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项羽之死》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正文 本文移动端:《项羽之死》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项羽之死》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2019-07-07 23:41:0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项羽之死》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时间:20**年*月**日
地点:**一附中高一(*)班
师:(课前播放歌手屠洪刚演唱的歌曲《霸王别姬》)伴随着一曲熟悉的《霸王别姬》,让我们飞越千年,回到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去看看一代杰出的英雄人物——西楚霸王项羽。其实,我们对项羽并不陌生,高一上学期时,我们学过同样选自《项羽本纪》的另外一篇课文《鸿门宴》,从中我们见识了太史公司马迁笔下系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张良,有老谋深算的范增,有大智大勇的樊哙,有头脑简单的项伯,有机智善变的刘邦,但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当属宴会的主人项羽。项羽这个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初步印象?
生:(纷纷回答)
师:(板书:沽名钓誉  刚愎自用  优柔寡断)
那么,这是不是就是项羽全部的性格特点呢?
生:可能不是。
:当然不是,我们今天一起来看课文《项羽之死》,进一步了解项羽的为人,进一步熟悉这个著名的人物形象。
课前我布置了两道预习题,一是同学们结合页下注解,查工具书,掌握课文的重点字词、文言句式,二是用四个字概括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故事情节。现在我来检查第二题,哪些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概括结果?
生1第一段、霸王别姬;第二段、受骗被困;第三段、东城决战;第四段、乌江自刎。
生2:第一段、四面楚歌;第二段、田父欺骗;第三段、东城快战;第四段、乌江自刎。
师:很好,对课文的内容把握得十分到位,概括得十分精准。我也试着概括了课文:第一段、垓下被围;第二段、大泽被困;第三段、东城快战;第四段、乌江自刎。(多媒体展示)大家看看老师的概括和你们自己的概括有什么细微区别?
生:虽然都是四个字,但老师使用的四字短语结构完全一致。
师:是的,我们刚刚学完诗歌单元,见识了近体诗尤其是律诗的炼字炼句艺术,受其启发,我在概括各段时均采用“地点+行为”的短语模式,所以使用的四个短语显得更加整饬。同学们今后在拟作文标题或概括语段时可以试着这么去做,追求语言文字的结构整齐之美,久而久之,自己驾驭文字的水平会得到提高。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表格:(多媒体展示)

故事 动作表现 人物形象 写作手法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这个表格选取了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三个段落,请同学们细读这些段落,将表格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生细读课文,填写表格)
    师:我们一起看看大家填写的结果。以横栏为准,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
    生1在“垓下之围”这一段,项羽的动作表现有“惊”“夜起”“饮帐中”“歌数阙”“泣数行下”等,这些动作显示了项羽性格中多情善感的一面,作者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
师:说得很好,我们看到,这里的项羽完全不同于鸿门宴会时的那个项羽,在悲歌告别虞姬之时,的确显示了他个性中多情善感、儿女情长的一面,这使我们很自然的想到了吴梅村在《圆圆曲》中写的那两句诗:“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在这一段中除了动作及语言描写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写作手法呢?
生2:还有侧面衬托。这一段结尾“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表现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从侧面写出了项羽身处绝境时的凄惨。
师:分析得很细致!这正是侧面映衬。
    还是以横栏为准,哪位同学来填写第二栏?
(盛宇博):在“东城快战”这一段,项羽冲锋陷阵了三次:第一次“遂斩一汉将”,第二次,叱退赤泉侯,第三次,“复斩一都尉”。这些行为说明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勇猛善战。作者除了使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外,本段和《鸿门宴》一样,还有场面描写,还使用了对比的写法。
师:回答得相当好!我们看到,盛宇博同学已经开始追求语言的整饬之美,大家看他对人物的动作表现的概括,使用了三个比较整齐的动宾短语,而且他对课文的写作手法分析得十分到位,还能够受到学过的《鸿门宴》的启发,真是难能可贵。其中对比的写法,他说得不太具体,我们来看看多媒体——(多媒体展示)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汉军——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第三次:项羽——驰  复聚其骑,亡两骑耳    汉军——一都尉被斩,数十百人被杀
这样一显示,楚汉军力及战争结果真是对比鲜明,项羽的勇猛善战也由此淋漓尽致地显现。但是,我觉得项羽的个性特征还是概括得有些不完整,有谁来补充完整?
生:在“东城快战”这一段中,项羽战后向部下显示自己特别能战斗,还“谓其骑曰:‘何如?’”说明项羽很自负。
师:是的,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极端自信,自信到有些自负逞强。
    再看横栏的第三栏,也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填写结果。
(李雪妍):在“乌江自刎”这一段中,先写到项羽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拒绝渡河,说明项羽这个人知耻重义;再写到项羽不忍心杀乌骓马,要把它赐给亭长,说明项羽比较善良;最后写项羽自刎而死,体现了他视死如归的精神。作者仍旧使用了动作描写及语言描写的方法。
师:这一段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结局,李雪妍同学条分缕析,回答得条理清楚。这个表格已经填写完成了,我们来看投影——(多媒体展示)

故事 动作表现 人物形象 写作手法
垓下之围 惊、起、饮、歌、泣  多情善感
儿女情长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侧面衬托
东城快战 遂斩一汉将
叱退赤泉侯
复斩一都尉
勇猛善战
自负逞强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场面描写
对    比
乌江自刎 拒渡
赠马
自刎
知耻重义
心地仁善
视死如归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至此,我们对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了解更加全面了,但如果仅止步于此,我认为还有些不够,请同学们分组探讨以下四个问题,进一步加深对项羽的认识,然后选代表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
1、垓下被围之时,项羽为什么“泣数行下”?他只心疼宝马美人吗?
2、阴陵迷路之时,历经沙场的项羽为什么会相信一个素未相识的田父?
