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冲动是魔鬼 正文

冲动是魔鬼

2017-03-14 06:44:4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冲动是魔鬼

冲动是魔鬼

李扬帆

一个16岁的少女在与同舍妇女闹矛盾时将其杀死,并剁碎丢弃在垃圾桶里。在法庭上,少女百般忏悔,万般悔恨,可再多的悔恨也挽救不了死者的生命。花季少女在本该尽情享受青春的时候却被判为终生监禁。从此,她的人生已无未来可言。一时的冲动,给少女留下的是一辈子的悔恨。我不禁想:为了一个自己厌恶与痛恨的人而赔上自己的一生,值得吗?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在冲动的支配下做出让自己追悔莫及的事。一对好朋友可能回因为对方的某一句不经意的话或某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而就此反目成仇。从此,她出现的地方我一定不去,她交好的人我会抱有敌意。就这样,曾经的快乐都变成了痛苦,曾经的欢乐都变成了不堪。可当我们回忆当初分开的原因时,却会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幼稚可笑。多么大点个事呀?无非是自己在一时冲动之下,大脑一发热,一张嘴便覆水难收。

学生与老师之间也经常因为一时冲动弄得一见到对方便咬牙切齿。有的学生会放弃学该老师教的科目,甚至放弃学习。自己的前途从此变的渺茫。同事与同事之间,家人与家人之间,冲动这个魔鬼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大家都知道,冲动是魔鬼。而这个魔鬼则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它就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矛盾的催化剂。当我们的头脑被冲动的叫嚣声充满时,我们做出的举动往往背离了我们的内心的理智,并不是我们最真实的想法。而失去理智的后果常常要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仅为了一次发泄的快感,而赔上自己的健康、前程甚至是生命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只会让事后的我们后悔。

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为了不让自己追悔莫及,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智。古人云“三思而后行”,也就是指我们在做某一个决定之前应该反复考虑,反复衡量。然后在做出最符合实际情况、最理智的决定。但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理论。实际情况往往不会给我们宽裕的时间进行谨慎的选择。尤其是在自己怒火高涨的时候,哪还有闲情逸致去思考再三?因此,每当冲动想冲破我们内心的束缚时,我们首先要告诫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唯有先冷静下来,我们才能客观和较公正的看待问题。然后,我们再在较短的时间内选择是前进还是后退。总之要把我们的冲动与不理智扼杀在萌芽之中。

如果那位少女没有凭一时冲动而一刀杀死那位妇女,或许蓝天之下又会多了一张靓丽的笑脸吧?如果少女选择冷静与理智,她大可搬出出租屋避开妇人,那么惨剧也就不会酿成。 冲动是魔鬼。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这个魔鬼的奴隶。而选择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

篇二:冲动是魔鬼

第二节 冲动是魔鬼 大学生中一些因为性格导致的悲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可以看到马加爵、药家鑫案件、富士康跳楼、杨元元自杀等等事件发生都有必然性,根源就在于这些新生代的个性特点上。为了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就需要了解自己性格特征,掌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因冲动而一失足成千古恨。

案例分析

下面举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个20多岁的男孩,家庭条件不好,他自己无业,父母都是几年前下岗的职工,现在靠吃城市低保生活。男孩谈了一个对象,自己很满意,可女孩就是嫌他穷,只要两人在一起,女孩就会告诉男孩,谁的男友又给女友买衣服了,谁的男友给女友买车了…..。每一次听到这里,男孩都很窝火。

直到有一天,当女友指着马路对面的一对男女告诉他,那个女孩的男友多么有钱时,男孩控制不住地冲过去,暴打那一对无辜的男女,直至一人当场死亡。

我们暂不去追究男孩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发生这种事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一、性格特点的敏感、自卑。敏感的人,同时又是没有安全感的、过度想得到别人认可的、非常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的人。生活中的他会去误读、放大别人看不起自己的点点滴滴作为证据,强化了自己的敏感,同时又证明了自己的信念:别人就是看不起我。

