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什么是新闻事实,确保新闻事实的方法 正文

什么是新闻事实,确保新闻事实的方法

2016-11-25 13:06:58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新闻学概论考试答案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 第一节 实事求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

?第一,一切新闻报道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它们的真假优劣无不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

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 唯心论者强调:新闻是“性质”本身。“时宜性”、“公告性”、“趣味性”。 ? 捏造事实:把有说成无,把无说成有,凭空虚构。

? 玩弄事实:不按事物本来面目进行报道,或夸大,或缩小。

? 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不仅要真实地反映实际,而且还要能动地指导实际;不仅 ? 要客观地反映事实的外部状况,而且还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反映事物的内在本 ? 质;不仅要反映事物的个别现象,个别方面,而且还要正确地反映事实的总和与事 ? 实之间的联系,揭示事实的真相和客观世界的真相。

? 新闻真实包含双重含义:总体真实、具体真实

? 具体真实: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

? 总体真实:指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

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

? 1985年6月27日上海造漆厂特大火灾

? 上海电视台14条新闻:第一部分是反映灭火的,13条。第二部分是分析起火原

因的,只有1条。

? 三、新闻工作者必须有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一切

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反映事实真相;必须讲真话,讲真理,有识别真伪的能力,敢于为真理而斗争。

?列宁:绝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

?毛泽东: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

学态度。

? 《政治周报发刊理由》:“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

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

? 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

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我们认为,真实性含义的基本之点就是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

合。包括三个方面要求:

? 第一,新闻事实完全真实

? 首先,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要真实无误。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结果、思想、言语、行动、引用材

料以及一切细节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准确无误,不能“合理想象”,更不能向壁虚构。

? 其次,新闻报道的概括事实必须真实。

? 第二,新闻报道的事实和这类事实的总体要完全一致。

? 列宁《统计学和社会学咋》: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

和玩弄事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

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段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 第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新闻真实性原则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是揭示事实的本

质。

?周恩来:忠实于事实,忠实于真理。

? 第二节 新闻失实的表现和原因

? 一、由于采访不深入,编稿不注意核实,造成新闻报道失实。

? 二、新闻工作者思想方法片面,为突出主题而不惜随意吹嘘。

? 三、不懂新闻的特点,不懂得新闻同文学的区别,写作时“合理想象”,艺

术加工,用文艺创作的方法报道新闻,致使新闻掺假。

? 第一种方法,对城市和农村的基层单位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

? 第二种方法,对某一项专门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

? 第三种方法,在日常的采访和编辑工作中进行调查研究

? 第四种方法,对新闻工作本身进行调查研究。

?四、知识不足。

?个别人出自私利。

?第三节 坚持调查研究,确保新闻真实

?调查研究是一切宣传报道的基础,应当贯穿于新闻工作的全过程。 ? 首先,报道计划的确定和实施,离不开调查研究。

? 其次,记者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查研究。

? 第三,编辑工作必须建立在坚持不懈的调查研究基础上。

? 第四,新闻工作者不只是自己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应当和其他部门的调查研

究人员建立广泛的联系,和他们密切合作,学习和运用他们的调研成果,并且委托他们就某个问题进行特定的调查研究,同他们一起对调研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使这些材料为新闻工作服务。

? 刘少奇:“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你们不能采取

轻率的、哗众取宠的、‘客里空’式的态度,而应当采取负责的、谨慎的、严肃的态度去做工作。”

? 《纽约时报》:本报刊登一切值得刊登的消息。

? 第一节正确认识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

? 客观性:新闻报道要忠实于客观事实,要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它。新闻

报的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发生的事情,不虚构、夸张和编造;新闻报道的形式也应是客观地叙述事实,报道者不随意作主观的解释和议论,而是将自己对事实的意见寓于对事实的客观叙述之中。