而手无寸铁的田父为何敢于“绐之”?
3、如何理解文中项羽反复强调的“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4、不肯渡江的项羽为何“笑曰”?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回答)
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项羽作为一名沙场骁将,这时“泣数行下”,说明他真正伤心动情了,除了对虞姬和骏马的难舍依恋之情外,他还有一腔悲愤、英雄末路的无限悲情,有对战死疆场的将士的羞愧之情,有对自己无力挽回败局的无奈之情。
师:回答得相当精彩!引用和排比的修辞使你的语言很有文采。
2在我的心目中,项羽是一个耿直的人,他不习惯撒谎,自然就认为别人不会对他说谎,所以轻易就相信了田父的谎言;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项羽自负直率的性格特征。田父无名无姓,恰好是千万深陷战火中的老百姓的一个代表,偶然碰到项羽,却不对他说实话,这说明项羽杀不得民心。
师:你的答案很有深度。下面我为同学们朗读一组从《史记·项羽本纪》中摘抄的一组数据——
“秦二世元年,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
“秦二世二年,巨鹿之战后,项羽因疑秦降卒思归,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汉元年,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汉三年四月,项羽大破汉军,杀汉卒十余万人。”
同学们看看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齐)这说明项羽性格残暴,杀人如麻,所以不得民心。
师:是啊,黎民如水,载舟覆舟,项羽动辄大规模杀人,自然不得民心。
再让小组代表回答剩下的两个问题。
3:我不赞同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观点,我认为项羽所谓的“非战之罪”中的“战”只是战场上的厮杀打斗,而不是战略战术意义上的战争,实际上战争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在战场上的打斗能力。
师:是啊,太史公司马迁对此也有评论:“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司马迁也认为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观点大谬不然。司马迁虽然赞颂项羽是英雄,但作为史学家,他不能感情用事,他要给予项羽在历史上的公正地位和评价,这体现了他高度严谨的治学精神。
请第四小组的代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4我认为“项王笑曰”的“笑”,不是强自矜持,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决意拒渡,明知必死,项羽反而能“笑”,显示了他临大难而不苟免的圣者之勇,显示了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师:很好,你通过一个“笑”字,深刻的发掘了项羽的心理。关于项羽之死,有太多的名家给予过评论,最出名的就是李清照的那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请大家一齐背诵——
生:(齐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是啊,生为人杰,死为鬼雄,一代西楚霸王,其视死如归的节气尊严,着实令人敬仰。我们的老校友、曾做客央视“百家讲坛”的知名学者易中天也就此写过一段精彩的评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生:(掌声)
师:(指向板书)至此,我们心目中的项羽不仅仅是沽名钓誉、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人了。被围于垓下,面对骏马美人,他显得多情善感;被困于大泽,是因为他自负直率,且不得人心;快战于东城,战绩赫赫,显示了他的骁勇善战,势不可挡;拒渡乌江,自刎而死,说明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他的优点和缺点是那样突出,他的个性和爱憎是那样分明,他的生和他的死足以让我们咀嚼和回味无穷。
(板书:多情善感  自负直率  不得民心  骁勇善战  知耻重义  视死如归)
师:现在,我们把《项羽之死》这篇课文放到整个单元来观照,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在艺术形象方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这几篇散文中的形象的理解、分析与鉴赏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而理解形象正是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据,所以我们要注意把握形象,对形象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阐释。而且,形象生动能使作品具有感染力,我们从形象的角度欣赏作品,在获得美感和提高认识的同时,从写作方面还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那么,《项羽之死》这篇课文会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请同学们课后完成下面这道练习题——
(多媒体展示作业)
作业:《项羽之死》的启示
要求:1、抓住形象特点
      2、结合课文情节
      3、适当联系现实
      4、不低于100字
好,今天的课堂学习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一、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项羽之死》记述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传写这一幕时,司马迁满怀激情,运用史实、传说和想象,丰富、发展了项羽的性格,取得了可歌可泣的艺术效果,其艺术特色历来为人称道,因而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抓的“点”很多。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只抓住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分析鉴赏项羽的性格特征。所有教学步骤的安排及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这个重点进行的。包括分析课文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最终都是为了揭示人物的性格,剖析人物的思想。文中凸显人物性格比较直观的的文字由学生自己分析,而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些细节易于被学生忽视,我就设计成问题让学生讨论,同时提供一些课文之外的资料把握好学生思维的走向。最终,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对资料的分析认识到项羽这个复杂的而不是简单的、立体的而不是扁平的、多层次的而不是单纯的人物形象。
二、前后勾连,温故知新
高一上学期时,在教材“必修1”的第二单元,学生学习过一篇同样是选自《项羽本纪》的课文——《鸿门宴》,初步认识了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沽名钓誉、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在一般学生的脑海中,以上就是项羽的性格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的开始,我先带领学生回顾《鸿门宴》中的项羽形象,其目的是温故知新,将新旧知识前后勾连,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项羽之死》中,项羽的有些性格我们可以在《鸿门宴》中找到一些影子,如在“东城快战”那一段,无论是在战争的进程中他的表现,还是在战斗完毕他向部下发问,项羽都显得有些自负逞强,这和《鸿门宴》中的他那种刚愎自用的性格其实是一致的。而项羽的多情善感、纯朴真挚、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等性格特点,只有在《项羽之死》中才充分表现。所以,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设计应该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当然,由于一堂课时间较紧,前后勾连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如《鸿门宴》是一场写多人,写项羽的同时,还写了机智善变的刘邦、多谋善断的张良、简单糊涂的项伯、老谋深算的范增、果敢忠勇的樊哙,作者有意识地使用对比的手法塑造项羽的形象;《项羽之死》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其性格特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项羽之死》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951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