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春节七字对联祝福语
2015羊年七字春联带横批
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 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春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年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进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多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蓝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到横批:春回大地横批:民泰国安
横批:吉星高照
横批:吉星高照
横批:鸟语花香
横批:新春大吉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下联:风调雨顺颂华下联:合家欢乐财源下联:岁岁平安福寿下联:春来江水绿如下联:年年福禄随春
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 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福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楼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业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辉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兴横批:皆大欢喜
横批:四季平安
横批:四季长安
横批:五福临门
横批:万象更新
横批:喜迎新春
下联:平安如意人多下联:春满乾坤福满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下联:万水千山尽得下联:福照家门万事
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高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风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来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花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门横批:吉星高照
横批:五福临门
横批:辞旧迎春
横批:万事如意
横批:喜迎新春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下联:五讲四美树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下联:万紫千红永开下联:八方财宝进家
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 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 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下联: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上联: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下联: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上联: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下联: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上联: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2015羊年七字春联带横批【带羊和马的精选篇】 上联:八骏嘶风传捷报 下联:五羊跳跃展新图上联:人怀远志驰良马 下联:世易新春唤白羊篇二:七字对联c
上联:稻菽千重金浪起下联:春风万里玉梅开 上联:万户桃符新气象下联:群山霞彩富神州 上联:瑞雪纷飞丰稳岁下联:香梅大放富饶春 上联:四面春山悬画卷下联:三江碧水涌诗涛 上联:禹地花明春柳绿下联:尧天日丽晓霞丹 上联:风卷雪花辞腊去下联:香随梅蕊送春来 上联:春风绿染千山秀下联:善政辉昭万户新 上联:美酒欢心杯起舞下联:春风得意笔生花 上联:一家和睦一家福下联:四季平安四季春 上联:五岳红梅开盛花下联:九州瑞雪兆丰年 上联:国兴特色三江暖下联:日灿神州万里春 上联:山经春雨清如洗下联:柳坐东风翠欲流 上联:八骏荣归除夕夜下联:三春新谱放羊歌 上联:八骏嘶风传捷报下联:五羊跳跃展新图 上联:白羊越涧探春景下联:紫燕绕梁报福音 上联:百凤迎春朝旭日下联:五羊衔穗兆丰年 上联:宝马腾飞迎福至下联:灵羊起舞报春来 上联:北岭春深宜牧马下联:南疆草浅待牵羊 上联:不舍风驰追马迹下联:行看岁稔话羊年 上联:才听骏马踏花去下联:又见金羊献瑞来 上联:草肥水甜牛羊壮下联:人杰地灵五谷香 上联:长空载誉夸天马下联:大地回春颂吉羊 上联:驰骋春风追丽日下联:扶摇羊角步青云 上联:雏鸭报春江水暖下联:灵羊衔穗稻花香 上联:春草茸茸催马壮下联:碧溪潺潺助羊肥 上联:春露秋霜连广宇下联:羊肠鸟道变通途 上联:春满神州舒画卷下联:羊临华夏入诗篇 上联:春染红棉迎旭日下联:羊衔金穗报丰年 上联:催马唤羊逢盛世下联:叱云沐雨览新春 上联:得意春风催快马下联:解人新岁献灵羊 上联:得意春风仍疾马下联:连天碧草又宜羊 上联:得意春风扬马首下联:宜人景色赖羊毫 上联:庚午祝捷神马去下联:辛未报喜宝羊来
上联:好鸟鸣春歌盛世下联:吉羊启运乐升平 上联:画展春城描特色下联:诗题羊石纪新春 上联:吉羊得草延春色下联:紫燕衔泥落好家 上联:吉羊健步迎春至下联:洪福齐天及地来 上联:金凤呈祥人得意下联:玉羊衔瑞事称心 上联:金驹辞岁羊报吉下联:丹凤朝阳燕迎春 上联:金马奔驰改革路下联:银羊欢跃太平年 上联:金马扬蹄抒远志下联:玉羊接力展宏图 上联:金穗飘香香四季下联:玉羊报喜喜千家 上联:九州百族辞马岁下联:两岸三通接羊年 上联:骏马功成领功去下联:吉羊捷足报捷来 上联:骏马腾飞成壮举下联:灵羊起步赴新程 上联:骏业辉煌归历史下联:羊毫遒劲谱新篇 上联:骏业已开休驻马下联:鸿图再展莫亡羊 上联:鲲鹏展翅扶羊角下联:莺燕欢歌送马蹄 上联:老马奋蹄知路远下联:羔羊跪乳感恩深 上联:老马识途辞旧岁下联:灵羊衔穗报丰年 上联:老马识途归故里下联:羔羊跪乳报春晖 上联:老马识途终有意下联:羔羊跪乳最多情 上联:灵羊捷足登新境下联:骏马奋蹄向未来 上联:灵羊下界盈门喜下联:乳燕衔泥满院春 上联:羚羊挂角挑春色下联:喜鹊登枝报福音 上联:龙凤腾飞迎一统下联:马羊接力赛三春 上联:马步生风辞旧岁下联:羊毫挥墨写佳联 上联:马驰碧野凯歌壮下联:羊跃青山景色新 上联:马驰大道征途远下联:羊上奇峰景色娇 上联:马驰万里传捷报下联:羊越千山奏凯歌 上联:马驰原野繁花茂下联:羊跃神州事业兴 上联:马甲雄骑迎胜利下联:羊羹美酒庆丰收 上联:马年事事如人意下联:羊岁时时报福音 上联:马年已绘丰收景下联:羊岁继吟致富诗 上联:马首关情吟妙句下联:羊毫随意绘新图 上联:马首是瞻跟党走下联:羊毫在挥为民挥
