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绿杨芳草几时休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
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李之仪《踏莎行》)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黄庭坚《望江东》)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晁元礼《绿头鸭》)
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叹好梦,一一无凭,怅掩金花坐凝目(晁元礼《雨霖铃》)
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王诜《忆故人》)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平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附加:怎能少得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字一句皆不可舍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宫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谒山]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雪惹梅花
花偷泣 手里风筝断了线 越飘越远 我不想再去检
看破三千世界,惊醒一夕清梦,分别,然后遗忘,便是一切
篇二:南京市六校2016届高三联考调研测试
南京市六校2016届高三联考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过去的一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改革深水区的攻坚,有反腐败斗争的进取??以 的紧迫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蹄疾步稳的节奏全面深化改革,以抓铁有痕的力度全面依法治国,以 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 着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A.只争朝夕 壮士断腕 坚定
B.时不我待 刮骨疗毒 树立
C.只争朝夕 壮士断腕 树立
D. 时不我待 刮骨疗毒 坚定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驻部纪检组坚决贯彻中央从严治党要求,积极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工作,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对干部的日常监督。
B.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情况下,中国经济不管增长有所放缓,并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C.昨日起,铁路部门开始发售2016年1月1日以后的车票,根据过去几年春运情况显示,除夕前三天将进入乘客返乡高峰期,因此春运抢票也将迎来高峰期。
D.个人所得税改革何时才能“破茧”?个税起征点是否会有提高的可能?调整个税起征点能解决课税公平问题吗?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3.下列诗句按顺序排列成为一首完整的诗歌,正确的是( 3分 )
①门前树已秋 ②窗里人将老 ③寒山独过雁 ④结茅临古渡
⑤日夕逢归客 ⑥暮雨远来舟 ⑦卧见长淮流 ⑧那能忘旧游
A.⑤①③⑦②⑧④⑥
B.⑤⑦③⑥①②④⑧
C.④①⑦②③⑤⑧⑥
D.④⑦②①③⑥⑤⑧
4.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5.对该漫画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2016年高考(241)南京市六校2016届高三联考调研测试
A.漫画中人物戴的帽子表明了人物身份,且对他个人品性有暗讽。
B.漫画中人物的眼睛比例严重失调,这点小失误可以说是白璧微瑕。
C.漫画的标题“跑题”指的是研究“科研标本”变成了研究“科研经费”。
D.“怎样发财??”揭示了人物心理,但与画面传达出的含义有重复之嫌。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9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而往,临哭之恸。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今市新宅,须一年缮完,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议遂寝寝:停止,搁置
B.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旰食:晚食,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
C.趣驾而往趣:趋向,奔赴
