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一个草根的工作及创业经历
我一个草根的工作及创业经历
我一个农村小孩,从小在农村泥堆中长大,小时候经常穿梭在玉米地里,稻田里以及乡间的小道上,去抓蝴蝶,蚂蚱和蜻蜓,拿着弹弓去小树林打小鸟,身上穿的我估计现在街上的乞丐都比我当时穿的好,父母都是农民,所以我不是什么富二代和官二代,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草根。
在1998年我高考落榜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而外出打工,因为我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还在读书,所以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两年左右的时间我挑过砂灰,发过传单,搬过砖块,扛过水泥,扎过钢筋等工作,两年省吃捡用的存了一万多点的收入,我回到家很高兴的把钱拿给了父母,在家休息了几天我刚要再次出门打工时,父母从一个亲戚那听说卫校昭收自费班的消息后就拜托这个亲戚带着我去了报名。
因为读过高中的缘故所以我很轻松的就于2013年毕业了,从未补考过,还拿过许多次奖学金。2014年经过笔试和面试我在市医院参加了工作,不过是合同制的男护士,因为我是男的。虽然在医院工作可是工资低的可怜每个月只有410元。
想读成人高考却没钱,也不想增加父母的负担,所以就读护理学自考,花了6年的时间一共考了18科在2011年我拿到了护理自学专科毕业证,在此期间我还考到了护士资格证以及护师资格证。
2012年10月我参加事业单位考试并与优越的成绩正式的考入了这家医院,现在我的工资有3100多奖金有4000左右,一个月再怎么也有6000多的收入,我在2013年年底和女朋友结婚了,现在小孩有2岁多点,媳妇每个月也有3000多的工资。在这可能会有人会想这么高的收入不错吧,过的很幸福吧,可以扬眉吐气高枕无忧了。告诉大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我和我媳妇都是农村出生,父母在经济上根本就帮助不了我们,要买房买车,带
小孩,还有每个月都要给点钱给父母同时还有不少的人亲钱,所以生活过的也很艰苦和节据,其中的苦和难只有自己知道。好几次上街逛商店想买点自己穿的,可是一看到标签上的几百甚至上千的价格就被吓得退了出来。
所以晚上当老婆和小孩都睡了我经常都会抽着烟看着夜空发呆,心里总是会想要怎样才能让自己摆脱现状,要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富裕起来。
一天中午一个陌生的微信朋友加我后,我在她微信朋友圈中第一次见到摩根币的相关资料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骗人的,是传销!!!谁会笨到把1000元打给一个陌生人,这样的骗局也太低俗了吧。聪明人谁会上当,谁会钱多了没处花而白送给一个陌生人呀!更何况我现在钱都周转不过来自己都不够用还会去上你的当。傻子才会相信才会上当!!!这年头骗子是越来越多,变着花样的来骗人了,真是让人是防不胜防。所以当时我这么想着理都没理就把微信退了。
第二天晚上我上网看电影找了许久也没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无疑中想起了摩根币骗人的新花样,于是上网查了查想看看是怎么回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看了后我才真正的了解到摩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是一种投资理财。摩根币都上市一年了我都还不知道。有说它是骗人的也有说它是传销的。
但是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倍增收入以及领导奖,刚开始收入不太多但是到后期它的收入是非常非常的可观,这时候我开始兴奋和激动了,因为这刚吻合我想投资创业或者搞第二职业投资小利用空闲时间的想法,因为投资不大风险也不大,唯一的风险就是这1000元给了一个陌生人后她会帮自己注册吗?她会不会收到钱就跑了就了无音讯了?为了弄清楚这到底是真的还是骗人的,于是我在网上疯狂的寻找答案,但是却没有找到我满意的答案。最