上联:马首是瞻新世纪下联:羊毫尽绘好春光 上联:马岁荣光辉日月下联:羊毫遒劲续春秋 上联:马岁事事合民意下联:羊年处处沐春风 上联:马岁事事如人意下联:羊年时时洽春风 上联:马蹄踊跃驰千里下联:羊角扶摇上九霄 上联:马驮硕果归山去下联:羊踏青坪报喜来 上联:马尾松劲承雨露下联:羊毫妙笔点春光 上联:马尾松青凝瑞雪下联:羊毫笔墨舞春风 上联:骑马牧羊歌盛世下联:顶凌踏雪报新春 上联:人怀远志驰良马下联:世易新春唤白羊 上联:神骏回眸丰稔景下联:灵羊翘首吉祥图 上联:神马行空普天瑞下联:仙羊下界遍地春 上联:世纪春风萌绿草下联:山乡柳笛放群羊 上联:世纪更新花吐艳下联:
春风送暖瑞呈祥 上联:世上尘埃随马尽下联:人间春色逐羊来 上联:誓做长征千里马下联:争当改革领头羊 上联:岁焕新风燕剪柳下联:春来大地羊铺云 上联:岁届新春人福寿下联:羊衔金穗业丰收 上联:天涯芳草绿马蹄下联:华夏玉羊欢羊毫 上联:万树争荣添翠色下联:五羊献瑞报佳音 上联:万象更新新世纪下联:五羊献瑞瑞门庭 上联:万象已随新律转下联:五羊争跃好春来 上联:五羊城中春光好下联:九州域内人面新 上联:五羊结彩迎新纪下联:六畜兴旺报好年 上联:五羊衔穗年丰稔下联:双燕迎春岁吉祥 上联:五羊献瑞人增寿下联:百鸟鸣春喜盈门 上联:五羊献瑞增春色下联:百鸟争鸣唱福音 上联:惜别垂杨难系马下联:喜瞻叱石尽成羊 上联:喜得马年成骏业下联:笑看羊岁展鸿图 上联:喜看阳春花千树下联:笑饮新岁酒一杯 上联:小道羊肠无阻碍下联:雄心捷足好登攀 上联:驯马腾飞千里路下联:牧羊更上一重峰 上联:羊归陇上春来早下联:马识归途业告成
上联:羊角扶摇九万里下联:马蹄奔向二千年 上联:羊年喜千家祝福下联:国运昌万物生春 上联:羊群簇拥千堆雪下联:燕子翻飞一世春 上联:羊群拥起千堆玉下联:稻浪浮来万亩金 上联:一片白云羊变幻下联:千条翠柳燕翻飞 上联:英雄跨马扬长去下联:龙女牧羊载福来 上联:犹思骏马奔腾急下联:更赞矫羊奋发先 上联:玉树葱茏皆出色下联:金瓯稳固不亡羊 上联:玉羊启泰迎春至下联:金马奋蹄载誉归 上联:玉宇澄清观燕舞下联:草原茂盛喜羊欢 上联:和谐社会千民乐下联:强盛国家万代昌 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上联:丹凤呈祥龙献瑞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朝晖 上联:山青水秀风光好下联:人寿年丰喜事多 上联:高天冬去苏万物下联:大地春回放面花 上联:腊梅吐芳迎红日下联:绿柳展枝舞春风 上联:瑞雪喜迎春节到下联:梅花欢接贵宾来 上联:瑞雪纷飞寒节去下联:梅花绽放新春来 上联:瑞雪纷飞清玉宇下联:花猪起舞贺新年 上联:瑞雪纷飞清玉宇下联:寒梅凝香跃琼楼 上联:飘飘落叶随冬去下联:片片生机伴春来 上联:战鼓催春春潮涌下联:红旗映日日增辉 上联:春回大地风光好下联:福满人间喜事多 上联:先辈业绩牢牢记下联:革命作风代代传 上联:鱼跃碧海赞海阔下联:鸟飞蓝天颂天高 上联:东风劲吹人间暖下联:红日高照大地春 上联:十亿人民颂大治下联:万里江山展宏图 上联:革命前辈创大业下联:长征新秀绘宏图 上联:汗水催绿千顷苗下联:心血浇红万朵花 上联:长征万里党指路下联:江山千秋民当家 上联:喜鹊登枝盈门喜下联:春花烂漫遍地春 上联:商店向阳连千户下联:柜台春风暖万家
上联:勤俭自古为美眷下联:节约至今是佳称 上联:提倡晚婚破旧俗下联:计划生育立新风 上联:青年男女晚婚好下联:孩子一个益处多 上联:几行绿柳千门晓下联:一树红海万户春 上联:万象更新春光好下联:城乡巨变喜事多 上联:春风浩荡辞旧岁下联:朝霞绚丽迎新春 上联:屋后树木添新绿下联:门前田园迎春风 上联:万民同乐凯歌里下联:四化自喜锦绣中 上联:玉海金涛千里秀下联:绿树红花丸护唇 上联:文坛英才挥彩笔下联:艺苑新秀唱颂歌 上联:破旧立新创大业下联:励精图治展宏图 上联:学雷锋精神焕发下联:干四化斗志昂扬 上联:满园春色催桃李下联:一片丹心育新人 上联:赤心迎来三江客下联:笑颜送走四海宾 上联:美酒红灯歌胜利下联:银铮玉管迎新春 上联:花灯灿烂逢盛世下联:锣鼓喧天颂华年 上联:美酒千盅辞旧岁下联:梅花万树映新春 上联:四化为强国大计下联:勤俭乃富家根本 上联:莫忘当年创业苦下联:喜看今朝生活甜 上联:天翻地覆旌旗奋下联:莺歌燕舞天地新 上联:高歌唱来花千树下联:妙手绘出画万张 上联:万众一心齐努力下联:百舸千帆兢上游 上联:桃红柳绿千里秀下联:张灯结彩万家欢 上联:校园春光无限好下联:师生团结讲文明 上联:爆竹千声歌盛世下联:红梅万点报新春 上联:大地回春千山秀下联:国强民富万户荣 上联:春种满田皆碧玉下联:秋收遍野尽黄金 上联:百花园林春风暖下联:万里征途战旗红 上联:庆胜利豪情更壮下联:迈新步信心倍增 上联:国增财富人增寿下联:春满人间福满门 上联:勤俭持家皆称赞下联:劳动致富最光荣 上联:向阳庭院花开早下联:勤劳人家喜事多篇三:春节对联收集
精选春节对联
1、门纳百福,桃符呈瑞兆丰登;
户迎千祥,爆竹撒金庆有余。横批:酬旧纳新
2、拢天地韶华,祈四季花开,福来运到;
接远近瑞气,纳八面祥来,功成梦圆。 横批:诸事顺风
3、庆昨年顺成,报百家安琪吉泰;
开新岁篇章,迎万种福瑞祥和。
4、新年纳余庆,喜庆绵延;
佳节号常春,暖春常驻。
5、宴四方宾客,同酬致富方略;
邀八面友朋,共商繁荣前景。
6、举杯会亲友,齐心共谋致富途;
把盏邀宾朋,联欢同奏歌盛世。
7、撷金揽银,瑞气昂扬春常在;
盘旧谋新,祥云澎湃福永存。
8、门纳百福,桃符呈瑞兆丰登;
户迎千祥,爆竹撒金庆有余。
篇二:春联教案一
春联(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楹联的相关知识
赏析古人写的优秀对联。
学会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的方法学习楹联知识。
通过讲故事,讨论,自创方法学习楹联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激发学生学习楹联的兴趣。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以刚过春节为契机,问学生家贴什么对联,对联的含义是什么。
授新课:
1、什么是春联 (师问生答师总结)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2、春联的别称,哪些地区贴春联。春联的种类。师生共 谈
春联也称作门符、春贴 立春榜(朝鲜) 、福贴、对联、门对、对子、挥春(晖春)、春仔等,是一种在春节时使用的传统装饰物,把贺年的吉利字词用漂亮的书法,写在纸上而成,一般是贴在墙、门之上,在华人社会、朝鲜半岛和越南,每逢春节人们都会贴春贴,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其中写成对联的又叫春联,但有些地区“春联”也是各种春贴的统称