D.身食厚禄,时有横赐 横:出乎意料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沆从不上呈秘密奏章,他认为既然办公事,有想法有看法就应该公开地表达,没有必要呈现密奏。
B.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
C.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应验。他担任宰相时,同僚对他赞叹不已,称其为“圣相”。
D.李沆认同佛教关于世界本来就不完美的理念,认为人也不可能求得圆满如意,还是应该知足常乐。
8.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8分)
(1)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4分)
(2)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4分)
9.请简要概括李沆得到宋真宗信任、同僚赞誉的原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钱惟演①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②。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①钱惟演,北宋临安人。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 ②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
(1)“城上风光莺语乱”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加以分析。(3 分)
(2)简析上阕写景、抒情的主要艺术特色。(4分)
(3)说说你对结句“今日芳尊惟恐浅”的理解。(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淇则有岸, ▲ 。(《诗经?氓》)
(3)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4)可堪回首, ▲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7)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8)渡尽劫波兄弟在,▲ 。(鲁迅《题三义塔>》)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鬼姜花
刘心武
我问小岑,那是什么花?他告诉我,是鬼姜花。
小岑和小汤两口子,来我温榆斋书房所在的村子,开了家小饭馆。从饭馆窗户望出去,就是田地,晚玉米收割尽了,地边上一丛丛高高的黄花,在秋阳照耀下灿烂悦目。
鬼子姜,学名菊芋,没人刻意种它,却在我们村子周围到处冒出来。
小岑小汤两口子,一个是苏北的,一个是贵州的,相遇在城里一家餐馆,一个是二厨,一个是服务员,他们相爱了,结合了,就把多年来挣的钱合起来,跑到这个村边,开了这家餐馆。也曾打算细问他们的经历,小岑顾左右而言他,小汤就哼歌:“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就在我问了小岑“那是什么花”以后,过了两三天,我上午睡完懒觉,起床开门,呀,门外台阶上,一大丛明黄的鬼姜花,插满―个浅蓝色的大塑料桶,由许多墨绿的大叶子衬托,冲击着我惺忪的睡眼,使我醍醐灌顶般清醒到十二分。
我打电话给小岑,说:“谢谢你采给我的花。晚上我订了一只乡村五味鸭。”
乡村味鸭是他们餐馆的看家菜,临时烹制很费时间,提前预订,到时候很快端上,味道尤其好。
晚上约好村友三儿,去小岑餐馆吃鸡子,喝小酒,侃大山。餐馆上座有一多半。五味鸭端上之前,先端来碟小菜,是些不大规则的片片,三儿以为是荸荠,小岑说是鬼子姜。夹一片搁嘴里,腌制过,味进得不深不浅,脆的不涩,用来开胃,好!小岑说我那一问启发了他,他第二天一早去挖了许多。现在他每桌客人都免费送一碟。
忽然有摩托车突突突而来,突突声乍止,就冲进来―个三十岁上下的青年,已经秋凉了,却只穿件箍在身上的跨篮背心,右臂隆起的三角肌上,刺青的图案是只张开嘴露出尖牙的虎头。他冲到那边角上的空桌,小岑去招呼他。三儿跟我说:“虎鬼子来啦!”我又好奇,又不免把警惕性提升。
只见那边“虎鬼子”似乎在大声问小岑约他干什么,小岑微笑着,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后来看见小岑先往那桌端去一盘鬼姜花,后来又端上一大盘热乎乎的也不知道是什么菜,当然,还有二锅头口杯。小岑坐“虎鬼子”旁边,两人聊了―阵。
我和三儿把五味鸭吃过一半.虎鬼子“喝完吃罢”跟小岑小汤道过谢,一阵风般出去,风还没息,突突突声迅即远去。
第二天下午,趁餐馆没客,我拐进去问小岑“三儿说‘虎鬼子’是专到各餐馆收保护费的,你对付他不容易吧?”
小岑就跟我说,再铁的心,也有软的部分。他昨天邀“虎鬼子”——他让我别再叫绰号,改称大名——满虎,提醒满虎,是满虎他大妈去世的日子。满虎一次醉后告诉他,自己生母产后没奶,父母觉得已经有儿有女,就把他送给邻村一个产后死了孩子的妇女去养,那就是满虎大妈。满虎说这世界上只有他大妈对他好,但是就在满虎懂得记日月的时候,大妈去世了。满虎记得,大妈家屋外,野生野长着许多的鬼子姜。昨天小岑端出―盘鬼姜花,是替满虎祭奠他大妈的意思,而那盘菜呢,是大妈当年常给满虎做的红烧独头蒜。小岑说满虎临走跟他说,以后不再到处逛荡,打算到镇里集上摆个服装摊,将来再开个服装店,也跟小岑小汤一样有个自己的正经营生。
我听了就说:“他能说到做到吗?”小岑有些不高兴了,稍微迟疑—下说:“刘叔,没错,啥事都难说??可是我不就做到了吗?”
