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国学经典与养生智慧 正文

国学经典与养生智慧

2017-04-18 07:00:4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钱穆、季羡林等国学大师论养生智慧

五一四. 钱穆、季羡林等国学大师论养生智慧

仁者高寿、德者延年。书中人生有如一杯浓茶,越品越醇。那些在国学经卷中的漫步者,用自己的生命采撷着硕果,这些果实滋润了后辈也成就了他们令人仰止的丰富人生。撇开学术不论,回归他们普通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深刻的人生体悟、温情的生活之心铸就了他们悠远绵长的生命之河。这种体悟、这份温情伴随着他们走过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留下了令世人心向往之的追慕慨叹。

本书从众多的国学大师中遴选出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钱穆、赵朴初、张岱年、启功、蔡尚思、张中行、季羡林等十位妇孺皆知的高寿者,从养生的角度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了一番巡礼。这不仅是一次对大师生活的环视,还是一次对大师涵养生命的聆听。

编辑手记:

知识经济的到来,为知识分子提供了空前的活动舞台。这个舞台绚烂多姿,争芳斗艳,不过,在荣耀闪烁的背后,这个时代也使知识分子的身心背负了巨大的负累,他们身心俱疲,困顿不堪。健康问题开始日益成为困扰这个群体的严重的社会现象。在繁重的工作与压力之下,生理疾病、心理疾患也接踵而至,成为知识分子挥之不去的阴影。近年来,文科、理科和工科领域的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现象、亚健康现象开始触痛社会的神经,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应成为其自身和社会的关注点。

能否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一些优秀的养生文化,古为今用,把传统精华化为现代力量,直击中华传统文化的养生之道?由此,《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该书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书便应时而出。该书很好地把国学大师的日常生活和养生结合了起来,从众多的国学大师中遴选出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钱穆、赵朴初、张岱年、启功、蔡尚思、张中行、季羡林等十位妇孺皆知的高寿者,从养生的角度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了一番巡礼。全书文字优美流畅,逻辑严谨而不失活泼,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自己对于哲学和人生的一些体悟融入其中,既是审视国学大师的新视角,又是丰富养生学的新视角,使得全书看起来飘逸洒脱,深富哲理和智慧,可以说,这是任何健康专家都无法做到的。希望该书能给人们的养生带来某种启示和思考,使每一个人都更好地关注健康、智慧养生,以一个强健的体魄去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承担生活压力的负重。 (人民出版社 洪琼)

目录

梁漱溟:粗茶淡饭养浩然之气,出入三教性怡心和。

“性贵淡,气贵和,惟淡惟和,及得其养,无物不长。”“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少食多动。”

一、顿入佛门 粗茶淡饭“营”养生

1.食粥品出好身体

2.水果蔬菜营养健康

3.豆类抗癌天然物

4.绿茶、红葡萄酒保健更神奇

5.饮食有节长寿经

二、儒释道互补 气功运动健身心

1.气功养气治疗失眠

2.读书写作养心健脑

3.老年生活保持规律

三、儒释互参,超凡脱俗好精神

1.宗教信念长寿支柱

2.平和淡泊怡情养性

梁漱溟学术链接

梁漱溟健康小辞典

冯友兰:春蚕吐丝的入世精神,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

“存,吾顺事;殁,吾宁也。”“不??着??急。”“长寿的重要在于能多明白道理,尤其是哲学道理。”“天地境界。”

一、松树的品格——坚韧的人生精神

1.恒心和韧劲

2.执著和超脱

二、哲人的本色――不着急的处世态度

1.天人合一

2.不计得失

3.宽容豁达

三、学者的作风――严谨的生活习惯

1.按时作息

2.祛病延年二十式

四、智者的幸福――和睦的家庭

1.早年赖慈母

2.中年仗贤妻

3.晚年靠孝女

冯友兰学术链接

冯友兰健康小辞典

金岳霖:哲学大师的顽童天性,风流名士的洒脱激情。

“没心没肺,能吃能睡。”“悠闲飘逸,平安长寿。”“逻辑用脑。”

