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莫言作品在线阅读 正文

莫言作品在线阅读

2017-04-20 05:51:4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莫言的小说阅读题《母亲》和《奇遇》及答案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

20、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21、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22、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40字3分)

2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

19、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

20、1)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2)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21、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22、内容要围绕人应该有骨气、有尊严地活展开;语言要口语化,且符合人物身份。

23、参考实例:1)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2)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3)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4)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莫言小说:奇遇(阅读题及答案)

奇遇 莫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

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秋夜“我”一个人穿行在庄稼地里的趣味性的描绘,处处彰显出一种文学的品味、速写和张力。

B.“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一句独立成段,是想着重交代“我”当时无惧无畏的心理,所谓“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C.赵三大爷死了也要还债这一情节,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位长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前面路上没碰到鬼,进村的时候反而碰到赵三大爷,“奇遇”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

E.小说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和现代社会融为一体,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2)分析小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3)分析小说第五段写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

(4)“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结局在前文均有暗示,结合文本内容,请试作分析。(8分)

答案;(1)B E

(2)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反映了高密故乡特有的浓郁的环境特征。(2分)一方面写出了家乡月夜的宁静幽美,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1分)另一方面以声衬静,写出了月夜的沉寂,冷清,(2分)为下文写“我”的恐惧害怕作铺垫。(1分)

(3)细腻形象的写出了“我”当时内心的恐惧害怕,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3分)照应前后文,同时还为下文赵三大爷的出现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虚实结合,形成对比烘托。(3分)

(4)这是典型的“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笔法,(2分)在小说结尾时突转,使文章精彩巧妙,出奇制胜,于平静处掀起波澜,引人深思,(2分)前文伏笔暗示主要体现在: ①“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一个“闪”字写出了赵三大爷的特殊身份。

②“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迷信里讲,死人阴气重,不敢与活人阳气相接。 ③“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只有鬼魂才能未卜先知。

④“我的钱不能用。”那是冥钱,阳间当然不能用。

⑤“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冰冷”一词也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⑥“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惊讶”一词也可知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⑦“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可见父亲内心的疑惧,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写到其中任意4点就给4分)

篇二:莫言小说的艺术风格

西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莫言小说的艺术风格

所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

入学年度 2013级

学习地点奈曼教师进修学校

学生姓名张晓梅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5.3.1

浅论莫言小说的艺术风格

张晓梅2013级汉语言文学

【内容摘要】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新意识的作家之一,他在小说语言方面取得的成就引人瞩目。杨扬说:一个作家用什么语言来写作,有时是先天注定,无法更改的。大家都在用同一种语言,为什么有的作家作品有自己的语言特征,而有的人却没有呢?这是因为有的作家通过某种发现,唤起了语言中沉睡的不被人注意的东西,而这种语言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只有他能够感受,只有他能够将这种语感的灼热的温度传达出来。一个作家只有寻找到这种语感和语言的表达方式,才算是开始了自己的文学语[1]。”莫言正是这样的一位作家,他作品的语言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关键词】莫言;艺术风格;《红高粱》;《檀香刑》

艺术风格指作家创作个性同具体话语情境所营造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它包括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的标志。其形成是以作者生活实践的情感体验为基础,以思想倾向的创作为方向,并受到时代精神、阶级属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并最终形成作者独特的风格特点为表现,是一个不断积淀突破的过程。

一、雅俗共赏的语言

高尔基曾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即文学的第一要素。干脆利落、激情奔放、着意于色彩、但又含蓄内敛,是一种“莫言式”的语言风格,下

面以《红高粱》为例,具体其语言的主要特点为:

(一)乡土气息浓烈

莫言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方言语汇,莫言的作品追求真实,喜欢呈现原生态的语言,对山东高密的方言运用尤为突出,使作品语言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莫言的《红高粱》正是从老百姓的立场出发,大量采用具有地方色彩的“老百姓语言”,使作品更有地方色彩,人物形象更为逼真,更能感染人。同时莫言偏爱村言野语,《红高粱》中的人物包括戴凤莲、余占鳌的语言都极有特点,那便是粗话、脏话、野话、荤话及粗俗污秽的意象,透着一股浊气,违背了新时期文学传统能够容忍的审美原则。