(选自2015年22期《小小说选刊》)
12.简析小说第二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试结合小说分析满虎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
14.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4分)
(1)我又好奇,又不免把警惕性提升。(2分)
(2)没错,啥事都难说??可是我不就做到了吗?(2分)
15.小说以“鬼姜花”为题,有哪些好处?试作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美从何处寻(节选)
宗白华
①苏东坡论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日:‘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
②以上是东坡的话,所引的那首诗,不论它是不是好事者所补,把它放到王维和裴迪所唱和的辋川绝句里去是可以乱真的。这确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可以画出来成为一幅清奇冷艳的画,但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二句,却是不能在画面上直接画出来的。假使刻舟求剑似的画出一个人穿了一件湿衣服,即使不难看,也不能把这种意味和感觉像这两句诗那样完全传达出来。好画家可以设法暗示这种意味和感觉,却不能直接画出来;诗人也正是从这幅画里体会到这种意味和感觉,所以用“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两句诗来补足它。这幅画上可能并不曾画有人物,那会更好地暗示这感觉和意味。而另一位诗人可能体会不同而写出别的诗句来。画和诗毕竟是两回事。诗中可以有画,像头两句里所写的,但诗不全是画。而那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后两句,正是“诗中之诗”,正是构
成这首诗是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
③然而那幅画里若不能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这诗句来,它可能是一张很好的写实照片,却又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画,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这“诗”和“画”的微妙的辩证关系不是值得我们深思探索的吗?
④宋朝文人晁以道有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这也是论诗画的离合异同。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至于太抽象。
⑤但是王安石《明妃曲》诗云:“意态由来画不成。”美人的意态确是难画出的,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随手拈来的这两句诗,却使孔子以前的中国美人如同在我们眼面前。达?芬奇用了四年工夫画出蒙娜丽莎的美目巧笑,现在我却觉得我们古人这两句诗仍是千古如新,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只能令人在想像里追寻旧影了。达?芬奇在这画像里突破了画和诗的界限,使画成了诗。谜样的微笑勾引起后来无数诗人心魂震荡,感觉这双妙目巧笑,深远如海,味之不尽,天才真是无所不可。但是画和诗的分界仍是不能泯灭的,也是不应该泯灭的,各有各的特殊表现力和表现领域。
⑥诗里所咏的光是可以先后活跃的,但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现出来,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而诗像《初日》里虽然境界华美。却赶不上门采尔油画上那样光彩耀目,直射眼帘。
⑦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艺术意境”。
16.联系全文,分析开篇引述王维的诗的作用。(6分)
17.怎样理解“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所谓‘艺术意境’”?(6分)
18.请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2)尽吾志也,而犹有不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
请就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人:徐承平 李军军审核人:胡业彬
2016届高三南京市六校联考调研测试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
篇三: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五次学情调研考试(2月月考)试题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第五次学情调研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 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 ,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A. 圆润 和颜悦色 冷漠
B. 圆润 察言观色 淡漠
C. 温润 和颜悦色 冷漠
D. 温润 察言观色 淡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驻部纪检组坚决贯彻中央从严治党要求,积极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工作,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对干部的日常监督。
B.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情况下,中国经济不管增长有所放缓,并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C.昨日起,铁路部门开始发售2016年1月1日以后的车票,根据过去几年春运情况显示,除夕前三天将进入乘客返乡高峰期,因此春运抢票也将迎来高峰期。
D.个人所得税改革何时才能“破茧”?个税起征点是否会有提高的可能?调整个税起征点能解决课税公平问题吗?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3.下列诗句按顺序排列成为一首完整的诗歌,正确的是( 3分 )
①门前树已秋 ②窗里人将老 ③寒山独过雁 ④结茅临古渡
⑤日夕逢归客 ⑥暮雨远来舟 ⑦卧见长淮流 ⑧那能忘旧游
A.⑤①③⑦②⑧④⑥ B.⑤⑦③⑥①②④⑧
C.④①⑦②③⑤⑧⑥ D.④⑦②①③⑥⑤⑧
4.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5.对该漫画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漫画中人物戴的帽子表明了人物身份,且对他个人品性有暗讽。
B.漫画中人物的眼睛比例严重失调,这点小失误可以说是白璧微瑕。
C.漫画的标题“跑题”指的是研究“科研标本”变成了研究“科研经费”。
D.“怎样发财??”揭示了人物心理,但与画面传达出的含义有重复之嫌。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9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
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
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
①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
②③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而往,临哭之恸。废朝五日,.
