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浅谈《世说新语·容止》篇的人物美 正文

浅谈《世说新语·容止》篇的人物美

2016-11-16 15:56:28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人的审美追求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人的审美追求

魏晋是一个别样的时代。国家长期分裂,局势动荡不止。社会盛行清谈,审美追求女性化。这是后代持续歧解的现象。特别是男子普遍以女性化为美,令今人难以理解,而这可以在《世说新语·容止》篇里找到大量佐证。

一.审美以男貌接近女貌为标准

有的时候我都常常怀疑现代的审美观念是不是从魏晋时期所流传下来的,虽为黄种人,却以白为美。不过当代追求肤白如玉的往往是女性,而在魏晋时期,哪个男子若是肤白如玉,可真是算得上美男子。请看《世说新语·容止8》里面说到,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桌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王衍被当时人普遍认定为神仙中人,几乎是美男子的标准,他的手都能与麈尾的白玉柄的颜色相同,两者基本没有区别,可见他的手简直可以称为玉手了。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如玉肌肤的偏爱。《经·卫风·硕人》有言: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本是形容女性美的,而在魏晋是男子美的标准。再如第26则里王羲之对杜弘治的描述也是面如凝脂,可见魏晋对男性的审美是接近女性美的。《容止》篇里到处是这类描述,将男子的美貌比作白玉。《世说新语·容止9》里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这里也是将潘岳和夏侯湛的漂亮容貌通过别人称他们为连在一起的玉来表现的。玉是洁白无瑕的,常常象征着一种高贵和纯洁。人们以玉喻人,首先是因为这些名士的外貌确实美如玉,令人赞叹不已。其次,人的内在品格气质也是符合玉的特质的。这一点常常被一般人所忽略。对魏晋深有研究的宗白华先生说:晋人的美的理想,很可以注意的,是显著的追慕着光明鲜洁、晶莹发亮的意象。既然言为意象,那么就不仅仅是外表的色泽和形态了。所以将他们比作玉,也表现出魏晋时期人们对于纯洁温雅的追求。这种内在修养与气质,应该与魏晋文人普遍喜好玄学有关,这种脱俗的学问今人理解者极少,而魏晋名士人人都擅长此道。

如果了解了魏晋时期的人们以白为美,那么男子好傅粉也是情理之中了。我们熟知的何晏不仅是精通玄学和吃五石散的大家。《世说新语·容止2》里面说到何平叔美资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虽然这里面主要是通过魏明帝的怀疑侧面烘托出何晏的肤白,但从魏明帝怀疑其傅粉可知,魏晋时期士子喜好以粉傅面当非个别现象。而且,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就说其动静粉白不去手。可见,在这些魏晋名士看来,傅粉早已是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事了。所以,在魏晋时期,这样一个星光璀璨的时代,出现了许多美男,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与之媲美。动乱与思想的活跃的背景,使得当时的许多士人有着超脱俗世的追求,再加上玄学的兴起和对个体生命的意识,他们深切的感受到人性之美和自然之美,所以更多地追求儒雅和女性之美。所以,出门傅粉,就能给人一种注重外表,神清气爽的感觉,在当时,是一种风尚,也是层次的象征。

二.人们对外貌美的重视与追求

我国传统,对于男子来说主要的是在功业和才能方面要求杰出,较少注意男子的外貌要求。而魏晋时期,男子的外貌在社会生活中显得极为重要,几乎是名士必备的条件。在魏晋时期,人们对于外貌的重视程度直接导致了他们对貌美与貌陋者的区别对待,甚至在我们现代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在《世说新语·容止7》里面说道潘岳的仪容和神情都很美好,当他走在街上的时候,妇人遇之,莫不连手共萦之。而左思相貌丑陋,也像潘岳那样走在街上时,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只是因为外表一个美一个丑,得到的待遇竟然如此天壤之别。美的让人围观,丑的就被吐唾沫,这可谓是不可思议的悬殊呀。这样的描述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这应该是魏晋的社会风尚,人们大胆地表露对美男子的欣赏与热爱,对丑男子的鄙视与厌恶。文学才能特别杰出的左思,努力挤入社会上流而终究难以达到目的,他的外貌丑陋大概也是重要原因。

