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长城谣》声乐教学教案 正文 本文移动端:《长城谣》声乐教学教案

《长城谣》声乐教学教案

2017-05-03 05:53:1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长城谣教学设计(共7篇)

篇一:长城谣教案

《长城谣》

席慕容

班级:八(2)班

时间:2014/04/03星期四上午第二节

地点:多媒体课室

授课人:张丽芬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学习朗读诗歌,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

难点: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长城谣》,长城图片

提问: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呢?

过渡:长城,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异乡,它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 介绍作者:席慕容 ; 写作背景

三、 字词快餐

焉( yān)支 隘(ài)口 蹲(dūn)踞荒莽(mǎng)焚(fén)起 敕(chì)勒川

四、朗读节奏训练(听录音,说说朗读诗歌应注意什么?)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

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五、 整体感知

全班同学朗读全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1、 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

2、 抒情主线是?

六、 诗歌赏析

(一) 理清结构,分析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二) 学习第一节

1、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找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

为什么说长城是”无情“、”冷眼“的?

(三) 学习第二节

1、 长城为什么会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便烈火焚起呢?

2、 第二节表达了诗人对长城的什么情感?

3、 ”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分别指什么?

(四) 学习第三节

1、 “敕勒川,阴山下”是出自哪首诗的?它和作者有何关系?与长城、黄河又有何关系?

2、 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长城,为什么又写到了黄河?

3、 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说说你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讨论)这首诗的意象最重要的是长城,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

(六) 小结

(七) 作业

1、背诵《长城谣》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长 城 谣

席慕容

第一节,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第二节,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 思乡之情

第三节,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2

篇二:长城谣 初中音乐教案

《长城谣》

学校 北潞园学校

姓名 李雅鹤

日期 2014.4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在学唱歌曲《长城谣》的过程中,体验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爱国情感;感受并领悟歌曲中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之情。积极、自信的参与歌唱实践活动,有感情的演唱《长城谣》,并尝试用歌声表达爱国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聆听、表现歌曲《长城谣》过程中,通过体验、模仿、练习等方法,学习歌唱方法,

逐步提高演唱技能和歌曲演唱效果。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呼吸、吐字、咬字等歌唱方法,准确演唱《长城谣》。

2、掌握从音乐要素入手分析、处理歌曲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情感内涵,准确演唱歌曲《长城谣》。

准确把握歌曲各部分情绪变化,掌握一定的歌唱方法,用歌声表达情感。

(二)教学难点

1. “奸淫掳掠苦难当”这一乐句的换气及演唱速度与力度的把握。

2.歌唱的呼吸与咬字、吐字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发声练习: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设计意图:发声练习采用《长城谣》中的部分旋律有助于提高歌曲学唱的效率。《长城谣》中以开口字居多,用“a”母音做声音训练有助于本歌曲的学唱。】

(二)导入

以歌曲《长城谣》为背景音乐,播放一组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教师加画

外音,导入歌曲。

(画外音:一段耻辱的历史,一段痛苦的回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中华五千年的繁荣与辉煌都在这混浊不清的世界中晃动、消失。祖国有难,汝当前锋,无数中华儿女怀着强烈的爱国情,献出了他们不屈的灵魂与宝贵的生命。那段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的岁月虽然已经过去,但每当我们回顾起这段历史的时候,内心仍然甚表沉痛??)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为歌曲的演唱和分析处理做铺垫】

(三)新授

1.简介《长城谣》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来历和词曲作者】

2.初听歌曲

教师:弹唱歌曲

学生:初听歌曲,体验歌曲情绪谈感受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比播放录音使学生对歌曲的感受更直观,更亲切】

3.复听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视频录音,对学生提出复听要求。学生边打拍子边小声哼唱旋律,并找出渐慢乐句。

(2)教师对该乐句(渐慢乐句)做节奏处理,解决难点。

【设计意图:带着任务聆听使学生精力更集中,打拍子有助于学生感受歌曲速度的变化,从而找出歌曲中的难点乐句,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4.学唱歌曲

(1)视唱乐谱、打拍子、填歌词

【设计意图:识谱、打拍子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唱歌课中不容忽视,应作为常规训练】

(2)教师带学生演唱,熟悉歌曲

(3)对比聆听童声合唱《长城谣》,请学生自己找差距

(4)教师通过示范、讲方法,辅导学生解决歌唱中的问题

(5)运用tt作曲软件辅助教学,请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词

【设计意图:作曲大师软件有伴奏音响和词谱同步走的功能,应用起来十分方便,也弥补了教师弹琴时顾及不到更多学生演唱效果的不足。】

(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实践、练习

(7)运用方法解决演唱问题:

