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word教案 正文 本文移动端: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word教案

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word教案

2017-05-08 07:01:2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该课题是课标实验教科书济南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属于课程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最

大的主题之一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中的二级主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量了三者的辩证关系。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为后面光合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章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三大

核心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实际,特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进一

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徒手制作临时切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标本,培养学

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对蒸腾作用知识的拓展迁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灵活运用、

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培养敢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生科科学素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教材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蒸腾现象理解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观察叶

片的结构理解并认可“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因而确立练习徒手制作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的意义为本节课的重点。

七年级学生是第一次练习制作临时切片,并且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结构,

此外还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要求较高,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有一定难度,故把练习徒手制作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结构确立为教学难点。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乐于动

手,能比较熟练地操作显微镜;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了解植物各类群的生活均需要水,此外,学生知道沙漠地区雨量稀少,空气干燥,森林地区雨量充沛,空气湿润。以上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新鲜菠菜叶,冬青叶,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双面刀片,清

水,70℃热水,毛笔,培养皿,滴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橙汁及多媒体课件等。医用消毒棉,酒精和纱布。

学生方面——兴趣小组准备关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资料。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2、 引导发现法:教学中,老师始终处于“主导”的位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始终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参与状态。

3、 体验互动法: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体验活动,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三、说学法指导:

“现代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教师在

充分驾驭课堂、优化课堂的同时,要最大限度的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基础为背景, 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逐步培养各种能力。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有:

1、自主探究法:

通过观察蒸腾现象实验以及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

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

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归纳总结法:

在学生查阅课内外资料时,引导学生掌握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内在

的联系,并学习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归纳总结,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图片为先,问题引领,事实典例,激疑导入

展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代表植物图片,复习提问

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明确各种植物类群均需要水,那植物吸收水分用来做什么呢?此时,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吸收水分用于自身组成。是这样吗?让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千克,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此时,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知道答案。教师通过语言独白“要弄明白这个道理,就得从植物

的蒸腾作用说起,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延续学生惯性思维,从而造成了认知冲

突,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求知渴望。并且通过该典型例子的数据比对,创设问题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有利于教学秩序的有序进行。)

接下来,生物兴趣小组展示课前准备实验,并结合实验过程图片讲解设计思

路:选取三支粗细相近的枝条,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不做处理。分别插入三支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管外的部分,扎紧袋口。在三支锥形瓶内分别加入同量的水,液面上加适量的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发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引导全班同学观察三个塑料袋中的现象,并且思考: 1、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什么状态出来的?3、比较各塑料袋内的水珠的多少,说明什么问题?5、还可以如何设计实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体会到叶是蒸腾

作用的主要器官,并能通过对照试验认识到叶片多少影响蒸腾作用效率,这为学生理解移栽植物时为降低蒸腾作用去掉部分枝叶的做法做铺垫。进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观察叶片结构上来。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学生,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要想知道植物怎样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就必须了解叶片的结

构,这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及难点,为此,我设计了第一个课堂活动。那就是——

2、自主探究 互动你我

请同学们按照实验程序“五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练习制作徒手

切片;认识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2)清点材料用具(3)阅读实验步骤(4)观看切割演示视频,讲解切割要领,强调安全意识。(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实验员、记录员、实验员助理各司其职,实验有序展开。实验过程中兴趣

小组同学每人负责3组的巡视工作,确保实验有序高效开展,教师全班巡视指导。 制作好临时切片的小组接下来再通过看一看(观察叶片结构);画一画(简单绘制叶片基本结构);比一比(将绘制图和课本模式图比对);赛一赛(回答各部分结构名称)四个环节对叶片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认知理解。教师注意实验过程中的积极肯定、适度鼓励。对实验不很成功的小组悉心指导,可以建议观察叶片永久装片。

在学生对叶片的基本结构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

“为什么叶面的颜色总比叶背深?” “秋天的落叶为什么大多是叶面向下而叶背朝上?”学生带着疑问重新回到镜下世界去寻找答案,很快便发现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而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为学习下一节光合作用奠定基础。同时学生也会提出许多问题,学习兴趣大增,争先恐后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教师则给予准确提示,于是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此时,教师及时利用课件出示叶片横切面的立体结构,并进行简单总结。接着引导学生:我们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结构,那么水分到底是从叶片中的什么结构中跑掉的呢?学生自然而然把注意力集中到气孔上面。