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囊装亦可以治.
第,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今市新宅,须一年缮完,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议遂寝寝:停止,搁置 .
B.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旰食:晚食,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 ..
C.趣驾而往趣:趋向,奔赴 .
D.身食厚禄,时有横赐 横:出乎意料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沆从不上呈秘密奏章,他认为既然办公事,有想法有看法就应该公开地表达,没有必要呈现密奏。
B.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
C.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应验。他担任宰相时,同僚对他赞叹不已,称其为“圣相”。
D.李沆认同佛教关于世界本来就不完美的理念,认为人也不可能求得圆满如意,还是应该知足常乐。
8.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8分)
(1)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4分)
答: ▲
(2)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4分)
答: ▲
9.请简要概括李沆得到宋真宗信任、同僚赞誉的原因。(4分)
答: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①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②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①钱惟演,北宋临安人。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
②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
(1)“城上风光莺语乱”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加以分析。(3 分)
答: ▲
(2)简析上阕写景、抒情的主要艺术特色。(4分)
答: ▲
(3)说说你对结句“今日芳尊惟恐浅”的理解。(4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淇则有岸, ▲ 。(《诗经·氓》)
(3)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4)可堪回首, ▲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7)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8)渡尽劫波兄弟在,▲ 。(鲁迅《题三义塔>》)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鬼姜花
刘心武
我问小岑,那是什么花?他告诉我,是鬼姜花。
小岑和小汤两口子,来我温榆斋书房所在的村子,开了家小饭馆。从饭馆窗户望出去,就是田地,晚玉米收割尽了,地边上一丛丛高高的黄花,在秋阳照耀下灿烂悦目。 鬼子姜,学名菊芋,没人刻意种它,却在我们村子周围到处冒出来。
小岑小汤两口子,一个是苏北的,一个是贵州的,相遇在城里一家餐馆,一个是二厨,一个是服务员,他们相爱了,结合了,就把多年来挣的钱合起来,跑到这个村边,开了这家餐馆。也曾打算细问他们的经历,小岑顾左右而言他,小汤就哼歌:“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就在我问了小岑“那是什么花”以后,过了两三天,我上午睡完懒觉,起床开门,呀,门外台阶上,一大丛明黄的鬼姜花,插满―个浅蓝色的大塑料桶,由许多墨绿的大叶子衬托,冲击着我惺忪的睡眼,使我醍醐灌顶般清醒到十二分。
我打电话给小岑,说:“谢谢你采给我的花。晚上我订了一只乡村五味鸭。”
乡村味鸭是他们餐馆的看家菜,临时烹制很费时间,提前预订,到时候很快端上,味道尤其好。
晚上约好村友三儿,去小岑餐馆吃鸡子,喝小酒,侃大山。餐馆上座有一多半。五味鸭端上之前,先端来碟小菜,是些不大规则的片片,三儿以为是荸荠,小岑说是鬼子姜。夹一片搁嘴里,腌制过,味进得不深不浅,脆的不涩,用来开胃,好!小岑说我那一问启发了他,他第二天一早去挖了许多。现在他每桌客人都免费送一碟。
忽然有摩托车突突突而来,突突声乍止,就冲进来―个三十岁上下的青年,已经秋凉了,却只穿件箍在身上的跨篮背心,右臂隆起的三角肌上,刺青的图案是只张开嘴露出尖牙的虎头。他冲到那边角上的空桌,小岑去招呼他。三儿跟我说:“虎鬼子来啦!”我又好奇,又不免把警惕性提升。
只见那边“虎鬼子”似乎在大声问小岑约他干什么,小岑微笑着,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后来看见小岑先往那桌端去一盘鬼姜花,后来又端上一大盘热乎乎的也不知道是什么菜,当然,还有二锅头口杯。小岑坐“虎鬼子”旁边,两人聊了―阵。
我和三儿把五味鸭吃过一半.虎鬼子“喝完吃罢”跟小岑小汤道过谢,一阵风般出去,风还没息,突突突声迅即远去。
第二天下午,趁餐馆没客,我拐进去问小岑“三儿说‘虎鬼子’是专到各餐馆收保护费的,你对付他不容易吧?”