当然,我们也不难理解,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动乱的时代,老庄思想和佛教思想盛行,很多人都不愿意为世俗所累,崇尚自然。而自然就是返璞归真,释放人的本性和个性。这些人都热衷于清谈,深究老子、庄子的思想,特别是庄子《逍遥游》的境界,是名士们长期探讨且乐此不彼的辩论话题。他们对传统的习俗,对世俗的理念和习惯都充满敌意,决意要活出全新的自我来。于是人们追求放浪形骸,追求率性而为。而这些人往往在外貌上就能体现出来,他们注重灵性,所以常常风度翩翩,普遍的社会风气,使得人们对美与丑的态度相差很大,与其说魏晋时期的人们看重外表,不如说他们崇尚个性,崇尚自然。这里比较重要的是,人们不仅追求美,欣赏美,而且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遵从自己的内心需求,尊重自己的个性,直露其内在欲求和想法,任凭其自然流露。这种与老庄哲学相一致的社会风气,是社会思潮解放的结果,也是人们重视自我,个性觉醒的必然性表现,虽然今人看来显得有些异样,有些另类,那个时候却是很普遍很时尚的社会共相。

三.由外在美到内在品质风度是魏晋名士的追求

不过说到外貌,虽然《世说新语·容止》里提到了很多美男子,但是还有一些名士更注重内在的品质,换而言之,重视内在风度胜于美貌。尤为突出体现的是《世说新语·容止13》里说到刘伶的相貌时,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在读了前面那么多美男子的描写后,突然看到对刘伶的外貌描写,不免内心一颤,魏晋原来也有长残了的名士呀。不过刘伶他自己却没有把它当回事。他悠然自得,神情恍惚,对外貌不加修饰,说明他不在乎外表,心胸宽广,主要注重内在修养。作为竹林七贤之一,他有他独特的魅力和才情。刘伶非常爱饮酒,可以算的上是个酒鬼,而且是追求形神皆醉。但是他的醉是文艺青年的醉,这个时候他可以释放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他的精神世界从哪儿来的呢?说到底,还是他的才思令人敬佩。他读的《离骚》、《老子》、《庄子》、《周易》都化成了滚烫的文字,写下了千古名篇《酒德颂》。他的醉不是烂醉,而是一种充满文艺的醉,用他的笔用他的文字表达了豁然,表达对世俗的蔑视。刘伶其貌不扬,却能与阮籍嵇康这样的美男子身处同一个平台和圈子,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那就是个性思想解放。同样的,在《世说新语·容止25》中的说到王敬豫有美形,而他的父亲王导却说阿奴恨才不称。王导是觉得他的次子王恬空有美貌,但才能不能与之相称。可见魏晋时期的人们并非只是看中人的外貌,否则王导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了。

外貌美丽或者说是收拾整洁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反映一个人的一些风度或者性格,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才情风度。不然接触久了,也会觉得这个人十分乏味无趣。相反,像刘伶这样的虽然相貌次了一等,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他却依然能在魏晋时期独领风骚。虽然《世说新语·容止》主要描写的都是一些容貌举止,但是从中我们也看出,任何一个时代,内在品质和不凡的气度都是人们所最崇尚追求的。

从《世说新语·容止》篇里,我们看到了一群光艳照人的魏晋名士群像。他们肤白如玉,形貌昳丽,略带疯狂地追求女性化的美,令后人诟病,也令今人咋舌。不过,我们不能仅仅以貌视之,也可以透过外表看到其内质。清一色女性化的美貌之下,蕴含着追求自我,张扬个性,抛弃虚伪做作,表现真率纯粹个性的具有深刻哲学思想底蕴的实质。所以,晋人是具有特殊的理想的美。

篇二: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的诗,郦道元、杨炫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的哲学时代,一些卓超的哲学天才——佛教的大师,也是生在这个时代。这是中国人生活史里点缀着最多的悲剧,富于命运的罗曼司的一个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使我们联 1

想到西欧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 但是西洋?文艺复兴?的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所表现的美是秾郁的、华贵的、壮硕的;魏晋人则倾向简约玄澹,超然

这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世说新语》一书记述得挺生动,能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撰述人刘义庆生于晋末,注释者刘孝标也是梁人;当时晋人的流风余韵犹未泯灭,所述的内容,至少在精神的传模方面,离真象不远(唐修晋书也多取材于它)。 要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世说新语》一书里有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不可忽略的。今就个人读书札记粗略举出数点,以供读者参考,详细而有系统的发挥,则有待于将来。 (-)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于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一般知识分子多半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桓温问殷浩曰:?卿何如我??殷答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种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在西洋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事。而《世 2

说新语》上第六篇《雅量》、第七篇《识鉴》、第八篇《赏誉》、第九篇《品藻》、第十篇《容止》,都系鉴赏和形容?人格个性之美?的。而美学上的评赏,所谓?品藻?的对象乃在?人物?。中国美学竟是出发于?人物品藻?之美学。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与人格美的评赏。?君子比德于玉?,中国人对于人格美的爱赏渊源极早,而品藻人物的空气,已盛行于汉末。到?世说新语时代?则登峰造极了(《世说》载?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间,温常失色。?即此可见当时人物品藻在社会上的势力)。 中国艺术和文学批评的名著,谢赫的《画品》,袁昂、庾肩吾的《画品》、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都产生在这热闹的品藻人物的空气中。后来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品》,乃集我国美感范畴之大成。