一、 老顽童心态:长寿的秘方

1. 天真真挚的童心

2. 幽默乐观的玩家

3. 饮食专家的好胃口

二、 名士遗风:快乐的单身汉

1. 没有家庭的羁绊

2.爱情友谊的涵养

3.超越名利与忘我

三、激情人生:思维健脑与爱国热情

1.游戏自娱的哲学家

2.激情燃烧的爱国者

钱穆:气功求长寿怡情更健康,知己伴游玩雅趣好养生。

“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余因此悟及人生最大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始能静。”“读书游山,用功皆在一心。”“好吹箫,遇孤寂,辄以箫自遣,其声乌乌然,如别有一境,离躯壳游霄壤间,实为生平一大乐事。”

一、 人生不寿大罪恶:练习气功强身健体

1.太极拳

2.静坐(息功)

3.冷水浴

二、张弛有道好生活:读书游玩养生之道

1.读书怡情

2.自然养性

3.知己相伴(第三位妻子)

三、闲情雅致全乐寿:生活情趣健康身心

1.下围棋

2.养花草

3.下午茶

4.乐萧笛

钱穆学术连接

钱穆健康小辞典

赵朴初:心中有佛功德无量,蔬食养生按摩益寿。

“无我利他,度生无倦。”“素食养生、延年益寿。”“每晨起床前摩腹二百次左右,消化系统良好。”

一、佛之梦想

1.信仰寄托

2.一生佛缘

二、蔬食养生

1.素食养生

2.延年益寿

三、按摩益寿

1.腹部按摩之功效

2.如何进行腹部按摩

赵朴初学术链接

赵朴初养生小辞典

张岱年:贤妻相伴养生有道,长寿法自天地精神。

“对于养生之说并不留心,生活方面主要是顺其自然。”“勤洗澡是长寿秘诀。”“伉俪情深相濡以沫。”“德者延年。”

一、无心插柳柳成荫:平淡日子却是养生

1.好胃口兼饮食营养

2.睡眠是宝泡澡更好

3.生活好习惯终生伴

二、百年修得共枕眠:伉俪情深好得福寿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人间至情,生死相依

三、天地精神长寿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自强不息精神常在

2.厚德载物仁者长寿

张岱年学术链接

张岱年健康小辞典

启功:亲朋是福幽默增寿,书法养生仁德延年。

“我最反对温习烦恼,自讨不痛快干什么!”“动物比人可爱。寿从笔中来,这也是真理。”“不欺世、不唬人、不信邪。”

一、冷暖人生:亲人朋友全力扶持

1.事业生命:祖父恩师朋友扶

2.生存寄托:姑母贤妻毕生支持

二、快乐人生:幽默大师寿乐两全

1.健康品质——幽默

2.寿向乐中求

三、意人生:书法创作寿出笔端

1.散心中郁气

2.陶情养性

3.强身健体

四、奉献人生:仁爱之河德者延年

1.坚石静水无为养生

2.奉献世界仁德多寿

启功学术链接

启功健康小辞典

蔡尚思:耄耋如青春,晚上如早晨

“文人学者也很需要锻炼健身,以便延长其学术生命。”“年龄有老学无老,思想不休死后休。”“他还自己创造了一套自称为“蔡氏”的简易健身运动法。”

一、生命动力:以书为伴

1.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2.读别集至三千种,并其他著述垂四万卷

二、淡泊乐观的忘年人

1.忘年人

2.君子坦荡荡

三、独创健身运动法

1.良好的生活习惯

2.“蔡氏”健身运动法

蔡尚思学术链接

蔡尚思养生小辞典

张中行:自然顺生哲学养生,营养补给酒中文人。

“人要心静、少贪、顺生。”“补品以前用过花粉,但不适应,现在则每天七八粒鲟鱼子,每天早上吸一会儿氧气。”

一、 自然顺生

1.小民何求,就是活着

2.常人常态,别无所求

二、饮食有道

1.饮酒有度

2.吸氧养生

3.营养补品

张中行学术链接

张中行健康小辞典

季羡林:智者澄怀养气神,仁者爱人享高寿。

“我有一个三不主义,这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脑勤我认为尤其重要。”“智者乐,仁者寿。”

