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乐不思蜀》阅读答案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③蜀技:四川的歌舞。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⑤陇、蜀:都指四川。
2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为之作故蜀技 ▲ (2)乃可至于是乎 ▲
(3)颇思蜀否? ▲ (4)宜泣而答曰 ▲
23翻译句子:(3分)
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
24乐不思蜀故事的结尾处左右皆笑,你认为他们为何而笑呢?(3分)
_ ▲
参考答案:语文网
22、(4分)(1)以前的 旧的 从前的 (2)这(个地步)(3)很 (4)应该 应当
23、(3分)即使诸葛亮还在,也不能辅助他使蜀国长久保全,更何况姜维呢。
24、(3分)能答到嘲笑、讥笑刘禅的平庸、无能、没有见识、目光短浅、贪图安乐、扶不起来的刘阿斗等其中两点可给满分。
篇二:《乐不思蜀》阅读答案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③蜀技:四川的歌舞。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⑤陇、蜀:都指四川。
2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为之作故蜀技 ▲ (2)乃可至于是乎 ▲
(3)颇思蜀否? ▲ (4)宜泣而答曰 ▲
23翻译句子:(3分)
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
24乐不思蜀故事的结尾处左右皆笑,你认为他们为何而笑呢?(3分)
_ ▲
参考答案:语文网
22、(4分)(1)以前的 旧的 从前的 (2)这(个地步)(3)很 (4)应该 应当
23、(3分)即使诸葛亮还在,也不能辅助他使蜀国长久保全,更何况姜维呢。
24、(3分)能答到嘲笑、讥笑刘禅的平庸、无能、没有见识、目光短浅、贪图安乐、扶不起来的刘阿斗等其中两点可给满分。
篇三:乐不思蜀的典故
乐不思蜀
风云一代的父亲,足智多谋的名相,虽然刘禅打下了宏伟的基业,却无奈他不学无术,昏庸无度,弄的国破家亡,人民遭殃。以观其一生,刘禅留给后人的不过是一句“扶不起来的阿斗”的笑谈。
诸葛亮妥善处理好署的内政外交诸般事宜后,就开始着手完成他统一全国的宏图了。从此开始了著名的伐魏战争。临行前,面对后主刘禅庸碌无为,不辨忠奸的弱点,诸一感忧虑,于是呕心沥血,给刘禅上了一表,即著名的《出师表》,语重心长地反复叮咛刘禅,这两天刘禅能“亲一,远一,咨一,遗诏”从228年春开始,诸葛亮帅军队开始北伐。但由于各种原因,作战多以失败告终。自己却因连年劳顿,病死于军中,主帅病故,蜀军只得退围反中。
诸葛亮把蜀国治理得有声有色,才干过人且身体力行,德才皆以服众。但他一死,蜀国其他文武百官才智能力与他相差甚远,没人能担当治理蜀国的大任,从此蜀国开始一步步走向衰落。
三国时期。司马文王同刘禅一起欢宴,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地的乐音舞蹈,在旁的人们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帮助不了这个昏庸的君主,何况是姜维呢!”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着说:‘现任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着’”。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
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说说的话,想使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着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乐不思蜀》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59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