(二)山水美的发现和晋人的艺术心灵。《世说》载东晋画家顾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水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这几句话不是后来五代北宋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等山水画境界的绝妙写照么?中国伟大的山水画的意境,已包具于晋人对自然美的发现中了!而《世说》载简文帝入华林园,顾 3

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这不又是元人山水花鸟小幅,黄大痴、倪云林、钱舜举、王若水的画境吗?(中国南宗画派的精意在于表现一种潇洒胸襟,这也是晋人的流风余韵。)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当时画家宗炳云:?山水质有而趣灵。?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谢灵运的?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以及袁伯彦的?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荀中郎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晋宋人欣赏自然,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超然玄远的意趣。这使中国山水画自始即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宗炳画所游山水悬于室中,对之云:?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郭景纯有诗句曰:?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评之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这玄远幽深的哲学意味深透在当时人的美感和自然欣赏中。 晋人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司图空《诗品》里形容艺术心灵为?空潭写春,古镜照神?,此境晋人有之:王羲之曰:?从 4

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心情的朗澄,使山川影映在光明净体中! 王司州(修龄)至吴兴印渚中看,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言语第二·八十一》 司马太傅(道子)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日:?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 ——《言语第二·九十八》这样高洁爱赏自然的胸襟,才能够在中国山水画的演进中产生元人倪云林那样?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潜移造化而与天游?,?乘云御风,以游于尘埃之表?(皆恽南田评倪画语),创立一个玉洁冰清,宇宙般幽深的山水灵境。晋人的美的理想,很可以注意的,是显著的追慕着光明鲜洁,晶莹发亮的意象。他们赞赏人格美的形容词象:?濯濯如春月柳?,?轩轩如朝霞举?,?清风朗月?,?玉山?,?玉树?,?磊砢而英多?,?爽朗清举?,都是一片光亮意象。甚至于殷仲堪死后,殷仲文称他?虽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彻九泉?。形容自然界的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形容建筑的如:?遥望层城,丹楼如霞?。庄子的理想人格?藐姑射仙人,绰约若处子,肌肤若冰雪?,不是这晋人的美的意象的源泉么?桓温谓谢尚?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 5

篇三:《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摘 要: 本文就《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几位主要人物的思想言行,并联系当时的政治思想背景,分析了王氏家族的人物形象,大致可概括为王祥的伦理道德型,王导的政治实干型和王羲之父子的自然审美型。他们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世说新语;王氏家族;身份;性格

The people’s character analysed of Wang family in

West-wing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dea and behaviour of Wang family,on account of politics and ideology, this acti cle analysed the people figure of Wang family.There are three types :the ethics, the doing solid work, the naturalism. They were the represent of the time of Wei and Jin. At the same time, we could see the basic of style and features of scholar of that time.

Key words:West-wing ; Wang family ; Identity ;Character

目 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1 引 言?????????????????????????????3

一、《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4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5

(一)士族的判断标准?????????????????????? 5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

三、王氏家族人物类型???????????????????????7

(一)粗鲁刚狠型?????????????????????????8

(二)伦理道德型?????????????????????????8

(三)政治实干型?????????????????????????9

(四)自然审美型?????????????????????????9

四、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10 结 语???????????????????????????? 13参考文献???????????????????????????? 14

引 言

《世说新语》有其自身的历史及文化价值。《世说新语》丰富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无穷的文学魅力赢得了历代士人的钟爱,也奠定了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对《世说新语》的研究,自宋代以来从未间断,形成了世说新语研究热潮。明清文人评点《世说新语》或模仿《世说新语》的著作特别多,形成了“世说新语系列”。他们研究的角度及其研究的方法各有不同,对我们后世研究《世说新语》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他们有的考证其历史事实,有的欣赏其流风余韵,有的评判《世说新语》中的是非得失,有的点评其布局结构及笔法,有的仿照《世说新语》的体例为其作序创书,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发人思考的见解与看法,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他们提出的许多见解构成了《世说新语》学术史的重要基础,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世说新语》自身涉及到的方面很广,如文学,历史,书法,美学等等。所以《世说新语》的研究视野扩及到了历史、文学、文献、语言、美学、哲学、思想、文化乃至精神史、心灵史诸多领域,可以说,20世纪的《世说》研究在许多方面超越了旧传统,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和方法,值得后人借鉴。但再好的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遗憾或者是缺憾,这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的自觉意识还不够明晰,资料建设还缺乏集成意识,没有形成系统化,资料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整理。这是《世说新语》研究存在的一大缺憾。自20世纪以来,《世说新语》研究方面的资料很多,数不胜数,这些研究资料弥足珍贵,值得后人借鉴。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着重探讨了《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人物类型,他们有的风流倜傥,有的自然潇洒,有的认真执着,有的大义凛然,有的忠君爱国,一片赤胆之心,是魏晋时代的典型代表。当然,人无完人,他们身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王敦的刚狠粗鲁。作者只是想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告诉大家:魏晋南北朝时代有很多浪漫潇洒,风流倜傥的人物,他们活出了当代人不断梦想着的向往的生活境界。这值得我们心向往之,不断学习。