一、 智者长寿之道:似无却有的养生大法

1. 智在顺其自然:三不主义养生之经

2. 智在用脑养生:心无旁骛钻研学术

二、 仁者高寿之径:宽容博大的善良爱心

1. 仁者善良:热爱自然是吾友

2. 仁者真爱:爱吾爱以及人之爱

3. 仁者宽容:原谅伤自己的人

4. 仁者无敌:坚韧顽强的生存观

5. 仁者雄心:我道人生有再少

篇二:国学养生系列之三

禅不在坐,戒贪嗔痴

——国学养生系列之三 张东宝

由代开元年间,南岁脚岳怀让禅师在般若寺任住持时,常见一位青年在大雄宝殿打坐参禅,于是问道:“你坐禅想图个什么?”答曰:“想成佛。”一听此话,怀让便在地上捡起一块砖头在石块上磨了起来。青年见状甚奇,问道:“您这是干什么?”怀让说:“为了磨镜子。’, 青年有些讥讽地问:“砖头怎可能磨成镜子呢?”怀让便借机开导说:“既然砖头磨不成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这就好比人坐牛车,车不动,你应该打车呢还是打牛?再者,你是想学禅还是想学佛?如果学禅,禅并不在于是坐是卧;如果是学佛,佛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你一味执着在坐相上学佛,就等于扼杀佛。”怀让的一席话告诉我们,坐禅学佛不能一味追求外在的形式。诚然,形式并非不重要,但内在精神更不可或缺。因此,仅仅每天在佛像前恭敬地打坐,并不表明此人的内心在修行;而天天苦修,也并不表明他一定能成佛。佛门有一句话已被人说滥了,这就是:“平常心是道”。僧也好,俗也好,平时口口声声要“淡泊名利”, 要有一颗“平常心”, 可一遇到切身利益,则名利“淡”不了,“心”也“平常”不了;反而是越来越“浓”,越来越“复杂”。这就是典型的口是心非。释迎牟尼创立的佛教,已有2500 年以上的历史。而中国禅宗,则是依据释迎牟尼佛教的心法,加上与中国道儒墨等思想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颇具创造性的耀眼硕果,它在东方思想文化史上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一代高僧虚云和尚(18 叨年一1959 年),以120 岁的高龄在江西永修云居山真如寺圆寂。虚云和尚生前根据自己的禅悟体验指出,修行即是修心,并无奇特巧妙。所以,坐亦禅,立亦禅,卧亦禅。静坐虽是教人反观自性的一种方法,然而,“悟道不一定皆从静坐得来。古德在作务行动中唔道者,不可胜算”。而他本人也是疾病加剧而死去活来之后,因听茶杯一声破碎而顿断疑根的。故而他强调说:“佛性人人具足,但不是一步可即。古德几十年劳苦修行,于理虽已顿悟,还要渐除习气,因清净本性染了习气就不是佛,习气去了就是佛。”尽管如此,修身养性的静坐功效仍不可忽视,尤其是对普通人而言。以虚云和尚为例,他在五十六岁时因失足坠水,浮沉了一昼夜,后被渔夫救起,自此病倒多日,“血流不止,且小便滴精,以死为待,在禅堂中昼夜精勤(静坐),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经二十余日,众病顿愈。”功效不可谓不大。

众所周知,所谓疾病,无非是身和心。而身病大都来源于心病,故药物只能治身病于一时,治心病才是根本。心病有“三毒”,即贪、镇、痴。以贪为例,贪得、贪赢、贪色、贪吃等均可以招致疾病。因而去贪,就不会对非己所有的财物,进行不择手段的获取;去镇,就不会生气发怒而产生各种矛盾与冲突;去痴,就不会有迷信泛滥,邪教流行。贪、嗔、痴不去,疾病就会不请自来,于身于心均有大害。所以除病,先须养性,养性莫如静坐。古德曾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碎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可见,静坐能转迷成觉,得定开慧;静坐亦可精气内充,增强健康。但事物总是相对的。中医名家吉良晨在美国讲学时,有一寺院主持,不明白自己长年静坐吃素,为什么还会得高血压等富贵病,吉老以为是静得多,动得少,结果养人的营养变成了害人的毒物,故