(二)善于打破常规

创造性地对固有语言重新进行一番排列组合,使其在特殊的语境中生发出崭新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它们相反相成,言简意赅,巧妙地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红高粱》中一共用了五组矛盾的组合“极端热爱极端仇恨”“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来写高密东北乡。这些意义相悖的词语组合,集中表现了“我”对高密东北乡的“爱之深责之切”,既爱又恨的复杂感情。

(三)语言色彩绚丽

莫言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尤其是对“红”和“血”很是痴迷。《红高粱》中无边无际的高粱是血一般的红、土地是红的、河水是红的、祖先们的鲜血是红的。莫言试图在红色的大背景下,展览历史,还原历史的苍茫与深邃,廓大与辽远,意在把人们的想象带回远古蛮荒时代,从而张扬强

悍的“酒神精神”。

(四)大量歌谣韵文。

在《红高粱》中,莫言大量运用民谣、民歌、民谚,为作品增添了许多亮色。作品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古典美。

(五)修辞别具一格

如比喻和拟人、反讽和戏仿、示现等等。这些修辞手法在其大部分作品中被极尽变换的运用,不仅使作品的感性图景大大丰富,而且深化了文本的阅读性,给读者带来更深一层的思考空间。

二、独特的叙事风格

(一)极尽变幻的叙事策略

首先是叙述视角,莫言小说全知视角的选用是莫言小说的创新。以至于莫言认为将近二十年过去以后,其对《红高粱》仍然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小说的叙述角度。过去小说里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而《红高粱》一开头就是‘我奶奶’、‘我爷爷’,既是第一人称视角又是全知的视角。这比简单的第一人称视角要丰富得多开阔得多。

其次从叙述模式多为象征模式。大地母亲的象征,情爱生命的象征,兼具了反叛精神和独创性。

最后对于叙述时间也是交错闪回,打破顺时性的叙述、切入点的不断变换,过去的故事与现实发生前后呼应。从过去的追忆延伸到对当下事件的描述,进而畅想未来发生的某一场景。过去、现在、未来交叠呈现在同一叙述人的叙述场景中。莫言将这种交错式叙述手法应用在很多历史题材

小说中,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红高粱》。

(二)超凡的叙述方式

莫言小说创作的叙述方式主要体现在叙述结构和叙述技巧两方面上。其叙述结构又主要概括为对位性叙述结构和复调性叙述结构。其风格存在变化,作品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再是单一的线性结构,多以繁复的内外并存结构为主,最终呈现出文本结构的对位与复调特征。

(三)叙述修辞的综合运用

莫言的创作通常通过运用各种修辞,使现实的世界陌生化和狂欢化,以期达到其要表达的效果。就其所运用的众多修辞中又属反讽和色彩词最具特色。从而营造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艺术场。

三、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

莫言的小说在现实主义的精神下运用了大量的现代主义文学技巧,象征、隐喻、暗示、借代等手法的动用,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莫言的小说深受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影响,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与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塌法县和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小镇一样,充满了象征和寓意。“高密东北乡”这个概念寄寓了一种意义和哲学命题,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说,高密东北乡是我们苦难民族的一个缩影。单就一个“红高粱”,就有说不尽的寓意,它有多重含义,可以象征我们顽强的民族气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可以是指火热而野性的生命激情,还可以是爱情的象征等等。

生活在东北高密乡这块黑土地的男男女女大多具有无拘无束的叛逆性

篇三:试探莫言小说的特色

西北师范大学

毕 业(设计)论 文

(二○一三级)

题 目:试探莫言小说的特色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姓 名: 郑星娜

二○一五年五月二十日

试谈莫言小说的特色

目录

一、鲜明的语言特色 .......................................................................................................................... - 3 -

1、灵活应用修辞式语言 ................................................................................................................ - 3 -

2、充分运用色彩词 ........................................................................................................................ - 4 -

3、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 - 4 -

4、浓郁的乡土语言气息 ................................................................................................................ - 4 -

5、变异化的语言结构 .................................................................................................................... - 5 -

二、独特的叙事风格 .......................................................................................................................... - 6 -

三、地域文化对莫言创作的影响 ...................................................................................................... - 7 -

1、地域文化之民俗 ........................................................................................................................ - 8 -

(1)地方小戏“猫腔” ................................................................................................................ - 8 -

(2)具有地方色彩的方言俗语 ................................................................................................ - 8 -

(3)具有民间色彩的婚殡仪式 ................................................................................................ - 8 -