后我拿出电话找那个发摩根币信息的陌生微信朋友去了解一下,她把我拉进了她们的团队群,里面有好多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的人,了解到摩根币是一种互利的投资理财,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那天晚上我了解到了很多网上查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正是我在网上要查询的东西。同时也点燃了我那早就已经熄灭了的致富梦想,让我开兴奋,激动和始疯狂了起来。
第二天我把我的微信绑定了银行卡,通过微信转账给她1000元后,第三天她就帮我注册好了。刚开始的四五天一个摩根币都没有,这下我心里慌了想着遇到骗子了,快一个星期了一个币都没有。于是我就发微信给那个帮我注册的人才知道一年要扣50元的网络管理费,到10多天后满100个币后通过微信红包我第一次提现了100元人民币,随后我又加了几台机,又提现了300人民币,我的几个朋友看到后叫我帮他们各注册了一台。
到现在我加入摩根币才一个月利用空闲时间我就收入了3000元左右。因为白天要上班,晚上有空的时候才上微信看看有币后就买了,所以收入不是太多。但是以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会逐渐增加的。我的致富梦想应该可以很快的实现。
这就是我一个农村人,一个草根的工作和创业经历 ,我没有过人的笔彩,但是这是我的真实经历,我把它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亲爱的朋友当你看到这篇文章并看完这篇文章,说明这是你的一个机遇,也是你和我的一种缘分。如果你了解后觉得摩根币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觉得可以让你致富,你就微我xf尔依山舞试依尔。
亲爱的朋友我真诚的期待着你的加入,让我们来共同实现我们的致富梦想,为我们的美好明天一起拼搏,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亲爱的朋友你在相信别人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的机会。如果我当初不相信别人,那么我不会发表这篇文章,那么我致富梦想就真正的变成了梦想——只能在做梦的时候想一想。朋友微我,让我们一起把这个致富的梦想去把它实现,一起为我们的美好明天去拼搏和努力!!!
我真诚的期待着你的加入!!!
2015年11月22日
篇二:草根创业故事
从卖蛋女到保健品大王
说话、做事大大咧咧,一口义乌普通话,举手投足有股豪侠之风,这就是俞巧仙给人的第一印象。
虽然已是浙江颇有名气的女企业家,她多次表示,不管企业多大,不管赚了多少钱,她都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卖过皮蛋的农家女。
她的第一桶金就是皮蛋。在经历一段令人眼花缭乱的商界风云后,她最终又回归农业,种起了一种传说中无法培植的铁绿色植物。
一垄垄田地上,整齐地生长着一种铁绿色的植物,5-8厘米长的茎,其上生长着像冬青树般的叶子。这就是有“植物黄金”之称的铁皮石斛。
义乌佛堂镇剡溪江畔,到处是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田。这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名贵珍稀中药种植基地之一,在500多亩种植基地上,栽培着1500万株石斛苗,整个基地光是围墙就有3.8公里多。
这里的女当家就是俞巧仙。十多年前,她在深不可测的义乌商界便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
从卖蛋女到保健品大王
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出身贫寒,白手起家后历经千辛万苦,才闯出了一番局面。比如楼忠福、徐文荣、李书福等人。俞巧仙也不例外。
俞巧仙是义乌城西镇蒋母塘村人,父母均为农民。1980年她15岁那年,俞巧仙初中毕业,迫于家境贫困,她不得不过早地步入社会。
打过短工,摘过茶叶,俞巧仙最终选择了卖蛋。一开始,她挨家挨户收鸭蛋,加工成皮蛋后,挑到十几里路外的城里卖。后来,她学会了到农村的代销店和城里的副食品商店推销,让店家代销自己的皮蛋。