养生应动静相兼,不可偏废。日本的铃木大拙是20 世纪最著名的禅宗大师,他的汉学根底并不在老一辈中国学者之下,这位对于中国思想文化表示出无限敬意的大师,亦有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当他86 岁时曾有弟子问其养生之术,铃木答曰:“据说我出母胎过早而身体弱小,大家都生怕我长不成。我并没有存心为了健康寿长而活,不过却有一点:我从不去想念过去,却只想到未来的计划。”再就是:“疲劳就睡,想睡就睡。”他的禅式坐睡颇有名气,不论在任何场合,他都能坐睡片刻,当场养精蓄锐。这也是他继承中国临济禅宗的最好表现。临济禅有云:“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厨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铃木的禅宗养生术,使他90 之后仍以读书、写作、讲学为乐。在他94 岁那年还有精力参加檀岛举行的第四次东西哲学家会议,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当然,禅宗的养生是明心见性。而所谓的“禅”,本来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修禅,讲究人静,进人一种超然、空明的心理状态,使人无牵无挂,无我无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但这种修行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作为一个忙于工作、学习、生活的现代人,可借其方法为己所用,让自己的心身忙中偷闲地安静一下,抛开一切暂时解脱一下,然后能更好地去工作、学习和生活,达到休养身心的目的。

下面介绍坐与站的两种习禅之法。先说坐。(l )习禅者可坐在高低适度的凳椅边沿上,大腿放平,小腿向下垂直,两脚踏地与肩同宽,腰背正直(但不要挺胸), 两手掌心向下平放在两膝盖之上,整个坐姿要给人一种沉稳、静定、安详的美感。两眼可闭上也可似闭非闭,呼吸要自然(指和平时呼吸一样,不搞人为的呼吸法), 这种习禅法安全可靠,不出偏差,习之有效。(2 )盘膝坐式:双膝自然散盘而坐.腰背正直,双手十指交叉贴放在肚脐上(或两手掌心向下平放在两膝盖之上也行), 呼吸自然,排除杂念(对杂七杂八的念头,也可采取来不拒,去不留的顺其自然态度),两眼似闭非闭,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坐着注意:有高血压者不可习练此法,但可习上述之自然坐式二

再说站。(l )习禅者两脚平行而立,然后左右分开与肩同宽;站时身体重心落在脚掌与脚跟之间,以保持身体平衡,膝盖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臀部有如坐高凳之感,两手掌在胸前相合,双掌距胸部擅中略15 厘米,指尖与下颊平齐(此式对消除心理障碍和精神压力有较好的疗效;对修心养性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 )姿势同前,惟将双手十指交叉贴放在肚脐上就行了。

刚开始习禅,一般人都较难人静,也显得枯躁乏味,此时可播放优美的古典音乐,音乐之声要小,如同从远处随风飘来一般,习禅者可似听非听。习禅时,室内空气不能污浊,而应该清新(冬天可先开窗换气再关闭)。在室外,则最好在鸟语花香,林木繁盛之地,应避免迎风而立而坐(俗话说“避风如避箭,' ) ,更不要站、坐在潮湿或有污染之处。再就是,习禅之前,应先活动活动筋骨,如踢踢腿,弯弯腰,左右旋转,散散步等;习禅之后,可搓热双手,按摩面部等处。习禅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可半小时或一小时左右,可循序渐进。总之,对于现代人来说,习禅是一种较好的休息方式,是调节心身健康的一种良好方法。有兴趣者,不妨一试。

篇三: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笔记)

《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

曲黎敏

曲黎敏:女,山东人,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医史人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哲学与文化。著有《易道气功养生》、《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有《中医学形成的文化背景》、《五运六气与流行病相关问题研究》、《中医抗击瘟疫史》、《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中医学?人的学说》等30余篇。

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

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圣人为什么重医药

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就是能够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又能够让别人听从自己,就可以由人而王。