教师演示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冬青叶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

中。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哪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通过观察实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气泡是从气孔中冒出的,因此气泡的位置就是叶片上气孔的位置,大

多数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的气孔数目一般多于上表皮。气孔是什么样子的呢?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片,并借此引导学生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及排列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徒手切片,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锻炼了实验能力。通过一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使学生不断加深叶片结构及特点的理解。本环节通过自主探究不但突出了重点,而且通过 “五步骤”和“四环节”有效分解、突破了难点。使学生树立起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对于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这一部分结合课件展示在春天阳光下、夏天阳光下、阴天潮湿环境、电吹风吹叶片四种情况下蒸腾作用的强弱,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强弱受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空气湿度以及空气流动状况的影响;并通过课后思考与练习“某一植物在一天当中某些时段的失水量”加深理解。

春天阳光下夏天阳光下 阴天潮湿环境 电吹风吹叶片 最后,首尾呼应,回归到开始的问题植物体内99%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又设计了第二个课堂活动,那就是——

3、体验感悟 讨论交流

体验1:喝橙汁(半杯)。分析不用力吸橙汁不能入口的原因是缺少上升的动力,体会出蒸腾作用能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使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体验2:热棉球擦皮肤。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手感到凉爽的原因,感悟出蒸腾作用能降低叶表面的温度。结合资料和体验,进行问题讨论:

(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

(2). 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叶不会被灼伤?

(3).为什么沙漠地区干旱少雨、森林地区雨量充沛?

(设计意图:请各组同学讨论,概括出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体验感受的过程中学习蒸腾作用的意义,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并通过第三个问题渗透环保教育。)

4、环境教育 知识拓展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热点之一,它对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保护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并引述拓展问题——夏季移栽植物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植物成活?

(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堂上我让学生畅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森林保护植被,并让学生设计一则保护植被的公益广告,并在全校发出倡议。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也为社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

5、梳理归纳 梯度训练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课本知识已当堂掌握,因此让同学们自己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节内容梳理归纳。习题呈梯度设计,不但可以使全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兼顾了拔尖和“减负”,实现了因材因情施教,学生共同发展的宗旨,达成“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五、说板书

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

1、蒸腾作用

2、叶片的结构

3、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篇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最新修改)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虑了三者的辩证关系。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为后面光合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徒手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3、教材重点与难点

练习徒手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的意义为本节课的重点。 七年级学生是第一次练习制作临时装片,有一定难度,所以我把徒手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结构确立为教学难点。

4、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新鲜菠菜叶,冬青叶,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双面刀片,清水,70℃热水,毛笔,培养皿,滴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橙汁及多媒体课件等。医用消毒棉,酒精和纱布。

学生方面——兴趣小组准备关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资料。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2、引导发现法:教学中,老师始终处于“主导”的位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始终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参与状态,。

3、体验互动法:通过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三、说学法指导:

“现代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有:

1、自主探究法:

通过观察蒸腾现象的实验以及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

通过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归纳总结法:

在学生查阅课内外资料时,引导学生掌握方式方法,并学习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归纳总结,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疑导入

展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代表图片,复习提问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明确各种植物类群都需要水,那植物吸收的水分用来做什么呢?此时,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吸收水分用于自身组成。是这样吗?让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用于自身组成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水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此时,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知道答案。教师通过语言独白“要弄明白这个道理,就得从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起,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使

其产生求知渴望,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有利于教学秩序的有序进行。)

接下来,生物小组展示课前准备实验:选取两支相似的枝条,甲不做处理,乙去掉全部叶片。分别插入两支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管外的部分,扎紧袋口。在两支锥形瓶内分别加入同量的水,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且思考:1、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什么状态出来的?3、比较各塑料袋内水珠的多少,说明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体会到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进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观察叶片结构上来。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要想知道植物怎样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就必须了解叶片的结构,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为此,我设计了第一个课堂活动。那就是——

2、自主探究 互动你我

请同学们按照实验“五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练习制作徒手切片;认识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2)清点材料用具(3)阅读实验步骤(4)观看切割演示视频,讲解切割要领,强调安全意识。(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班巡视指导。制作好临时装片之后,再通过看一看(观察叶片结构);画一画(简单绘制叶片基本结构);比一比(将绘制图和课本模式图比对);赛一赛(回答各部分结构名称)四个环节对叶片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认知理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相互讨论,教师要积极肯定、适度鼓励,并给予准确提示,于是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生对叶片的基本结构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接着引导学生:我们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结构,那么水分到底是从叶片中的什么结构中散发出来的呢?把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气孔上面。