2、地域文化之民间文化与民风 .................................................................................................... - 9 -

(1)民间文化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 - 9 -

(2)强悍暴烈的民风 ................................................................................................................ - 9 -

3、地域文化对莫言小说创作产生的价值和意义 ........................................................................ - 9 - 结束语 ................................................................................................................................................ - 10 -

试谈莫言小说的特色

郑星娜

【内容提要】: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莫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较大,在国际上也已享有名望。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对其评价称,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

【关键词】:莫言;小说;特色

一、鲜明的语言特色

莫言作为我国当代最具创新意识的一位作家,其在小说语言领域所获得的成就为评论界所公认。一位作家用何种语言进行写作,有时候是注定的,无法加以更改。大家均在使用同样一种语言,为何一些作家的作品富有语言特色,而另外一些人则没有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作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唤起了语言当中原本沉睡着的不被人所关注的,属于小说家个人的语言加以表达,从而拥有自身鲜明的语言特色,而莫言正是这样一位语言大师,其小说语言个性之鲜明、风格之独特,值得进行深入解读。

1、灵活应用修辞式语言

一是运用比喻手法。比喻可谓是莫言小说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不落于俗套,显得形象生动,给人新奇感。笔者认为,莫言小说中的比喻主要可以分为讽刺比喻与非讽刺比喻等两类,其中大部分具有讽刺的意味。比如,小说《爆炸》中“她眼中所流出来的泪水浅薄而透明,仿佛没有重量,红色大脸上所挂着的水就像马头上所生出的角,令我难以接受。”这一比喻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讽刺。再如,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所述“他的心脏像一只小耗子,可怜巴巴地跳动着”则没有讽刺性意味,因而属于非讽刺比喻。二是运用比拟手法。比如,小说《白狗秋千架》中的拟人:“有一匹全身皆白,只黑了两爪的白狗正垂头丧气地从小河上颓败的石桥上走过时,我正在桥头下捧着清清的河水在洗脸。”再如,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拟物:“奶奶鲜嫩茂盛、水分充足,她的细语被厚重的轿壁与轿帘吸收得干干净净。”三是运用借代手法。比如,《红高粱家族》中的“鬼子”和“哑巴”就是使用了借代,运用人物特征词以指代人,从而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四是运用夸张手法。比如,小说《欢乐》中的“你走回家,脑袋胀得如同柳斗般大,四肢麻木,好像死去一般。”五是运用排比手法。

莫言小说当中所用到的排比语言并不是严格意义上那种结构非常整齐的排比句,而是体现出莫言天马行空一般张狂个性的长短结合的排比句子。比如:小说《生死疲劳》中的“听一听,看一看,穿一穿,一听如同铜锣声,二看如同绫罗缎,三看毛色赛黑漆??”就是如此。

2、充分运用色彩词

色彩词被广泛地应用,这是作家莫言小说语言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色之一。据一项统计,在其八万余字的小说《红蝗》当中,竟然先后出现了四百多次的色彩词。莫言小说中所用到的色彩词可以是颜色俱全,然而,毫无疑问的是,有过莫言小说阅读体验的读者首先所想到的往往是红色。莫言有好多小说在作品名称中就有红色这一色彩词,比如,作品《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及《红蝗》等均是如此。再如,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白棉花》中均有白色这一色彩词,而小说《金发婴儿》的作品名称中则有金色这一色彩词。莫言小说中所用到的色彩词,一部分保留了其固有的内涵,还有一部分则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含义。比如,《枯河》中“一轮巨大的鲜红月亮从村东边的原野上升起来时,村子里弥漫的烟雾更加浓重,并且好像都染上了月亮那种凄艳的红色。此时,太阳刚落下,地平线上还留着一大道紫云。”这段描写体现出一种凄清的气氛,预示着不祥的结局。红色原来代表着热情与阳光等,但是莫言却用红色表现出一种伤感和悲凉的氛围,而“紫云”中的“紫”具有不祥与恶毒的含义。