一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

要想研究《世说新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本书。《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它所记载的人物跨越三百多年,上起于秦末的陈婴和他的母亲,西汉的东方朔和京房,下至南朝宋文帝时的谢灵运和孔淳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直到刘宋初近三百年间的人和事 。[1]《世说新语》涉及了许多高门大族,如颍川荀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温县司马氏、吴郡孙氏、太原王氏等,其中门第最高、人才最盛的非琅琊王氏莫属。《世说新语》中的琅琊王氏共六代五十人。而《世说新语》中个人入选条数谢安最多最,王导则紧随其后,他的入选条数八十多。

《世说新语》中王氏年辈最长者为王祥,是为第一代,凡三条,即《德行》第十四条记王祥事后母至孝,第十九条记王戎目王祥“理中清远”,《品藻》第六条记正始中人以王祥比裴徽。其中也涉及到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虽然王祥出仕于魏,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入晋,官至太保。但他的后代却不怎么样,没什么出息。但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这一枝却血脉旺盛,飞黄腾达的人很多。王览曾做到光禄大夫。可以这样理解,当时王氏家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荣耀与功勋,完全是靠王览这一枝延续下来的,随后的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有很多都是王览的后代。

《世说新语》所记王戎凡三十六条,其中涉及到《德行》《言语》《雅量》《赏誉》《任诞》《简傲》等,其中《赏誉》即品评人物方面最多,凡九条。另外,在《文学》《容止》《雅量》等篇中都有涉及到王羲之,如《容止》三十篇中说:“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2]

以上的这些人物是《世说新语》中所涉及到的王氏家族的几位主要人物,本文就这几位主要人物的思想言行,略窥王氏家族的人物形象以及魏晋文人的基本风貌。

[1]

[2]刘义庆:《世说新语译注(图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1页。 刘义庆:《世说新语译注(图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295页。

二 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一)士族的判断标准

东晋南朝两百八十年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有著名的六大家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以及吴郡的朱张顾陆等。据统计,在当时历史时期,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为官做到五品以上的有150多人,而且他们中做到一品官的达15人。但是,作为东晋士族第一高门,琅琊王氏的崛起应该从东晋之初开始算起。因为判断一个中古大家族是否能够称得上士族的标准有很多,大概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文化上必须有说话的权力,二是政治上有制定政策的权力,三是在人事上有点评评论的权力” 。[1]

先说文化方面的。在中古时代,一个世家大族在社会上立足的先决条件必须有文化方面的话语权。他们的言论必须在士大夫阶层得到广泛的回应和认同。当然,文化和政治不可能完全脱节,所以,世家大族所拥有的文化话语权威,就是。 中政治地位的象征。

其次是政策方面的权力。陈寅恪先生把认定为中古世家大族的先决条件为四世三公。那么什么事三公那?这个说法离我们今天比较遥远,即司徒、司马、司空,或者是太师、太傅、太保,相当于当今的国务院总理、军委主席、人大委员长的职位。四代之中,应该有三人曾经先后担任这类高官显位,是所谓坐以论道者。这些人决定着朝廷应该施行什么样的政策,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应该实行什么样的礼仪

人事品评权。虽然说是品评,但实际上这种品评决定了一个士大夫能否担任国家官吏。人事品评,始于曹魏黄初年间,当时刚即位的魏文帝曹丕采用谋士的建议,开始使用九品中正制,首开九品中正制的先河。所谓九品品人,就相当于组织部门对拟任用的干部进行考察。不过,曹魏时期的干部考察不是完全的群众路线,而是由当地的世家大族说了算。比方,一州一府有那些年轻才俊可以担任县令或者太守,得有当地的世家贵族出面品评。得分高的便可以担任较高职位的官吏,品评得分低者,则有可能被终身禁锢,不准做官做吏。而最初作为一州之大中正的人选,必须在士大夫阶层有良好的人品口碑、且可以作为这一州所有士大[1]从《世说》看王氏家族的崛起,第2页。


浅谈《世说新语·容止》篇的人物美》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40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浅谈《世说新语·容止》篇的人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人的审美追求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人的审美追求魏晋是一个别样的时代。国家长期分裂,局势动荡不止。社会盛行清谈,审美追求女性化。这是后代持续...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