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图腾中国 正文

图腾中国

2017-03-14 06:37:2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中国古代图腾、姓氏

中国古代图腾

概述:

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原始民族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图腾产生的基础。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图腾崇拜,比如中国人的图腾一般为龙,俄罗斯则有熊图腾的崇拜。

著名图腾:

【天中辟邪】

图案:钟馗、蝙蝠。

钟馗,传说故事人物。相传唐明皇于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啖之。大鬼自称名钟馗,生前曾应武举未中,死后决心消灭天下妖孽。明皇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绘成图象(见沈括《梦溪笔谈》)。旧俗端午节多悬钟馗之钟,谓能打鬼和驱除邪祟。天中,即天中节。《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端午,也作端五。阴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辟邪,祛除邪祟,又指古代传说的神兽,似狮而带翼。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等常绘之。南朝陵墓用作镇墓兽石。皆驱灾去邪之意

【一琴一鹤】

图案:七弦琴,弦琴”。

见于周、成于汉。鹤,亦称“仙鹤”。羽毛雪白,颈背和翼部分呈黑色,头顶有红色肉冠。体态潇洒优雅。《宋史?赵挻吩厣褡谠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冀其为政简易,如其行装也。后人用“一琴一鹤”称颂为官刑清政简、廉正不阿。也用以称颂品德高尚者

【鹤鹿同春】

图案:桐、鹤、鹿。

桐,梧桐树,落叶乔木。树干平滑挺直。桐木是制乐器的好材料。桐与“同”同音。“同春”,象春天一样美好。“鹤”、“鹿”都是瑞兽。隐喻“禄”、“寿”。“鹤鹿同春”祝颂长寿之词。

【马上平安】

图案:信使骑马奔驰送家书。

“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据《名臣言行录》记载:“胡安定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涧中,不复展读。”“马上平安”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

【麒麟送子】

图案:童子手持莲花、如意,骑在麒麟上。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如龙、凤、龟称为“四灵”。象征吉祥和瑞。据《圣迹图》载:“孔子生,见麟吐玉书”。故“麒麟送子”,意指圣明之世,麒麟送来的童子,长大后乃经世良材、辅国贤臣也。民间年画也画仙女抱一男孩骑于麒麟背上,谓“天仙送子”。麒麟与玉书、如意组成图案谓“麒麟祥瑞”、“麒麟如意

【状元及第】

图案:戴冠童子手持如意骑龙上。

冠,帽子也,冠与“官”同音。童子戴冠,长辈期望孩子长大有出息,科举成功,高中状元屯。骑龙,如同鲤鱼跳龙门而成龙一般,出人头地也。“状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一年一度廷试,万中取一,自是了不起的大事,故有“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

【嫦娥奔月】

嫦娥飘向月宫。

嫦娥,神话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遂奔月宫。这个动人的传说,一时肢炙人口。“嫦娥奔月”,象征对美好的追求。故人们画作吉祥图画,以寄望焉。

【连生贵子】

莲花、桂花、也有以莲花、笙和儿童组成

解题:莲与“连”、桂与“贵”、笙与“生”同音。早在唐代铜官窑瓷器的纹饰中,就可以见到“连生贵子”的吉祥图案。莲蓬寓意连生,桂花寓意贵

【年年有余】

图案:爆竹、民间玩具,鱼或儿童抱鲤鱼。

解题:用爆竹,民间玩具等寓意年节的到来。“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这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在中国,无论城乡,把这愿望形之于图画的习惯,至今未颓。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挂一张儿童抱鲤鱼的年画,既表达欢庆之情,又图来年吉利。

【和合二圣】

图案:和合神即万回。

《太平广记》言万回仅一人。“和”、“合”为二神,始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一七三三年)、封天台山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的“合圣”。解题:民间年画常绘二圣,一持荷花,一捧圆盒,盒内盛满珠宝,并飞出一串蝙蝠,寓意财富无穷尽。荷、盒与“和合”同音,多比喻夫妻和谐,鱼水相得。“和合二圣”,寓意夫妻和睦、则福禄无穷,所谓“家和万事兴”者也。

