及对百姓的忠诚。编剧党小黄老师认为:“(苏武的)忠诚是一种品质,是一种

操守,更是一种责任。”苏武带着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出使匈奴,他的忠诚中不仅承载着大汉王朝的神圣使命,也承载着黎民百姓的安危祸福。当李陵请求天子赐予他弓箭,伺机攻打匈奴时,苏武唱出了为民请命的心声:“天子啊,刀剑止不住流血的伤口。少卿啊,铁甲扑不灭复仇的火焰。征服匈奴需要锋利弓箭,以德报怨更能让仇恨消散。”当苏武以无比虔诚的态度给匈奴送上礼物,交还使者,等待单于复信返回时,苏武的忠诚却遇到了卫律不忠的考验。卫律为此前汉朝出使匈奴的使者,后背叛汉朝、臣服匈奴,当卫律作为匈奴臣子审讯苏武时,苏武感到大汉的尊严受到了严重屈辱,于是他用饱含深情的唱腔唱出了自己对国家和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也唱出了对卫律等背叛者的不屑与痛恨:“生命只有一次,谁不想平安无恙,但是我手中的符节,告诉我不能投降!”在苏武的心中,符节代表着汉朝的尊严,也代表自己的使命。他用始终如一的忠诚维护了汉朝的尊严,也守护了自己的使命。

苏武所代表的这种忠诚品格在当今时代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加呼唤这种忠诚的品格。因为忠诚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品质,也是全人类最受称赞的优秀品质。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经说过:“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最高贵品质。”因为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忠诚的品质,就失去了受人信任的根本条件,这也是苏武在干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备受世人称赞的最根本原因。

3苏武留给后人的精神价值

苏武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民国初年的一首《苏武牧羊》对他非凡的一生作了慷慨悲凉的吟唱。其词抄录如下: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与冰天,穷困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比铁石坚,时听塞上,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宁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欲使匈奴,惊心碎胆,常服汉德威。”(民国初期,辽宁盖县田锡侯先生作曲,蒋荫堂先生填词)

穿越千年的时光,大漠依然是风沙的世界,昔日的北海早已是异国的土地,它仍然荒凉。如今,我们无法以主人的姿态站在先人流过血和泪的土地上,我们只能在心底默默的缅怀这位堪称中华民族脊梁的大丈夫。

在缅怀之余,就不能不去思考苏武留给后人怎样的精神人文价值。这个问题说的具体一点就是苏武在异邦他乡能够忍受十九年的艰苦磨难靠的是什么?首先,苏武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对汉家的赤胆忠心。南望故国十九个年头,苏武根本就没有打算能够活着归到汉地,也不在乎是否有人挂记着自己。十九年,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他对祖国的忠诚,汉家的节义却始终不渝。生之、养之、教育之、重用之的祖国母亲,他怎么忍心去背叛她呢?所以,苏武“杖汉节”牧羊于冰天雪地、杳无人烟的北海,始终“心存汉社稷,心比铁石坚”。

慷慨就义易,忍辱负重难。苏武光光的旌杆上始终悬挂着是那颗赤诚无我的汉心。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所有正常人的最基本的素养。也许李陵的投奔匈奴是不得已而为之,是“识时务”的选择,但当他面对苏武的坚持时,也不得不深感羞愧。也许我们的国家还有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苏武的汉家精神告诉我们后世的人,个人不论处于什么境地,什么艰难都不能成为背负家国的理由。

其次,对个人理想和信仰的坚持。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苏武堪称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丈夫。不管卫律如何威逼,或者做用利剑刺杀状,或者把他抛入寒冷的地窖,或者把他迁往冰天雪地的北海,苏武终不为所动。

在匈奴给出的各种利诱面前,苏武更是坚持住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面对丰厚的诱惑,只需一声轻轻的应答,他完全可以像卫律那样“蒙大恩”,“赐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大富大贵。但苏武没有迷失,没有沉沦,作了一个彻底的自己。

也许,你会觉得爱国是一个太空太大的话题,甚至有些故作深沉。但是,对个人理想和信仰的坚持却离我们很近,这正是我们现代人最缺乏和最需要的。在物质和金钱处于主流地位的时代,诱惑无处不在,美食、美女还有那无所不能的钞票,你能抵御得了吗?当你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己的时候还记得最初的信誓旦旦、慷慨激昂吗?

4苏武李陵司马迁的关系与评价

西汉王朝是对中国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朝代。这一时期,形成了汉民族的主体,塑造了汉民族的精神,提升了汉民族的文化;涌现了许多民族精英和汉民族精神的代表。“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卫青,善赋多谋的司马相如、东方朔,牧羊


苏武简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62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苏武简介
相关文章
  • 苏武简介

    苏武简介苏武简介: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