[1],而有些地区又把条状、不成对的春贴称为春条。传统春贴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但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贴。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但不是每幅春联都有横批。 3、春联的起源;(讲故事讨论)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故事一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故事二、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故事三、“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4、孝春联之绿春联 (同学们 讲一讲 议一议)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5、对联赏析 (大家说一说评一评)
2007春节晚会对联
1.和睦
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2.和美
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横批:新春大吉
3.和顺
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
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
横批:国泰民安
4.和谐
上联:党心、民心、万众一心,科学发展春风起
下联:国运、家运、宏图大运,社会和谐旭日升
横批:万象更新
5.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6.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7.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8.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9.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 横批:喜迎新春
10.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11.剪刀裁出春夏秋冬四季文章,笑脸迎来五湖四海九洲宾朋 横批:生意兴隆
作业:每人收集5幅春联
篇三: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三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对联的起源,就其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来说,源于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就其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来说,则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是由对偶句嬗变而来的。古代民谣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诗经》上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屈原作品中,对偶句更是不乏其例。以上各类对偶句,都含有对联对句的因素,但严格说来,都只能算作对联的影子,还不能说这就是对联的开端。
对联的正式开端究竟始于何时?以往一般都遵从清代著名联家梁章钜在他的《楹联丛话》中所言:?楹帖(楹联)始于桃符。?据蜀《梼杌》所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梁氏所言,即据于此。于是,我国对联界即普遍认为?联萌五代?。但近代以来,我国许多对联学者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因此,?联萌于五代?之说是不对的,至于说?联兴于五代?则符合事实。
据《晋书》记载,张华曾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荀以?日下荀鸣鹤?互报姓名。这被许多人认为是我国古代的第一联。而我们能见到的保存至今的唐代规范联作则更多。如夏民安《联人心声》中有唐太宗在藏晋祠贞观宝翰门前题的?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莫高窟发现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等,还有日本人写的《史馆茗话》一书记载的唐人联?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
到了宋元阶段,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了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哀挽联、谐音联、灯联等等。就其语言运用和表现形式而言,不但坚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形式更加变化多姿。同时,出现了不少联作名家,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陆游、文天祥等等。
明初,由于洪武皇帝除夕传旨,无论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对联创作进入繁荣阶段。清朝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对联创作更是盛极一时。明清时代,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得对联语体多样化,连同对联篇幅的增长,使其不仅可以写景、抒情,而且可以叙事、议论;不仅可以用来谐谑,而且可以讽刺。这一时期,不仅运用范围大为扩展,涌现出大批如解缙、纪昀般的联坛高手,甚至出现了理论研究与专论著作。
(选自戴本恒《对联艺术探微》,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对联起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 哲学思想是对联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的来源。
B.我国古代很多诗文里有对偶句,对联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就是起源于我国远古的 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
C.作者认为,古代民谣、《诗经》以及屈原作品中的对偶句,尽管也有对联的一些 因素,但还不能算是对联的开端。
D. 对联起于哪个朝代,有很多说法。对联界根据梁章钜《楹联丛话》的相关记载普
遍认为对联起于五代,但作者并不赞同这一说法。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五代时,蜀地的孟昶在除夕日让学士辛寅逊题写桃符,因为对辛寅逊的题词不满