【三星高照】

图案:寿星老人、鹿、蝙蝠、蟠桃。

解题:三星,即指福、禄、寿三星。鹿,偶蹄类鹿科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在吉祥图案中多指梅花鹿。“鹿”与“禄”同音。禄,古代称官吏的薪给为俸禄,寓财富。蟠桃,泛指西王母所居处之仙桃。《山海经》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汉武帝内传》略云:“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以仙桃四颗与帝。”相传西王母寿辰常举行蟠桃盛会,各方神仙群往祝寿。所以蟠桃又称寿桃。“三星高照”寓意幸福、富裕、长寿。

【白头偕老】

主题:月季花、寿石、白头翁图案:月季花、寿石、白头翁。

“长春白头”,对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夫妻相敬如宾,同偕白首的颂词。

【福从天降】

主题:童子仰望飞来的蝙蝠

图案:童子仰望飞来的蝙蝠。解题:翘盼,急切盼望。“翘盼福音”又叫“福从天降”。表示盼望获得好消息。

典故:

“麒麟送子”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民间有一位画家,夫妻俩相亲相爱,家庭生活美满,可就是老而无子。这画师偏爱画麒麟,他的屋里,挂满了各种各样、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麒麟画。一天晚上,他于屋中得意地欣赏挂满四壁的麒麟画,望着笑着,突然,一匹金光闪闪的麒麟,驮着一个胖乎乎的小孩子,朝着他走过来。画师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笑醒了,原来是一场美梦。 第二年,他的老婆果然喜得一子。这孩子出生之后,不但聪明绝顶,智慧超群,还没上学念书,六岁便能赋诗作画。还能经常外出,与附近的文人联吟作对。并无师自通,提笔成章,被人们誉为“麒麟神童”。于是“麒麟送子”的故事,便在民间广泛地传开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画了一幅“麒麟送子”的年画:正中一匹龙头、狮尾、鹿身、马足、全身披麟甲的麒麟,背上驮着一个手抱莲蓬的胖孩子,后面跟随的女人,穿戴华贵,温柔典雅。其寓意是:“连生贵子”,背景是祥云缭绕,充满“天赐贵子”的吉祥喜庆气氛。 民间嫁娶贴“麒麟到此”,张贴时也要讲究方法。出嫁的女方,要在新娘出闺前,从家门、巷门、厅门、祠堂门,再到寨门。意为由内到外,表示女子出嫁。娶亲的男方,须于迎亲花轿未到达之前,从寨门到家门,即从外到内,依次序一个一个地贴进来,意思是,表示娶亲。张贴的位置是门楣的正中,纸条大部分垂下,随风飘逸。

在迎亲礼节上,女方用的“麒麟到此”。必须由男方随送娶亲请帖送去的。

姓氏

概述: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分类:

中华姓氏,分为两大类:

单姓

单姓(dān xìng):只用一个字的姓。与复姓相对。

如:“王、李、张、刘、陈、智、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

据统计,中国有单姓6931个。

复姓

复姓(fū xìng),指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中国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分别为:西木感给特杜立给特、西木萨给特杜立给特、西姆萨给特杜立给特、那乌那基尔杜立给特、秃秃黑里兀惕塔塔儿、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奥勒特给特玛鲁基尔)、十字姓1个(即: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起源: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后稷承继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53个。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姜姓还是今天中国的许多姓氏如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

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当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妘起源于帝喾高辛氏;嬴起源于少昊金天氏;姚、妫同源,都是起源于帝舜;姒起源于大禹。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

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

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命名:

以姓为氏

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以国名为氏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常见姓。

以邑名为氏

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春秋晋国荀首采邑于智(今山西永济市),其后别为智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如尹、魏、韩等。

以乡亭之名为氏

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以居住地为姓

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是以东门为氏。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以先人的字为氏

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姓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其他如高、刁、公、施等。

以兄弟次第为氏

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官职为氏

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都以这些官职为姓。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以职业为氏

如:巫、卜、陶、匠、屠等。

少数民族汉化

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等。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如匈奴首领单于的子孙就有不少姓单于。[35] 以谥号为氏

如胡、戴、召等。

改姓

如唐朝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明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姓因避讳改为常氏;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

篇二:中国文化图腾

广告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现象,融进了民族文化特定的价值观念,随着跨文化广告传播活动急剧增多,广告中的文化冲突现象也日益明显。