通过观察临时装片,学生很容易发现, 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接着问:气孔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气孔是由一对呈半月状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张开和表皮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徒手装片,锻炼了实验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不但突出了重点,而且通过 “五步骤”和“四环节”有效分解、突破了难点。

使学生树立起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对于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展示在春天阳光下、夏天阳光下、阴天、电吹风吹叶片四种情况下蒸腾作用强弱的图片,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强弱受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空气湿度以及空气流动状况的影响。

春天阳光下夏天阳光下 阴天 电吹风吹叶片 最后,首尾呼应,回归到开始的问题:植物体内99%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又设计了第二个课堂活动,那就是——

3、体验感悟 讨论交流

体验1:喝橙汁(半杯)。分析不用力吸,橙汁不能入口的原因是缺少上升的动力,体会出蒸腾作用能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体验2:热棉球擦皮肤。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手感到凉爽的原因,感悟出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的温度。提出问题讨论:

(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却是往高处流的?

(2). 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叶不会被灼伤?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蒸腾作用的意义,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

4、梳理归纳 梯度训练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课本知识已基本掌握,因此让同学们自己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节内容梳理归纳。习题呈梯度设计,不但可以使全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兼顾了拔尖和“减负”,实现了因材施教,学生共同发展的宗旨,达成“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5、板书设计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 蒸腾作用的概念

(2) 叶片各部分的结构

(3) 气孔的分布及特点

(4) 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

(5) 蒸腾作用的意义

我把板书设计的简单明了,这样不但突出了重点和难点,而且也有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篇三:《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

商河实验中学 张树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 号选手张树岭。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该课题是课标实验教科书济南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隶属于课程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最大的主题之一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中的二级主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量了三者的辩证关系。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为后面光合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章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三大核心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实际,特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徒手制作临时切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标本,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对蒸腾作用知识的拓展迁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培养敢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生科科学素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教材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蒸腾现象理解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理解并认可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因而确立练习徒手制作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的意义为本节课的重点。

七年级学生是第一次练习制作临时切片,并且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结构,此外还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要求较高,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有一定难度,故把练习徒手制作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结构确立为教学难点。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乐于动手,能比较熟练地操作显微镜;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了解植物各类群的生活

均需要水,此外,学生知道沙漠地区雨量稀少,空气干燥,森林地区雨量充沛,空气湿润。以上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新鲜菠菜叶,冬青叶,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双面刀片,清水,70℃热水,毛笔,培养皿,滴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橙汁及多媒体课件等。医用消毒棉,酒精和纱布。

学生方面——兴趣小组准备关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资料。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本节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冬青下表皮装片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使表象知识内化为自身认知体系。

2、 引导发现法:发现法是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所提倡的,是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依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老师始终处于“主导”的位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始终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参与状态,藉此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 体验互动法: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体验活动,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强调学生的真实体验,力求在师生交流互动,生生交流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三、说学法指导:

“现代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教师在充分驾驭课堂、优化课堂的同时,要最大限度的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基础为背景, 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逐步培养各种能力。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有:

1、自主探究法:

通过观察蒸腾现象实验以及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

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归纳总结法:

在学生查阅课内外资料时,引导学生掌握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内在的联系,并学习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归纳总结,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疑导入

展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代表植物图片,复习提问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明确各种植物类群均需要水,那植物吸收水分用来做什么

呢?此时,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吸收水分用于自身组成。是这样吗?让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千克,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此时,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知道答案。教师通过语言独白“要弄明白这个道理,就得从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起,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延续学生惯性思维,从而造成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求知渴望。并且通过该典型例子的数据比对,创设问题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有利于教学秩序的有序进行。)

接下来,生物兴趣小组展示课前准备实验,并结合实验过程图片讲解设计思路:选取三支粗细相近的枝条,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不做处理。分别插入三支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管外的部分,扎紧袋口。在三支锥形瓶内分别加入同量的水,液面上加适量的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发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引导全班同学观察三个塑料袋中的现象,并且思考: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什么状态出来的?4、比较各塑料袋内的水珠的多少,说明什么问题?5、还可以如何设计实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体会到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并能通过对照试验认识到叶片多少影响蒸腾作用效率,这为学生理解移栽植物时为降低蒸腾作用去掉部分枝叶的做法做铺垫。进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观察叶片结构上来。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学生,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要想知道植物怎样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就必须了解叶片的结构,这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及难点,为此,我设计了第一个课堂活动。那就是——