一个人在强调自己自卑时,表面上看是他自己认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别人,而隐藏的信息可能是自我认知很高,在无意识层面认为自己应该达到那个高度,应该拥有别人拥有的。深层的原因是自己不接纳自己,同时又为自己不甘心居于别人之下、又不去努力找了一个牵强附会的借口。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减少自卑感的唯一途径是自我成长。

敏感和自卑是孪生兄弟。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个东西是不能碰的,那就是是否被看得起、是否受到尊重。一旦他们接受到被看不起的任何信息,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他们马上就会在情绪上有所反应,过激者甚至可能和你拼命。

二、现状的不如意。20多岁了还“无业”,可能是没有固定的工作,在打零工;也可能是在家里、外面什么都不去干,在游手好闲,吃父母的。假如属于后面一种情况,如果他不甘心居于社会的最底层,假如理想中的自己还想成就一番事业,还想被人看得起,但没有应对现实的能力,软弱和无能的他会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一个没有工作,20多岁还养活不了自己、还不能为女友买得起一件衣服的人,他会觉得活着不如死了,他没有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却用另外一种方式了结了自己。

三、习惯外归因。居于社会底层的他,在平时的生活中,对社会、对周围的人,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怨气、不满,在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声音存在:都是这个世界的错!

在他的内心,也一定有对自己的恨,恨自己无能,恨自己想到做不到,恨自己身为男人却不能负起责任。当内心的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指向外,他可能会去杀人;指向内,他会抑郁或者自杀!他把攻击对象从女友转向了无辜的人,一旦内心的敏感点被激活,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发泄!

如此看来,他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一时的冲动。女友的话只是一个导火索,由于他长期自卑、消极,这所有的不满、愤怒、恨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爆发,看起来是偶然的事件,而实际上这所有的一切是必然要发生的,因为一旦炸药准备好了,稍有一点火星就能够把它引着。压抑长久必然会爆发。

真正的凶手是谁?

看起来是因为女友的一句话而导致了杀人,而实际上,真正的凶手是案主自己和养育他的父母!

20多岁了依然无业,我们可以推断,他父母养育他的方式不是溺爱就是放纵。

从小被溺爱的人,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期待每一个人都要把他的愿望当成法律,他不必努力奋斗就应该坐享其成,所以当他进入社会,而这个社会不是以他为中心时,他就会觉得世界亏待了他,所有人都对不起他!在他们长大成人后,如果周围的人不再对他们谄媚或顺服,他们往往会觉得社会对他们充满了敌意,周围的人对他们充满了仇恨,他们会去想办法加以报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会对两个无辜的人下手。在他的周围,只要是条件比他好的人,都有可能是他报复的对象。

在我们身边,有多少这样的定时炸弹?

制造这种定时炸弹的人,正是父母和他们自己。

从小被放纵的人,也正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因为被忽略,他们从没有感受到爱与信任,会发展出一套和人打交道的模式—回避、冷漠和攻击,用这种方式保护他们,防止自己因为不会爱和信任、又不能接受爱和信任而受伤。可想而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因为没有爱,因为没有信任,就只有冷漠的和仇恨,在他们的内心,就像荒芜的沙漠。他们因为怀疑自己,不能信任自己,投射出去,也不会去信任别人。当他们面临生活问题时,可能会去高估其中的困难,而低估自己应付困难的能力及旁人的善意与帮助,所以生活中的他们,多数会成为失败者。

他们不能够独立自主,不能够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是谁废了他们?是父母还是他们自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的成长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要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这个案例对我们警示的意义不正是如此吗?那么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对父母而言,养育孩子,同样需要遵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心理学家埃尔金德认为,很多家长在拔苗助长。他发现,有的家长在孩子还不足3个月时就强迫孩子“读”识字卡、学游泳和做体操,试图提高婴儿的智商。他认为,这可能是最近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的原因之一。更严重的是,被家长和媒体催赶着快速成长的孩子会变成“速生缺陷”的青少年。埃尔金德认为,许多青少年在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成年人的指导和支持,因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埃尔金德的主要观点认为,今天社会中的青少年问题,如暴力、滥用毒品、看色情电影,少年犯罪、离婚和单亲家庭,学习没有目标等等,都是因为他们被过早地推入成人社会而产生的。