天下即人身,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有一个和谐的机制。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假如肝火太盛,木(肝)生火(心),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经不足典话,我们就思维就不够。拿破仑有一句话: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中医的话是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中国文化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2.可以认知自我

生命活力:魄力 精神 意志胆识 聪明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魄在中医里涉及到它是肺的神。肺神,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就叫神。力,涉及到肾,力量从肾来。肺和肾都涉及到一个先天本能的问题,所以魄力关系到本能的问题,是学不来的。不可以向别人学魄力。

精神,在中医里,肾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指精;神是心的神明。精神在中医里是心肾相交的能力。

胆,是主决断的。胆识涉及的是胆气足不足。

意志,意是脾(精)的外现,心之所存谓之意。脾主运化,脾精足不是记忆性的问题,而是关联性的问题。关联性好,就是运化,就是头脑灵活的表现。志是肾之神,肾主收藏。意志是人体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运化灵活,又能定住坚持,就是有意志力。

聪明,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聪明与否,看肝肾能力。

学习《黄帝内经》,培养更多地向内观察我们人身的能力。它是国学经典里边最为寂寞的一项。向内看很痛苦也很难,所以自古圣贤皆寂寞。西方是要认识自己,而中国文化是要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的和谐,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就越接近至善。

- 1 -

人身难得,就是要关注自己的内心生活,和我们内在的脏腑的那种运转,懂得了人体,就懂了人生的很多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借假修真的载体,是要蓄之养之的精品。

真法难闻,《黄帝内经》是黄帝和老师的对话,核心问题也要通过一种斋戒的方式,不仅是持斋,而且要控制自己的俗欲,没有私心杂念的状态才能得到。学习时要修自己的身,修自己的心,真正能够看到里面去。

中国难生,生为中国人是一种难得的福分,要有一种深厚的感恩心和自豪。只有中国有这么多的经典,可以让我们去读,重新去反省人生,其中包括认真地体会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3.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对天地自然的感悟

买东西,不买南北,(上南下北)心在上,按照取向比类,东木肝主生发,南火心主生长主散,西金肺主收敛,北水肾主收藏,中央脾土主化,南北表示水火不容,买卖军火和石油都波及人的生命。骂人“××不是东西”实际讲是南北,就是说人像水火一样无情无义。

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二、中医与日常生活

北京东边是崇文门,崇文门是文官走的门,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酒车,大家都喝酒,都要应酬,实际上酒在中国文化的概念里是具有生发的性质。西边是宣武门, 宣武门是武官走的门,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刑车。它守的是肃杀之气。

安定门和德胜门,从风水学上来讲,北门是不可以开的。因为南方的疏布是做慈善,北方主收藏,收藏就要藏得住。收藏到是心爱之物,是不给别人看到的。这类似肾精,肾精藏得越足,向外散的东西就越多。安定门是出兵打仗的时候才可以开启,要打仗首先要有定力才可以。德胜门是回来的门,就是说万不得已要出北门的话,也要有出有进,这是北方的内涵。

只有肾精足,才能有定力。泰山崩于前而不乱。能够做得到的就是婴儿,因其肾精足。

习能胜恐,肾精不足容易恐惧,习惯能够战胜恐惧。人只要闻木声则惕然而惊,是胃气不足和肾精不足的象。

左春,右秋,上夏,下冬,中为长夏。长夏是夏天过后有一个季节,是运化四方,把开花的过程变成结果的过程,叫中央脾土。

为什么要封禅泰山,主要是由于东主生发之机。打仗开始时敲鼓,鼓声主生发,结束时鸣金收兵,西方属金要收敛。《黄帝内经》源于对自然的感悟,通篇东南西北和春夏秋冬。

《黄帝内经》不是讲如何治病,主要讲如何顺其自然。

人体中部在哪里?肚脐(神阙穴),只可以灸法,不可以针刺,它不是中部。 - 2 -

人的中部是人中。因为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任脉和督脉的连接点。 督脉是人体背后的正中叫大阳经,主气,决定男人的生殖。脑髓、肾和腰脊、脊柱、脊髓。