意而自己题写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B. 中国许多对联学者近代以来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否定
了“联萌于五代”之说,得出“联兴于五代”的结论。
C. 据《晋书》记载,张华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以对联的形式互作通报,陆
以“云间陆士龙”为上联、荀以“日下荀鸣鹤”为下联互报姓名。
D. 唐代出现了许多规范的对联作品,如:“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三阳始
布,四序初开”、“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等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元时期,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题赠
联、书院联等;同时,还出现了王安石、苏轼等不少联作名家。
B.宋元时期,对联形式变化多姿。因为对联不但保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
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
C.明代洪武皇帝下令无论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使对联创作进入繁荣阶
段。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清代以后的对联创作更是盛极一时。
D.明清时代,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对
联语体多样化,使对联的篇幅增长,使对联的运用范围大为扩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
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
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
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
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
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
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
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
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
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 《春秋》 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
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 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
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
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
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
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
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5分)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子衿
⑴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⑶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⑷⑸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
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⑵嗣(yí)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⑶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⑷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⑸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8.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6分)
9.诗歌第三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妙在语言悖理,请简要赏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一诗情形的句子是“ , ”。
(2)屈原“ , ”,与众不同的上衣下裳展现出诗人华美
高大的形象。
(3)《诗经·氓》中“ ,”两句借桑叶的新鲜润泽来表现
女子容貌的娇美和双方最初的深情厚谊。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外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剌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蹚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号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漫着花香的所在,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桃花源自此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陶渊明是世家出身,其先祖曾经建立的丰功伟绩激励着他,他曾写诗回忆自己 那时欢乐的生活和远大的志向。
B.陶渊明几次出仕,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因为无法解决生计问题, 之后又投奔刘裕,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
《新年纳余庆》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33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