生意慢慢做大,3年后,俞巧仙成了远近闻名的皮蛋大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问世,俞巧仙在其中的副食品市场摆起了摊位。她对此记忆犹新,“刚进副食品市场时,摊位摆在水泥台上,每天不等天亮,就得拉着一车的皮蛋上路,晚上总是要最后一个收摊。那个苦,就不用说了??”接着,俞巧仙走上了一条捷径———品牌代理。她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内做品牌代理的开山鼻祖。一路从金日、万基的地区代理,做到现在国内外800多个品牌的总代理。
大老板蹬三轮车送货
过去20多年的商界闯荡,俞巧仙认为有四次转折。
州人到了广州。
“一到广州,我看傻了眼,副食品居然可以这样卖。”俞巧仙说,“就拿花生、青豆来说吧,我在义乌是一麻袋一麻袋地卖,广州却是一小包一小包地卖,包装相当精致,价格也贵得惊人,一袋18克的开心果居然卖到1.6元!而像泡泡糖、跳跳糖等新玩意,我更是闻所未闻。”
她把所有带来的钱换成了这些新玩意,结果一到义乌便被一抢而空。
此后,俞巧仙频繁穿梭于义乌和广州之间,生意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1994年,俞巧仙已经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内数一数二的大老板了,据说当时义乌汽车站1000平方米的候车室几乎成了她的货仓。
第二次转折发生在1995年,她走上了品牌产品的代理之路。在七八年前的义乌,搞经销代理的人还是凤毛麟角。
1995年3月,俞巧仙只身赶往成都,参加年度全国糖烟酒交易会,成功地将“金日”“万基”两个品牌的总代理权揽入怀中,接下来是“生命一号”“东阿阿胶”……那一年,俞巧仙代理产品的年销售额逾亿元,常年为她送货的三轮车就有十几辆,她却还经常蹬着三轮车拉货送货。
代理商做得再大,主动权在厂家手中,最终还是要看人家的脸色。随着厂家直销、连锁配送中心等现代营销方式的出现,代理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于是俞巧仙想到自己办厂、打造品牌,这成了她人生中的第三次转折。
1997年1月,俞巧仙创办的第一家公司———今之康保健品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短短几年,该公司已经拥有花儿红阿胶胶囊、芦荟胶囊、壮骨粉等6个拳头产品。
回归种植业
“我的第四次转折是我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次,因为选择了种?仙草"。”俞巧仙笑道。
仙草就是铁皮石斛(干品叫铁皮枫斗),有“植物大熊猫”之称,古语称为“北有人参,南有枫斗”。过度采摘、濒临枯竭的野生铁皮石斛,1987年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重点保护的中药材之一,市场售价高达每千克3000美元。
早在700年前,俞巧仙的同乡、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在他的著作《滋阴学说》里就提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理论,指出铁皮石斛是名贵的滋阴良药。
铁皮石斛多生长在连鸟兽也难以涉足的深山悬崖陡壁间,其生活习性神秘莫测,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的要求近乎苛刻,每年植株只分枝一次,每年生长一寸左右,一丛铁皮石斛寿命6-10年,自身繁殖力极低,分布极其稀少。人工栽培铁皮石斛,曾经被认为投入巨大、生长周期长、成活率低,三五年不可能有产出,至少得投入三五百万,还不能保证最终能否有效益。
1997年9月,俞巧仙聘请几位技术人员,成立了义乌市铁皮石斛研究所,一帮人在义乌城西一个砖瓦厂的废墟上干了起来。
一年多下来,累计投入近500万元,铁皮石斛的茎秆只长了几厘米,她心中没底:这东西还有希望吗?铁皮石斛真像人们说的那么难种吗?带着这个疑问,俞巧仙来到了上海中药研究所。
听说俞巧仙是种铁皮石斛的,研究所的一位专家随便问了一句:“成活率是多少?”“98%。”几位专家吓了一跳,随即拿着笔记本围了上来,围着俞巧仙问这问那,反将她吓了一跳。
一个月后,专家们来到义乌市铁皮石斛研究所。看到一棵棵已成活的“小草”时,有位老专家偷偷将一位高工叫到一边,用上海话责问,“你们搞了6年的大田栽培都没搞成功,人家一年多就搞成了,你们不惭愧吗?”