图腾文化是一种无法规避的影响要素在跨文化广告传播活动中,影响广告传播效果的变量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文化变量,概括来说包括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及审美观念等认知体系因素,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规范体系,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以及物质产品这一文化的有形部分。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指出:“图腾是一种宗教、信仰和仪式,进而提出宗教起源是基于禁止屠杀图腾动物。它不是孤立的事物,而是信仰和习俗体系中的一部分,人与他们的图腾间存在一种仪式上的关系,图腾制度是从人与自然物种的仪式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图腾无论是作为一种宗教、信仰,还是作为一种符号、语言,都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笔精神遗产。图腾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之一,

与现代文化有很多的渊源关系,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文化体系。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曾存在过图腾文化,并依然在受其影响,对于跨文化的广告传播活动来讲,在进行策划创意时自然不能忽略这一因素的存在。

案例分析

事件回放

2005年9月,某杂志刊登了一则名叫“龙篇”的立邦漆广告作品,画面上有一个中国古典式的亭子,亭子的两根立柱各盘着一条龙.左立柱色彩黯淡,但龙紧紧攀附在柱子上;右立柱色彩光鲜,龙却跌落到地上。前段时间,日本企业推出的一款“霸道”汽车广告在我国引起轩然 大波,网友纷纷质疑其有侮辱“石狮子”等民族图腾的含义,伤害了民族尊严,最终这家公司以撤掉广告、向消费者致歉而告终。继立邦漆“龙”广告因为涉及中国象征而引起争议之后,又一则广告引起了国人的争议。名为“恐惧斗室”的最新耐克篮球鞋广告片因涉嫌“襄读中国风俗习惯”,近期引起全球华人持续关注。据了解,耐克广告中三个场景涉嫌“侮辱中国人”的形象,除对中国龙的“侮辱”之外,还包括对身穿长袍的中国人模样的老者和对身穿中国服装、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极其相似的妇女。

2、各方反应

耐克广告播出后,在亚洲各民族间引起了轩然大波,新加坡当地的华裔联名向政府请愿,要求对耐克的这则广告进行“严打”,网络上各方意见激烈对抗。国家广电总局在2005年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发出的《关于立即停止播放“恐惧斗室”广告片的通知》中指出:近来,一个名为“恐惧斗室”的耐克篮球鞋广告片,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不满,经审查,该广告违反了《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因此,各级播出机构立即停播此广告。根据网易相关调查显示:有70.48%的人认为看到这样的广告会不舒服,17.14%持 无所谓的态度,另有12.38%认为这样的广告值得欣赏。在问到“广告是否侮辱国人”一题时,40%的人认为是蓄意而为,可恶,28.57%的人认为是无心之失,伤害感情.另外有11.43%认为不该上纲上线;剩下的20%认为这是媒体在炒作。

总体来看,批判者认为勒布朗在斗室中战胜中国龙,是对中华民族习俗和文化的不薄重,对中华民族象征的一种侮辱,更有极端者认为这种“表面看似是对中国文明的战胜,其实暗地里也是贬低中国的同行业商品”,“违反了不正当竞争法”;中立者则保持了一颗冷静的头脑,认为公司不可能是故意的行为,其意图是想更贴近中国受众,同时也承认了该广告没有尊重中国文化,没有尊重中国的民族形象,但坚持不能小题大做,应该有度的观点;支持者们则抱着开放的胸怀,并以“哪叱闹海”的典故予以驳斥,提出“有关部门是不是也要学着把市场的东西交给市场,把本就非常难的道德评断交给消费者去拿捏呢?毕竟动辄判定为褒读民族风俗习惯,太容易触动公众那根原本不够理性的神经了。”

3、深度分析

诚如耐克公司在道歉中所说的那样,“耐克无意表达对中国文化的任何不尊重,自1982年进人中国市场以来,耐克公司一直非常重视中国消费者。”出现这样的事件纯属意外和无心为,因为对于一个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来说,其广告行为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诉求产品的卖点、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刺激购买并最终赚取利润,抑或就是塑造企业或产品的品牌形象,后者的最终目的也是对利润的追求。中国市场对于耐克公司来说,在其整个企业的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份额,这块大蛋糕能给它创造无限巨大的利润,它怎么可能冒天下之大不胜去挑衅中国人民呢,何况我们是耐克的上帝?依此来看,耐克公司在这个广告上的过失应该算是“无心所为”了。为何这种原本有意的“讨好”却招致如此大的争议呢?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