预设问题一:开口字容易唱浅唱白的问题,采用搭上气先读后唱的方法解决。

预设问题二:气息浅及中低声区的歌唱位置不容易控制的问题,采用带学生做“哈气”训练,找歌唱位置的方法解决。

(8)随教师伴奏,用教师所教方法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速度、力度、音色)入手,分析处理歌曲,表现歌曲情感。 学生通过分析歌词内容,体验歌曲情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歌曲的演唱速度、力度(及音色),并大胆表现。

在此环节,教师要通过引领、启发、给予学生适当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与实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表现歌曲,使学生认识到音乐要素(速度、力度)对歌曲演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

(五)表现歌曲

请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长城谣》的分析和处理,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充满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教师作简短评价,对学生提出希望。

篇三:《长城谣》教学设计

长城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能力目标: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重点:领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融进作者的情感来提升朗读水平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情境设置教学法、讨论法、竞赛法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专题片《长城》

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早已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对于祖籍在长城脚下,而又久居台湾的人席慕容来说,长城更是她心中解之不开的情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作者简介

请学生简介作者

席慕容:台湾诗人。祖籍内蒙古。十三岁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七里香》。她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拥有大量读者。

三、目标明确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跨上四级阶梯,即听读、初读、品读、悟读

四、听读诗歌

1、指名朗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和重音。

3、让学生说说,老师在朗读时除了注意节奏和重音外还注意了什么?

要朗读好诗歌,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要注意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同时还要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

五、初读诗歌

1、学生试读(注意节奏和重音)

2、整体感知: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是什么?

长城

诗歌主要抒发了什么情感?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梳理: 咏物抒怀

长城---------------思乡之情

六、品读诗歌

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诗歌来进一步把握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我们要分成三个大组进行,比一比,看哪队更棒? 合作探究:分成红绿蓝三个大组分小节边读边讨论。 红队:这节中你读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绿队:诗歌第二小节表达了对长城的什么情感?

蓝队: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 学生解答问题---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小组齐读

全班配乐齐读全诗

七、悟读诗歌

1、情感描摹

我们刚刚体会了这种浓烈的思乡之情,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呢?

例如:这种情感像烈火一样炽烈。

2、播放朗读带,学生跟读。

3、挑战录音中的朗读

a、学生自由选读最喜欢的小节

b、推荐学生朗读(配乐)

八、拓展延伸

我们从诗中感悟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其实,这不仅仅是她对自己故乡的热爱,更是对祖国的热爱!

爱国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爱国事迹,你知道哪些呢? (学生列举)

九、作业布置

1、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

、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2

篇四:《长城谣》教案

《长城谣》教案设计

教师 xxx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朗诵技巧——重音,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

篇二:长城谣教案

第二单元 纵情歌唱

听——长城谣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乐曲《长城谣》。《长城谣》是一首诞生于抗日年代的爱国歌曲,这首乐曲情绪苍凉悲壮、旋律质朴自然、节奏平稳有序,深切表达了人们同仇敌忾、奋起抗日的爱国热情。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创设教学情境入手,用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图片、视频等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上同时受到感染。通过、歌曲视唱的过程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体会当时人们的抗战激情,激励现在的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长城谣》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长城谣》,感受乐曲苍凉悲壮的情绪、质朴自然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体会人们同仇敌忾、奋起抗日的爱国热情。

2、了解歌曲时代背景,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3、运用视唱、歌曲旋律及朗读歌词,在参与音乐欣赏的感知活动中体会乐曲的情绪以及表达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乐曲苍凉悲壮的情绪、质朴自然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体会人们同仇敌忾、奋起抗日的爱国热情。 2、教学难点:视唱、歌曲旋律。 【教学过程】 一、听赏《长城谣》

1、听赏乐曲,介绍长城。请学生思考长城象征什么?

2、观看董文华版MIV《长城谣》,提问:歌曲把我们带到什么年代?