事后俞巧仙才知道,上海中药研究所在磐安建基地,进行铁皮石斛人工栽培,花了五六年时间,前后投入三四百万元,成活率却只有15%左右。
“上海话我听得懂,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400个日夜,终于第一次听到有人说我们成功了。”俞巧仙说,“我当时已经作好最坏的打算,一旦搞砸,我就重新骑着自行车卖蛋去,从头再来过。”
做人要本分质量最要紧
俞巧仙的蛋最终没卖成。通过铁皮石斛工厂化高产栽培这一技术,2001年起,森宇公司在金华和义乌仿野生大面积种植铁皮石斛,从而一举解决了铁皮石斛资源紧缺的问题。2003年,森宇铁皮石斛仿野生大面积栽培珍稀药材被选送为“国家药典”标准,2004年,森山铁皮枫斗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
她再三强调,做人要本分,质量最要紧。这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复杂工序中就可见一斑:接种、组培、练苗,经过9到12个月的三道工序后,才能移种到田里,此后再栽培整整3年。“为确保铁皮石斛的质量,我们严格模仿野生环境,栽培时不施化肥,也不能施农药,因此栽培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含量与野生的差不多,嚼在嘴里黏性很大,这也是判断铁皮石斛好坏的主要依据。”
俞巧仙的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好奇。去年7月,日本农学博士比留木·忠治来考察时,偷偷拔了两株石斛苗用手绢包好放在口袋里。森宇公司总经理叶智根看在眼里,上前很礼貌地说,“博士先生,土放在口袋里太脏了,要不我先给您洗干净?”然后,他在水龙头前将土冲洗干净后,才递还比留木·忠治。
“除了温度控制外,土壤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事后,忠治博士大概觉得不好意思,回国后给我们寄来10株日本最名贵的茶花。”
2004年3月,俞巧仙成立了浙江森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森宇实业公司、森宇药业公司,森宇生物工程公司、深圳今之康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香港花儿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全资子公司。光是铁皮枫斗的销售额就突破1亿元,一举跻身全国民企千强。
而摆在俞巧仙面前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她决定把公司总部迁至杭州。
“去年10月,我们聘请了浙江医学科学院的张治国教授为技术总工程师,他研究铁皮石斛30多年,有?石斛之父"之称。但他现在每个月只能来义乌工作一周,如果总部迁到杭州,张教授随时都可以来。”俞巧仙说,“前不久,美国杜邦公司药品研发中心的一名高级研究员也有意加盟,但希望能在杭州工作。”
“说实在的,我其实不想离开义乌。一走出义乌,我就浑身不舒服。”
目前,位于杭州拱墅区、高21层的森宇集团新总部世纪大厦正在规划,今年下半年将动工兴建,2007年投入使用。
“今后,杭州将是公司的总部以及研发、出口、营销和文化基地,金华是生产基地,而义乌则是物流和种植基地。”俞巧仙说。
源于草根高于草根
草根性是社会学的一种讲法,有人把它用来形容浙商———出身贫寒,性格坚韧,正如同草根过了冬天便重新发芽。
俞巧仙恰恰是这样一位富于草根精神的女企业家。从卖蛋,到摆摊,然后代理保健品,最终用她的韧性种成了大片的铁皮石斛,造福千万人的同时也成就了可观的个人事业。
她的成功,不只是时代之机遇、抉择之正确,更是性格之使然。从这个意义上讲,俞巧仙的创业史正说明:今日的浙商,为什么地位能超然于中华商人之林。
有这么一句名言:播种态度,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浙江商人的整体成功,绝离不开浙江人性格特征中“坚毅果决”的一面。
历史学家认为,昔日晋商的发迹,根源自山西人刻苦耐劳的本能;徽商的做大,扎根于安徽人务实本分的秉性。越是追求冲淡务虚的城市人,越是避免不了坐井观天式的观望嘴脸。
源于草根的财富,正给浙江人带来高于草根的追求。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再到大城市、国际城市,根植于草根的浙江性格走向全球,收获着财富,更提供无数仍挣扎在草根丛中的人们以思考、以希望、以梦想。
篇三:一个草根的创业故事
一个草根的创业故事
把小菜当大事业来做,两次创业做到第一
今年45岁的赵继英来自丽水农村。木匠出身的他,为了创业,只身到扬州闯荡。搞过玻璃家具加工,办过影视厅,在当地都做到了行业第一。然而,这两个行业兴起得快,衰落得也快。
“下次创业,一定要找一个不会走下坡路的行业,给自己找一份永不落的事业。”于是,他寻寻觅觅,最终选择了最不起眼的酱菜。