埃尔金德提出的观点,可能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然而他描绘出一幅“已经长大但尚未成人”的青少年画像,值得我们深思。

教育是严厉和慈爱的平衡。严厉,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引导他懂得去遵守社会的规范、规则,引导他具有责任心,让他能够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起该负起的责任。慈爱,是从孩子出生的时候开始,去关心他、爱护他,照顾他,鼓励他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甚至是他自己想做的事。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宽松的环境,允许孩子犯错,允许他有自己的主见,允许他去学习他感兴趣的任何事,不管是体育活动或者音乐美术,没有任何的功利性,只是因为喜欢。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孩子的天性,包括创造力和创新的习惯。慈爱,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爱、信任,感受到做人的价值感。

愤怒的根源

在大学生中,不少人动不动就暴跳如雷,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事后又常常后悔万分,他们使身边的亲朋好友苦不堪言。愤怒后面隐藏着什么原因呢?

压抑的结果

脾气暴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不会表达情绪的人。因为不会表达情绪,所以点点滴滴的使他们看不惯、不顺心的事就会累积在一起,当能量积聚到自己压不住的时候,终于爆发了!为什么不在小事上把感受表达出来,以免它累积呢?他们常说,因为知道自己脾气不好,所以小事自己就会忍着, “忍”字是心头插一把刀啊!忍到一定时候,心就受不住了,就会以更猛烈的方式宣泄出来。

为什么不会表达情绪呢? 可能是早年的经验中家庭教育氛围过于严厉,不允许表达情绪和感受,我们常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哭的时候,被父母大吼:憋着,不许哭!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满腔的愤怒和不满会由于装不下而溢出,外显为脾气暴躁。不会表达情绪也可能是小时候父母工作太忙没时间听;也可能是父母本身不会表达感受,孩子也学会了如此。

模式的影响

那些小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被父母忽略的孩子,在基本焦虑之中,会发展出一套应付外界的方法。包括有讨好、攻击、逃避等。

讨好:讨好是为了取悦外在世界,而否认自己的内心世界,去违背自己的心愿而迎合别人的一种模式。小时候的我们为了求得生存,为了被父母和其他决定我们生死的人接纳、认可,常常用讨好去应对。我们会把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愤怒、怨恨全部压抑在心里,讨好的外表之下,也许会有敌意,也许会有愤怒,所有这些情绪常年的累积,使得讨好模式的人,也常常会有很多负性情绪,而由于习惯了用小时候的模式去讨好别人,这些情绪全部被压下来,就像一个没有出口的高压锅,到一定时候会爆炸。

攻击: 那些攻击性很强的人,看起来他们情绪很大,而这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攻击后面,会有紧张、害怕,为了掩饰,自己就先出手,这样让别人远离避免自己受伤害。虽然时候这种方法也许很实用,很多人不敢惹,都要退避三舍了,如此将使自己陷入深深的孤单寂寞之中,不被他人理解,如此循环,情绪可以像岩浆一样由压抑到爆发。

逃避:想亲密又没有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只好回避和人交往。他们通常会说:人不能去麻烦别人。而人性里面对爱和亲密关系的渴望,也使得他们对自己现有关系不满意、对现实不满意,从而爆发。

早年决定

在3岁之前,人可能由于思维的局限,会作出种种不合理、不合适、甚至扭曲的早年决定,比如“我不好”,意识上是我不好,而内心深处潜在的是“为什么我不好?”很多东西由于不接受会形成强烈对抗,这种对抗所产生的负性能量,在人的心理慢慢发酵、膨胀,最终也会爆发,使自己处于长期的不良情绪之中。