2、自主探究 互动你我

请同学们按照实验程序“五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练习制作徒手切片;认识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2)清点材料用具(3)阅读实验步骤(4)观看切割演示视频,讲解切割要领,强调安全意识。(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实验员、记录员、实验员助理各司其职,实验有序展开。实验过程中兴趣小组同学每人负责3组的巡视工作,确保实验有序高效开展,教师全班巡视指导。制作好临时切片的小组接下来再通过看一看(观察叶片结构);画一画(简单绘制叶片基本结构);比一比(将绘制图和课本模式图比对);赛一赛(回答各部分结构名称)四个环节对叶片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认知理解。教师注意实验过程中的积极肯定、适度鼓励。对实验不很成功的小组悉心指导,可以建议观察叶片永久装片。在学生对叶片的基本结构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为什么叶面的颜色总比叶背深?” “秋天的落叶为什么大多是叶面向下而叶背朝上?”学生带着疑问重新回到镜下世界去寻找答案,很快便发现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而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为学习下一节光合作用奠定基础。同时学生也会提出许多问题,学习兴趣大增,争先恐后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教师则给予准确提示,于是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此时,教师及时利用课件出示叶片横切面的立体结

构,并进行简单总结。接着引导学生:我们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结构,那么水分到底是从叶片中的什么结构中跑掉的呢?学生自然而然把注意力集中到气孔上面。

教师演示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冬青叶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哪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通过观察实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气泡是从气孔中冒出的,因此气泡的位置就是叶片上气孔的位置,大多数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的气孔数目一般多于上表皮。并简单补充大多数陆生植物陆生植物具有气孔,形式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气孔是什么样子的呢?组织学生利用制作冬青叶表皮临时装片,A组制作上表皮临时装片,B组制作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完后相邻AB组互换观察。(补救方案:如学生不能较快较好制作表皮临时装片,发放兴趣小组制作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学生很容易观察到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不但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并借此引导学生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及排列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徒手切片,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锻炼了实验能力。通过一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使学生不断加深叶片结构及特点的理解。本环节通过自主探究不但突出了重点,而且通过 “五步骤”和“四环节”有效分解、突破了难点。使学生树立起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对于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这一部分结合课件展示在春天阳光下、夏天阳光下、阴天潮湿环境、电吹风吹叶片四种情况下蒸腾作用的强弱,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强弱受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空气湿度以及空气流动状况的影响;并通过课后思考与练习“某一植物在一天当中某些时段的失水量”加深理解。

春天阳光下夏天阳光下 阴天潮湿环境 电吹风吹叶片 最后,首尾呼应,回归到开始的问题植物体内99%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又设计了第二个课堂活动,那就是——

3、体验感悟 讨论交流

体验1:喝橙汁(半杯)。分析不用力吸橙汁不能入口的原因是缺少上升的动力,体会出蒸腾作用能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使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体验2:热棉球擦皮肤。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手感到凉爽的原因,感悟出蒸腾作用能降低叶表面的温度。结合资料和体验,进行问题讨论:

(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

(2). 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叶不会被灼伤?

(3).为什么沙漠地区干旱少雨、森林地区雨量充沛?

(设计意图:请各组同学讨论,概括出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体验感受的过程中学习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以提高他

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并通过第三个问题渗透环保教育。)

4、环境教育 知识拓展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热点之一,它对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保护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并引述拓展问题——夏季移栽植物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植物成活?

(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堂上我让学生畅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森林保护植被,并让学生设计一则保护植被的公益广告,并在全校发出倡议。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也为社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5、梳理归纳 梯度训练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课本知识已当堂掌握,因此让同学们自己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节内容梳理归纳。习题呈梯度设计,不但可以使全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兼顾了拔尖和“减负”,实现了因材因情施教,学生共同发展的宗旨,达成“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可以真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问题意识;真正促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的挑战;真正实现教法和学法的和谐统一,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的生物课堂中,体验探究学习乐趣,实践自主学习理念,丰富认知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word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57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该课题是课标实验教科书...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