一是缺乏对目标国(地区)文化的了解。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赋予某些动植物的含义是不同的:在中国,“龙”被赋予“神圣、威严、庄重”之惑但在西方文化中“dragon”被定义为一种面目狞

的猛兽,使人联想到“邪恶、残暴、可怕”。“恐惧斗室”的广告创意似乎沿用了西方对“龙”一词的理解,没有区分“龙”这种形象在美国和中国人文化中寓意和象征的不同,甚至想以此 来拉近与中国人民的距离,岂料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了。

二是对不确定性的强回避倾向和弱回避倾向。这是荷兰学者霍夫斯塔德在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时提到的三个维度之一。对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压力和不安,东西方人的反应是不同的。我国传统文化是农业文化,讲求安居乐士,稳定安宁,这就形成了人们安于现状、保持稳重、迟缓恋家、惧怕竟争等思想,可以说东方民族倾向于回避不确定性,这也导致了在东方文化的价值观中,冒险、标新立异并不受到鼓励。西方民族的发展中一直充满着不确定性,长期的征战及后来的对新世界的开拓和征服使其生活动荡不安,对社会中的不确定性习以为 常,寻求冒险和刺激也已习以为常。在西方的广告中,尤其是美国的广告,经常会看到*权威人物开玩笑的经典创意,很多广告就是以美国总统克林顿为模特或主角展开的。在中国,这样的行为是不被接受和认可的。

三是目标国(地区)与企业所在国(地区)之间的特殊关系。上文中提到的丰田“猫道”和立邦漆广告在播出后之所以引起和耐克广告同样的强烈反响,一方面固然与“龙”、“狮”这两个中华民族的图腾形象的“不恰当”创意有关,但从网上对这两个广告的评论中,得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丰田和立邦漆都属于日本企业,中日之间多年来的关系一直都是微妙的,侵华战争和日本政府多年来的歪曲侵华史实等种种作为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无疑都增加了对这两例广告的负面评价。某一产品的产地往往是影响其他国家的人对该产品的看法的一个重要 方面。当来源国是一个有利因素时,广告就会突出这一点。反之亦然。企业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应对策略。无论是丰田“霸道”、立邦漆“滑龙”还是耐克的“恐惧斗室”,它们在广告的创意过程中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触犯了中国人民对自己图腾文化的崇尚和尊重,“忽略”了图腾因素在中国人民民族感情和民族观念中的地位和影响。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龙的形象和精神已经深人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观念和血液当中,传统的图腾文化在我们身上留下深刻烙印。忽略了这一点,再好的广告创意都无法与目标国(地区)的人民达成契合,也就谈不上什么广告效果的实现。因此,在跨文化广告传播活动当中,对于涉及到图腾的形象或文字时,企业要格外的注意,务必讲究策略与方法,力求达到市场与人心的双底。

1、前期调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企业要熟悉自己的文化模式,以便能形成一种文化关联态度,认识到许多社会习俗和行为模式只有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得以发生的时候才相关联。当广告投放在文化交流中发生障碍时,首先应检查障碍是否因为自己在特定文化中形成的行为方式所导致,这样才能更好地识别本文化与他文化之间的类同和差异。

知彼:企业在广告活动前期,需要进行大型的市场调查,其中包括公众信息和市场环境信息的调查,具体到跨文化的广告传播,就是要调查公众的认知体系、市场的文化信息,文化信息又包括社会主导文化、习俗文化、民族文化、图腾文化等。

企业唯有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制定比正确的广告传播策略。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扎根近50年,它非常注重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在2001年春节时,该公司推出一次乡土气息很浓的“泥娃娃阿福贺新春”广告。据可口可乐公司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介绍, 公司推出阿福新年特别包装,正是取其“年年庆有余,岁岁添欢乐”的寓意,以新年吉祥的本土形象与消费者达到进一步沟通,渐渐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中期创意—注,技巧,创意取胜在前期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础上,企业就可以准确地对其产品广告进行定位,随后进人到广告活动的一个核心阶段一一表现手法的创意和广告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抱有真诚、友好的态度,尊重目标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图腾文化、规范体系等;要掌握目标文化中一些非语言符号的特殊含义,以免产生误解;要站在双方平等的立场上进行广告传播,而不应有任何的民族或种族歧视。此外,巧妙地运用图腾元素,不仅