? 胡乔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

? “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

? 西方记者:强调新闻报道是记者对事实的“客观”叙述,记者只是把已经发

生的事实记录下来,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谁干的;报道中引用别人的话必须注明出处,记者不应在新闻中“掺加进自己的意见”,不应作“个人评论”;新闻与评论必须严格区分开来,新闻就是新闻,评论就是评论,评论意见只应出现在社论或署名评论中。

? 强调新闻就是报道事实,就是用事实说话,主张报道者不应在新闻中加进个

人的主观意见。

? 西方:用“客观性”代替一切办报方针。“超阶级”、“超党派”、“不偏不倚”、

“纯客观”。

?(美联社北平1949年2月7日电)穆萨报道:正在尽一

? 切努力力图赢得新政权欢心的北平学生们,对共产主义有

? 自己的观点。今天,一群学生在一条大街上拦住了一位穿

? 皮大衣的中国女郎。一位中国学生指着她的大衣问道:

? “这是什么皮子?”她回答:“狐皮。”另一个学生问:“狐狸

? 有几条腿?”她说:“四条。”她的一位讯问者下令道:“那

? 么,和狐狸一样爬。”女郎开始哭了。人群中若干年长的人从中调

? 停。他们乞求学生不要损害她的人格。学生们同意了,但在走开之

? 前,一位学生说了最后一句话。他警告说:“现在我们有新中国,不

? 准任何人穿狐皮。”

? 美联社1949年2月3日电)今日北平给它的共产党征服者一个热闹的欢迎。这只有

这个经常被征服的城市才能做到。共产党向拥挤着的成千上万的人显出一两件东西看看——长达数里的缴获来的美国造的各种车辆。长列的市民在这个热闹的欢迎游行中把嗓子都喊哑了——正如当日本人占领北平他们欢迎日本人,当美国人回来他们欢迎美国人,当中国国民党人回来他们欢迎国民党,以及数百年前欢迎蒙古人和鞑靼人一样。北平在欢迎它的征服者方面是素享盛名的。

? 美联社:“报道事实,而不报道意见。”

? 新闻倾向性: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新闻时所持的立场和观点。

? 新闻倾向性主要是由阶级性所决定的。

? “小题大做”: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访问中国

? “大题小作”:美联社记者关于北平和平解放

? “有闻不录”: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电视转播,有四分钟

空白。

? 美国学者詹姆斯·阿伦森:“记者在取舍材料时,就表达了他的主观意志,

即是说,他们可以用某些材料而不用另一些材料,结果就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报道,而是带有倾向性的事了。”

? “我不相信记者有什么客观性,我宁愿用‘公正’这个词。”

? 美国亚伯拉罕斯·巴斯:“这种排斥偏见和评价的打算本身就是一种 ? 偏见”。 “记者不要忘记采用客观方式的决定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 ? 决定。”

? 美国记者爱尔默·达维斯:“明明知道官员们在说谎,但却不能把这 ? 一点写进报道中去,因为报道的‘客观性’规定记者只能记录发生的

? 事。”

?“据有关方面透露”、“据一位消息灵通人士说”、“据一位不愿透露姓 ? 名的官方人士提供的情况”、“据记者在现场采访到的一位不愿说出自 ? 己姓名的人说”、“据此间社会盛传的说法”

?

? 第二节 正确处理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

? 之间的关系

? 胡乔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

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

? 新华社上海1957年2月12日电 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

度下降到零下7.4摄氏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80多年来罕见的严寒。10日和11日,这里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中飞舞,行人纷纷伫足仰视这个瑰丽的奇景。

?“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这是诗人臧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写下

的诗篇《生命的零度》中开头的两句。这几天要比10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有发现冻死的人。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为了避免寒冷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市教育局已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18日 。

? 处理不当的情况

? 1、只强调报道事实,传播新闻,不考虑立场观点,不顾及传播效果,因而出现

客观主义的倾向;