从2001年南京“小菜一碟”的浙江经销商做起。10年的时间,赵继英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酱菜王国”,并慢慢扩张,培育了“菜博士”高档山茶油品牌;从委托加工、品牌管理开始,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基地,实现从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全程监控。
两次“行业第一”最终选择放弃
1991年,24岁的赵继英只身来到江苏扬州,利用自己的特长搞起了玻璃家具加工。经过4年时间的打拼,赵继英的玻璃家具生意在扬州当地做到了第一,掘到了第一桶金7万元。这在当时已是一笔巨款。
从1994年开始,玻璃家具行业开始走下坡路。有天晚上,赵继英到老乡承包的影视厅去坐坐,发现这个400多座的影视厅,4元一张的票子,几乎每天晚上满座。赵继英算了一下,每天可以赚1000多,比玻璃家具赚钱容易多了。
于是赵继英一头扎进了录像业。1995年元旦,赵继英的影视厅正式营业。然而不到10个月,影视厅就亏了2万元。他发现,附近生意好的电影公司影视厅有空调,座位是高靠背软座;而自己的影视厅没空调,座位又是简易的翻座硬木椅。
找到症结后,当年10月份,赵继英又借了2万元,换上了软绵舒适的沙发,生意马上火了起来。第二年夏天,他又用赚来的钱买了空调。
1996年下半年,趁热打铁的赵继英又开办了第二家影视厅。从1995年到2000年,赵继英的影视厅连锁经营搞得红红火火,最多的时候数量达到5家,成为扬州当地录像业的“老大”。
随着VCD行业的迅速发展,从1999年开始,录像业开始走下坡路。赵继英很快查觉到了。
酱菜虽小,几百年不衰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赵继英又忙着物色新的行业了。当时,他手头上已积攒了120万元的资金。“这一次创业要小心,一定要选择一个不会走下坡路的行业。”赵继英暗下决心。
一天,赵继英在翻阅扬州当地报纸时,看到了崭露头角的南京“小菜一碟”公司的报道,不禁眼前一亮:扬州酱菜这么有名,像扬州的“三和四美”,生产酱菜已有几百年历史了,这说明这个行业有生命力,绝对不会被淘汰。于是,赵继英直奔南京,找到“小菜一碟”,并与他们签订合同,成为了“小菜一碟”的浙江经销商。当时的指标是,赵继英一年的销量要达到30万元。
2001年,赵继英在杭州注册成立了杭州博宏贸易公司。第一年,赵继英卖了120万,却亏了20万。而且由于营业额没达到180万的最低限额,公司被取消了纳税人资格。没有纳税人资格,产品就进不了超市。赵继英没有灰心,第二年他又重新注册了一家杭州博鸿贸易公司,当年销售额达到240万元。
赵继英已不满足于只做一家经销商,他要做自己的品牌。2005年,赵继英注册了“博鸿小菜”商标,开始经营自己的产品。按他的话来说,十几年的励志名言() 名人名言个体户终于走上了品牌的道路。通过物色各地生产质量过硬、有当地特色的食品生产企业,委托他们生产公司的产品。这一“借鸡生蛋”的模式使得公司的业务迅速扩张。之后,赵继英又从酱菜行业向其他食品行业进军,2008年推出了“菜博士”高端山茶油。
建生产基地,实行全程控制
近几年,国内食品安全生产事故频发,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让国内的老百姓经常提心吊胆。原有的“借鸡生蛋”、生产外包模式虽然能使企业迅速扩张,但也有个弊端,就是对食品的源头无法准确掌握,不能做到全程监控。
“要保证食品安全,一定要从基地抓起。”赵继英决定从其新推出的“菜博士”高端山茶油抓起。通过实地了解,赵继英最终选择了山清水秀、有“浙西南油库”之称的遂昌山区,2009年在那里建立了2。6万亩的山油茶原料基地。通过参股的形式,与当地山茶油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平时由合作社管理,公司则经常派人进行监控、检查,包括施肥、压榨、装罐等都有严格要求。
2008年,赵继英开始投资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浙江菜博士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上半年投产。基地位于余杭高新农业开发区内,总投资660万美金,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加工山茶油。
此外,赵继英还在余姚建立了自己的榨菜原料基地。“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加工环节继续实行委托加工。这样整个产业链我们都能控制。”
酱菜要做到华东地区
《大学草根创业奋斗故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55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