3、结合歌词,出示相关内容图片:

进一步了解史实,引导出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

1

说明:

欣赏视频资料,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日军侵华战争这一历史的了解,为了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从而更好地理解第二段歌词所表现的“抗战救国”的思想内涵。

二,出示歌词:

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语。 (1)提问:根据2段歌词不同情绪:

第一段歌词适合由男生还是女生 来朗诵? 第二段歌词适合由男生还是女生 来朗诵? (2)再次配乐朗读歌词。(钢琴)

男女同学各一名,其他同学轻声哼唱。说明: 朗读歌词、抓住歌词的内容理解是为了深入作品的深刻内涵。以歌词为线索,步步引导学生体验歌曲包含的深厚情感和较深邃的思想情感,有感情地朗诵则适时地为学生的情感宣泄提供了途径。 三、再次聆听歌曲《长城谣》(学生演唱)

复习以前所讲到过的几种唱歌形式

提问:;合唱,齐唱,轮唱,中旋律和声部的关系。说明:

重温复习内容是为了了解同学们所学东西的掌握程度,以达到对这方面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巩固

四,视唱歌谱歌词,

(1)出示歌谱(先有个别基础较好的同学视唱) (2)把词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说明:

进行歌谱歌词视唱是为了抓住音乐本质的东西展开体验,从音乐本身着手 开展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歌曲的旋律特征和思想内容。

五,不忘国耻,牢记历史。

(1)你出生在那个年代会这样吗?(参加儿童团等)

2

(2)为什么会受屈辱?(落后要挨打)。

(3)今天如何保卫长城?(努力学习,成材报国) (4)成材报国,放飞理想在那首歌里出现过?(相约华虹) (5)全体高唱“相约华虹”(下课)

:【教学流程图】

3

4

篇三:《长城谣》教案

第6课《长城谣》学案

山城中学语文组陈火木(2012年2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能力目标: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重点:领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融进作者的情感来提升朗读水平

二、作者简介

席慕蓉的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公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1969年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长城谣》就是其中的一首诗。而其实,席慕蓉第一次见到长城是在1989年。

三、资料补充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00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

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四、朗读节奏划分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五、整体感知:(自读,同桌相互交流)

1、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第一节):长城是历史的见证,他见证了民族的哪些事件?

3、(第一节):为什么说长城“无情” “冷眼看人间恩怨”?

4、(第二节):为什么唱长城时“不能成声”,写长城时“不能成篇”,而一提到长城心中“便有烈火焚起”?

5、(第二节):“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应作何理解?

6、(第三节):“敕勒川、阴山下”出于哪首诗?它与作者有何关系,与长城、黄河又有何关系?

7、(第三节):这首诗的主体意象是长城,而诗歌中为什么写到了黄河?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一句,既是“梦中”又为什么是“不眠”?说说你的理解。

六、小结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诗人借长城抒发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有对历史的反观,全诗意境悠远,感情真挚,语言质朴。

七、迁移、欣赏

长城

用石头垒砌的沉重叹息

从两千多年前一路风雪中走来

防御的一柄 月光下的盾牌

是血和肉从火中锻造

刀光和剑影 重叠的黑夜记忆

那铁蹄的力量 在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传说中的卧龙 在外太空依旧

熠熠生辉 如灯 如星 如太阳

如民族的脊骨 推不倒的最后一堵墙

用遥远的岁月和信念来喂养子孙后代

我们只好用喷薄的泪来祭奠你的历史用剩下的日子 来背负沉甸甸的希望?

登八达岭长城有思

任先青

沿着时光走

我 只是跋山涉水的过客

沿途桃花逶迤 一夜凋零

雨水 哭醒了前生半个中国

沿着时光走

虚荣的桂冠太高 安分守己的文字太低

青灯黄卷 经文多病 诗歌多余

堪问一张桑叶的斑驳轨迹 谁与评说?

沿着时光走

故国 一条大河黄 一条大江长

雁鸣喊亮刀影 烽火燃沸热血

月光如泣 鼙鼓惊蛰

历数多少英雄名节填补史册沟壑

登上八达岭 心事隐隐作痛

——拍遍绵延长城 哪块青砖是我?

思考:这两首诗分别借助了什么意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课外作业

写一首借物抒情的诗

提示:

1 、明确要抒发的情感

2 、寻找能寄托情感的物象

3 、将情感用文字寄托于物象之中


《长城谣》声乐教学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295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长城谣》声乐教学教案
相关文章
  • 《长城谣》声乐教学教案

    长城谣教学设计(共7篇)篇一:长城谣教案《长城谣》席慕容班级:八(2)班时间:2014 04 03星期四上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课室授课人:张丽芬【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