任脉是人体前面的正中线,是人体大阴经,主血的。

这两条经脉都是奇经。十二正经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的现象,奇经八脉是人体的一种很特异的方面的一种能量,甚至可以说它是元气大储存地。它可以决定人生的许多重大事情。女人生育由任脉决定。

人中是任督二脉的交汇所。晕倒是阴阳离绝(卦象),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否pi卦)。刺激人中,阴气在上,阳气在下,阴阳重新和合(泰卦)。人中应该深、长、宽,阴阳、气血交通能力强。人中还叫寿宫、子庭,能否长寿,是否多子多孙。人中的深浅除了先天,还和保养有关。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夏天人体阳气全浮跃在外,在体内形成一个寒湿的格局,脾胃最虚,消化能力最弱,要吃一些温热的东西。冬天阳气内敛,脾胃形成一个内热的格局,可以滋补,也可吃萝卜顺气,使身体保持清凉和通畅。

仁义礼智信,也是从身体当中来。东方主生发,仁就是东方,就是你一点点善念。义是白送人的东西,主散,是南方。礼是西方,是约束,如何约束人性,也是人性的收敛。智慧是肾精的外现,肾主智(志)。信是中央脾土,人言为信,人说的话要像土地一样真实可靠。小孩子志向高是因为精足。

《黄帝内经》到底讲什么。

1、顺其自然(因天之序)

2、健康长寿靠自己

3、天人合一

因天之序,天的序就是从夏到秋,从秋到冬,从东再到春。天之序永远不会变,人体也要顺应这个次序。最好的状态是四象全有,见群龙无首吉。要认清自己的位臵和状态。

健康长寿靠自己,《黄帝内经》是讲医道的书籍。健康是积精累气的过程,靠的是吃好睡好,消化吸收都有了,人才能健康。万恶淫为首,性事、情绪也跟健康相关。真正的医疗保险,就是精神文明。

疾病和生活密切相关,与人和人性也非常相关。调理好生活,调理好身体,才能调理好人。

天人合一,自然法则在人身上都有体现,也叫做有诸内必行诸外,所以中医有望闻问切。人和自然越和谐,越至善。中医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天人合一。

三、十二时辰的养生(子~卯)

天因之序,人体生命日节律,一天当中人的养生法则。

子时,夜里11点~1点。古代大时,一个时辰为2个小时。胆经当令,即值班。

1.养生机:子时是一阳出生,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有时晚上八九点开始犯困,到十一点反而清醒了。这是因为阳气开始生发起来了。任何一个脏器都关系到三个方面:“形、气、神。 形是是物质基础。胆切除了,胆经仍然存在。

气是经络的气的运行,生命的运动方式。

神是指形、气特别足了以后的外现。

西医说内脏,中医说内藏。一根手指上就会有五脏。手上有皮毛,肺主皮毛,皮肤病与肺气有关。皮下面是肉,跟脾有关,脾主肌肉。手指上还有血,由心所主。 - 3 -

骨头是肾所主,骨头是最固敛的东西。人的活动都是由筋来连缀的,跟肝经有关。

打哈欠是胆气生发,所以打完以后精神些。胆主决断,决断不了挠头,挠的是胆经。

2.为什么十二生肖:“鼠”为首

为什么用老鼠当胆经的形象代表,因为子时阳气还特别小,像老鼠一样小。胆为少阳,太极图的鱼眼为少阳。

3.失眠的原因与治法

一种原因是心肾不交造成失眠。心为南方,心就是火,肾为水,心火是上漂的,肾水是下行的,虚火全在上面扰头就容易睡不着。治失眠就是要肾水上去,让心火下来。

另一种是胃不和则卧不安。元气用在了消化食物上,阳气不能到达头上,睡不着。治疗方法是晚上少吃。古代甚至过午不食。上午,天、人大阳气可以化万物,可以把食物消化掉。晚上是一派阴霾之气,任何东西都不容易化开。

丑时(夜里1~3点)

肝经当令

1 左肝右肺(降龙伏虎为最难)