无论我们离家多远,年龄多大,我们都无法摆脱早年的影响,那些影响就像在我们身上刻下的痕迹,无处不在。

如果我们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到父母的否定,比如努力学习,父母看不到;积极工作,取得成就,父母还是没看见,伴随着的是“你连这都做不好”,这些话父母习以为常挂在嘴边,当我们感到没有被肯定或认可时,更多的是在父母面前保持沉默,愤怒被压抑后,随之是对父母情感的疏远,直到最后大发脾气。我们已经熟悉了这种方式,不断重复发生着。当我们通过大发雷庭、发泄愤怒来解决问题时,给我们带来的只是自责、后悔,导致进一步的压抑,开始另一个恶性循环,即沉默—情感疏远—愤怒再爆发。

如果小时候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它还可能带来另一个副产品:高期待,为了证明自己的自我高期待。 当我们对自己有个高期待时,无论我们做什么自己都不会满意;同时我们又会拿着这把尺子去丈量别人,对别人也有一个高期待,别人不能按我的方式去做,满足不了我对别人的高期待时,我们同样会累积愤怒、怨气!有一个50多岁的咨客,他在事业上颇有建树,不但年薪可以拿到近20万,而且坐到一个相当不错的位臵,但他的夫人却几次欲离他而去,因为他时常发起脾气,会把人伤得一塌糊涂。他说起自己新调了一个单位,下属两个人收入都不高,学历也只是高中,但他们非常幸福和快乐,很会享受生活,咨客说这对他触动很大。人来到这个世界,一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二是享有自己得到的东西,第一个通过努力可能达到,而第二个,享受生活的能力,却是不少人欠缺的,因为不满足,因为不满意,就与快乐和幸福失之交臂。 有个高期待,想让所有人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达不到,就会去控制别人,结果使自己伤痕累累,也连累周遭人。

心结 涵博心理咨询公司 郭国旗 0371-66993311

一个人如果在小时候没有得到父爱或母爱,没有安全感,未被满足的认可、重视、爱,在长大后就会极度渴求弥补,而这些童年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又像无底黑洞,很难填满,满足不了怎么办?满足不了就会对身边重要的人抱怨、指责、怨恨,和对方对着干,在硝烟弥漫中时常怒火填胸,让人受不了。

在试图将情感满足的重担放在别人肩上时,我们就有可能去试图改变别人,会激起对方坚持不改变的斗志,对方会更加坚持自己的立场,更加顽固,而我们则更气愤、更不满。

童年的经历,会折射到成年的生活之中,所以童年的灾难可能导致整个人生的灾难。如果没有特殊的经历,灾难就会延续到我们生命的最后。

愤怒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维系着我们的完整性,保护着我们的自我免受伤害,同时伤害了自己和他人;愤怒是一个信号,当我们和另一个人的关系时常处于不快时,应该找到根源加以改变,发泄愤怒本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每个人都会生气和发怒,同时也会引发相互间的敌意和攻击。因此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方式来处理冲突,比如,把自己的怒气和对别人的不满表达出来,弄清楚我们同别人的关系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有哪些方面必须改善,从而作出自动调节。

篇三:冲 动 是 魔 鬼

冲 动 是 魔 鬼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它们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点评:人与人之间经常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争吵翻脸,继而造成永远的伤害。然而,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以平和的心态论事、宽容地看待他人,那么不但能起到一个良好的勾通,而且能使自己得到完美的人生进步成长的人脉财富——冲动是魔鬼。 话说好听的人,心往往冰凉。嘴上没一句好话的人,心地却很善良。人前很会做人的,背后总有算计。人前不会做人的,才是傻兮兮的正直。当面说你不好的,实在都是朋友。背后说你坏话的,才是刀刀见血。眼前得罪人不可怕,不知不觉中得罪人才是最要命。所以做人不能只看正面,要看背后才知全貌。


冲动是魔鬼》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77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冲动是魔鬼
相关文章
  • 冲动是魔鬼

    冲动是魔鬼冲动是魔鬼李扬帆一个16岁的少女在与同舍妇女闹矛盾时将其杀死,并剁碎丢弃在垃圾桶里。在法庭上,少女百般忏悔,万般悔恨,可再多的悔恨也挽救不了死者的生命。花季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