3、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幽默正是小说家们人生智慧和艺术素养的一种综合性体现,而莫言的小说往往会在特定环境下进行正经而严肃的阐述时让人觉得忍俊不禁,甚至哑然失笑,这是一种经过感知、思考以后才能有反应的具有深刻内涵的幽默,而不只是要博取读者的一笑。例如,小说《生死疲劳》中描写了常天红为配合高密县所开展的养猪运动而创作出《养猪记》,小说中说他调动了天马行空一般的想象能力,让猪们上场去说话,并且把猪划分为两派,其中的一派是主张用猛吃、猛拉来为革命而长膘和积肥的,而另外一派则是暗藏着的所谓阶级敌人猪,这一派以从沂蒙山来的公猪刁小三为代表,同时以那些只吃但不长肉的‘碰头疯’为其帮凶。在猪场中,不仅人与人之间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而且猪与猪之间也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而猪和猪之间的斗争正是本戏最主要的矛盾之所在,而人则成为了猪与猪之间斗争的配角。常天红在剧中为主角猪小白所编写的唱词十分幽默和诙谐,比如,“毛主席号召全中国养猪事业大发展,一只猪就是一枚射向帝、修、反的炮弹,小白身为公猪重任在肩,一定要养精蓄锐听从召唤将天下的母猪都配完。”这其中诙谐的语言流露出了十分犀利的讽刺意境,在笑声的背后有着巨大辛酸或者其他动人心肠的内容,而这正是莫言语言的一大特征。

4、浓郁的乡土语言气息

在莫言的小说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我们看不懂的方言。方言作为母语,承载着人从儿时就逐步积累起来的对于世界的认识、感受以及情感性体验。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方言不但体现于方言词汇之中,而且还包含了运用语法与语音等形式组合而成的语调与语气,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方言还体现出小说家一种特殊的语感。作家莫言对于农村与农民有着独特的情感,其小说作品十分强调追求真实,喜欢运用原生态语言,尤其是对山东高密方言的应用显得十分突出,让小说作品的语言具有非常浓郁的乡土气息。比如,小说《冰雪美人》中“父亲从褡裢里摸出十个咸蛋,放在桌子上。”其中的“褡裢”即为方言,主要是指北方乡下农民外出时随身所携带着的一种布袋,它搭在人的肩膀上,前、后各有一个口袋,用作放置随身所携带的各种物品,前文中的“褡裢”和“摸”相互搭配,这与“父亲”所具有的农民身份十分贴切和吻合,从而强调了人物形象之穷困与沧桑。再如,小说《丰乳肥臀》中的“别听司马家大疯子胡吣,日本人来干啥?”中的“胡吣”是主人公上官吕氏骂司马亭所用的语言。方言“吣”在普通话中的含义为“呕吐”,而在高密方言中可以引申作“胡说八道”的意思。莫言以其自身独特而敏锐的视角,创设出全新而又鲜活的个性化语言,体现出语言的巨大魅力。

5、变异化的语言结构

在莫言的小说语言中,其语言结构还具有一种完全陌生化的效果,而这一陌生化正是作家一直以来所营造出来的独特语义场所形成的效应。语义场效应从本质上表现为一种扩大了的语义场系统论思维方式,而扩大的语义场已经不再是普通语义学当中的狭义语义序列,而是指把整个小说作品的语言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这一特定语言结构当中,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含义并不明晰和确定,甚至是违背了逻辑,句子一般只是作为结构符号而承担起某种结构作用,语言所具有的这一结构含义只存在于语义场当中,所以也就只能在语义场当中加以判定。所以,莫言所要表达的含义往往潜伏于句子的组合结构当中。比如,小说《欢乐十三章》中“老态龙钟的支部书记从办公室中跑出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盲人摸象一般地走到教室门口,声色俱厉、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地吼叫一声,然后头重脚轻根底浅地走着,急急如丧家之犬。”以些词不达意的成语以杂乱无章地加以堆砌,从表面上看完全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实际上莫言并不在于对支书的形象进行精雕细刻,而是需要通过一大串成语进行非逻辑联结以表现出主人公这一屡考不中的留级生的一种特殊心态。以上成语均能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找到,主人公对于教材早已经烂熟于心,但是又食古而不化,所以当他看到支书那慌乱而又可笑的神态之时,全部和此有关的成语一齐涌上心头,但是又觉得茫茫然而无所抉择。主人公虽然还没有出场,但是其所思所想已经在以上语言结构的分析中体现了出来。再如,小说《欢乐十三章》中“跳蚤如同弹丸一般射来射去。


莫言作品在线阅读》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32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莫言作品在线阅读
相关文章
  • 莫言作品在线阅读

    莫言的小说阅读题《母亲》和《奇遇》及答案母亲莫言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