小岑就跟我说,再铁的心,也有软的部分。他昨天邀“虎鬼子”——他让我别再叫绰号,改称大名——满虎,提醒满虎,是满虎他大妈去世的日子。满虎一次醉后告诉他,自己生母产后没奶,父母觉得已经有儿有女,就把他送给邻村一个产后死了孩子的妇女去养,那就是满虎大妈。满虎说这世界上只有他大妈对他好,但是就在满虎懂得记日月的时候,大妈去世了。满虎记得,大妈家屋外,野生野长着许多的鬼子姜。昨天小岑端出―盘鬼姜花,是替满虎祭奠他大妈的意思,而那盘菜呢,是大妈当年常给满虎做的红烧独头蒜。小岑说满虎临走跟他说,以后不再到处逛荡,打算到镇里集上摆个服装摊,将来再开个服装店,也跟小岑小汤一样有个自己的正经营生。
我听了就说:“他能说到做到吗?”小岑有些不高兴了,稍微迟疑—下说:“刘叔,没错,啥事都难说??可是我不就做到了吗?” (选自2015年22期《小小说选刊》)
12.简析小说第二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
13.试结合小说分析满虎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
答: ▲
14.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4分)
(1)我又好奇,又不免把警惕性提升。(2分)
答: ▲
(2)没错,啥事都难说??可是我不就做到了吗?(2分)
答: ▲
15.小说以“鬼姜花”为题,有哪些好处?试作探究。(6分)
答: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美从何处寻(节选)
宗白华
①苏东坡论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日:‘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
②以上是东坡的话,所引的那首诗,不论它是不是好事者所补,把它放到王维和裴迪所唱和的辋川绝句里去是可以乱真的。这确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可以画出来成为一幅清奇冷艳的画,但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二句,却是不能在画面上直接画出来的。假使刻舟求剑似的画出一个人穿了一件湿衣服,即使不难看,也不能把这种意味和感觉像这两句诗那样完全传达出来。好画家可以设法暗示这种意味和感觉,却不能直接画出来;诗人也正是从这幅画里体会到这种意味和感觉,所以用“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两句诗来补足它。这幅画上可能并不曾画有人物,那会更好地暗示这感觉和意味。而另一位诗人可能体会不同而写出别的诗句来。画和诗毕竟是两回事。诗中可以有画,像头两句里所写的,但诗不全是画。而那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后两句,正是“诗中之诗”,正是构成这首诗是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
③然而那幅画里若不能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这诗句来,它可能是一张很好的写实照片,却又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画,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这“诗”和“画”的微妙的辩证关系不是值得我们深思探索的吗?
④宋朝文人晁以道有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这也是论诗画的离合异同。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至于太抽象。
⑤但是王安石《明妃曲》诗云:“意态由来画不成。”美人的意态确是难画出的,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随手拈来的这两句诗,却使孔子以前的中国美人如同在我们眼面前。达·芬奇用了四年工夫画出蒙娜丽莎的美目巧笑,现在我却觉得我们古人这两句诗仍是千古如新,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只能令人在想像里追寻旧影了。达·芬奇在这画像里突破了画和诗的界限,使画成了诗。谜样的微笑勾引起后来无数诗人心魂震荡,感觉这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80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