能增强广告的艺术性和美感,也能拉近与目标公众的情感距离,达到良好的广告效果。比如可口可乐公司2002年的贺岁广告词就是“龙腾吉祥到,马跃欢乐多”,利用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和驰骋千里的骏马,既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又寓意中华民族的振兴与腾飞。

3、后期投播一一摇前侧试二后跟膝播前测试,顾名思义,就是在媒体正式刊播前,预先进行实验室测试或是在小范围内对广告创意进行测试。前者是从目标消费者中抽样、组织其观看广告,并给出评价?后者是选择个别媒体,抽选较小的区域进行试投,收集试投区域内目标人群的意见。最后将获得的反馈意见汇总、评估,进而对广告作品进行审定和修改。 播后跟踪,就是在广告正式投播后,对广告效果进行不间断的跟踪、评估,收集反馈意见。对正在播放中的广告进行必要的调整。

篇三:中国人该“图腾”什么

中国人该“图腾”什么

羊年上演了一部狼电影。在几乎事事都会有争议的互联网时代,关于《狼图腾》的话题又成了“议题”。笔者无意做“参议员”,但觉得在宗教的较真之外,漫谈一下羊与狼精神的象征性,或许对启迪今日中国人的思维更有助益一些。

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不管进化到什么程度,都无法割断其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人类世界一直盛行丛林法则就是明证。从古至今,数量众多而性情温和的农耕民族,在与数量稀少而性情蛮野的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的冲突博弈中屡遭屠戮,更忍不住引人跨界联想: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是什么样的?

当下的中国正在开启新时代,地区和世界格局及地缘政治关系又将随之发生新一轮调整,中国学者和外交官们又将面临如何表述中国文化和现实政策的问题。世界依然是历史延续下来的老世界。中国一直努力向世界表明和平发展的诚意,但总有一些国家按照强权逻辑尝试丛林法则。这也迫使中国人不能不思考在未来的发展进化中自身角色的定位。

中国肯定不能做羊。整个一部近代史都是这一定论的注释。在甲午战争前漫长的时间内,日本屡屡试探性地进攻清朝,而清朝却只是虚声恫喝其“遵守公约”,或派军舰到日本示威,自以为是地试图吓阻对方,不料反被对方羞辱并激起对方“一赌国运”的意志。整个甲午战争,晚清只是想当一只披着狼皮的羊,而作为真狼的对方却一眼看穿晚清内心厌战的“羊”性,于是毫不留情地全力扑上。

中国可以不做羊。甲午战争之后的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精神抖擞横扫列强就是明证。

让人忧虑的是,长期的和平环境,让有些中国人慢慢堕入安逸的“老常态”,而世界GDP第二的经济地位,还让某些学者产生了中国已经强大的错觉,在面对外部明显挑衅时,或不敢或不愿合理反击反制;以什么“克制是一种自信”故作大度,这显然有悖常理,自然界从来没有牛羊哀怜虎狼赐予和平的先例,也从来没有因为狮子的忍让而鬣狗会停止争夺的先例。中国可以反对倚强凌弱和强强对抗,并真心诚意地率先垂范,但世界并不会因为中国的单方面行动而改变规则。在内心里,中国人依然要回答“图腾”是什么的问题。

中国人不当羊,就要明白地告诉世界,比把“和”字当口头禅更能展现和平诚意的,是坚定捍卫和平和果断制止挑衅、消弭战乱的决心和能力。没有力量或不敢使用力量的和平倡议是无聊的空谈。中国还要让自己知道,善良而弱小不仅是对自己民族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地区和世界和平的不负责任。美国学者曾经说过,假使当初是一个强大的中国,日本就不会挑起太平洋战争,而美国也就不必要跨越半个地球艰苦奋战。

中国不做羊,也不做狼,更不能做披着狼皮的羊,最适合中国人精神定位的图腾符号是习主席所说的“和平的醒狮”:敢战而不嗜杀,勇武而不蛮横,固守和巡视自己的疆域,保卫而不幻想和平,对入侵和挑衅者随时迎击并战而胜之。


图腾中国》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73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图腾中国
相关文章
  • 图腾中国

    中国古代图腾、姓氏中国古代图腾概述: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原始民族对大...