药王殿,孙思邈像,一般都是坐着老虎手上抓一条龙。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二龙戏珠图,中间的珠子代表生命。青龙都是腾龙,升着的龙一定要降着头。虎都是主降,白虎主屯的往下降,下山虎最厉害,都是抬着头。任何东西不能只降不升。这是否极泰来的概念。降龙伏虎很难。肝气是主升的,头疼很多时候是肝阳上亢,是收敛的功能即降出问题了。左边主生发,所以左肝。右边主降,肺气主降,所以是右肺。在道教养生里边,也认为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才是最难的一件事。

见群龙无首吉,就是生发生长 收敛收藏全有,就是生命之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最健康的状态。

如果没精打采,是生发不好,生发不好是由于收藏不好,肾精耗太厉害了。水生木,冬天肾水没有藏够,春天木就升不起来。中国文化是看前三步,后三步,而不是看当下。不治已病治未病。固摄住中央脾土,再把收敛功能恢复,肝病才能好。肝肾同源。

2 肝藏血,肝主筋

藏血的功能,就是升龙的低头,藏的住。筋,就是身体的弹性,如握力,弹性出问题都是肝出问题。筋的弹性出问题是由于血出问题,血不能濡润筋了。现在肝病多,夜里不睡,1点到3点不睡,养不起肝血,这是很危险的。

3 将军之官,謀虑出焉

将军之官,出自黄帝内经的《灵兰秘典论》,是主谋略的。聪明才智发挥如何,全看肝气足否。将军不是能打仗的人,而是能够运筹帷幄的人。运筹帷幄在这里就是藏血。謀虑出焉说的是,把肝气养足了才能出谋略。日常生活中刚开始生气- 4 -

时是左边疼,那是肝气先淤滞住了,不会一下子就疼到肝这来。再生气,就吃不下饭了,叫木克土,木是肝,中央脾胃为土。

4 将军很“牛”,但出手要“三思”

丑字是要伸手又缩回来。丑时虽然生发,还要有所收敛。

寅时(夜里3~5点)

肺经当令

1.经脉为什么从肺经开始

黄帝内经经脉篇里,就是以肺经开头。顺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春节在寅月。夜里3点~5点醒来最不好。

相傅之官

肺经是相傅之官。相傅是皇帝的宰相,同时是师傅,如姜子牙、刘伯温这种帝王师。

肺经主气,主治节。从3~5点,人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心要多少,肾要多少,由肺经分配。3~5点应该睡得最沉,人从静到动的转化,一定要通过深度的睡眠来完成。

2.老人早起意味着什么

老人容易早醒,人老了以后,肃降的功能差了,没有多少精可以收敛了,只剩宣发了,没有肃降了。正常人如果此时早醒,大汗淋漓,你的收藏功能已经很差了,应该去找医生。

3.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

提醒老人、心脏病人要慢起床、尽量不做早锻炼。早晨气血刚刚开始分配,开始锻炼,等于又生硬地调一些气血上来,很容易造成猝死等现象。

卯时(早晨5~7点)

大肠经当令

1.天门与地户

早晨5~7点,人排便是很正常的现象。早晨天亮了叫天门开,相对地户也要开,地户在中医里指定是魄门,即肛门。

2.肺与大肠相表里

表里像夫妻,里外一起忙。中医问二便,是问心肺功能。大便出问题是肺气出问题。解不出大便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头,肺气可以推动大便排下来。

3.便秘与拉稀(主津所生病)

便秘是肺气过实,津是往外渗透,把里面的液都渗透出来了,就便秘。津是动词,往外渗透、挤压的动作。拉稀是筋的功能不足。如果家中有心脏病人,有心梗地问题,在解大手时不要太用力。

四、辰时(上午7~9点)

胃经当令

- 5 -


国学经典与养生智慧》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14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国学经典与养生智慧
相关文章
  • 国学经典与养生智慧

    钱穆、季羡林等国学大师论养生智慧五一四 钱穆、季羡林等国学大师论养生智慧仁者高寿、德者延年。书中人生有如一杯浓茶,越品越醇。那些在国学经卷中的漫步者,用自己的生命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