? 1948年10月华北《人民日报》关于华北灾情的报道。采用自然主义写作手法,

罗列各种灾害现象,勾画了一幅阴冷凄凉的灾荒图。对灾区人民在党和解放区政府领导下团结奋斗、生产救灾的事迹却没有反映和报道。

? “纯客观”报道:自然界珍闻、科技成果、市场信息

? 《大公报》“不党、不私、不盲、不卖”

? 中立 有闻不报

? 2、只强调反映观点、表达立场,不善于用事实说话,不顾及传播效果,因而出现主

观主义的倾向。

篇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

新闻写作见解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我今天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几种常用新闻题材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要从事新闻写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施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我们来读一篇曾获得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作品。

中国,充满投资机会东部沿海百家“三资”企业调查(节录)

记者最近对东部沿海地区100家“三资”企业做的调查发现,有39家已先后追加了投资。这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是有利可图的。

这项调查是最近上个月间进行的。记者就企业是否有利可图、是否享有自主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优惠政策如何等几个问题,采用相同采访提纲,选择了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和山东5个省市的100家“三资”企业逐家进行了调查。

在被调查的100家企业中,有77家已取得了可观的利润,尚未盈利的23家企业中,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而致亏损的只有8家。其余15家未能获利的原因包括:快速折旧、处于还贷期或处于开业投产初期,等等。这些企业的经营者认为盈利对他们来说是早晚的事。 日商独资企业厦门莆田服装有限公司对所在地区提供的基础设施感到满意,总经理佐藤忠良对记者说:“这里的基础设施与海外相比已相差无几。”同在这一地区的中美合资鹭美存储盘片有限公司总经理杰瑞先生作了更高的评价:“厦门陆、海、空交通具备,通讯良好,人才集中,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区。”另外98家企业在回答记者关于你对所在地区基础设施作用如何评价“的提问时,回答“较好”、“一般”、“较差”的分别为58、22和18家。

调查表明,有76家企业对中国员工的素质表示满意。中国和联邦德国合资兴办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马丁.波斯特博士评价说,勤劳、智慧、积极、坦诚的中国合作者是联邦德国技术得以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

记者列入调查的其他一些问题还有:“你对政府提供的服务有何评价”,“你是否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你在中国的业余生活如何”等。18家企业的外商认为“政府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支柱”,“政府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而17家则认为“没有得到政府多大的帮助”。82家表示他们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独立自主的管理企业,另外18家则称常常受到来自企业外部主要是一些政府部门的牵制和干预。大多数外商对业余生活的“单调”、“枯燥”感到失望。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1990年)]

这条新闻完全是用事实说话,说明了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六四”后并没有改变,而且在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解除了一些外国投资者的疑虑,也回击了西方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造谣蔑。在新闻写作中,要更好地用事实说话必须做到:第一,事实要具体。新闻中的人名、地名、现场、情节、数字、结果都要写得具体。交代清楚新闻五要素,即五个“W”。什么事(What,

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事实要典型。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事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选取典型材料、典型事例。如果不作选择,罗列一大堆材料,反而会冲淡或淹没新闻主题,造成人物、事件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事实要生动。新闻事实本身要有新意,生动感人,同时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叙述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老套。如可用再现某些场景的方法;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烘托人物、突出主题;也可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新闻事实更加鲜明、丰满。此外还有点面结合、画龙点睛等方法,可以使事实更好地“说话”,增强感染力。

新闻事实的获得,往往带有一定偶然性;一个用心的思索,善于思索的作者,得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却是必然的,而且,一旦获得以后,就会抓住不放,紧紧跟踪。获得上海市好新闻一等奖的《“洋豆腐”为何无人问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作者平时关心人民吃豆腐,自然而然地注意到解决上海人民吃豆腐难而从日本引进的盒装豆腐生产流水线。由此提出了一个盲目引进的问题,切中时弊,有针对性,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上海市领导的关心,然后又抓出了一则新闻:“从一条引进的豆腐生产线引出教训——要根据我国国情搞好技术引进”。从典型到一般,指导意义更普遍,更深刻了。从“吃豆腐”——引进技术的教训——根据国情搞好技术引进——引进的“洋豆腐”生产线得到改进,最后又归纳到豆腐的机械化生产有了指望,吃豆腐难可望得到改善。这个循环、上升,简直是新闻采访的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写新鲜的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姓“新”。只有新的东西,才能为读者提供信息。新闻要指导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就是要突出这个“新”字,不断地把客观事物的最新变化、最新发展告诉读者、听众、观众,给他们以启发、教育和鼓舞。所以,新是实现新闻价值的一个根本条件。新闻界把现实生活中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鲜活泼的东西称为“活鱼”,为人们提供新的情况、新的人物、新的经验、新的问题、新的成就、新的知识。

新闻的“新”在于事实新、材料新。新闻要尽可能报道“第一次”发生的,“第一个”出现的事情。当然,这也要从全局的观点看问题。有些事情在本地区、本单位是新发生的,但地、在全市、全国范围内也许已不是新鲜事了。也有一些事因为有一定的思想性、针对性,需要经常不断地报道,但这一类在报道时也要尽量选取新的典型、新的特点、新的角度。特别是一些需要反复宣传的主题,更要研究新的角度,千篇一律就没有新鲜感,效果也不好。

请看《羊城晚报》1982年12月21日刊登的一则新闻:

大寨也不吃大锅饭了

本报昔阳二十日电 山西省大寨大队也不吃大锅饭了,今天,他们将八百六十亩耕地全部分给一百三十户农民承包,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原来集体经营的一个煤窑,一座酱粉坊、三台拖拉机、二百亩果园、八百亩山林,也全部承包给个人。

上午九时,大队党支部书记贾长锁带领着社员、从麻黄沟一直到狼窝掌、康家岭,逐块分责任田。获得了自主权的社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原大寨大队大队长、现任大寨公社副书记贾承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现在才刚刚起步,过去搞的极左那一套不灵了,我们大寨人再也不走?大寨路?了。我曾经到河南省兰考县去参观,那里条件比我们差,积极性比我们

高,发展速度比我们快。可我们大寨社员往地里一转,干不干两块半,不少好地荒了。大寨的一本经再也不能念下去了。”

从今天起,大寨社员又有了自留地。按政策规定,他们每人分到二分二厘地,全大队共一百二十三亩,占耕地的百分之十五。过去大寨社员吃菜靠生产队统一分配,不能满足要求。我们在大寨村里转了一圈,看到有些社员在门口用瓦筒放上土,栽上白菜、西红柿。大寨社员的家庭副业现在也开始活跃起来,许多社员家门口有了鸡窝、兔笼。不少户还圈起了猪圈,个人养猪共达一百四十头,其中有七十头是近两个月才买回来的。在村口,我们见到了老农贾九胜。他正在抚摸着心爱的三头牛,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中央的政策合了俺的意,俺今年光卖猪卖兔就收入五百元;养了六只母鸡,下了蛋俺都吃了。今年俺买的母牛,两头都怀了胎,猪圈里还有四头猪哩。

农村落实生产责任制分自留地,当时在全国范围来说,已经不是新闻了,可是事情发生在大寨却是新鲜事实,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大寨曾以带头吃“大锅饭”而闻名全国,他们搞“左”的一套,别人还得奉命跟着学,结果越学越穷,大家都吃了苦头,如今全国早已纠正了“左”的错误,普遍推行生产责任制,走上了富裕之路,人们情不自禁地想知道,大寨人还走不走“大寨路”,还吃不吃“大锅饭”了。从这个角度来写新闻,就充满了新意,使人感到新鲜、亲切。

迅速及时是新闻报道的又一个特点。新闻的新,除了内容的新之外,还有时效的要求。新闻要及时传播信息,沟通信息,如果拖拖拉拉,迟写迟发,新闻就会变成“旧闻”,就起%
什么是新闻事实,确保新闻事实的方法》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14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